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密洛陀》以史诗的庄严风格、崇高理念、宏大规模、严谨结构等艺术特性呈现了布努瑶伦理道德的多维内涵,其程式化的表演与民族话语糅合了古歌伦理道德外在性与内在性的高度统一,并在历史流传发展中不断丰富布努瑶人民的口头文学创作和生活,成为布努瑶乃至中国民间文学的一颗璀璨明珠。  相似文献   

2.
萨岁崇拜是侗族特有民间信仰,是侗族传统文化的核心。侗族萨文化起到了构建民族身份、宣告权利取得、进行秩序维护、增强集体凝聚、调节消费走向、维系文化传承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蓝巧燕  李华 《培训与研究》2006,23(10):40-42
密洛陀文化即与布努瑶始母密洛陀相关的文化,是一个包括密洛陀神话传说文化、创世史诗文化、宗教信仰文化、年节祭典文化等丰富内容和信息的综合体。作为布努瑶文化的内涵和精髓,密洛陀文化本身蕴涵着包括旅游在内的众多现代价值。充分利用密洛陀文化,大力发展相关旅游产业将对当地布努瑶文化及社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布洛陀是壮族民间信仰中的男性始祖神,是壮族神话中的创世者,亦是壮族原生型民间宗教麽教的主神。与壮族属同一语族的侗族,其始祖母神萨岁,"护佑侗乡",在侗族村寨中受到广泛祭祀。布洛陀与萨岁作为族群中地位最高的神祇,存在一些相似与差异。通过对二者历史文化背景、神格特点、民间叙事等的比较,可以发现壮族与侗族在信仰及文化上的不同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5.
侗族的"萨"信仰具有祖母崇拜、土地崇拜与英雄崇拜等多重而丰富的内涵,是一种多元性的复合型神灵崇拜。萨神具有从各方面保佑侗寨与侗族族群的强大功能。萨神的神格经历了从自然(土地)神到始祖(女)神,再到英雄(人格)神与村寨保佑神的复杂的变化轨迹,最后成为一个民族性的全能的至高神。  相似文献   

6.
考察和分析广西巴马布努瑶密洛陀信仰、集体记忆及节日习俗,指出当地布努瑶祝著节传承的内部机制;此外,还对其当前传承的外部因素,如政府参与等进行了考察;试图通过以上的考察和分析,探讨当前民族民间文化在传承与保护中所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相似文献   

7.
侗族鼓楼、民居、民间工艺、服饰及刺绣等都蕴涵着丰富的数学文化。侗族从日常生活中的基本运算到生产实践的数学应用所表现出来的古朴的数学思想方法具有鲜明的文化特征,古老的侗族传承着人类古老的数学文化。  相似文献   

8.
侗族水文化与文化记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侗族族源主要为江海之滨的古百越族,经迁徙来到湘黔桂边地,逐水而居.侗族热爱山水环境,其物质生产活动、神话传说、古歌和民俗事项多与水有关,形成了以水为魂的栖居观和上善若水的文化性格.水为侗族文化记忆中的重要原型意象,山水侗寨是触发文化记忆的场景地.在工业化和现代化的进程中,侗族也面临着文化失忆的危机,需要保护记忆的载体,重建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9.
布洛陀文化研究越来越发展成当前中国民族学研究的显学,不仅因为壮族是中国最大的少数民族以及壮学阵营的浩大,而且还因为布洛陀文化的博大精深。对布洛陀文化的定位似乎众说纷纭,有人把它更多地归为民间宗教("麽教")文化,笔者认为是不够完整的。布洛陀文化的源应该是布洛陀神话,它形成于父系氏族社会原始农耕时期。  相似文献   

10.
火塘在侗族的传统建筑中具有重要地位和意义。侗族传统干栏民居以火塘作为家庭成员活动的公共空间,在精神功能和空间上均成为家庭中心而处于统领地位。通过对侗族火塘的研究,可将其空间与精神上的双重功能融入现代家居设计,从住宅秩序及居住建筑与行为模式的互动上继承和发扬传统建筑文化。  相似文献   

11.
中国西南与东南亚国家蜡染文化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蜡染作为我国西南和东南亚广大地区共有的一种民族艺术形式,其纹样呈现出来的多种艺术风格饱含着各民族的情感、审美情趣及价值取向,所反映的是我国西南和东南亚各民族之间相似的文化特质.  相似文献   

12.
中英婚俗中的吉祥文化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婚嫁作为一项重大的民俗活动,包含了极其丰富的社会文化内涵。本文借助一些例子,分析对比了中英婚俗中所选用的物品、数字、声色以及所进行的仪式,以期说明中英婚姻礼仪中虽然婚俗形式存在差异,但人们祈吉祝福的愿望是一样的,中英婚俗中都蕴含着吉祥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3.
通过简单介绍客家文化和屯堡文化,并在此基础上,运用比较方法分析这两种文化的相似性与差异性,并进一步阐述这两种文化在当今时代为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所起的独特作用。客家文化和屯堡文化都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客家文化和屯堡文化可以揭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播规律,有利于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14.
弗雷德里克·杰姆逊是美国当代积极从事文化研究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之一 ,他的理论著作呈现出明显的比较视角。他不但关注不同地域和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形态的差异 ,而且从共时和历时的角度对其不同之处进行了研究。他视美国文学为“个人神话”而称中国文学为“民族寓言”,并指出了其历史根源 ;同时 ,他比较了第一世界文化中的现实主义、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 ,在此基础上对美国当代文化的弊端进行了批评。杰姆逊提醒美国的理论家们要按照不同的标准对待不同的文化 ,并对第三世界文化的特性进行了强调 ,以便为其“全球化”理想的实现创造条件。杰姆逊的观点具有一定的乌托邦色彩 ,但他对“西方中心论”的反对则给了我们诸多启示。  相似文献   

15.
中美小学教室文化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育的艺术在于使环境中的各种因素都能起到教育作用。这告诉我们,良好的环境有一种特殊的教育功能。教室作为校园环境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不仅是学生学习生活的  相似文献   

16.
中西服装文化之间的内涵有很大的差别,中国服装文化是一种单源性的文化,在其形成过程中,与中国的巫觋和礼乐文化有密切的联系,注重形的内涵,具有浓厚的社会政治伦理倾向。在其发展进程中,因袭、守旧,继承性与连续性远大于变异性与创新性。西方服装文化是一种多源性的文化,在其形成过程中,将服装视作一门特殊的人体艺术,注重形式,认为形式即内容。在其发展过程中,时代特征明显,风格变化昭然。变异与创新性远大于继承与连续性。  相似文献   

17.
以德国为代表的继受大陆法系立法规范的国家均继受意思表示错误制度。我国法律对错误和重大误解未加以区分,在立法规范和司法实践层面出现适用困难的情形。从术语内涵和法律效果两方面考量,我国在今后制定民法典时应当确立意思表示错误制度。  相似文献   

18.
吴宓、胡适两位著名学者同为"庚款"留美学生。吴宓师从哈佛教授白璧德,受到新人文主义的熏陶,胡适在哥伦比亚大学受教于实用主义大师杜威,毕生实践着实用主义教育观。吴宓、胡适所受导师的影响及二人本身在哲学观上的差异导致了他们教育思想的相通与差异。本文在综合比较了二位学者之间教育观的异同处及其形成原因后揭示了他们的教育观对我国现行教育的借鉴意义与价值。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和非本土文化从人类文化语言学的视角进行比较分析得出,当前世界人类文明的产生存在两种基本方式,并认为中国需要正确认识这两种文化模式,认清中华文明的重要性,从多元文化冲突和侵袭中探求到一条适合时代要求的中国文化发展的出路,继承和发扬本土语言文化,最终向世界各国输出悠久而博大的中华之文明.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