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从政治化、情绪化向学术化、理性化的转变,是前女性主义向后女性主义转变的主要标志,"她世纪"的中国女性主义也经历了这样的转变。在女性文学创作领域,"她世纪"的中国女性写作从性别对峙走向多元化书写。在女性文学理论批评领域,"她世纪"的中国女性写作大都从喧嚣和骚动中走出,从解构转向建构,进入到一个相对平静的建设性时期。"喷发式"的发展势头减弱了,少见有出类拔萃的重头论著,但一批有创意的出版物和新著的问世,一批理论新人的登场,使这个领域充满了新的生机,我们仍寄望于未来。  相似文献   

2.
章通过对90年代的女性写作作面临的困境,从现实的化语境和生成的历史背景入手,进行多个维度的分析,并通过对徐坤和铁凝两平女性作家的典型本的分析,探讨女性写作可能的自我超越的途径,认为女性写作要超越现时所面临的困境,应该在叙述上采用颠覆的策略,或面对现实中存在的女性之间的化差异,做出真切的书写。只有这样,女性写作方有可能实现自我的超越。  相似文献   

3.
五四以来女作家走进了历史女性叙事的行列,打破了男性独霸历史叙事的局面,女性对自身历史的叙述,不仅使女性群体获得了表达自己的机会和权力,而且也构成了对男权话语的挑战、修正、颠覆、补充。在这百年中,女作家对历史女性的叙述与阐释也受社会风潮、时代话语的规约,但是,对女性命运的关切和自我主体的探索始终是女作家历史叙事的中心。  相似文献   

4.
20世纪90年代女性诗歌中的身体写作已不同于80年代中后期那种单一意识形态性质的身体写作,而是产生了一种深刻的断裂、转型与分化,呈现为一种多元化的写作态势。主要表现为三种类型的话语形式,即作为非意识形态性质话语的后现代个人化追求快感游戏的青春写作、作为真正女性话语的原生态意义上的诗性身体写作、作为躯体话语的对抗技术主义异化意义上的先锋写作。  相似文献   

5.
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女性学在中国坛独领风骚。女性学的本风貌可用一个公式来表述,那就是社会生活化——生活个人化——个人心灵化。八九十年代的女性学,走过了一条争取被男权化接纳、建构女性联盟、解构男权化的心灵之路。女性学的主流对男权化堤坝产生着强大的冲决力,也对女性自我解放产生着不可缺少的提升作用。  相似文献   

6.
论20世纪90年代女性小说的写作群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活跃在20世纪90年代小说领域的三代女性写作群体的写作风貌进行考察,探讨写作者的阅历、文化修养与其创作的关系,并且分析了当下女性作者写作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刘兆岩:羽白国际管理顾问公司总经理,英国利物浦大学材料工程硕士,著名学习型组织管理咨询专家。 12月5日-6日,在北京由学习型组织研修中心和羽白国际管理顾问公司举办的"系统思考研习班"上,记者对主讲人兆岩又有了一个新的认识,也就有了这一席谈。 (记者):兆岩,现在你是国内知名的学习型组织的管理顾问,当初你是如何选择这条道路的?  相似文献   

8.
当前国内文坛,女性文学高潮迭起,却不是真正的"女性写作",与西方对照,甚至截然相反.相比于前者在女性意识上的开阔视野,后者仅局限于身体和性的狭小空间,不仅没有达到前者反抗父权的目的,反而在商家与传媒与男性批评操作者的合谋下,再次落入父权意识的樊篱之中.可见,"女性写作"在正确把握、借鉴西方理论的同时,还需警惕各种陷阱,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9.
《面对历史的苍茫》是王充闾散创作中的一部具有特殊意义的作品。它既表现出对其以往的创作的超越,同时也预示了未来语境的转换。  相似文献   

10.
对待"身体写作",我们不该把它"神圣化",也不该把它"妖魔化",应以冷静的眼光来审视"身体写作",以求客观、公正地认识和评价这一文学现象."身体写作"的初衷是对男权文化的解构和颠覆,但由于自身的局限性和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身体写作"非但没有达到预先的目的而从男权文化中突围,反而成了男权文化的俘虏.中国的女性文学如果要健康发展,不能仅仅拘囿于"身体写作".因为"身体写作"关注的毕竟只是人的身体,而非人的灵魂,所以精神的缺席,就导致了神圣和诗意的缺失.只有不断探索,中国当代的女性意识才能建构,具有真正女性意识的中国女性文学才能得到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1.
文学理论总在应对不断变化的社会现实时相应地自我调适,21世纪前十年中国文论的发展大体包含如下三个维度:内容上,风行的文化研究取得一定成果之同时亦引发了系列的问题及论争;方法论上,广为接受的话语分析刷新了对文学的基本认识及研究路径,催生了汲取反本质主义营养并致力于本土特色建构的文论著作;理论走势上,文学理论向理论乃至后理论演进,理论进入融合发酵与反思批判期。  相似文献   

12.
21世纪中国教育需要求解的10道难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刘尧 《高校教育管理》2002,24(2):10-17,34
21世纪,中国教育需要求解10道教育难题教育与社会的相互适应问题和教育的继承与创新、传统与现代的关系问题;中国教育科学体系的建立问题和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关系问题;教育评价的科学性与科学化问题和大力开展教育评论问题;教育的个性化与共性化问题和教育的培养目标问题;教育与市场的关系问题和教育的公平与效率问题;高等教育的终身化、通识化问题和知识、能力、素质的教育策略问题;教师队伍的专业化、职业化问题;教育体制的多元化问题与教育管理的弹性化问题;道德教育与道德实践的关系问题;高等教育的二元结构建立问题与高等教育国家化与私立化的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13.
21世纪中国终身教育发展的十大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终身教育发展是社会进步的反映。中国终身教育事业在新世纪呈现出十大发展趋势:在发展定位上逐渐走向高层次;在学习需求上逐渐走向实质化;在资源配置上逐步走向分散化;在组织方式上走向弹性化;在课程标准上趋向个性化;在发展目标上开始转向学会交往;在活动范围上走向国际化;在实施载体上趋向虚拟化;在实践主体上逐步走向集团化;在实现方式上转向制度化。这些趋势表明,我国终身教育发展正把我国带入学习型社会,而终身教育持续发展的动力则依赖于教育体制和机制的创新。  相似文献   

14.
苏东剧变后,世界新一轮民族主义浪潮兴起,对传统的民族认同观造成了严重冲击。在这种情况下,我国民族学界从不同方面对我国的民族认同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在几个有代表性的方向上就新世纪以来我国民族学界对民族认同问题的研究状况进行综述,分析其中一些典型的观点以及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有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王韬是中国近代早期改良派的重要人物,关于他的研究在近代史领域关注较多。21世纪以来,王韬研究在20世纪的基础上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关于王韬作为近代改良思想家、文学家、新闻工作者和教育家的研究已在全面综合的基础上深入细化,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相似文献   

16.
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为了使科研资源分配更为公平、更具效率,澳大利亚政府制定了基于国家主导的RQF制度以与其国家发展战略相配套.本文介绍并分析了澳大利亚这一新的科研评价制度,以期对中国构建和完善自己的科研评价制度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17.
<正>Life in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will be different from now.Many changes will take place in the new century.There will be more and more people in the world.There will be more pollution.Computers will be much smaller and more useful.People will work fewer hours than now.And they will have more free time.They can do exercise,watch TV and so on.Traveling will be cheaper.Peo-  相似文献   

18.
英语中有许多表达“一……就……”、“刚……便……”的词或短语,现归纳如下:  相似文献   

19.
晏辉 《教学与研究》2002,46(10):34-39
本文依照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己的逻辑关系 ,集中论述了生态价值、社会价值、生活价值及其理念之间的必然关系 ,其中生态价值是前提、社会价值是基础、生活价值是目的。 2 1世纪的生活世界应当是一个由前提、基础和目的构成的有机的、协调的生活世界。  相似文献   

20.
21世纪的幻灯——PowerPoint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随着科技的高速发展,当今的大屏幕投影器不但能把来自于视频展示台的透明或非透明的及实物的信息放大到银幕上,还可以把录像机、影碟机、计算机屏幕上的信息等放大在银幕止。不仅如此,在多媒体课堂教学中,巧妙运用 PowerPoint软件并配合大屏幕投影器使用,则使幻灯片在原来的基础上功能大大增加,使现代课堂教学如虎添翼,切实推动素质教育的发展。这主要是因为幻灯有它的独特之处: (1)操作简单,易于掌握。 (2)就地取材,及时表达信息。 (3)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反馈情况灵活控制放映速度。 (4)具有动、大、色、分等形象、生动的特点。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