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习作是语文学科的重要模块,是语文学科素养的综合体现.在习作教学中培养学生习作能力的策略可以是:引导学生留心生活,唤醒经验,激活写作源泉,积累写作素材,让习作言之有物;拓展思维,丰富体验,引导学生学会选材构思、谋篇布局,多视角创造性表达,在习作中体验美,让习作言之有法;多元评价,关注过程,指导写法,完善表达,让习作言之有...  相似文献   

2.
教育短论     
运用作文教学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以培养学生写作能力为主的作文教学是形成学生世界观和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有效手段。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一、采用启发式的作文指导方法作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指导学生掌握自由写作的本领 ,启发式指导能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挥。教师要多为学生创造自由写作的机会并给予适当的指导。启发式指导 ,教师的任务是和学生一起审题、搜集材料、研究写作方案。在整个写作过程中 ,教师是客体 ,学生是主体。在学生习作的过程中 ,教师最大的作用在于调动和保护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只要认真发现 ,学生习作中总有一些属于…  相似文献   

3.
学生习作过程,是学习问题解决的过程。而习作是否顺利,与学生本身的知识有很大关系。一是习作内容(写作陈述性知识),是否有话可写,二是写作技巧(写作程序性知识),比如本次习作的表达艺术感受的几种方法;三是写作策略性知识,比如本次习作要如何灵活运用表达感受的方法来表达艺术感受。以知识分类论和教学论来指导学生习作,有利学生扎实写作基础,提高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4.
“习作例文”的教学一肩挑两担:既有阅读教学的要求,又有写作指导的任务。但要有一个明确的指导思想,即在进行某一篇“习作例文”教学时,应该为与之相应的习作指导铺路搭桥,让“例文”起到示范的作用。因此,在教“习作例文”时,要把它的写作思路和写作特点作为重点,这是“习作例文”与一般阅读课文教学的主要区别。现谈谈我对  相似文献   

5.
正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规矩"是成就方圆的利器。同样,如果习作指导也给学生一些"规矩"(即"三把尺"———标准要求),有效用好这些"规矩",我相信学生一定会谱写出一篇篇精彩文章。其实,习作指导是一个动态发展过程,没有发展也就勿谈"进步"和"提高"。习作指导课交给学生"三把尺",是塑造学生自我发展、自我提高、自我完善的过程。一、写前一把尺,知其所欲为对于一次写作而言,所谓尺度,就是指本次写作训练的要求。这个要求在《口语交际·习作》教材的"引写"中都有  相似文献   

6.
初中英语写作评价能指导学生的习作,对写作技能的提升和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现有的写作评价方式还存在一些误区。须从写作教学的特点出发,明确高效评价的特征;与此同时,制订评价标准,提倡多元化评价、描述性评价。紧跟学生习作发展,利用"档案袋"对习作进行整理和跟踪,形成过程性评价。依托写作教学评价案例,从多个方面探析过程性写作评价的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7.
统编教材在习作编排上更重视习作过程的参与和指导,会根据每篇习作的重难点和学生可能出现的障碍,为学生提供各种类型的“写作支架”。根据不同的指向,“写作支架”有不同的分类。从功能标准的角度,“写作支架”可分为程序支架、概念支架、问题支架、策略支架、元认知支架等,每种支架都有不同的运用指向和运用策略。  相似文献   

8.
作文教学应该关注学生的生命需要和生命过程,走真实的写作之路。在习作教学中,教师应提前指导,延展"真我"习作之长度;限时作文,增强"真我"习作之效率;范读评改,提升"真我"习作之档次,让学生用自由之笔,写自得之见,抒自然之情,表自在之趣,彰显真实个性。  相似文献   

9.
习作指导课到底教什么、怎么教,困扰着许多一线教师。对照欧美等国家的写作课严格遵循写作过程来指导,反思当前的习作教学,过程性知识的教学相对弱化。为了突出过程性知识的教学,教师可从审清题意、拟定题目、选择素材和编写提纲四个方面,提高习作指导课的实效。  相似文献   

10.
进到小学中段,由于学生已经掌握基本的习作技巧,为了促进学生习作能力的进一步提升,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合理的习作指导,在指导过程注意增加或者减少某些内容,让写作变得轻松、简单、有效。本文结合小学中段习作教学实际,探讨"四多四减"写作指导的内容及具体实施。  相似文献   

11.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习作指导应“重在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由此可见,贴近生活,引导实践,激发兴趣,自主习作,是小学习作指导的方向。以下介绍几种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主动写的习作指导课教学模式,供教师在习作指导中借鉴参考。一、参加实践活动→回忆活动过程→点明活动重点→动笔习作→组织讲话小学生以感性认识为主,凡是能让学生先进行实践活动,再进行习作的,都可以减轻学生习作难度。如《记一次野炊《》一次秋游《》登山比…  相似文献   

12.
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每一个学生都拥有一个灵动的世界.可我们发觉在作文教学中.孩子们笔下的生活是那样黯淡无光.都是充满空话、套话的“得意之作”。新课标指出:“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学生自由表达.有创意表达。”这里就提出了一个习作的源头问题。多年的习作教学发现.只有开生活之源,才能扬个性之帆:只有让学生用生活的理念指导自己的习作.把日常生活和习作练习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以创新为核心.贴近生活.凸显个性,充满生命活力”的习作大课堂.才能写出富有灵性、个性的习作来。  相似文献   

13.
习作评议是习作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可它却一直不受人重视,许多教师在习作教学过程中,一味的加强习作方法的指导,可是收到的效果却甚微。我在多年的习作教学探索中发现:习作评议是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提高写作能力、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在习作教学的过程  相似文献   

14.
正一、关注写作内容"儿童本位"下的习作指导,应该是"润物细无声"的指导,既要有童心,又要无痕。"有心"指的是教师在指导习作过程中,明确习作的目的,掌握本次习作的重点,做到心中有数;"无痕"是指在具体的指导过程中,关注学生写作的内容,而不是过分地强调写作的方法。对于小学生而言,"写什么"永远比"怎么写"更重要!要让学生写真实的事,写自己的话。所以,教师与其在"怎么写"上滔滔不绝,不如"默默无闻"地把精力花在"写什么"上。教师不妨  相似文献   

15.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中之重,难中之难。学生一听说要写作文就害怕,教师也不知道如何有效地进行作文指导。目前作文指导有"作前指导"和"作后指导"两种主流观点交锋。笔者认为,不管哪种形式,都不是命题布置后的完全放手,也不是"想怎么写就怎么写"的放任自流,不是想像中的活动参与后自能表达,更不是写作后的不管不顾。对于学生来说,每一次习作都有所谓的"虚处"——习作过程中的难处与困惑,或者可能出现的弊病。因此,作文指导如何关注习作过程,有的放矢地进行方法指导,真正使教学落到实处?下面,我以一堂作文指导课《班级达人秀》为例,来谈谈如何提高作文指导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设计思路本设计最具特色之处在于将心理学和作文教学融合渗透。把对学生的心理素质训练和习作学习过程紧密结合,即让学生通过参与游戏提高自己的注意水平,又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为课后写作做好铺垫。在教学全过程中,非常注重以浓厚的兴趣不断激发学生在课堂上自主表达,并且充分关注到习作各阶段学生的不同心理感受。众所周知,兴趣是学生参与任何学习活动的源动力。孩子在参与写作时的畏难情绪和惧怕心理也正需要指导过程的趣味性得以缓解、克服。因此本节习作指导课全程以趣味游戏为载体,解决了上述影响习作的心理障碍。在对游戏的选择上,我…  相似文献   

17.
如何让学生学会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老师的引导。习作教学之表达的策略可从四个方面入手,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丰富写作形式,增加学生创造性表达、展示交流与互相评改的机会:“说”的表达——兴趣做催化剂:“想”的表达——素材为原料库:“写”的表达——习作成加工厂;“评”的表达——修正的试衣镜。在习作指导中,一定要明确小学生习作的新要义,掌握好指导的关键内容,选用以学生为主体、符合儿童习作规律的策略。让学生乐于表达,勤于动笔,把自己的喜怒哀乐通过笔触反映出来,展现一个最真的自我,让写作成为孩子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相似文献   

18.
合理利用习作评改表,实现习作评改教学点三维之变,即宏观之变、中观之变和微观之变,以此提高学生习作评改的有效性,提升小学习作教学的效率。具体指的是以教师为评价主体,以学生在写作前移后续的整个过程中的合理利用习作评改表进行习作评改,通过"学"和教师的"教"的融合,实现"评"与"改"的多重交互,使学习者认知结构发生同化,进而促进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19.
习作指导课,就是教师在上习作课时,临场对学生进行取材、构思、起草、加工等环节组成的练写过程的指引。习作指导课教案是指导引领学生习作的教学设想、备课的记录。编写好教案,是提高习作教学实效的基础、实现写作教学目标的前提。一份完整的习作指导教案一般由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等组成。  相似文献   

20.
设计理念 1.为学生现场提供写作素材,使习作教学成为愉快的师生交往过程,使学生的习作成为“有米之炊”。[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