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壮族当代小说的丰硕成果,在民族的审美意识,审美情感、审美体验、审美趣味、审美创造、审美感受等方面都有属于本民族所特有的内涵和特点。在当代文学教学中把壮族当代小说放到“民族审美”的多棱镜下进行观照,进行多层次,多侧面的探究,以期揭示其内在规律,彰显其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独特的艺术光彩,显示出作家的民族审美理想和审美个性,做到内容和形式的统一,主观和客观的结合,个别和一般的交融,构成一个有机的艺术整体,这无疑为文学课程教学带来多样性的思考。  相似文献   

2.
严少卫 《江苏教育》2013,(10):13-15
审美,应是文学教育的主体坚守。在散文教学中应当以"形象的直觉感知美"、"情感的融合体验美"、"联想和想象再造美"为三个基点,通过充分调动学生的听觉、视觉,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地体会审美对象的情感,再造审美对象形象等途径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开拓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受到情感熏陶,享受到审美的愉悦。  相似文献   

3.
将接受美学运用到文学审美教育领域,意味着文学审美教育思路的一种转换,即从单一注重教师的传授转向既注重教师的传授又注重学生的接受并重。运用接受美学观,以审美期待作为文学审美教育的切入点,以审美经验为文学审美教育的着力点,以“师生参与”为文学审美教育的互动点,以“第二文本”为文学审美教育的反馈点,探讨和研究文学审美教育接受者的接受是一项颇有意义的活动。  相似文献   

4.
课程改革,把文学教育目标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力主培养学生的健康的情感、健全的。人格、培育审美素养。但我们遗憾地看到文学教育没有实现预期目标,究其原因就是文学课没有真正回归,也即没有把文学课上成文学课,其突出的问题就是把文学教材的教学泛化成其他实用类教材的教学。  相似文献   

5.
借助文学作品的阅读品鉴达成个性化审美体验,结合语文课标中“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的相关要求,以初中语文古代诗歌教学为例,引导学生感知文学语言和形象的独特魅力,初步形成审美意识;体会作品意蕴、情感和多样的美学意境,确立丰富正确的审美观念;发现作品的美学价值和作者独特的艺术创造,获得个性化的审美体验。  相似文献   

6.
文章将后现代“网络灵异小说”和前工业时代“志怪小说”合称“鬼怪文学”,从文化的角度进行探讨,提出一种新的理论观点——“文化守恒”。以物态化文化的特征“社会秩序”为切入点,阐释不同社会背景,相同的相对稳定的社会秩序,形成相似的文化现象。进而又从文化的精神特征“自我说明”阐述“鬼怪文学”的审美意义。  相似文献   

7.
要想了解汉语言文学的真正魅力与其核心文化,实现汉语言文学教学中的审美教育,需要切实完善汉语言文学学习模式。我国传统汉语言文学学习模式强调对知识的应用,并且在汉语言文学学习过程中注重加强学生对文学知识以及文学理论等的记忆,使学生可以巩固对文学知识以及文学理论的整体记忆,但对于审美教育的培养却没能贯彻落实。鉴于此,通过对课堂上采取的审美教育进行分析,探讨如何进行审美教育的培养,以及如何提高学生的汉语言文学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8.
格式塔心理学认为,在观察现象的经验时要保持现象的本来面目,不能将它分析为感觉元素,并认为现象的经验是整体的或完形的(格式塔)。沈从文的《湘行集》把握了人们的完形趋向心理,塑造了人物形象的完形美和情节安排上的张力美,使读者在完形趋向律支配下进行审美投射,增强了文章的力度、别趣和魅力。  相似文献   

9.
社会的快速进步与发展,给我们的日常生活与工作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推动了当前汉语言文学教育教学的开展和进行。但在新形势背景下,我们需要对汉语言文学教学工作进行深度完善,合理调整汉语言文学教学内容,深度激发汉语文学教学中潜藏的审美教育,是因为其对于提高人们的审美素质意义重大。基于此,我们应积极探究审美教育的内涵,提出在汉语言文学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的对策,以真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10.
中国现代文学的教学,是高等学校中文专业教学中的一门专业必修课。随着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以及中国现代文学学科研究的深入,本门课程的教学也应作出相应的改革。而以“人的文学”为中心,则不失为一可行之法。因为以“人的文学”为中心进行中国现代文学的课程教学,既代符合现代文学的实际,也为本学科研究的最新成果所支持。此外还符合新形势下国家对人才素质的综合需求。  相似文献   

11.
浅析汉语言文学教学中审美教育的实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学教育是大学生汉语言文学作品分析评价能力提高的基础.本文针对汉语言文学教学中如何融入审美教育作出简单探讨.  相似文献   

12.
汉文化是中华民族最宝贵的财富,通过汉语言文学学习,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与人文修养,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师教学方法上的不合理,影响了汉语言文学教学中审美教育的有效开展,对此在本文中,笔者将从现下的汉语言文学教学现状出发,提出可以促进汉语言文学审美教育的开展策略。  相似文献   

13.
文学概论课程的审美意境化教学改革致力于将抽象概念和抽象原理转化为审美意象,然后通过情境化教学环节的设置,将审美意象展现为审美意境,使理论教学一改过往的抽象、晦涩、枯燥、乏味的情形,使课堂里充满具体、鲜明、生动而富于美感的艺术意象,使学生沉浸在充满想象张力的艺术意境中,很好地化解了文学理论知识的艰深、晦涩和玄奥性,大大提高了理论课程教学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大学文学教育的终极目的是启发人的灵性,促使人能够反思人生,培育人的精神自觉能力,提升人的生命境界.与此相关,文学是人学思想必须成为大学文学教育的指导思想.但非常遗憾的是,受到当今世俗化社会实用主义思潮、自然科学的强势殖民、现代社会的专业化、当前中国大学过度的行政化等因素的影响,当前大学文学教育存在着彻底的去人学化倾向,知识主义、技术主义和相对主义的黑雾笼罩一切.因此,必须尊重那些对大学文学教育的再人学化作出贡献的学者,吸取他们的经验,能够真正地扫除去人学化的迷雾,让大学文学教育能够重新激发我们民族的想象力,提升人的生命境界.  相似文献   

15.
日常生活审美化和文学审美存在着较大的审美差异,这一差异可以通过对日常生活的虚拟化与文学审美的虚构性、日常生活的装饰化与文学的形式美、日常生活审美化的繁复性与文学审美的蕴藉性等问题的探讨中呈现出来.日常生活审美化是与消费主义相关联的物化审美,而文学审美则是有助于人性丰富与完善的精神性审美,前者不能取代后者.在当下的文艺学研究中,应该批判日常生活审美化对人性的不利影响,弘扬文学审美的人学精神.  相似文献   

16.
一般认为,中西方美学理论体系不同导致中西方审美方式的不同。但事实上,方法论的不同是产生这种差异的根本原因。将西方审美深入探究,西方审美体现出审美"人化"的特征,而这种特征是从整体上把握西方美学的切入点,从而更好的掌握西方美学中所体现的独特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17.
在文学欣赏教学中强化审美教育的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审美教育是军校文学欣赏课教学的主要目的.如何在文学欣赏教学中强化对学员的审美教育,本文首先阐述了文学欣赏教学对学员的审美教育作用;在教学方法上,重点从三个方面进行了深入地研究和探讨,并论述了教员在实现审美教育中的关键作用.文章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8.
随着"审美鉴赏与创造"成为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核心素养要求重视文学教育成了语文教育的新趋势:从侧重培养"鉴赏力"到呼唤学生"创造力";基于"审美鉴赏与创造"的文学教育形成了"核心—素养—交往—支持"四层同心圆结构。该素养落地的路径是鉴赏与创造的整合:以鉴赏促创造、以创造促鉴赏、鉴赏创造共同促进学习。  相似文献   

19.
从审美理智主义的视角对阅读教学中的审美教育特性进行分析,界定了阅读教学中审美教育特性的概念与内涵,指出其理念性意义。同时,以审美教育的具体实践为目标,关注阅读教学中审美教育特性,培养学生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进而培养其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  相似文献   

20.
文学的反“常”:一是通感;二是错位;三是超感觉。但反“常”必须建立在正常的客观现实的世界的基点之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