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数学"学困生"就是指数学学习存在一定困难的学生。转化数学"学困生"是提高一个班级数学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要善于对"学困生"在课前进行数学新知的"关联性"知识、"核心性"知识和"难点性"知识先补,从而达到转化效果。  相似文献   

2.
对教材、学生进行研究,是每位教师上好一堂课的前提。教师要想上好一堂课,应走入教材、走近学生、走进课堂,根据学生已有的认知和经验,引导学生沟通旧知和新知之间的联系,努力让新知学习顺着学生的思维展开。只有这样,数学课堂上才会迸发出学生精彩的思维火花,学生才会出现激烈的辩论和讨论,才会让新知成功"装"进学生的头脑之中。  相似文献   

3.
捕捉合作学习的有效时机是保障合作学习高效的前提。教师要善于在数学新知的"发生点"、数学探究的"关键点"、数学思维的"提升点"处引导学生开展合作交流、合作探究与合作分享,这样,才能让学生的数学合作学习更高效。  相似文献   

4.
发现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在数学课堂中,要努力让学生成为数学问题的发现者,并以此作为推进课堂进程和促进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为了达成这一目标,教师要善于依托新知引入、新知形成、新知深化等学生的"认知节点",引导学生发现问题。通过教师引领、同伴互动、自我提问等角度,让学生领悟发现问题的一些方法,不断增强发现问题的本领。  相似文献   

5.
发现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在数学课堂中,要努力让学生成为数学问题的发现者,并以此作为推进课堂进程和促进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为了达成这一目标,教师要善于依托新知引入、新知形成、新知深化等学生的"认知节点",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通过教师引领、同伴互动、自我提问等角度,让学生领悟发现问题的一些方法,不断增强发现问题的本领。  相似文献   

6.
学生的数学学习是一个不断建构、不断"自明"的过程.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归纳、演绎、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思维过程,实现对数学新知的"自明"."用向量法求空间角"是针对课题——数学的"自明性"研究的一节实验课,从一个侧面展示了课题研究的成果.  相似文献   

7.
数学学习是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基础上主动建构的过程。正是这样,数学教学或是在创设情境、激活生活经验中引入新知,或是在复习铺垫、激活旧知中引人新知,以促进学生主动建构。凡是与旧知联系紧密、在旧知基础上生长发展的新知教学,都适宜通过复习铺垫的形式引入新课。其关键是把握好复习铺垫的度,既不可将知识"嚼烂了"再喂给学生,降低学生探索、思考、发现新知所应有的思维力度,也不可过于"粗放",使新知仍然"高不可攀",给学生的探索和思考留下难以跨越的"思维障  相似文献   

8.
"问题探究教学"是以数学问题为中心,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学生独立思考和交流讨论等形式,对数学问题进行求解、发展与延伸、迁移与变形等,培养学生处理信息、获取新知、应用新知的能力,积极探索的科学精神,以及团结协作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正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知识的兴趣。"数学学科的抽象性使学生感到枯燥无味。教师要有意识地创新数学活动来调动学生的内驱力,敲开学生智慧的大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去探究新知,学习新知。一、创新导课环节,激发学习兴趣精彩的课堂开头不仅能很快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而且还能促使学生感到学习是一种乐趣。新课导得好,就能先声夺人,造成学生渴望追求新知的心理状态,激起他们的  相似文献   

10.
《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把"激发学生兴趣,引发数学思考,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使学生掌握恰当的数学学习方法"作为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最需要做的四件事."圆与圆的位置关系"这节课正是按照这个理念去设计的,教学中按"创设情境,导入新知—通过类比,探求新知—小试牛刀,检测新知—学以致用,拓展新知—自我评价,感悟新知"五个环节进行.通过这五个环节的教学,自然地经历了数学概念的形成过程,理解了数学概念的本质内涵,加强了数学概念的应用,体会了其中蕴含的数学思想,丰富了数学活动经验,点燃了学生智慧的火花,实现了课堂教学的优质高效.  相似文献   

11.
“问题解决教学”策略的应用及注意事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问题解决教学"是以数学问题为中心,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学生独立思考和交流讨论等形式,对数学问题进行求解、发展与延伸、迁移与变形等环节,培养学生处理信息、获取新知、应用新知的能力,积极探索的科学精神,团结协作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学生对数学新知的学习,都是对原有知识经验的一种再认识,修订后的新课标把"数学基本活动经验"作为"四基"之一,显示其重要的地位。课堂教学要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已有知识基础出发,通过唤醒学生的已有经验,让学生在实践中积累动手操作的经验,在交流碰撞中获取间接经验,在反思对比中梳理升华经验,从而帮助学生积累一定的数学活动经验,促进对数学本质的理解,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13.
"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新课改要求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从生活实际中引出数学问题;并结合生活原型,引导学生探究新知;尽可能使练习设计生活化,使学生加深巩固新知;并在课后延伸中,让学生主动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  相似文献   

14.
著名数学教育家斯托利亚尔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如何在课堂上组织数学活动,激活学生思维?在课堂上要让学生自主地参与活动,通过让学生动手做、动脑想、动口说,使学生在活动中发现问题、探索新知,灵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15.
"引导性材料"是指在教授新知的时候,为提高学习效率,而提供的辅助性材料。这种辅助性材料的主要作用就是拓展学生思维,在学生知识的"生成点"与"延伸点"之间搭建桥梁,将新知的建立程序快速纳入原有的认知结构中,真正实现"跳一跳,摘得到"的预期效果。教师为学生提供"引导性学习材料"时,除了要注重生活经验的因素外,还应对学习材料进行加工与改造,使之更具数学性,能及时引导学生触及数学本质。  相似文献   

16.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结合生活实例导入新课,联系生活实际加深理解新知,创建全新的学习情境,进行愉悦的教学."同时也强调"数学教学要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要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因此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  相似文献   

17.
“引导性材料”指在新知学习过程中的每个阶段,为促进学生有效学习和达成阶段鹤标,而向学生呈现的一组学习材料。数学课堂教学“引导性材料”的呈现要有利于支持学生数学抽象和新知圈着;要有利于促进学生对概念的深入理解;要有利于学生数学归纳和抽象能力的发展;要有利于学生数学基本思想方法的形成;要能体现诱导性、启发性和探索性。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课堂教学效益。  相似文献   

18.
正一、创设知识迁移途径,引导学生构建新知要想激发学生探求新知的欲望,诱导学生积极的创新思维,促进学生牢固地掌握知识,最好的方式就是在教学中进行恰当的"情境创设"。尤其是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如果教师能为学生创设一条途径,让他们的知识和经验得以迁移,让他们利用自己所特有的思维方式主动构建或创造与之相关的新的数学知识点,将是非常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比如,教学"圆柱的体积",教师可给学生创设情境:先让学生复习长方体  相似文献   

19.
教学活动是教师教学实践活动与学生学习探知活动的矛盾结合体,新知教学作为教学活动的重要阶段,基础环节,新知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能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认知新知内涵,更深地理解掌握新知内容,为探究、分析、解答相关问题案例提供坚实的“知识素养”.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强调指出,要重视数学知识内容的传授,强化有效教学策略方法的运用,凸显学生主体特性,锻炼学生学习技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进步.根据以上认知,本人现对新课改下的初中数学新知教学环节开  相似文献   

20.
有效的数学学习来自学生对数学活动的参与,教师要采取多样化的策略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通过巧设导入、学案"导航"、精讲释疑、合理评价等教学策略,使学生的情感、思维和行为都投入学习活动中,学生不但能亲历知识的形成过程,还能理解和掌握新知,感悟数学思想,积累活动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