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动作要领是体育“教法”中一个重要部分,是体育教师经常说到、用到的一个词汇,在很多体育教材中都用了很大篇幅来写“动作要领”。在武术教材中也存在同样情况,此外还有许多教材对“动作要点”进行描述,那么,“动作要领”与“动作要点”是否为同样的内容呢?两者之间有哪些区别与联系?在武术教学中的重要性如何?带着这样的问题我们对武术动作的“要领”与“要点”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
武术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武术传承有弘扬民族精神,传播民族文化的作用。文章从文化学视角,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对武术的本质和武术文化的传承进行思考。研究结果认为:武术文化的“原点”是具有攻防技击意识的人体动作;人体动作是武术文化的“物的载体”;把武术动作运动下去是传承的核心任务。  相似文献   

3.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武“谱”进行了一定的阐述,提出了武谱的定义,概述了武谱的分类以及主要武学著作,主要总结了武谱对武术发展的积极意义。文章研究结果表明,武谱对武术的发展具有很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对武德的宣扬,对武术文化的传播,以及对武术历史挖掘研究都有着相当程度的文献参考价值。它是一种对武术文化的记载与传承,应该在历史的传承与保护中发展。  相似文献   

4.
以“名”传播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恰当的借“名”传播是武术传播的一个重要策略。关公文化是具有广泛影响的传统文化。通过对关公文化进行整理并探究其传播的现实意义,结合当今时代发展的需要,以关公文化和武术传播为基础,阐述关公文化在武术传播过程中应采取的具体策略。研究认为,关公文化对武术借名传播的影响从“文化认同”、“文化自觉”、“文化自信”三方面探讨关公文化实现借名传播的途径,旨在为武术文化的传播与发展提供一个新的视野。  相似文献   

5.
采用文献资料法对武术在各个历史时期的价值功能定位与当今武术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提出“为武而舞”的武术套路发展理念。即“为了继承和发展武术技击之法和适应当今社会人们对‘美’的精神追求而进行审美化发展的思想、观念体系”。将此作为武术套路发展的指导口号,旨在促进我国优秀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6.
高校武术教学是传承武术技术的重要途径,当前武术教学多以套路形式进行.在教学过程中,由于对攻防意识的不够重视,部分教师偏重于套路动作的“形式”教学,缺少结合攻防含义的动作讲解,在套路教学中片面的注重动作规格,不明白其动作的实用性,久而久之不仅失去武术本质,还会偏离它独有的教学特色,从而导致教学质量下降,学生学习片面性等现象.如何完善武术套路教学中出现的无攻防含义教学是当前武术教育工作者的一大课题,文章将从武术套路教学的攻防含义为切入点,阐述当前武术套路教学的困境,以期达到武术传承与发扬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大武术观”涵盖内容广泛,文化内涵丰富,对于推动武术发展,促进武术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也为我们重新审视中国武术提供了一个多维度和多角度的窗口.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比较法等研究方法对当代武术的发展历程进行梳理;从而对“大武术观”内涵的认知;“大武术观”对传统武术的影响和“大武术观”背景下传统武术传承方式、策略的建构进行分析与研究.  相似文献   

8.
文章以文化人类学“生活理性”的观点为基础,分析中国武术服饰文化发展的内在原因———文化主体“人”对服饰的持续性需求,并通过这一原因阐释武术服饰文化在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特征,即:服饰文化对身体技术的适应性特征、为身体文化服务的实用工具性特征和阐述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性特征。基于文化发展的视角,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推理法,以“生活理性”的观点对武术服饰文化的发展过程进行研究,研究发现:适应理性下的武术服饰文化发展与创新必须建立在对技术的尊重基础上;功效理性使武术服饰文化与其他文化产生了互动与互为作用;价值理性能帮助武术服饰文化在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实现对异文化的接纳与创新。  相似文献   

9.
当代武术文化的表现形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武术属于文化、高于体育”已逐渐成为学界的共识,然而,“武术是什么?”的本源性问题却尚未得到圆满的回答。武术文化的多元性和文字自身的局限性特点,使任何一个关于武术的概念都会产生自身难以避免的缺陷,所以,给“武术”或“武术文化”下一个定义其实是一个非常困难的事情。尤其是,武术本身也在随着时代和社会的进步而不断地发生着变化。因此,对武术的全面把握要与时代的发展和对武术的认知相结合。通观当代融入人们视野中的武术,从文化的整体观出发,可分为四种形态,即“文化的武术”、“教育的武术”、“艺术的武术”、“体育的武术”。这种分类概括了武术文化的主体内容,提出了武术概念的基本要素。  相似文献   

10.
刘捷 《武当》2023,(3):88-90
佛山作为“一带一路”沿线城市,既具有良好的地理优势,又拥有佛山武术这一文化载体,在“一带一路”倡议驱动下,天然具有打造佛山武术文化品牌,传播佛山武术文化的契机。以“一带一路”建设为导向来进行“佛山武术丝路行”的品牌建设与传播,不仅能够加强佛山武术的传播与弘扬,增强文化竞争力而且也有利于以武术文化为载体来促进佛山整体发展。本次将会结合佛山武术文化来分析“一带一路”视域下“佛山武术丝路行”的品牌建设方向与意义,以此来探索“佛山武术丝路行”的品牌传播路径,助推佛山武术的弘扬和传播。  相似文献   

11.
浅谈"时机"与"时机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动员良好的时机和时机感是比赛获胜的保证,阐述了什么是时机与时机感以及时机和时机感在训练、比赛过程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
超量恢复理论是指人体机能能力和能量储备由负荷后暂时下降和减少的状态恢复到负荷前水平的过程中,能源物质的补偿在一段时间内超过原有水平的现象.“爆胎”训练理论描述负荷刺激超过运动员机体极限承受能力时机体能力突然为零的现象.把爆胎训练理论与超量恢复理论进行组合,必将弥补超量恢复理论的不足,并且填补了训练学一理论空缺,使机体机能能力的动态发展得到一个相对完整的理论对应,实践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3.
武术是以人的身体活动来完成的,所以武术在具有技击作用的同时还具有健身作用,武术从来就兼有健身和技击实战的社会职能,只是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有所侧重。文章通过对传统武术的技击实战、表演竞赛、养生保健进行研究分析,以使我们能以科学的、发展的眼光去看待传统武术中的"打、练、养"及他们三者之间存在的关系,并由此来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激发民族自豪感,树立爱国主义精神。  相似文献   

14.
孔子在文学上有不少独到的认识,形成了他颇具个性的文艺思想,成为我国古代文论的发端.文章着重探讨了其"文质观",在阐释其内涵的基础上,试图结合孔子的经历思想进行分析,力图打破就"论"而论,零碎散乱的思维模式,从而全面、准确地认识、评价孔子的"文质观".  相似文献   

15.
1776年,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的《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即《国富论》)一书出版发行。在该书中作者阐明,社会分工既能导致生产效率的极大提高,也是职业形成的缘由。"人们天赋才能的差异,实际上并不像我们所感觉的那么大。人们壮年时在不同职业上表现出来的极不相同的才能,在多  相似文献   

16.
"增强体质"与"健康第一"指导思想的差异试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体质和健康的内涵及两者之间关系的分析,对“增强体质”和“健康第一”指导思想的形成背景、包含范畴、实现途径等的深入认识,指出“健康第一”是整个学校教育的指导思想,学校体育应在“健康第一”的指导下不断丰富和发展“增强体质”指导思想的内涵,增强体质是学校体育永恒的主题。  相似文献   

17.
太极拳是我国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其吸收和发展了我国古代哲学、医学、养生和气功等文化精华,形成了一整套锻炼方法,具有保健、养生、增强体质和开发潜能的效果,深受广大群众喜爱。但初学者对太极拳的“用意不用力”很难理解,文章针对这一问题从太极拳中的“力”与“劲”的关系、力学简析和强身作用几个方面谈了一些自己的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18.
文章通过对“角抵”和“手搏”相关资料的研究,发现在部分文献资料中还存在有相关“角力”、“角抵”、“角抵戏”、“手搏”等词语混用的情况,严重影响了对古代武术典籍的研究。对此,文章运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逻辑推理等研究方法对我国古代的竞技活动“角抵”和“手搏”的起源及其发展演变情况进行了研究论述。认为“角抵”与“手搏”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并且对研究古代武艺至关重要,不能将其混为一谈。  相似文献   

19.
论体育教学中的师生“冲突”与“互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从教学论和社会心理学角度研究体育教学中的师生"冲突"与"互动",并得出结论体育教学中"冲突"主要来源于师生间和学生间,"互动"是心理和信息的沟通,在教学中应加强"互动",减少"冲突".  相似文献   

20.
《沉沦》与《出奔》的题材相同,主题相异。从人物来看,前者消极,后者积极。在人物刻画上,前者擅长心理描写,后者转向客观描写。在景物描写上,二者都在景物中融入作家与人物的心境。在艺术风格上,前者真率飘逸,后者深沉冷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