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语文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如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真正有效地展开对话,关键要设计好问题。本文针对目前不少语文课堂问题设计存在的误区与对策,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2.
1、“理解”的三种情况。2、“对”的背后隐藏的两种不良因素3、防止不良因素产生的三种方法。  相似文献   

3.
1.调查的背景问题是一种具有一定困难的学习情景,是需要研究、讨论并加以解决的矛盾、疑难.所谓“问题意识”是指一个人很容易进入一种问题情境之中的心理驱向,即人们在认识活动中,经常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或疑惑的实际问题及理论问题,并产生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索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又驱使个体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常人看到苹果落地不足为怪,  相似文献   

4.
“问题解决”教学体现知识问题化与问题解决知识化的思想,以问题构筑教学的主题,以主题体现教学的精髓,问题式教学有赖于教师对知识的活化,有赖教师对问题情境的创设以及对问题的呈现方式,问题式教学侧重于意义性教学与对象性教学。  相似文献   

5.
王玉飞 《教师》2011,(9):99-100
新课程改革带来了新的教学理念和新的学习方式,现代学习方式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问题性”,即强调问题在学习活动中的重要性。经过几年的探索实践,笔者认为课堂教学中的问题设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试着去探索。  相似文献   

6.
语文"活动式"教学是以学生的主体活动为基本方式来构建语文教学的操作平台,实施语文的全程教学。它既是一种教学形式,又是一种教学观。"活动式"语文教学理论的实践和研究,集中体现了新课程的改革逻辑,它冲破了旧的教学法研究的束缚。  相似文献   

7.
对于数学问题的解决,教师常要求学生在数学解题过程中,要做到仔细审题,弄清题意,拟定计划,然后实现解题目的.教学中,要解决数学问题,学生往往被有效的问题分析、计划制订所困扰.如何让学生在复习过程中提高解题的有效性呢?本文对一类数学问题的解决,提出了对"问题"进行再"问"的做法. 什么是对"问题"再"问"?就是指针对题目的问题中出现的概念或未知量进行设问.通过对"问题"的再"问",引导学生主动发现和构建问题,获取"怎么再问"的技能,从而弄清问题的实质.笔者就"与垂线段有关的最值问题"一课为例,做了尝试.  相似文献   

8.
付跃红 《河北教育》2011,(12):24-25
虽然新一轮课程改革已过十个年头,但是农村小学教师由于基础比较薄弱,又身兼数职,并非专职语文教师,工作任务多、压力大,面对课改新背景下的语文教学仍然心存迷惘,语文课究竟应该“教什么”?小学语文教学的“底线”是什么?《海市蜃楼》这一教学案例可为农村小学语文教学提供宝贵经验和借鉴。  相似文献   

9.
教学问题设计关系到课堂教学质量的好坏,对于语文教学十分重要,而问题的设计必须源于学生的需要,走近学生的生活和心灵,激发其求知欲,引导他们深入课堂教学活动,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从而有效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他们健康成长。因此,教学问题的设计要走出误区,讲究策略。  相似文献   

10.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设计适合学生认知规律的“问题”,可使学生凭借已知去探索未知,利用已知去除疑解惑。“问题”设计要针对学生的实际,难度要恰好落脚在学生通过努力可以达到的潜在接受能力上,这就要求教师科学地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的理论,分析课堂教学的各组成因素,在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上积极探索、勇于开拓。  相似文献   

11.
问题式教学是《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建议的教学方式。文章以“问题设计”为侧重点,通过确定核心问题、设计问题链和设计学习任务三个主要环节,探究问题式教学在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
《陕西教育》2007,(9):34-35
问题教学,顾名思义.就是在阅读活动结束后针对文章提出的多方位思考,并通过广泛深入地探讨使文章蕴含的种种价值取向显露出来,从而使学生从中受到多方面的受益。这种教学过程可遵循“阅读——质疑——探讨”三个环节进行。[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袁艺 《家教世界》2013,(8X):97-98
主问题教学设计是吸取了问题教学法的合理内核,从教学实践中总结出的能使学生对文本整体解读、能够引发学生积极参与思考、讨论的关键问题。主问题设计应立足于文本,把握文章的个性,并应具有鲜明的课程意识,可以成为教师备课、上课、课后反思的抓手。  相似文献   

14.
"疑是思之始,学之端"(孔子语).问题既是思维的起点,又是思维的动力.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重要措施,反过来说,学生只有在积极主动学习的时候才会产生问题意识,两者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问题意识是指人们在认识活动中,能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的、疑惑的实际问题或理论问题,并产生一种怀疑、困惑、  相似文献   

15.
今年三月,我校进行了一次省级“语文学科新课程课堂教学规范”的调研活动。调研前夕,教师在集体研讨时碰到的最棘手的问题就是课堂主问题的设计,设计一个主问题往往到了绞尽脑汁的地步。  相似文献   

16.
17.
<正> “学起于思,思起于疑”,学生学习的过程中,疑是深入学习知识的起点,有疑才能有问,有问才能有思考,才能解决疑难问题。要使学生“有疑”,首先要启发引导学生质疑,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教师必须致力于提“问”的艺术。每堂课教师都要根据学生自读中所”惑”之处精心设计富于启发性的问题,为学生创造恰当的自己活动的机会。问题提的好,犹如一颗石子投向平静的水面,能激起学生思维的兴致,激发学生更深入地思考和学习热情。  相似文献   

18.
设计与实施单元教学是我国当前数学课程改革的要求,也是数学教师需要直面的教学挑战。以数列教学为例,从确定任务群、构建问题串、设计活动链三个环节阐述了便利化、操作化的单元教学设计路径,为数学教师开展单元教学设计提供一种思路。  相似文献   

19.
以《苏州园林》一课的教学为例,看语文课到底应该教什么?  相似文献   

20.
沈国香 《山东教育》2005,(33):13-14
在现今的幼儿园一日活动中,我们发现,无论是集体活动还是自由活动,教师对幼儿的个别关注多了,对幼儿即时的语言、行为、思考活动的引导,支持、参与也多了。例如,某个孩子在区域活动中搭积木.过去,老师可以不闻不问。幼儿一个人爱玩什么玩什么。现在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