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本刊记者:李老师,你好!你对中考现代文阅读很有研究,根据你对全国各地中考语文命题的了解,请你说说现代文阅读题中,考查人物形象的方式有哪些呢? 李仰臣:考查人物形象主要有五种方式:①请结合全文,简析文中××的形象.②读罢全文,你最敬佩哪个人物,为什么?③第×段中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表现了人物怎样的性格特征?④第×段的景物描写在文中起什么作用?⑤比较“××”和“××”这两个人物的异同.  相似文献   

2.
范维胜  陈长新 《初中生》2014,(Z3):11-14
正考点透视1.考查标题的作用。一般直接问标题在文中有怎样的作用。2.辨析表达方式及作用。一般提问某句子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特别是景物描写、环境描写是记事记叙文中重点考查的内容。3.考查语段的作用。一般从内容与结构上考查。4.考查对句子的理解。一般要求结合全文谈谈对某句话的理解,侧重于比喻、拟人句,或者对有深刻含义的词语加以理解与分析。5.结合实际谈感受。如阅读本文,你有什么样的收获或者感想,请结合实际谈谈。  相似文献   

3.
<正>考点解析这类试题,意在考查考生对文章标题和内容的把握程度。常见的考试题型:1.文章以“××”为题,有什么作用?2.文章为什么以“××”为题?请谈谈你的理解。3.你认为文章的标题好在哪里?4.标题改为“××”好不好?为什么?答题时主要从三个方面分析:1.内容上,点明说明对象,说明对象的特征,揭示说明内容。2.表达上,指出运用了某些修辞、句式等,并具体分析其作用。3.效果上,以此为题形象生动,新颖别致,吸引读者,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相似文献   

4.
正考点透视1.分析人物形象。如:文中人物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分析;请分析文中的人物形象。2.概括故事情节、人物表现、故事内容等。如:文章围绕某某故事展开,请概括其情节;补充完整故事情节;补充梳理行文思路;补充记叙文六要素。3.分析心理活动的作用或者揣摩人物心理活动。如某种写作技巧表达了人物当时怎样的心理活动;心理活动描写有何妙处等。  相似文献   

5.
故乡的密码     
<正>考点解析标题是散文的门面,是散文的第一印象,是散文的灵魂。散文标题的作用常见考查题型有:1.标题的深层含义是什么?2.标题的作用是什么?3.为什么以此为标题?换成另一个标题好不好? 4.请给文章拟个合适的标题。(1)直到今天,我才知道,故乡是有密码的。  相似文献   

6.
李水兵 《初中生》2015,(9):27-30
考点透视 1.提取、概括中心论点.检测概括能力,要求找出或者概括出文章的中心论点.题型有: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本文的论点是怎样提出来的?给本文加上适当的标题等. 2.考查理解与运用论据的能力.题型有:概括文中的论据.指出文中列举的事例或引用的名言有什么作用?为文中某个论点补充事实论据或道理论据等.  相似文献   

7.
汤鹏 《新高考》2011,(4):17-18
含意题,是高考阅读题考查中的常见题型,也是很容易失分的一种题型。其基本的提问方式是:"请理解某某句子的含意"、"怎样理解某某这句话"、"某某句子的含意是什么"、"赏析某某一句话(的含意)"等。含意题所选的句子大都是那些在文中起重要作用的关键性句子,如果不理解这些句子,就难以理解文章。关键句主要包括以下特征:①内涵较为丰富;  相似文献   

8.
《考试》2007,(8)
文章是由句子组成的,要理解文意,首先要理解句意,特别是重要句子的深刻含义。现代文教学应赏析什么,应抓住什么来赏析?我认为,应抓好十种语句的赏析。一、抓好首句。一个语段往往是相对独立的,首句往往有提示、概括和承接的作用。如果是记叙文文段,首句多是概括全段内容或交待故事情节,发生、发展的空间顺序或内部顺序。  相似文献   

9.
刘海燕 《初中生》2015,(9):35-38
考点透视 1.整体感知,梳理情节.题型如:用一句话(或简明的语句)概括故事情节;文中共写了哪几件事,请依次加以概括;概括小说的部分内容. 2.分析人物形象.题型如:你认为主要人物是一个怎样的人;结合具体内容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体会人物感情的变化;联系现实生活谈谈对文中人物的认识. 3.常见写作技法分析.如对伏笔与悬念、过渡与照应、倒叙与插叙、对比与烘托、细节描写等手法在刻画人物、揭示主题方面的作用进行分析.判定文中的修辞手法并分析其作用.  相似文献   

10.
品味语句是近几年中考常见的题型,从得分情况来看,学生的答题并不理想。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下面针对这类题常见的几种形式进行分析,希望对同学们有所帮助。品味语句类试题常见的命题形式有以下几种:1.找出文中你最喜欢的句子并说明理由。2.画线句子能否改成……为什么?3.文中加点的词语能否删去?或:文中加点词语能否改为……请说明理由。4.画线句子在文中(或某段文字中)有什么作用?5.画线句子有什么含义?(一)第1种命题形式这种形式的命题看似把主动权完全交给了学生,其实在答案上却悄悄对学生提出了限制,这种隐性限制就体现在“理由”上。…  相似文献   

11.
高考语句含意题主要有两种:一是从文中选出很重要的句子,请说说它的含意(或问作者有什么用意,或说说你对它的理解);二是体会文章标题的含意。高考所选的句子一定是在"体会""品味"上有一定困难的句子,即有"可考性"的句子。重点是内涵较为丰富的句子、结构较为复杂的句子、表达较为突出的句子。句子的含意一般有基本含意(表层含意)、...  相似文献   

12.
[考点解读]   近年来的高考语文试题中,很注重对小说人物形象的考查.如2007年海南、宁夏卷<林冲见差拨>:"差拨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作者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刻画这个人物?请简要分析."2007年湖北卷<日月行色>:"简要概括本文女主人公的形象特点与文章主旨."2008年广东卷<河的第三条岸>:"结合作品,请简要分析'母亲'这一人物形象."……  相似文献   

13.
笔者在执教《走一步,再走一步》(人教版课标教材七年级上册)时,在完成“指导学生整体感知故事情节并复述课文,品析‘脱险’部分并深入理解文章主旨”后,设计了这样一个教学环节:认真阅读文本,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和反思,说说你最喜欢文中的哪个人物?为什么?你最不喜欢文中的哪个人物?为什么?  相似文献   

14.
<正>在高考中,我发现学生对诗句的赏析与其作用的分析存在很多的问题。句子是诗歌的重要单位,围绕句子命题立意是高考诗歌考查的一个重要方向,最常见的题型有:句意理解和情感分析;赏析句子并能对其作用分析。前者属于情感把握题,后者则属于综合性的赏析题,在高考命题中分量越来越重。在这种情况下,考生一定要对句子赏析题和作用分析题有一个清醒的认识,由过去单纯地注重字词的赏析转变为对词语、句子的赏析并  相似文献   

15.
一、分析下列标题的深刻含义:文章的标题是对全文的思想内容的最鲜明和最精炼的概括。因此,分析文章的标题的深刻含义,要从文章的背景、中心、作者的写作目的,作者对事物的态度、文体等方面考虑。1、鲁迅把小说取名为《祝福》,其深刻含义是什么?2、为什么鲁迅以《药》作为小说的标题?3、“忘却”和“记念”,意思是相反的,作者把文章题作《为了忘却的记念》,其含义是什么?4、作者以《路标》为题,有什么深刻含义?5、为什么作者以《火刑》作为标题?二、分析下列句子的深刻含义:分析句子的深刻含义,要统观全文,联系上下文,从文章的中心、作者的感情、修辞方法或写作方法考虑。  相似文献   

16.
潘丽丽  张杰 《初中生》2012,(Z3):46-57
正【高频考点】中考文学作品阅读的考查,主要有以下常见考点:1.概括主要故事情节或文章的主要内容,理解文章主题。2.理清文章脉络,把握文章顺序(其中包括材料安排顺序,句子的顺序及词语的顺序)。3.体验作品中的情境和形象,揣摩人物心理状态及感情变化。  相似文献   

17.
在《氓》的教学过程中,分析婚恋的不同阶段反映女主人公不同的性格情感时,笔者提出一个问题:文中有一些有意味的形式或细节,你能发现并赏析其妙处吗?提出这个问题,是想引导学生关注文中三处写到淇水的句子,以及写桑叶、斑鸠的句子.但是,有一个学生的答案,完全在笔者的预设之外.  相似文献   

18.
在2006年高考的现代文阅读中,主观赏析题占了很大的比重。本文将从几个较新的考查角度对这些题进行解读,并为同学们提供解题思路和答题方法,希望为同学们的备考提供帮助。考查角度(一)谋篇布局谋篇布局,即布置文章的格局,它是对文章全部内容的编织与安排。一篇文章怎样开头,如何结尾,选择什么样的角度,设置什么样的线索,如何安排层次及过渡与照应的组织等,均属谋篇布局的范围。【设题形式】1.分析首尾两段在文中的作用和写作特点。例一:首尾两段在文中的作用和写作特点是什么?请加以评析。(2006年上海卷第12题)2.作者在写某某之后,又写了某…  相似文献   

19.
【总体阅读思考】小说这种文学体裁,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因此,我们把人物、故事情节和环境看成是小说的三要素.小小说也不可能缺少这些要素,只不过篇幅小、人物少、故事情节简短而已.我们阅读这四篇小小说,一要把握三个要素,二要重在分析人物。下面就作品特点提出几个问题: 一、四篇小说各写了几个人物?以哪个人物为主?主要人物都说了些什么?做了些什么?是怎么想的?各种人物之间有什么关系?  相似文献   

20.
马中武 《初中生》2015,(9):15-18
考点透视 1.情感把握.准确体会作者在文中所寄托的情感. 2.行文线索.找到贯穿全文写景状物抒情的主题脉络. 3.考查概括筛选信息的能力.归纳所描绘景物的特点.如:请简要概括文中××的特点. 4.写法探究.分析文章在内容选择、结构安排、情景结合等方面的特点,尤其关注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欲扬先抑、烘托、对比等表现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