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主持人语习作教材是小学习作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即便是教材,要走向习作教学,也需要进行适合儿童文化的"二度开发"。当下,面向儿童的习作课程的开发可谓百舸争流,遗憾的是,在诸多的习作课程开发中,很多是基于自身经验的"我主张",缺乏课程论指导下的科学视野,大家不约而同地把开发的着力点放在写作内容上,而对教学内容(文体知识)则缺乏系统的规划和界定。本期专题我们试图从课程论的视角,去探索童年文  相似文献   

2.
习作教材走向课堂教学,一直存在着勉为其"教"的困局。"童化作文"工作室以写人类习作教学内容建构的研讨活动为例,深入探讨了从习作教材走向教学所经历的置于"文体场域"、厘清"教学边界"、精准"习作知识"三个阶段,试图破解当下的习作教学之难。  相似文献   

3.
顾莹 《江苏教育》2014,(9):14-15
<正>一线的语文教师都有这样强烈的体会:学生特别喜欢由教师自主命题的"小作文",而对于教材中安排的被称之为"大作文"的习作内容,学生的表现则差强人意。为什么教材中的习作内容在实际的教学中并没有赢得儿童的欢心呢?笔者认为最根本原因就是教材与儿童当下的即时性生活缺乏必要的关联。教者只把眼光盯在教材上,而对儿童鲜活的生活状态熟视无睹。因此,要提升教材习作在儿童世界中的魅力,就必须将教材与儿童的生活水乳交融。一、阅读生活:让教材习作更适合教学苏教版教材的编排不是主题单元,如果按部就班地教学常常会使读写分离。于是在教学中,笔者打破教材  相似文献   

4.
<正>依托教材实施课堂教学,应是教学常识;基于"阅读教材"研读实施阅读课堂教学,也已成共识。然而,基于"教材习作"研读来实施习作课堂教学,似乎还远未成为常态:一方面,低水平的教师照本宣科使用教材习作,实施"不作为"式的无效作文教学;另一方面,高水平的教师抛开教材习作,另起炉灶实施个性化的作文教学,难以辨识其与"教材习作"之间的内在关联。于是乎,基于教材习作研读来实施习作课堂教学的常规路径,反倒寂寞冷清,难成气候。而且在目前国内教材习作编写不尽如人意的前提下,想走通从"习作研读"到"习作课堂"的道路似乎更为艰辛和漫长。鉴于此,本文尝试按照经典课程模式,依照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实施三大步来思考"教材习作"研读的问题,试图疏通"教材习作"通往"习作课堂"的漫漫长路。不足之处,还请同行指正。  相似文献   

5.
课程是什么?多尔在《后现代课程观》中说,“课程不再是跑道,而成为跑的过程本身。”乡村习作课程从关注书本世界转到积累乡村生活经验这个过程上来,已是必须。于是我们尝试建立一种新的课程意识和观念,形成适合乡村作文教学的习作课程,让儿童的世界、乡村的景色、乡村的人文成为乡村习作课程的主体。  相似文献   

6.
"童化作文"是用儿童的精神去阐释作文,用儿童的文化去观照作文教学,用儿童的生态去构建作文课程,使小学作文成为真正的儿童作文.在这"以童化之"的习作课程建构之路上,儿童精神得以彰显,童年生活得以丰盈,童年的内涵得以延展,童年正成为人一生成长的力量.本文试从"童化作文"课程建构的基点、向度、模块三个层面去丰富一个人童年生活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当下的习作教学呈现出两个明显的趋向:一是以文本为中心有序地展开教学,一足以儿童的即时性生活为中心随机地进行教学。一直以来,它们各自为政,甚至相互鄙夷:教材习作以编排的科学化、训练的序列化,自诩为“大作文”,是习作教学的“正宗”;而体现儿童生活的即时性习作,由于自身的不确定性、随机性,被贬为“小作文”或“小练笔”,成为教材习作的附属或点缀,可是这些“即时性习作”以开放性、动感性、丰富性,适应着儿童内在的需要,显现出与教材习作旗鼓相当的态势。这两种倾向,正体现出当前习作教学的主要矛盾:习作教材与儿童生活如何走向融合,习作教学方式如何与儿童精神契合。  相似文献   

8.
<正>长期以来,在中学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一直存在着一种固定的模式,即按教材不同文体的单元编排,进行单元文体的对口习作训练,短短一学期内,各种文体轮流习作,面面俱到,教师虽给以恰当讲评,却收不到实效。例如,按平常的作文教学法,在学完语文课第一单元的记叙文之后,就应按这一单元后习作训练的要求,让学生练习写一篇记叙文。待学生此篇作文交上来,经教师一到两周的批阅后,教材第二单元的议论文也已学完。  相似文献   

9.
2001年全国中考作文中,话题作文已占了很大一部分。这是素质教育日益深化反映在语文教学中的必然产物。话题作文具有以下特点:一、淡化审题要求。以往命题作文、材料作文,都有一个艰难的审题过程。审题失误,作文也就前功尽弃。而话题作文,淡化了审题的要求,所写内容只要与话题相关即可,这就大大降低了审题难度,解除了审题人为障碍,为每一个习作者创造了平等习作的机会。二、放宽文体限制。话题作文对文体放宽了限制,一般诗歌除外,其余文体皆可。尺有所长,寸有所短,习作者可扬长避短,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文体,选写有利于展示自己…  相似文献   

10.
习作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重点、难点,成为广大语文教师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提倡自主学习的今天,在习作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读写序列课程意识"淡化、弱化,导致了教师"写作方法纵向归纳"的力度不强、"单元言语训练整合"的空间狭窄,"纵向表达能力提升"的效果不佳。对此,进行了小学单元习作纵向序列的探索,树立课程意识,尝试以"纵向序列"为习作教学发展点,解读教材,将单元习作以文体为类型确立专题,依托教材读写结合习得写作方法,单元习作整合提升,开发习作纵向序列专题。  相似文献   

11.
走向儿童的习作教学,儿童文化、儿童生活自然成了教师视野中重要的课程资源。而语文教材中编排的“习作例文”,其作用也不可小视,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这些例文就是儿童习作的“原型”,具有启发作用;从建构主义角度来看,“习作例文”又是一种先行的认知“图式”,儿童以此可以推想所要创作习作的结构模型。因此,“习作例文”应当成为习作教学过程中一份不可或缺的课程资源。可是,现实的习作教学中,“习作例文”的功能并没有得到最有效的发挥,在有些教师的习作课堂上,它甚至起着消解教学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前,作文教学遭遇边缘化危机,考试作文、模式作文、网络作文等一直占据主流的位置.应试教育的影子始终没有隐退,表现在习作教学中,就是教师为了追求学生的习作成绩,强行剥离小学习作,一味按照成人的意愿、喜好、要求和方式进行训练,致使小学生习作时出现无话可写、"用我手写别人的话"、"儿童八股文"等现象.这使我们的习作教学陷入两难的境地:是坚持应试的习作教学,追求成绩,无视孩子的天性,还是观照儿童的生命成长,尊重孩子的天性?我们在理想和现实之间找到了一个平衡点,即用儿童本来的语言来观照习作教学,尊重与呼唤孩子天性的回归,让孩子乐于写作,写充满儿童心声的作文,切实还孩子一个本真的童年.  相似文献   

13.
<正>苏教版教材为了切实帮助教师开展习作训练,提高习作教学质量,编出了独立的习作训练课文。但是,在教学实践中,有些教师不重视习作教学,习作教学低效运作,与此同时多数学生也不喜欢习作。针对当前习作教学的现状,又受"贾(志敏)老师教作文"的启发,我产生了"教老师教作文"的想法,提出了"自悟自构式"习作新概念,以研究苏教版习作教材为己任,研究教师怎样教才能让学生"自悟自构",从而帮助学生建构习作体系。  相似文献   

14.
针对小学生普遍对作文存在畏难情绪,我尝试走一条作文教学创新的路子。一、童话作文童话作文是引导学生通过丰富的想象,运用拟人、夸张等方法,塑造假想和象征的形象为反映生活的习作练习。学生能接受童话作文、是因为它符合儿童年龄和心理特点。童年是充满幻想的,正如一首诗中写的:“童年是多么可贵,失去了就不再返回;童年又是多么天真,拥有过就拥有收获。”儿童在许多时候似乎生活在物我一体,精神现实不分的状态。在童话文体的习作中,主人公一般都是儿童喜闻乐见的各种动物、玩具和文具。儿童将这些物体人格化,通过想象活动去描…  相似文献   

15.
《新作文》2006,(Z1)
本刊2005年第11期刊发了黄献华老师《以小见大,重在感悟——叙事性散文写法浅析》一文,本期刊发《议论性散文写法示例》是其姐妹篇。所以这样大版面刊发,是有感于学生作文散文化趋势的现实。传统的教学文体分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应用文四大类,作为学生习作起步与发展阶段的文体意识训练是有其独特意义的。但学生习作中有意无意地写出了一些散文化的习作,且中、高考满分作文中散文化作文比例见涨。由习作到文学作品的发展是一种必然的发展趋势,正视这一趋势,将学生文体上有些“四不像”的作品向叙事性散文、议论性散文、抒情性散文规范,是对学生习作水平发展的尊重。让学生跳出传统的四大教学文体的圈子,进入文学创作的阵营,对学生是一种无形的激励。(文晋)  相似文献   

16.
新课程观指出:儿童是课程的主体,儿童的现实生活和可能生活是课程的依据;“生活世界”是课程内容的范围,儿童的现实体验是儿童学习的起点,也是儿童学习永恒的基础;课程的实施是儿童反思性创造性实践构建人生意义的活动。在新课程背景下,作文教学理应为学生的终身发展而奠基,必须让学生拥有习作的主动权,成为习作训练的主角。在自身发展中学会写作,在合作中学会创作。合作生活——拓展素材源泉“生活是习作的源泉”。没有写作素材,再灵性的学生也不会写出好文章。源源不断的写作素材源泉从何而来?留心观察生活,增加阅读积累,在合作生活中积累…  相似文献   

17.
"互联网+"就像一把神奇的金钥匙,为我们打开了习作教学的一片新天地。众所周知,写作能力是学生学习语文的终极能力。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但是在语文教学中存在问题最多的就是作文教学,作文教学表现出课标不具体、教材不好用、教师没把握、学生学不好等尴尬的现状。本文试从"互联网+"下的习作教学来浅谈作文教学与互联网技术融合,促使学生的写作得到发展。  相似文献   

18.
习作教材是语文教材重要组成部分,是进行习作教学和训练学生习作能力的主要抓手和凭借。大力加强习作教材整体建设,对改进习作教学和提高习作成效具有现实教学意义。从课程观层面,关照当下的习作教材,重构习作教材体系,改善习作教材内容,对于改革当前习作教学显得十分必要与迫切。一、落实课程编制规范,彰显体例的独特性课程观的核心是该课程具有其他课程无法比拟的自身独特而又不可替代的课程价值。习作教材具有发展学生写作能力是其他教材所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由此,必须改革现有习作教材编排的思路和架构,使习作教材或脱离阅读教材,独立编排自成体系;或与阅读教材单双组交叉排列,保持习作教材独特的地位,设置独立的体系。  相似文献   

19.
一、集束型活动作文教学的提出 现实的作文教学现状并不容人乐观。现用教材中虽有作文训练安排,但是,有的训练内容与本单元阅读教学内容没有丝毫关联,如四年级上册习作七《记一件打动我们心灵的事》、五年级上册习作五《记一件亲身经历的事》;有的训练内容情感、兴趣指向单一,没有面向全体学生,学生不感兴趣,无话可说,有的甚至会使儿童受伤的情感雪上加霜,如六年级上册习作二的“写一篇习作,表达自己对爸爸、妈妈的爱”,以及习作四的“写一篇描绘剪纸作品的习作”等等。  相似文献   

20.
习作教学在儿童习作通识评价方面存在着"盲区",无论对课程建设还是教学操作,都是较大的欠缺。建构小学阶段儿童习作"表达标准"势在必行,以"标准"指导习作教学变革,以"标准"引领儿童写作素养提升。"童化作文"教学在这方面做出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