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声音     
<正>非常庆幸遇见了《江苏教育》(2017年第6期)由吴勇老师策划的专题"儿童写作核心素养的框架与落地路径"。我们一线老师喜欢与吴勇老师作文教学主张的每一次相遇:我曾遇见过他的"童化作文",感受儿童言语世界里童心童语如水晶般的珍贵;遇见过他的"习作教学精准知识的回归",领悟怎样让孩子的言语体系更好地与自我相遇,与这个世界共舞;如今,又遇见  相似文献   

2.
《我的动物朋友》一课是吴勇老师的"童化作文"的又一新课例。他教学的起点立足于儿童切实需要,教学内容符合儿童实际情况。在课堂上,吴老师化"教学"为"交流"、化"传授"为"经历"、化"例文"为"勾文"、化"任务"为"交往",使教师、学生、知识三者达到水乳交融的境界,促进了儿童习作能力的有效提升。  相似文献   

3.
吴勇“童化作文”工作室前身是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立项课题“小学‘童化作文’案例开发与研究”课题组。在课题主持人吴勇老师的引领下,以构建适合儿童言语和精神成长的习作教学为己任,努力营建适合儿童身心的写作生活,创建适合儿童情趣的表达方式,构筑适合儿童发展的教学路径。  相似文献   

4.
我认识吴勇.缘于在众多的期刊上。读到了他一系列追寻“童化作文”教学的文章:《“童化”:守望精神意义上的童年——“童化作文”教学的行与思》《童年:习作教学的一片芳草地——在儿童视野下的习作教学的重构》《主题单元:行走在课程视野中的习作教学——“童化作文”课程的建构》……一篇篇都是那么亲切、深刻,  相似文献   

5.
诉求类儿童习作课程开发是大势所趋,诉求类儿童习作课程首先得在理念上得以澄清,在课程框架上进行合理建构,在实施过程中念好"真"字诀,让儿童参与真正的写作过程,产生真切的写作感受,获得真实的能力提升。  相似文献   

6.
观察是儿童获得习作素材的重要路径,习作教学从"选择性观察""多维度观察""连续性观察""思辨性观察"四个维度,可以探索出"研究报告""表格式写话本""习作流程图或思维导图""阅读联想类习作模型"等多种提升儿童观察感悟力的策略,让习作素材丰富多元,习作体验鲜明真切。  相似文献   

7.
刚教完冰心的《只拣儿童多处行》,几位老师就生发了对学生习作的感慨——曹老师:不光是我们的学生有习作难的感觉,冰心奶奶笔下的孩子也是如此。当问海棠花怎样好法时,他们也只会用"好看""开得旺"来回答。  相似文献   

8.
[名师档案]吴勇,"童化作文"倡导者,江苏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先进个人,南通市学科带头人,海门市中小学名师工作室领衔人。先后在江苏省、盐城市优质课评比中获得一等奖,相继成为《语文教学通讯》、《作文教学研究》、《新作文·小学作文创新教学》等杂志的封面人物,先后成为《江苏教育》的"呼唤名家"、《小学语文教师》的"月度人物"栏目人物。2008年《人民教育》的年度综述中,赞誉"童化作文""将写作教学深入到了儿童言语的心灵深处"。出版专著《童化作文——浸润儿童心灵的作文教学》、《儿童写作论》。  相似文献   

9.
游戏,是儿童的天性,是儿童认知世界、开掘自我潜能的重要途径,游戏日记课程是破解学生"怕习作""习作假大空"等弊病的重要方法。在创建游戏日记课程的过程中,教师逐步认识游戏日记的课程价值,开发日记课程的内容,探索游戏日记课的基本操作流程。游戏日记课程,能促进儿童言语智慧的发展,让儿童收获生命成长的滋养,也促使教师做好"平等中的首席"。  相似文献   

10.
梅志军 《师道》2015,(3):32-33
二十多年前,我在自己的初中语文课本里读到魏巍的《我的老师》;二十多天前,我在一期《读者》里读到莫言的《我的老师》;今天,我在我批阅的习作簿里读到我的学生的习作《我的老师》。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习作6》要求学生通过调查访问家乡的"名人",把自己身边的这些"技术标兵""种田能手""养鸭大王"等"名人"的先进事迹写下来。白天学生把作文写好,晚上  相似文献   

11.
正"小西游"微课程,是我引领学生阅读《西游记》原著过程中逐步开发形成的。因为切入角度体现了"微"的特点,阅读指导强调针对"小"学生的需求,所以名之曰"微习作"。"小西游"微课程是从妖怪切入的。这既符合小学生的兴趣点,又切合《西游记》的内容线索;引领着孩子一起来玩"妖怪",也恰好体现了《西游记》滑稽意味与游戏精神。"小西游"微课程,以"妖之文"选文阅读为基础,带领学生走进《西游记》原著,再以"妖之卡""妖之像""妖故事""妖之乐""妖之剧""妖之辨"为序展  相似文献   

12.
在《支持儿童研究行动100条》相关理念的支撑下,"儿童"与"研究"成为重新解读课程的关键视角,成为重新设计力学课程的重要路径,常态课程与"大小课""长短课""快乐童年+1"课程以及"小米粒"课程等各美其美,报告厅课程、博物馆课程、图书馆课程、彩虹豆艺术课程、儿童电影课程、大剧院课程等应运而生。同时,一起开发课程、一起研究课程、一起设计面向未来的课程,成为我们的共识。  相似文献   

13.
吴勇在执教《我的动物朋友》时,以其对习作教学的深度理解,用专业的眼光发掘了隐藏的言语表达知识,让学生轻松表达自己的思想。教学中,吴老师聚焦本次教学的重点,引领学生亲历知识创生的过程,抓住时机评价指导,使学生掌握了习作的精准知识,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  相似文献   

14.
习作教学往往重视指导、重视写作、重视修改而很少重视读者的作用。近年来,在习作教学中研究和实践了"五读递进"习作法,充分发挥读者的作用,产生共振共生的作用,促使儿童习作语言的发展。"五读递进"习作法:"一读纠偏""二读分享""三读引导""四读提升""五读共生",能充分发挥学生、老师的多元作用,使学生在习作之后自觉纠偏,乐于分享,接受建议,修改完善,真正把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真实具体地记录下来,永久保存,使习作成为一件有意义的事情。  相似文献   

15.
<正>主持人语习作教材是小学习作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即便是教材,要走向习作教学,也需要进行适合儿童文化的"二度开发"。当下,面向儿童的习作课程的开发可谓百舸争流,遗憾的是,在诸多的习作课程开发中,很多是基于自身经验的"我主张",缺乏课程论指导下的科学视野,大家不约而同地把开发的着力点放在写作内容上,而对教学内容(文体知识)则缺乏系统的规划和界定。本期专题我们试图从课程论的视角,去探索童年文  相似文献   

16.
《语文课程课标》(2011版)中明确提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是学生学习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课程。""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崔峦老师也曾在2012年第9期的《小学语文》第13页,语重心长地谈了课标修订背景下的阅读教学。谈到如何加强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培养时,崔峦老师说应在识字写字、阅读、习作、口语  相似文献   

17.
江苏省海门市实验学校吴勇老师高举"童化作文"研究大旗,在小语界引起广泛的关注和认同。前不久,笔者看了他执教的《上网的故事》教学实录,学习之后,受益匪浅。吴勇老师的"童化作文"教学给了我们很好的启示:小学生作文教学不仅姓"小",还要姓"童",要面向儿童,尊重儿童的主体地位,在儿童文化与精神生活的观照下,基于儿童言语和精神成长的立场,把作文权还给儿童,让作文回归原点:儿童生命的自由表达和真情交流。  相似文献   

18.
正要让儿童热爱习作,以表达为乐,教师就要研究儿童的心理与需要,研究基于儿童需要的习作教学。这也要求教师要站在课程开发的高度,对儿童习作教学进行草根化研究与实践。"具有教育教学素养的教师其自身创造性智慧的释放和创造性价值的实现"是习作教学不断向前发展的不竭动力。笔者多年来积累、筛选了大量的习作素材,期望通过习作资源的开发,为儿童习作提供多元支持。  相似文献   

19.
<正>上海市特级教师张秀丽在《小学作文专题性序列训练课程开发与实施》一文中阐述了当前语文教学习作教学面临的问题。她认为:"一方面源于教材,缺少整体规划设计,‘习作要求不清晰、训练内容不系统、习作指导资源不丰富’;另一方面来自教师,众多一线教师对习作教学缺乏独立见解,理念保守,仍在沿用传统的技巧性训练指导为主的老套路。"张老师指出这两点确  相似文献   

20.
《秋天来了》主题·实践课程是西新桥小学继"春天课程"之后对"四季课程"的第二次尝试。本学期我们三年级老师带领孩子充分感受了"一叶知秋",从课文《做一片美的叶子》《古诗两首》《北大荒的秋天》开始了我们又一年的秋天之旅。以《习作4》为依托,习作教学使学生在感受大自然美的同时,掌握本学科所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在愉悦的学习中,学会表达对秋天的感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