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恐惧一刻     
"背(贝)克汉姆'、'小背篓'",老张--我 们可亲又可畏的语文老师,又开始叫各个背书 小组的名字准备背诵了!这个背书可不一般,因 为总是在礼拜五进行,所以我们都叫这是 "周末大背诵"! 前几天,老张宣布为了提高我  相似文献   

2.
<正>这学期我任教四年级语文,学生只有三十几人,因此有时间让学生一个个到我身边背书,正巧第一单元的课文大多要求背诵,比如《老师,您好!》《但愿人长久》《古诗两首》以及《秋天》等,都要求背诵,所以一有时间,我就抽学生背书。班上大多数学生能按时完成任务,但总有两三个学生无论怎么督促,就是背不上。抄课文  相似文献   

3.
在教学<木兰诗>前,我对学生说:"这一单元共有六首唐宋诗词,每一首都是古代文化中一颗闪光的宝石,希望同学们及时背诵.""啊?这么多,天哪!"同学们哗啦啦立刻翻书去看,那种如临大敌的畏难情绪赫然写在一张张稚气的脸上.这与我的本意相反,我怎么忍心让他们背上沉重的包袱去远涉呢?于是我搬出"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的古训和许多背书方法来教育他们,同学们情绪稍稍平稳了,咿咿呀呀照本宣科开读了.突然,有一个男生叫起来:"老师,我可以提前背诵吗?""当然可以,能提前背诵,说明你用功,老师表扬你都还来不及呢.""哈哈!那我要得第一."几个成绩较好的学生也来精神了.我想,既然学生对提前背诵很感兴趣,而且只要老师的几句表扬就那么乐意了,那么,我再加点其他激励办法,积极性定会更高.  相似文献   

4.
在一次新教师座谈会上,一位老师谈到学生背书情况令人担忧,课标明确要求学生"能背诵指定的课文",怎样才能让学生喜欢上背诵课文、轻松地背诵课文呢?  相似文献   

5.
课堂上,我给同学们讲了一个故事:"有一位老师,布置学生回家预习有关公民权利的课文内容.第二天,他让一位同学说出十项公民权利.那学生没有回应,老师说:‘那就列举五项好了.'学生仍不出声.老师只好无奈地说:‘你只要讲出一项权利就好了.'学生回答道:‘公民有权保持沉默.'"接着,我又具体介绍了我国公民"沉默权"的法律依据(宪法关于公民言论自由的规定)和我国司法界对公民"沉默权"目前还存在的不同观点.  相似文献   

6.
开学不久,星期一第一节语文课上,顾老师当场宣布各小队背书队长,出人意料的是我被任命为第八小队背书队长,负责本小队9个同学的抽背任务。听后,我的心怦怦直跳,还有点不相信自己的耳朵,毕竟我从来没做过背书队长。快下课时,顾老师让我们抽本小队同学背诵《老师,您好》。可是刚一下课,那几个成绩不好的同学就像鬼精灵似的,一窝蜂地涌出了教室。教室里就只剩  相似文献   

7.
沈老师: 您好!我是一名刚刚走上教育岗位的青年教师,近日,在教学实践中碰到了一件让我头痛的事: 那天,我准备用情境教学法上说话训练课<转告>--课前,张老师佯装找不着我,于是,让我班学生转告我一件事:"星期六,请陆老师到她家附近的书店里替我买一本<格林童话选>."上课了,我刚一走进教室,大家就七嘴八舌地叫嚷起来:"陆老师,张老师让你……"我暗暗高兴:"刚才同学们把张老师的话告诉给我听,这就叫‘转告'.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时,一位调皮的学生气呼呼地说:"原来,陆老师串通好了张老师来骗我们!"紧接着,其他学生也小声嘀咕起来了……  相似文献   

8.
一、背诵的检查背诵,是提高学生记忆力和读写能力的措施之一。背诵之前,通过分析课文及其他多种方式让学生充分理解,这对克服死记硬背的毛病,是非常必要的。然而,要使学生对背诵的内容达到熟记的程度,还有赖于他们自己在背诵过程中细心揣摩、反复领会。我从改进背诵的检查入手,促使学生在背诵过程中养成认真理解的习惯,克服囫囵吞枣的死背书方法。我的主要做法是:提出问题,答案就是在学生背诵的内容中。我在检查背诵时,不是要求学生把背诵的内容从头至尾一口气地背下去,而是用问  相似文献   

9.
正"作为一名小学语文老师,我非常喜欢《小马过河》这篇课文,也经常借用这个故事鼓励孩子们大胆下水尝试。今天的我,就是面临‘过'与‘不过'这两难抉择的小马。我曾经踟蹰犹豫,想过曲折迂回,但结果只能是从终点回到起点。"依然清晰地记得三年前赵璟校长接受任命时关于学校教学改革规划的述职场景。漳州市教育局领导把"赞许与担心"都挑明了,让她自己选择。面对这个可能劳而无功  相似文献   

10.
正有幸参加"黄河之声"全国小学语文观摩会,聆听了小学语文教学专家于永正老师执教的《谈礼貌》一课。听后感触颇深。这不正是我苦苦追寻地语文课堂吗?课堂上让学生读书,写作。把课堂还给学生,摒弃教师繁琐的对课文的分析,无休止地问。让学生课堂上学会写字,学会读书,学会写作。于永正老师说:"教语文,其实很简单。说简单点两个字‘读'和‘写'说复杂点四个字‘多读'和‘多写'。"已过古稀之年的于老师,在课堂上蹲下身来教学生一笔一画写字,一句一句领读课文,让学生在课堂通过各种方式反复诵读课文,没有对课文进行分析,更没有说教,可是在表演和写作环节,学生却表演得淋漓尽致,写得有声有色,这难道不是读书的收获吗?  相似文献   

11.
不久前,我有机会听了三位老师教《黄河象》.他们对文中“化石”的词义解释,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了教师知识底子的厚与薄,知识面的宽与窄,所选择运用的方法和收到的效果也各不相同.一位老师是根据表面字意理解告诉学生说:“根据‘化'和‘石'的意思,顾名思义,化石就是骨头变化成了石头”.另一位老师是先让学生翻字典,然后要求学生  相似文献   

12.
<正>《中学政治教学参考》(上旬)2014年第11期发表了李祖布老师的《别把"道德经"念歪了》一文。在文中,李祖布老师对《生活与哲学》中一处引用慧能"仁者心动"的引言提出了异议,认为"用宗教的内容作为说明反面问题的素材,放大了宗教的消极作用",简单地"把慧能回答‘心动'是唯心主义的观点而加以否定是肤浅的认识,也把慧能教义中的‘道德经'念歪  相似文献   

13.
正上小学时特别怕背诵课文,因为老师规定每课必背,背不出要打手心;到初中,遇到了一位特别的语文老师,在一次"课文速记"比赛中居然进了前五名,原来对背诵畏之如虎的我,破天荒地喜欢上了背诵。如今做了老师,深知孩子们心中的"小烦恼",当然要给他们"松绑",不能让他们再吃这样的苦。在我的安排下,孩子们很快就发现,背诵原本如此自由——  相似文献   

14.
贵刊2007年第11期安敏老师的《为什么他们都喜欢铁罐》一文,写的是她在教学《陶罐和铁罐》时出现的“学生大多数喜欢铁罐”这个意料之外的结果以及后续的“纠偏”。安老师“一定要让学生说真话”的观点让人钦佩,其教学风格也是独特的。但我觉得安老师的困惑在实践中还没有得到完美的解决,因为“大多数学生喜欢铁罐”的教学效果说明教师在引导学生解读文本的过程一定存在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5.
<正>作为一名有着近30年教龄的小学语文教师,很自然地想到了怎样的一名语文老师算好的语文老师。我想到了五条很"土"的标准。第一条,要求学生背出的课文,自己都能背出来的语文老师。每一册语文书都有要求学生背诵的课文(片段),都有要求背诵的古诗词。学生拿着语文书背书给语文老师听,封面朝自己、课文朝老师,他们知道老师是背不出来的,也不用背的。一个本科毕业生来到小学当语文老师,若能将学生小学六年需要背诵的75首古诗,一口气流畅地背出来,他(她)的学生一定会  相似文献   

16.
回想过去的教学,回想过去的课堂,回想过去与学生的点点滴滴,我们不难发现,那些所谓的英语学困生他们基本上在语文、数学方面也同样存在着一定的困难.对于这样的学生,平时连基本的作业都很难完成,更不要说让他们背课文了.所以,他们只要一见到英语老师,就会本能地想起老师苦口婆心地让他们背书的情景,顿时会感到头昏、眼花、手脚发软了.最后就演变成时常跟老师玩"捉迷藏"的游戏.有时候,正好被"逮个"正着,他们也只好"认命"了. 记得有一位前辈老师告诉过我:"对于这部分背诵难的学生,先要搞清楚他们背诵难的原因.如果是因为不会读而不会背的话,那么,先要想办法使他们愿意开口,也就是我们老师要抽时间,不厌其烦地教会他们读;他们会读了,就有了信心,也才会肯读,进而会背.我们千万不要在对他们学习情况不了解的前提下,就要求他们马上背出来.  相似文献   

17.
"乖乖!给妈妈背诵一个——"每次一忙完工作,妈妈就会把我喊到她跟前,我知道她准是想听我背书了。背诵什么呢?嗯,妈妈最喜欢我背诵《三字经》。我清了清嗓子,摇头晃脑地背诵了起来:"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相似文献   

18.
刻痕如花     
正古人云:少年背书,如刻于石,经久不失;中年背书,如刻沙滩,风过少痕;老年背书,如刻于水,转瞬即逝。鉴于此,我组织学生开展"每日经典"诵读活动,趁他们年少读背经典,让经典如花,深深刻印脑海。"每日经典",是我平时精心收集的古诗词、名言警句、楹联、小古文、现代精短诗歌、精美散文片段等,这些"经典"篇幅短小,浅显易懂,很适合小学生朗读背诵。要背诵的一周经典我一次性打印出来,张贴于"学习园地",而每天的"经典",早读课之前抄写在黑板规定的一角。  相似文献   

19.
前段时间,我让学生习作,作文的题目也是"老师,我想对您说……"习作之前,我对学生提了一点要求:要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批阅中,一名叫A的同学的文章深深地震撼了我的心:"……老师,我想对您说:您真把我害苦了!老师和同学们都知道,您是先把咱班全体学生的成绩按照从高到低的顺序排列后,再按照这个顺序打印花名册的.您还告诉我,由于您一时‘疏忽',把我的名字遗漏了,最后不得已才添补在了花名册的最后一行.起初,我也没太在意,毕竟我不是咱班最差的一名学生.可我做梦也没想到,正是您的这一‘疏忽',给我带来了无数的‘悲剧':课堂上,一次次我把手举得很高、很高,可其他老师都对我熟视无睹,从没给我一次回答问题的机会,他们只对花名册上排在前面的学生‘情有独钟',还有个别老师认为我故意捣乱,冲着我说:不会答,就别滥竽充数……老师,算我求您了,您和其他老师说一声吧:我不是一名差学生,请他们给我一次回答问题的机会吧!……"  相似文献   

20.
施金泉 《考试周刊》2014,(63):31-31
<正>从2013年起,我将全班同学分成若干互助背诵小组,选一个组长负责检查并登记组内成员背诵情况,应该说起初效果不错,但是大约有五分之一的学生背诵得不积极或质量很差。这个学期开学几周后,情况不太令人满意。我尊重学生差异,想办法建立让他们主动背诵的动力系统。一次语文课前,我说:"对于背诵,老师想给你们‘分送’四个套餐,让你们自由选择,好吗?"同学们一听可以自由选择,不禁大声欢呼,齐声表示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