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湘西会战又称为雪峰会战,因为其主要战斗都是在雪峰山脉附近发生的。日本战史又称芷江会战,因为日军本次作战的目标就是芷江城。湘西会战是八年抗战的一次重要战役,也是八年期间国军22次大型会战中少有的中日对攻战。中日双方投入自己的精锐部队以强碰强,激烈厮杀2个月之久(从1945年4月9日到6月7日),最终以10万日军兵败如山倒的惨败结束。湘西会战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中的最后一次会战。  相似文献   

2.
<正>湘西会战又称为雪峰会战,因为其主要战斗都是在雪峰山脉附近发生的。日本战史又称芷江会战,因为日军本次作战的目标就是芷江城。湘西会战是八年抗战的一次重要战役,也是八年期间国军22次大型会战中少有的中日对攻战。中日双方投入自己的精锐部队以强碰强,激烈厮杀2个月之久(从1945年4月9日到6月7日),最终以10万日军兵败如山倒的惨败结束。  相似文献   

3.
<正>湘西会战又称为雪峰会战,因为其主要战斗都是在雪峰山脉附近发生的。日本战史又称芷江会战,因为日军本次作战的目标就是芷江城。湘西会战是八年抗战的一次重要战役,也是八年期间国军22次大型会战中少有的中日对攻战。中日双方投入自己的精锐部队以强碰强,激烈厮杀2个月之久(从1945年4月9日到6月7日),最终以10万日军兵败如山倒的惨败结  相似文献   

4.
<正>湘西会战又称为雪峰会战,因为其主要战斗都是在雪峰山脉附近发生的。日本战史又称芷江会战,因为日军本次作战的目标就是芷江城。湘西会战是八年抗战的一次重要战役,也是八年期间国军22次大型会战  相似文献   

5.
<正>湘西会战又称为雪峰会战,因为其主要战斗都是在雪峰山脉附近发生的。日本战史又称芷江会战,因为日军本次作战的目标就是芷江城。湘西会战是八年抗战的一次重要战役,也是八年期间国军22次大型会战  相似文献   

6.
1945年,抗日战争空中战场已经实现了敌我优势转换,而驻芷江中美空军对日军的威胁尤为重大,这是日军发动湘西会战的重要原因。中美空军积极应战,战前,制定了详细的作战计划,任务明确,战略战术安排得当,通信和陆空联络技术与方法得以改善。会战中,以芷江机场为主阵地,配合国民党地面部队,消灭前线日军,主动出击,轰炸日军后方交通要道和据点,扼制日军对芷江机场的偷袭,并承担将新六军从云南空运至芷江的任务。中美空军在掌握制空权和有利作战气象条件等因素下,对陆军的守-攻都形成了有力支持,加剧了日军后勤补给的困难,成为湘西会战的重要致胜因素。但空中优势能成为会战致胜因素,在中国对日抗战中却仅在湘西会战所见。  相似文献   

7.
湘西会战是日本侵略者在中国战场上发动的最后一次进攻战,目的是为了夺取国民党空军芷江机场,为进攻四川建立前沿阵地,同时籍以挽救孤悬于太平洋战场上日军。但是,由于国民党官兵的浴血奋战、广大湘西民众的积极支援、陆军空军的协同配合、加上国民党战略战术运用正确,击败了日军的进攻,取得湘西会战的胜利。这一胜利的意义不仅仅在于会战击退了日军的进攻,保卫了芷江机场,更重要的在于它揭开了国民党正面战场反攻的序幕,成了国民党正面战场反攻的起点,同时也为芷江受降做好了准备。  相似文献   

8.
湘西会战,又称雪峰山会战。会战前夕,在欧洲,盟军已接近柏林,法西斯德国灭亡在即;太平洋战场,美军正向日本本土越岛推进;中国共产党敌后战场把敌人压缩在一些城市和狭小的交通线附近,日寇已日暮途穷。 1944年,狗急跳墙的日军发动大陆交通线战役,想打通从东北到广州——南宁的大陆交通线,使孤悬南洋的日军得到接济,侵占了我国豫、湘、桂、闽、粤等省的大部和贵州省的一部分。日军虽然从形式上完成了打通大陆交通线的作战目标,但中美空军仍以芷江·老河口机场为基地,对日军控制的交通线进行轰炸,使其处于半瘫痪状态。日军为了巩固交通线,解除中美空军对它的压力,并且威胁陪都重庆,压迫国民党投降,以抽调兵力防止美军在华南登陆,1945年发动了以进攻芷江为目标的湘西战役。日军动员的总兵力约8万人。敌20军司令坂田一良中将坐镇邵阳,直接指挥正面日军进攻。  相似文献   

9.
龙潭战役,是抗日战争湘西舍战中一次光耀国史、蜚声国际的重大战役。1945年4月.日军在世界法西斯国家大势已去的条件下,为了做垂死挣扎,企图起中国军队反攻准备本送之际,发动了以摧毁立江飞机场,解除它对日军的威胁为直接目的,并进而向大西南进军,以四贵阳,减退陪都重庆的“游江作战”.中国军队奋起抗战.并取得雪峰山阻击战的重大胜利,史称湘西会战。其中,龙还战役是湘西会战中一次重大战役。4月11日,日军主力第20军第116师团分3路从邵阳出发向西进犯。右纵队第109联队,联队长沈寺保二良,下辖三个大队,并配底独立山炮第二…  相似文献   

10.
一九四五年五月开始的湖南雪峰山会战,是抗日战争时期在益阳地区发生的最大一次会战,也是我国八年抗战中的最后一次会战。这次胜利是以我军的胜利而告终的。 一九四四年,日本对国民党战场豫湘桂地区发动新的军事进攻,先后占领衡阳、桂林。但是,由于国民党第四方面军重兵驻防湘、桂、黔、川、鄂一线,日本占领的湘桂铁路无法通车。为了打通湘桂线,进而占领湘西、深入西南,日军集中六个师团共二十多万人的兵力,于一九四五年五月初向我第四方面军驻地发动了全面的疯狂进攻。  相似文献   

11.
湘西会战以日军失败和中国军民胜利而告终,是全面抗战正面战场为数不多的一次胜仗。其原因是上下齐心协力、国共团结合作、中外陆空协同、军民共同抗敌。但由于国民党的局限性,也使得胜利大打折扣。  相似文献   

12.
抗战初期,通常指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到1938年10月武汉失守这一时期。在这期间,国民党军队主要在日军进攻的正面作战,组织了卢沟桥抗战、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台儿庄战役、徐州会战、武汉会战等战役,歼敌40余万,在历史上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卢沟桥抗战是八年抗日战争第一战。日本侵略者蓄意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于1937年7月7日挑起卢沟桥事件,炮轰宛平城;随后对北平、天津等地的大举进攻,当地中国驻军第29军奋起应战,进行了拼死抵抗,直至7月29日、30日平津相继失陷。这是中国全国性抗战的开始。在疯狂侵略中国华北地区的同时,日军再次对淞沪…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前夕,湖南发生了两件大事:湘西会战和芷江受降。这两件大事对中国乃至世界都有重要的历史意义,足以彪炳史册。  相似文献   

14.
淞沪会战是抗日战争初期第一次大的会战,对于日后中日两国战略的实施及其变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会战期间,中日双方投入进百万大军,在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一带激战三个月,中国军队顽强作战,打破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企图。本文拟从淞沪会战会战前后中日双方的部署情况以及会战的进程等方面,解析淞沪会战爆发的真正原因。在探讨中日双方在抗战初期的战略与淞沪会战的关系的同时,进一步分析淞沪会战对整个抗战进程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1937年8月,当日本帝国主义把战火烧向中国的东大门——上海时,国民党政府立即组织了抵抗。先后调集70万大军,与装备精良的日军进行了三月之久的会战,这就是名震中外的八一三上海抗战、亦即淞沪会战。淞沪会战是八年抗战中,国民党战场上规模巨大,战斗惨烈,牺牲最多的一次大会战,对抗日战争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七七事变后,日本侵略者在扩大华北战争的同时,又积极策划攻占上海,借以打击中国  相似文献   

16.
抗战进入相持阶段至第一次长沙会战前,国民政府努力通过苏联援华贷款使中国空军力量得到一定复苏。会战开始后,由于疲于应付日机轰炸重庆,国民政府对空军使用原则的规定,特别是将新到苏式先进轰炸机的飞行与作战任务交予苏联志愿队,中国空军一度缺位于战场,致使陆军对日作战遭受极大困难。会战后期,中国以苏联空军志愿队两次有力轰炸汉口日军机场,给日军以沉重打击,不仅配合了陆军的反击作战,迫使日军不得不重视华中地区制空权的掌握,更提振了国人的抗战信心,在国际上传播建构了中国抗战正面形象,预示了中国空军配合陆军作战效果的阶段性提升。  相似文献   

17.
抗战时期,由于芷江机场的修建,芷江成了日军对西南大后方进行狂轰滥炸的重要目标之一,《申报》等主流媒体对此进行了较为全面客观的报道。日军对芷江的轰炸是无差别轰炸,轰炸的规模、频率与中国抗战及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进程密切相关。日军的轰炸给芷江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使芷江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文物遗迹遭受重大破坏,同时也使芷江在抗击日寇、捍卫和平中的重要地位日益彰显。  相似文献   

18.
1944年4月日军发动了"一号作战",图谋打通中国大陆交通线。河南会战为该战役的第一阶段,日军在河南会战中使用了战车第3师团。日军的战车师团在豫中平原上快速推进,配合步兵部队完成了一系列作战。中国军队面对师团规模的战车部队,没有组织起有效的反击,遭到惨败。日军使用战车师团是中国军队河南会战中溃败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9.
龙潭战役,是抗日战争湘西会战中一次光耀国史、蜚声国际的重大战役。  相似文献   

20.
1938年6月,日本华中派遣军兵分五路沿长江两岸实施对武汉的军事进攻。中日军队在遍及鄂豫皖赣四省的广大地区,展开了抗战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会战——武汉会战。位于大别山北麓的豫东南地区是拱卫武汉北部的一道重要防线。从9月初的富金山战役开始,到10月中旬豫南重镇——信阳失陷,中月军队在这一地区进行了为期一个半月激烈的争夺战。中国军队广大官兵不畏强敌,浴血奋战,重挫了日军的气焰,消耗了日军的有生力量,为武汉保卫战赢得了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