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 毫秒
1.
吴镇的山水画代表作《洞庭渔隐图》,既有元代山水画普遍的时代性风貌,又有鲜明的个性特点,显示出独特的艺术风格。社会根源、历史根源、个人宗教信仰、绘画材料的变化等因素决定了吴镇独具个人意趣的画风。  相似文献   

2.
清代陇右诗人吴镇一生笔耕不辍,著述丰富,但其早期诗集《玉芝亭诗草》流传较少,学者多未寓目,相关文献亦未著录。本文通过对《玉芝亭诗草》及《松花庵全集》、《洮阳诗集》的比较研究,详细论述了《玉芝亭诗草》的内容及吴镇早年的诗学成就,并辑补了吴镇佚诗若干首。《洮阳诗集》的编选者将吴镇部分侠诗羼入其祖父和父亲名下,本文亦进行了一一辨析,为学界进一步研究吴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保山名士范仕义任如皋知县时,政绩卓著,1841年邀名画家汤贻汾等补禊于如皋城内的水绘园,汤即作《水绘园补契图》题诗赠之。书画精妙雄劲,众人亦题诗,历经苍桑共有42位大家题诗,书法皆称极品。今名画归国,令人浮想联翩,叹为观止。  相似文献   

4.
吴镇墨竹主要师法文同、苏轼及李衙,同时也重视师法自然。吴镇以竹比拟君子,画中之竹,不但有凌寒高节,还可医俗。同时,他将自己的隐逸情思投射于竹,再通过图画、题诗表现出来,道出了对隐逸生活的体味和享受,表达了对陶渊明式隐居生活的满足和自适。吴镇墨竹,元人訾之有“酸馅气”、“山僧道人气”,然而这股山僧道人气更符合竹之品性,较雅驯更为难得。  相似文献   

5.
张大千曾于1937年5月游历过济南,并通过济南书画名家关友声与济南名士左次修偶然相识。左次修曾欣赏到了张大千作于朝鲜的《箕子陵图》,并有《题张大千画箕子陵图》诗一首。《箕子陵图》现在不知流落何处。画坛皆知大千先生在朝鲜的风流韵事,但是《箕子陵图》作于“七七事变”前夕,当时朝鲜早已沦为日本殖民地,左氏《题诗》证实他曾作有《陵图》信息和《题诗》对《陵图》的阐扬,正好质证了大千朝鲜之行,虽然确实是为春红之情所牵,大千也确实风情过于常人,但有情未必不丈夫,他于朝鲜的风情之旅中,也未尝不有家国命运、中朝交往等历史与现实的关切和思考,并形诸画笔。  相似文献   

6.
五代十国(前蜀)著名画家支仲元的《三仙图》,曾被宋朝御府所收藏,北宋灭亡后,这幅画从宋朝的御府流转到了金朝的御府。在金末元初,全真教掌门人丘处机曾给支仲元《三仙图》题诗。但是在丘处机题诗之前,此画的内容、题材已经在金代有流传,金代已经出现了对《三仙图》的仿作,这从全真教第二代掌门人马钰《题文山孙会首画三仙图》藏头拆字诗中可以看出。另外金代著名文学家元好问也写有一首七言律诗《三仙祠》。从这些诗中我们看到,"三仙"其实已经成为金朝人们潜意识中的一个文化符号,根深蒂固地生存于民间的日常生活之中了。《三仙图》文化符号的长久传承,显示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强大生命力!  相似文献   

7.
明义《题红楼梦》第七首第二句是"不记金钗正幅图"。有人怀疑"正幅图"是"正副图"之误。钞本写的是"正幅"。《牡丹亭》里有"金钗"入"图"。对《牡丹亭.幽媾》的柳梦梅与杜丽娘的风流幽会,明义所见《红楼梦》将其变成宝玉在梦中和金钗(小名"颦颦")的风流幽会。对《牡丹亭.写真》里的杜丽娘的题诗和柳梦梅的步韵,明义所见《红楼梦》将其变成了宝玉在梦中对金钗的题诗而步韵。在明义所见《红楼梦》里,宝玉梦见的是一幅图,而不是多幅图(十五幅图)。明义可能运用了"正"与"整"通假的知识。宝玉、颦颦与柳梦梅、杜丽娘,皆为"情痴"。《石头记》第51回薛宝琴的《梅花观怀古》,在明义所见《红楼梦》里,可能是宝玉写的"步韵"诗。  相似文献   

8.
明义《题红楼梦》第七首第二句是"不记金钗正幅图"。有人怀疑"正幅图"是"正副图"之误。钞本写的是"正幅"。《牡丹亭》里有"金钗"入"图"。对《牡丹亭.幽媾》的柳梦梅与杜丽娘的风流幽会,明义所见《红楼梦》将其变成宝玉在梦中和金钗(小名"颦颦")的风流幽会。对《牡丹亭.写真》里的杜丽娘的题诗和柳梦梅的步韵,明义所见《红楼梦》将其变成了宝玉在梦中对金钗的题诗而步韵。在明义所见《红楼梦》里,宝玉梦见的是一幅图,而不是多幅图(十五幅图)。明义可能运用了"正"与"整"通假的知识。宝玉、颦颦与柳梦梅、杜丽娘,皆为"情痴"。《石头记》第51回薛宝琴的《梅花观怀古》,在明义所见《红楼梦》里,可能是宝玉写的"步韵"诗。  相似文献   

9.
清朝乾隆皇帝得到一幅《百鹅图》,特邀翰苑近臣为此画题诗。大家惟恐难称圣上心意,无人敢动笔,纪晓岚无所顾忌,挥毫疾书:  相似文献   

10.
中国是农业大国,历代统治者十分重视农业生产,清代统治者尤甚,不仅颁行农书,还刊刻“耕织图”以劝农耕织,《御题棉花图》便是其中之一.《御题棉花图》是中国古代唯一记载棉花种植和纺织技术的耕织图,由直隶总督方观承主持绘制而成,并进呈乾隆帝御览.从《御题棉花图》的产生、内容、乾隆帝题诗及其在后世的流传等方面,均可见清代统治者以农为本的思想.  相似文献   

11.
<正>俗俚诗一般前几句俗不可耐,最后的"点睛"之笔,却让人拍案叫绝。明代徐渭给一幅题为《柳亭送别图》的名画题诗,开头几句是  相似文献   

12.
吴镇与袁枚     
吴镇是清代甘肃杰出的诗人。他的诗曾得到当时著名诗人、文学批评家袁枚的赞赏,被采入《随园诗话》。尔后,袁枚又为吴镇诗文集《松花庵全集》作序,进一步对吴诗进行了较为全面地分析和评价。不仅如此,吴镇与袁枚个人交往亦十分密切。他们虽然一在西北,一在江南,相距万里之遥,终生不曾晤面,然书信往还,推心置腹,互道倾慕,乃至赠诗唱和,交谊甚密。笔者以为,这段文字之交,不能仅视为一般的文坛佳话,它对正确认识和评价吴镇,研究甘肃文化史,都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3.
郭麐集中的《两峰山人罗聘〈鬼趣图〉并序》一组八首题画诗是在《鬼趣图卷》前人题诗(如蒋士铨、张问陶、汪端光等) 的影响下创作的。从八首题画诗分别用了三言、四言、五古、七古、五律、五绝、七律、七绝等八种诗体可以看出,郭麐是有意在前人的影响下别出心裁,体现自己的个性。《鬼趣图卷》上众人的题诗次序井然,当郭麐看到这一诗画双全的图本时,他自然会回想起自己与这些题画之人的交往,因此郭麐的题画活动又仿佛是一次与故人的诗会雅集,这种心态驱使他与前人在《鬼趣图》题画诗上一较高下。虽然郭麐精心写作的八首题画诗并未进入《鬼趣图》的图本系统,但以集本别传的形态仍然与《鬼趣图卷》内的前人题咏互相角力。由此,卷内与卷外的文本便构成了题画诗的两个互相呼应的系统,这也提醒题画诗研究应对二者不可偏废。  相似文献   

14.
李庆社 《初中生》2006,(6):25-25
宋朝学家苏东坡不仅章写得好,而且书画方面也有很高的造诣。相传他画过一幅《百鸟归巢图》,明朝时,为一胡姓员外购得.因画上没有题款,胡员外便请当时颇有名气的小才子伦叙为这幅画题诗。伦叙十分喜爱苏东坡的这幅面,诗兴大发,当即题诗一首:  相似文献   

15.
诗歌的语言以精炼见长,而有时候却要故意重章叠句地啰唆一番,特别是在古代民歌中,这种“啰唆”艺术更为常见。例如明代文学家徐长才为友人《柳亭送别图》一画的题诗:  相似文献   

16.
吴镇是清代甘肃临洮著名诗人,在诗歌、绘画、书法等方面都有极高的造诣。吴镇出仕以后曾在山东、湖北等地为官,为官清廉,刚直不阿,后返回故乡。他一生书写了大量歌颂家乡的诗作,以《我忆临洮好》组诗而闻名,其作品饱含着对家乡的热爱,对家乡一草一木的爱恋。  相似文献   

17.
龚贤的《木叶丹黄》(见附图),为纸本水墨,纵99.7厘米,横65厘米,现藏于上海博物馆.此图,是龚贤山水画艺术特色的代表,也是中国美术史上不可多得的佳构. 龚贤(1618-1689年),一名岂贤,字半千,号野遗,江苏昆山人.龚贤工山水,宗法董源、吴镇.  相似文献   

18.
吴镇是清代甘肃临洮著名诗人,在诗歌、绘画、书法等方面都有极高的造诣。吴镇出仕以后曾在山东、湖北等地为官,为官清廉,刚直不阿,后返回故乡。他一生书写了大量歌颂家乡的诗作,以《我忆临洮好》组诗而闻名,其作品饱含着对家乡的热爱,对家乡一草一木的爱恋。  相似文献   

19.
一、题跋的沿革及其称谓早在汉代的彩绘壁画和漆器画中就有不具名款的题铭题赞;晋人顾恺之的《女史箴图》已有名款;唐人梁令瓒的《五星二十八宿图》、南唐赵幹的《江行初雪图》也都有名款剿问逼?虽有题款,但仍不多见,画院派画家更是如此。《宋人画册》(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所选60幅院派名士作品,题款的仅有8幅,唯作者名而已。其中有些题名若不细看,几乎是看不出来的。宋以前的画品偶有作者名和年月的款记,但画上题诗跋文尚不曾见。唐代诗人们也曾写过题画诗,如李白的《观博平王志安少府山水粉图》、杜甫的《戏题王宰画山水歌  相似文献   

20.
这幅《墨竹图》,是郑板桥在潍县当七品芝麻官时画赠一位与他思想、志趣相投的巡抚的。 画中挺然而立的几竿疏朗墨竹,表现一种怎样的意境,右下方的那首题诗可说是点睛之笔:“衙斋卧听萧萧竹,疑足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可见,他画竹题诗所要表达和抒发的是他时刻把“民间疾苦”放在心上的深沉动人的情感和心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