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节数学课,题目不断,声音不绝,纸条满天飞,搞得眼花潦乱,我认为,这不是好现象。我们的数学课往往忽视了学生的静思维,而数学课的静思维是尤为珍贵的。教师在处理新课或学生遇有疑难问题时,给学生点时间让他们仔细思考“于无声处胜有声”,静思潜伏着豁然通达。课堂上,教师提出一个问题,老重复,又急于马上叫学生回答,学生回答后教师又去复重,这都是不好的习惯。课  相似文献   

2.
如果一节数学课,习题不断,提问不绝,我认为这样并不好.设身处地地想一想,学生的思维究竟得到了什么锻炼?我们的数学课往往忽视了学生在静中思维的训练方式.我认为数学课静中思维是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的有效途径,应该提倡.  相似文献   

3.
一节数学课,题不断,声不绝,纸条满天飞,搞得人眼花缭乱,我认为这不好。为学生设身处地地想一想,他们的思维究竟得到了什么锻炼?我们的数学课,往往忽视了学生的静思维!  相似文献   

4.
数学教师可能都有这种体会,当学生上音乐或是体育课时,兴致都很高昂,但是一到数学课,学生就像霜打的茄子——蔫了。我曾私下问过学生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情绪反差,学生说上文体课时课堂氛围很活跃,觉得很放松,但是上数学课时,会觉得很难,很棘手,就没有了学习的兴趣。从这个回答中,我们就可以找出我们数学课的不足,也就是数学课让学生提不起兴趣来。那么,我们教师怎样做才能让学生像喜欢文体课一样喜欢数学课呢?  相似文献   

5.
<正>我们追求"小脸通红,小手直举"的课堂,认为"动"起来的课堂更精彩,尽管有时这种"动"只是学生对浅显问题反应后的肢体或口头表达;我们也崇尚课堂上的"静",认为这是学生在进行思考,尽管有时学生只是出于对问题的畏惧而被动地选择安静退缩。形式上的动与静不应该成为我们数学课堂的追  相似文献   

6.
<正>众所周知,数学教学是思维的教学,那么怎样在课堂教学中有效地实施思维教学呢?我认为,衡量一节数学课是否有效地把握了思维教学的契机,至少应该回答这样几个问题:一是在课前预设中教师为学生的思维发展准备了什么?二是在课堂教学生成中教师为学生的思维发展实现了什么?三是在课堂教学延伸中教师为学生的思维发展深化了什么?在集合及其基本运算的复习小结课上,教师展示了如下  相似文献   

7.
蒋燕 《贵州教育》2010,(1):40-42
“竖起剪的”,您可能认为这是哪位同学在美术或剪纸课上的话语,但这却是我的学生在一次数学课上的回答,它引来了其他同学和听课老师的哄堂大笑,也引起了我的思考。  相似文献   

8.
<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每节课都会遇到学生回答错误的情况,这在教学中是很普遍也很正常的事情,在小学数学课的教学中这种情况更多。部分教师在看到学生的错误过多时会表现得比较急躁,怕影响班级的成绩、影响教学进度。本文就我多年的教学经验,结合对小学生数学课"错误"的分析,浅谈在数学课上对"错误"资源的有效利用。一、正确面对学生的"错误"学生对教师所教的数学知识理解错误或回答错误是很正常的事情,尤其是小学  相似文献   

9.
有的老师上数学课,生怕学生听不懂,生怕漏了知识未讲全,四十分钟一讲到底还讲兴未尽。一节课,学生练的时间很少或根本没有。这样“满堂灌”的 数学教学中的大忌。 华同志曾指出:“数学课很大的特点是应体现在学的练习上。我认为一堂数学课的主干是练习。一堂课上得好,主要在于练习设计得好。”数学练习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的必需途径,特别是在课堂教学中,练习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数学课要特别重视练习的作用。数学备课,应该  相似文献   

10.
数学是需要大脑思维活动的一门学科,数学课堂为这种思维活动提供了一个充分展示的场所,教师和学生是这种思维活动的直接参与者和实施者。而现实中,我们却不可避免地面对一些“懒惰厌学”的学生,这就使得学数学变成了一件头疼的事。如何让学生在数学课堂上愿意学习数学,是我们需要思考的一个问题。在实际教学中,我感觉和谐教学法有其独到的作用,下面我就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和体会。  相似文献   

11.
李国清 《考试周刊》2012,(64):64-64
所谓的有效课堂就是要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让学生在课上花最少的时间学到最多的知识。使教学目标得以实现。但是我们现在的数学课,远远不能实现这一目标。许多学生上课时,只是坐在那儿充当听课的机器,他们不愿意举手回答问题,也不愿意跟随老师的步伐去学习新的知识。那么,我们如何做才能改变这种状况.让我们的数学课堂更加有效,让我们的学生更爱上数学课呢?一、以教师为源。穿针引线。  相似文献   

12.
新课程提出的三维目标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三个维度,为老师的教学指引了正确的方向.笔者作为数学老师,在多年数学课堂教学中逐渐形成了属于数学课堂的另类"三维"课堂教学目标,这里的"维"不是"维度"的意思,而是"思维"的意思.我们提出的"三维"是:知识思维、教师思维、学生思维.知识思维是指教材对数学知识的呈现方式或命题者对数学题目的呈现方式;教师思维是指教师在备课时对知识思维的自我理解和认识;学生思维是指学生在学习时对知识思维的自我理解与认识.这"三维"肯定存在着一定的差异,甚至会存在非常严重的分歧,我们认为能将这"三维"充分体现并较好地融合在一起的数学课就是一节非常成功的数学课.  相似文献   

13.
“学则须疑”,巧设疑问是老师调动学生的有效手段之一,是上好一堂数学课的必要条件。问题在习题中存在着多种功能,学生一旦进入解题活动情境中,他就从技能或思维、智力等各个方面得到发展,从而获得积极愉悦的情感体验,培养学习数学的能力。我认为数学教学中应设计好以下几种问题:  相似文献   

14.
<正>在平时的数学课堂中,作为教师的我们,都希望它如同行云流水般顺畅。尤其是展示课或竞赛课,更期望学生的思维都能跟着教师的预设进行,整节课都能发挥得淋漓尽致。而这种看似完美的课堂,能给学生真正留下些什么呢?于是,在本学期伊始,我就暗暗给自己定下了目标:每节数学课尽量把更多的时间给学生,让学生尽情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致力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学期将近一半,看着学生在课堂上越来越敢说,越来越会说,越说越好,我的  相似文献   

15.
特级教师朱乐平在一次全国小学数学教学观摩活动中指出,我们需要"安静的数学课堂"。数学课堂是学生用心思考的地方,数学课堂需要适当的"静"。一、静思,让课堂充满智慧课堂上常常可以看到这样的现象,教师提出一个问题以后,马上就让学生起来回答。学生回答得十分流畅,要么问题太简单,没有思考的价值;要么演练了很多次,学生早已熟记  相似文献   

16.
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创新是人类本质中的财富之一,在我们呱呱坠地时,便已形成。遗憾的是在成长的过程中,不同程度地减少了。"我分析其原因,是人们对他们的创新不予重视,不给他们发表意见的机会。这种现象在小学数学课上尤为突出,有些教师只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学生创新的表现过程。我认为,数学课上不仅要教给学生数学知识,而且要揭示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要启发学生动脑筋想问题,比较完整地叙述思考过程,因此,数学教学应重视让学生"说"。  相似文献   

17.
在上数学课前,我就力着于挖掘生活中的素材,力求每一节数学课都从学生实际出发,与生活紧密联系。一方面,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解释社会现象,增强运用数学的意识;另一方面,提供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从事有意的探究活动,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促进有意义的数学学习。  相似文献   

18.
开学初,在一节数学课上,我发现了这样一个现象:当我向学生提问时,发现班里平时表现最差的一位学生也跟随其他学生一起举起了左手。然而,当我让他站起来回答问题时他却一个字也答不上来。下课后,我把他叫到办公室,问他为什么不会也举手。他哭着说:“老师,别人都会了,如果我不举手,大家会笑话我  相似文献   

19.
王强国 《学子》2013,(11):1
同事问我,工作这些年来,最自豪的事是什么?我想了想回答:"学生喜欢我的数学课!"一直坚信爱因斯坦的那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坦白地说,接受这样的观点很容易,做到这一点很难!因为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需要我们不断的创新,更需要我们执着的坚持!想想学生之所以喜欢我的数学课,也源于我执着地做着一些事:一、自由的一分钟在小学低年级的课堂中,老师们经常在一节课的中间部分,安排一次学生活动,一起做套徒手操,一起唱首歌  相似文献   

20.
许多教师在课堂上似乎都曾有过这样一种感觉:学生与我们之间总有一堵高墙,不管我们如何努力,师生的心很难走到一起。学生回答问题老是答不到点子上去,甚至答非所问。造成这种师生间心理距离的原因有很多,我认为其中重要的一点是我们的教师没有考虑周到细致,忽视了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思维方式,往往用教师的思维过程来代替学生的思维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