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左鹏军 《文教资料》2000,(1):103-107
关于晚清著名爱国诗人黄遵宪的诗作,除其生前自行编定的诗集《人境庐诗草》十一卷、《日本杂事诗》定本200首之外,尚有北京大学中文系近代诗研究小组所编《黄遵宪集外诗辑》(北京中华书局,1960年)。此外,散见于其他文献中而不为上述诗集所载的人境庐诗,近年来陆续有新的发现。郑子瑜、实藤惠秀编校之《黄遵宪与日本友人笔谈遗稿》(日本早稻田大学东洋文学研究会,1968年)中,亦保存了若干首黄遵宪集外佚诗,笔者尝作《黄遵宪使日时期佚诗钩沉》一文,刊于《文教资料》1994年第2期。在此之前,笔者曾在王稻《扶桑游记》(钟叔河主编…  相似文献   

2.
赠梁任父同年(其四)黄遵宪寸寸河山寸寸金,(亻瓜)离分裂力谁任?杜鹃再拜忧天泪,精卫无穷填海心。黄遵宪(1848—1905)字公度,别号人境庐主人,广东嘉应州(今梅州市)人。是我国近代著名外交家、思想家、改革家和诗人。历任清政府驻日本、英国使馆参赞,驻旧金山、新加坡总领事等职。著有《人境庐诗草》(十一卷)、《日本杂事诗》(二卷)及《日本国志》等。  相似文献   

3.
晚清诗人黄遵宪散佚的诗文,历来颇受学界关注,近年来,许多黄遵宪佚诗佚文不断被发现和介绍。笔者日前到人境庐管理所翻检黄遵宪藏书,试图从中发现黄遵宪的批注,可惜现存黄遵宪藏书,除了圈点断句外,极少批注。看来黄遵宪读书,是没有批书的习惯的。但在李商隐《锦瑟》一诗上,有难得的黄遵宪眉批,凡二百余言,其对《锦瑟》一诗的笺释,有其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文学角度对1978至1989年国内黄遵宪研究情况做了回顾,包括黄氏诗文、资料、研究论著的出版,研究者对黄遵宪生平思想、文学主张、《人境庐诗草》,《日本杂事诗》以及《人境庐集外诗辑》的主要研究成果和学术观点,并对之加以评论.还从建立“黄学”科学研究体系的高度指出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并祝愿“黄学”蓬勃发展,蔚为大观.  相似文献   

5.
2003年夏天,温家宝总理访问香港时,口诵黄遵宪的诗:“寸寸河山寸寸金,Kua离分裂力谁任。杜鹃再拜忧天泪,精卫无穷填海心。”(《人境庐诗草》卷八《赠梁任父同年》)表达了自己热爱祖国,维护统一,为民族大业鞠躬尽瘁之深情。对此,引起了人们对黄遵宪的兴趣,很想了解黄氏诗、文的具体内容。恰在此时,吴振清、徐勇、王家祥几位先生编校整理的《黄遵宪集》由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阅后确实收益匪浅,很愿意向广大读者推荐。  相似文献   

6.
黄遵宪是我国近代著名的爱国诗人.他现存的诗歌,计《人境庐诗草》六百二十八首,《日本杂事诗》二百首,《人境庐集外诗辑》二百九十三首.是近代诗人中现存作品较多的诗人之一.反对侵略,反对投降,这是黄遵宪诗歌的最突出的方面.他的作品,形象地记录了中国自鸦片战争以来国家、民族被外国殖民主义者侵凌、瓜分的屈辱的历史,反映了近百年来中国人民反抗侵略,反对投降的英勇斗争,也表现了诗人反对侵略,反对投降的高风亮节和救亡图存的爱国主义情怀.  相似文献   

7.
梁启超说“公度之诗,诗史也”。黄遵宪是近代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政治家,历史学家,同时又是杰出的爱国主义诗人。他将自己一生探索所得,耳目所历,笔而书之为诗,辑成《人境庐诗草》十一卷。收同治三年至光绪三十  相似文献   

8.
寸寸河山寸寸金,俸离分裂力谁任? 杜鹃再拜忧天泪,精卫无穷填海心。 黄遵宪(1848—1905),字公度,别号人境庐主人,广东嘉应州(今梅州市)人。我国近代著名外交家、思想家、改革家和诗人。历任清政府驻日本、英国使馆参赞,驻旧金山、新加坡总领事等职。著有《人境庐诗草》(十一卷)、《日本杂事诗》(二卷)、《日本国志》等。  相似文献   

9.
黄遵宪是清代的一位著名爱国诗人 ,他的一生是外交官、政治家兼诗人的一生。黄遵宪一生创作了 10 0 0多首诗 ,《人境庐诗草》是其代表作。该诗集取材广博 ,内涵丰富 ,格调高雅 ,凸现了诗人强烈的民族意识和爱国情怀。黄遵宪主张诗人要关注现实 ,强调诗歌的社会功利 ,并且极力倡导以口语入诗 ;其艺术见解和创新精神在晚清诗坛上曾产生过较大影响 ,对于当代中国的诗歌创作来说 ,依旧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黄遵宪的《日本杂事诗》是其出使日本期间,为配合撰写《日本国志》而作。该组诗共收录诗歌200首,以纪事为主,问有议论。在该诗中,其革新意识锋芒四溢,强国思想也一览无余。黄遵宪从政治、经济到军事、文化、教育等方面畅谈了他的改革理想。黄遵宪尤其注意“网罗旧闻,参考新政”,旨在为当时中国势在必行的改革提供有益的借鉴,故而诗歌的创作亦体现了其“诗界革命”之学说。  相似文献   

11.
从学术史角度看,宋湘、黄遵宪和罗香林是客家研究中的三个里程碑。清嘉庆年间客家意识在宋湘身上觉醒,清咸丰光绪年间客家研究在黄遵宪身上发端,以后客家研究在罗香林身上形成学科规模。从宋湘、黄遵宪到罗香林,形成了客家研究的起源历程。  相似文献   

12.
黄遵宪的思想性格中,有强烈的趋时实用色彩,它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黄遵宪对问题的看法和行事方式,也深深地影响了他的文学创作,也正因其趋时实用,故其一生中,不管在社会生活领域还是在文学创作领域,都不落后保守,也不引领潮流,而是一个随着时代的节拍前进的应时人物。任何的过分拔高或贬低,都不利于我们真正认识黄遵宪。  相似文献   

13.
在宋代注重历史解释的学术背景下,任渊《山谷内集诗注》、史容《山谷外集诗注》、史季温《山谷别集诗注》在当代史的视野下,运用"以史证诗"来解释黄庭坚诗。三家注都将《山谷集》三集由分体改为编年,并对作品的系年作了精审的考证,史容还纠正了黄的不少编年错误,利于读者从"知人论世"的角度理解黄诗。三家注又利用各种宋代史料,考证了山谷诗的创作背景,点明了题旨,并重点解释了与时事相关的诗句,特别是使用典故与比兴的诗句。  相似文献   

14.
在将《湘西纪行》与《桂林集》(上卷)的所有篇目进行了逐一比对之后,考论了两集重出篇目的四点差异,同时比较了目前所见两种版本《桂林集》之异同。目前整理《桂林集》,应以日本内阁文库本为底本,曹岱华刻本为校本,并以《湘西纪行》为《桂林集》卷上的参校本。  相似文献   

15.
今人整理的《全祖望集汇校集注》,在标点方面存在个别疏忽。袁枚《随园诗话》论及王士祯,误将陈维崧诗当作宋琬诗。黄遵宪"吟到中华以外天"句,在清代其前曾有过不少直接和间接的出处。这些问题,都需要认真考察,或予以订正。  相似文献   

16.
在近代诗坛上 ,黄遵宪的“新派诗”逐渐突破诗言志、比兴、温柔敦厚的传统诗教 ,在诗歌的主题内容、审美意蕴、表现方法、语言形式等方面出现了新的特点。这些新变虽然不够彻底 ,带有过渡性质 ,但已是解构旧诗的有效尝试。  相似文献   

17.
苏轼《书黄子思诗集后》“盖自列其诗之有得于文字之表者二十四韵”,有论者解作“二十四联”,以否定传统谓指司空图《二十四诗品》。通检《苏东坡全集》,其诗题中另有“作诗二十四韵”一例,与上面书跋语中的宾语结构关系不同,意义因之有别:诗题中“二十四韵”无修饰语,指一首诗的韵脚数,当解作“二十四个韵脚”(即“二十四联”);而书跋中“二十四韵”,前有定语“其诗”,与后面“有得于文字之表者”、“二十四韵”在意义上有关系,当解作“二十四首诗”,实指司空图《二十四诗品》。  相似文献   

18.
名物训释是《诗经》学值得关注的一个问题。元代许谦《诗集传名物钞》以陆玑《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蔡卞《毛诗名物解》等名物训释为基础。用朱熹《诗集传》作蓝本,关注《诗经》经传义理的阐发,将名物训释和诗义相结合,展示了名物训释的另一种视角。  相似文献   

19.
在《全宋诗订补》和《从温州地方文献订补全宋诗》的基础上,辑录有关资料,再作补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