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人的发展包括身体、生理、心理三个方面。在学生整体素质中,心理素质占有重要地位。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优良的思想道德形成的基础;是有效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和进行智力开发的前提;是引导学生正确交往、合作成功的重要手段;是增进学生掌握劳动技能的保证;是促进学生身体健康的必备条件。因此,素质教育应包括旨在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2.
在素质教育思想不断深入实施的今天,体育教学不再是简单的体育技能的培养以及身体素质水平的提高,更多的应该是促使学生获得全面而综合的发展。所以,为了展现体育学科的价值,也为了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更为了高效体育课堂的顺利实现,在授课的时候,教师要从多方面入手来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同时,也大幅度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从而,促使学生获得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本文立足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通过团体活动的教学实践,最终实现教学训练中增强学生心理素质,为社会培养健全的人才。  相似文献   

4.
WHO(世界卫生组织)指出:“健康不仅指身体无疾病,还要有完整的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功能。”因此,健康不仅仅是躯体的健康,而且更重要的是心理健康。如果用这一标准来衡量高校培养出来的人才,我们认为,大学培养的人才,不仅应当德才皆备,而且必须有健康的身心,这样的人才才能经受得起改革开放的考验并担负起四化建设的重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 ,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受到社会和广大教育工作者的普遍关注。有关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研究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大量研究发现 ,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状况令人堪忧。我们现在提倡素质教育 ,而心理素质是学生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 ,如何提高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水平 ,已经成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同时这也是新时期学校德育工作面临的新课题。一、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关系德育是对学生进行共产主义教育、政治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 ,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 ,以培养社会所…  相似文献   

6.
心理健康是现代健康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教学要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就必须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据各类研究和调查数据表明,现阶段青少年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趋严峻.其中以人际关系敏感、行为异常、心理承受障碍等表现较常见,有的还有抑郁、焦虑、厌学、自杀等现象,这些问题的存在对学生健康成长的负面影响不言而喻.基于心理健康对于促进学生发展的重要性,在新一轮的体育课程改革中,<课程标准>已将心理健康作为一个独立的学习方面纳入到了体育与健康课程之中.由此可以看出,对中学生及时有效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是现代教育和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每一位体育教师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  相似文献   

7.
学校体育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体育运动是一种积极、主动的活动过程 .它不仅可以强身健体可以有效地塑造人的行为方式 ,也能促进个体的心理健康 .实验证明 ,有目的、有计划地把心理健康教育与体育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融为一体 ,能收到更为显著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未来人才素质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体育教学要贯穿“健康第一”的思想,就必须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 一、学生心理特点 青少年学生的心理特点主要表现为:求知旺盛,学习责任感不断增强,但学习往往从兴趣出发,无意注意占主导地位,注意力持续时间短,易分散;想象力丰富,易于进入情境,争强好胜,常常显露  相似文献   

9.
张叶义 《考试周刊》2013,(92):110-110
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但要向学生传授体育知识与技能,还要通过灵活多样的教学途径实现提高心理健康水平的教学目标,帮助他们树立终身体育的理念。  相似文献   

10.
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未来人才素质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体育教学要贯穿“健康第一”的思想,就必须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 一、学生心理特点 青少年学生的心理特点主要表现为:求知旺盛,学习责任感不断增强,但学习往往从兴趣出发,无  相似文献   

11.
姚小美 《考试周刊》2011,(27):159-160
职业高中的体育教师要在教学中通过各种途径,抓住时机,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2.
构建和谐社会是我国政府现阶段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然而,随着市场经济体系的确立,价值多元化的影响以及学业、就业压力的加大,在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越来越让人担忧。如何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如何促进人的发展与学校发展的和谐统一已经成为构建和谐社会需要解决的刻不容缓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2001年9月新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针对幼儿年龄特点.指出了体育在全面发展及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及地位.强调“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这对幼儿园实际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所以,搞好幼儿的体育活动对幼儿的整体素质提高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曾鸣 《成都师专学报》2002,21(3):107-109
课外体育活动是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搞好课外体育活动,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作用很大,它能充分发掘人的大脑潜力,加速学生智能的发展;它能提高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培养终身体育的意识和习惯;它能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良好的个性品质。  相似文献   

15.
笔者在此文中论述了对现代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意义和体育锻炼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积极影响,还分析了体育教育对大学生心理平衡的调节,统一了大学体育教育教学目标和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程度目标,促进了大学生在大学期间身心都得到了健康发展和成长,从而笔者在文中提出了怎样积极有效地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思考。  相似文献   

16.
积极倡导健康体育,娱乐体育,终身体育意识.新课程的有效实施,使中学体育活动一体化有了充分的保障,以开放、发展的体育活动课程化.的体育过程和作为活动的体育过程融为一体,从而创造一种全新、充满活力的中学体育活动网络体系.在管理与组织上也加大了力度,扩展了空间界限,保证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发展,有效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17.
《考试周刊》2021,(52):103-104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小学教育阶段不同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式均呈现出明显的改变。目前来看,因为课程教育内容存在相对枯燥乏味的特征,学生课堂参与积极性较低,再加上应试教育的影响,使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处于一个相对较低的状态。对此,为了进一步提高小学教育综合水平,文章分析了加强道德与法治教育,提高小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18.
冯玮 《贵州教育》2009,(17):21-22,26
心理健康是指人的心理完好状态,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是为促进儿童心理健康发展,充分发挥潜能而进行教育活动。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赋予儿童健康以新的含义,即不仅要有健康的体魄,而且要有健全的心理状态和适应社会的能力。近年来教育界一直在广泛讨论有关素质教育的问题,其中也已涉及到如何对儿童进行深层品质培养。一般认为,学前儿童心理健康应该包括以下四点;情绪健康并能适度自我调节;乐于与人交往,人际关系和谐;具有良好的行为习惯,行为与年龄相符。从这个意义上讲,儿童的发展过程是一个以心理活动为中介的生命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交互作用的社会化过程。因此,将心理素质的培养视为儿童素质教养的核心,是教育思维方式的重大变革,也是促进儿童素质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9.
幼儿经常参加各种体育活动,能为智力的发展奠定良好的物质基础,有利于智力水平的提高,有助于丰富知识和运动经验;为幼儿个性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它能促进幼儿自我概念的形成和发展;能促进幼儿良好个性特征的形成和发展,如好奇、探究、大但、勇敢、自信等;能满足幼儿活泼好动的生理、心理需求,能增加和促进幼儿良好情感的体验,减少不良情绪的产生。  相似文献   

20.
我国的教育学与心理学如何适应新的技术革命挑战的形势,是摆在我国教育工作者与心理学工作者面前的一个紧迫的重大问题。有的学者把未来社会你为“信息社会”、“智力社会”,足见智力问题在未来社会中的重要位置。研究智力开发的学科很多,但教育学与心理学是基本的重要的学科。智力是正常人生活、学习、工作最重要的心理基础。智力是人与周围环境取得动态平衡最重要心理的保障。开发智力资源是迎接技术革命的最重要的心理准备之一。在新的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