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公益劳动是当前大学德育的重要内容,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谐发展、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目标的教育活动。学院从1992年起开设公益劳动实践课程,让大学生在参加劳动的同时涵养道德,不仅帮助其树立正确的劳动观,还培养大学生的良好劳动意识和责任意识,历练大学生吃苦耐劳的意志品质。经过二十多年的探索与实践,建立起体系完整、特色突出、管理模式独树一帜的长效运行体系,该体系面向全体本专科生,构建课堂内外并举、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基本技能培养与专业技能提升共创的培养体系。  相似文献   

2.
八十年代中期,国家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国家教委随后制定了《九年义务教育课程计划》和各科教学大纲。新的课程方案把劳动作为全日制小学的必修课,1992年夏季审查通过了全日制小学《劳动课教学大纲(试用)》并公布执行。大纲中,对小学劳动课的教学目的是这样规定的:“通过自我服务劳动、家务劳动、公益劳动和简单的生产劳动的教育和实践,使学生初步学会一些基本的劳动知识和技能,逐步培养正确的劳动观念、良好的劳动习惯,以及热爱劳动和热爱劳动人民的感情。”通过对课程方案和大纲的学习,我们把小  相似文献   

3.
<正>《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将劳动、信息科技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独立出来”,并强调“劳动、综合实践活动每周不少于1课时”;同时,《课程标准》将劳动教育要培养的核心素养凝练为劳动观念、劳动能力、劳动习惯和品质、劳动精神四个方面。劳动课程作为一门独立课程越来越受到学校和教师的重视。  相似文献   

4.
《国家九年义务教育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指导纲要(3—6年级)(一)》(以下简称《纲要》)规定:劳动与技术教育是小学3—6年级学生人人必须经历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基本领域之一。应关注学生在劳动观念、劳动技能、劳动品质、劳动习惯等方面的素质培养,注重劳动教育的多学科渗透和多渠道实施。  相似文献   

5.
高校开展劳动教育的目的是立德树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就需要公益要素的融入,以人人公益的公共性理念提升劳动教育思政价值,以面向真实环境和创新学习方法实现高水平劳动教育,围绕学习者公益人格培育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本研究通过对华东师范大学紫江公益人才培养项目的案例分析,提出应将公益性要素融入劳动教育的目标、方法和途径,构建公益性劳动教育体系,使得劳动教育目标更具体、形式更多样、资源载体更充分,以提升培育的有效性。公益性劳动教育体系的构建,应充分借鉴志愿公益教育的成果,围绕公益人格培育改进传统的劳动教育模式,吸纳和转化符合劳动教育要求的师资、课程、志趣社团、实践基地等,有效依托基础课程、应用课程、前沿课程的显性课程,结合学生社团、公益服务、公益双创的实践课程,探索改进新型评价方式,完善校内外公益劳动育人联动和辐射机制。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压花创业》课程为主要研究对象,以培养学生压花创业能力为目的,提出开设《压花创业》课程,对该课程进行了整体设计,阐述了《压花创业》课程创新创业实践教改及其具体实施方案,旨在探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学,对于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7.
《考试周刊》2013,(A3):173-174
本文以《机器维修工程学》课程为研究对象,探讨通过改革本课程传统教学模式,加强大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培养的教学改革实施思路。着重阐述如何优化教学体系,改革教学手段和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教学,强化理论教学与生产实践的结合,提高大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参加公益课程与公益活动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证明公益课程和公益活动对学生的育人效果在总体上存在差异,公益课程的育人效果总体上优于公益活动,公益课程在学生掌握公益知识、培养良好的思想意识与品质、组织与协调能力、社会交往能力、问题解决能力与研究能力、环境适应能力等方面效果优于公益活动,说明大学生公益活动课程化具有必要性.  相似文献   

9.
针对我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在《材料力学》课程教学中进行了提高工科大学生工程综合能力培养方法和途径的研究与实践。通过《材料力学》课程开展德育教育、工程背景教育和实践应用能力教育为主线的工程综合能力培养的教学改革,对实现我校工科大学生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发挥了必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1.必须充分认识《公益劳动》课程教育的重要意义1.1从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认知,深刻认识劳动创造论。作为承担培养祖国未来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的高校,学  相似文献   

11.
张晓婧 《文教资料》2012,(3):213-214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实践教学活动,对于培养当代大学生的使命感、责任感,以及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探讨了《纲要》课程实践教学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2.
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教育的首要目标在于培养有创新能力的人,而不是重复前人所做的事情。”小学劳动技术教学对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形成良好的劳动观念与技术意识有重要意义。《江苏省九年义务教育劳动与技术课程纲要》明确指出发展学生的创造力是劳动与技术课程的核心,学生的劳动与技术课程学习过程更多地表现为一种创造性实践过程。  相似文献   

13.
殷红 《辽宁高职学报》2023,(2):70-72+90
劳动教育课程是高职院校的一门必修课程,是教育学生热爱劳动、崇尚劳动,培养劳动意志、劳动观和劳动品质的课程。根据劳动教育课程的教学理念和总体目标,辽宁轨道交通职业学院劳动教育课程采用了理实一体化教学方式,理论课和实践活动课分别设定评价标准,更科学地对学生进行了评价,提高了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生力军,除了需要具备较强专业知识以外,良好的综合素质也不容忽视,本文以综合素质课程中《公益劳动》课程为例,对该课程的实施背景、要求、内容、考核进行探讨,以期对民办高校综合素质课程的实施与建设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食品安全与品质控制学》作为一门交叉型应用性学科,是实现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能力教育的重要课程,本文针对课程内容设置、实践教学、教学手段以及考核方法等方面进行了改革,为有针对性地将大学生培养成具有专业技能的企业技术管理人才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创业导论》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创业创新基础课程。本文结合该课程的特点,进行详细的案例教学课程设计,并讨论了案例教学课程实施过程及其效果。在《大学生创业导论》教学中实施案例教学法能够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  相似文献   

17.
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在各国大学正在得到普遍重视。作为我校受益人数很多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有责任担负起培养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任。通过对《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在理论课、实践实训课、考核等教学环节下实施的不同的教学模式在培养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方面的探讨,为我国高等学校的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唐娟 《华章》2012,(34)
《形势与政策》作为高校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渠道,长期以来存在教学观念僵化、教学方法老化、教学空间固化,无法满足培养创新型人才的要求.开放式教学倡导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空间的开放可以应用于《形势与政策》课程改革,提升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9.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现时代,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对其所输出的专业人才的创新实践能力培养尤为迫切。《大学生创新实践》课程是激发大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力,训练创新实践能力的重要培养环节。论文主要介绍扬州大学动物科学与技术学院《大学生创新实践》必修课程的教学内容设置、小班教学组织、教学效果考核等的探索,以期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劳动与社会保障法》是一门凸显较强实践性的法学课程,在讲授《劳动与社会保障法》理论的同时,更应注重该门课程的实用性。在借鉴相关优秀的教学案例的同时,立足于实际教学经验,探索出《劳动与社会保障法》的实践教学涵盖"课堂案例讲析、校内亲身实践及校外拓展实践"三大领域。这样的实践教学是一个由内向外、知行合一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