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德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德育的内涵不应只局限于道德教育,还应该包括思想政治教育、法制教育及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但在具体的农村学校德育工作过程中,还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误区:首先,是对学生自律能力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让学生成为德育主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不应止于知识与技能的传授,而应以形成完整的人格为最终目的。让学生成为德育主体,提高学生的道德判断能力和明辨是非能力,力求学生在接受教育的同时懂得进行自我教育,培养学生道德教育的自我享用功能,并尊重德育主体的"个性",因材施教,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德育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3.
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是一项系统工程,对其指导不能限于课本内容,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还应发挥好德育课程的桥梁作用,全面提升中职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有效实现中职生由"学校人"向"职业人"的角色转换。德育课程教学要与班主任学生管理工作结合。引导学生克服不良心态,促进学生养成健康心理;培养  相似文献   

4.
数学教育建构观认为,数学学习是主体对数学知识的认识过程,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不应只限于接受、记忆、模仿、练习等被动的吸收过程,而应成为在教师指导下的主动学习的过程.这个建构过程不仅依赖于认知主体已有的认知结构,更主要的是数学知识建构还是一个"顺应"的过程.何谓"顺应"?  相似文献   

5.
学生伤害案件应被称为"学生伤害事故",仅包括学生在校期间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受到伤害的情形;侵权法对学生伤害事故进行规制的目的在于保护学生而不应限于未成年,学校的范围不应仅为中小学、幼儿园;学校无论是公立还是私立,都应对学生负有安全保护义务。  相似文献   

6.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倡导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强调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不应只限于接受、记忆、模仿和练习,高中数学还应倡导主动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过程成为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成为在教师引导下学生的"再创造"过程.本文通过几个高三课堂例题教学实例,谈谈我的一点认识.  相似文献   

7.
一、营造培养"健全人格"的德育氛围 加强对学生人格的培养非常重要.首先要建立一种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师对学生应具有宽容的态度,而这种宽容的基础是对学生的理解和信任,对学生不应求全责备,不揠苗助长,而是通过环境营造"健全人格"的德育氛围,让他们自我修养.  相似文献   

8.
数学教育建构观认为,数学学习是主体对数学知识的认识过程,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不应只限于接受、记忆、模仿、练习等被动的吸收过程,而应成为在教师指导下的主动学习过程.  相似文献   

9.
新课程标准提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不应只限于接受、记忆、模仿和练习,初中数学课程倡导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等学习方式,要赋予学生更多的自主活动、实践活动和  相似文献   

10.
首先来谈谈我对德育的认识。德育是帮助学生获得一生幸福的重要途径。以往我们谈论德育,强调的是各种社会规范对人的制约,而"幸福"多指向自由、愉快的心理感受,与"制约"之间  相似文献   

11.
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不应只限于对概念、结论和技能的记忆、模仿和接受,应重视学习的自主性和探究性,从"阅读""质疑""探究""实践""反思"入手转变学习方式.  相似文献   

12.
新时代,教育界最主要的话题就是立德树人,"德"是"人"的德,"人"是有"德"的人.生活德育有两个内涵:一是在学生的生活当中实施德育,二是让学生在德育当中体验生活.在生活中实现德育,必须做到三个坚持:一是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二是坚持德育过程向生活开放,三是坚持生活德育过程中学生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将学生的生活与德育联系在一起时,学生的自主认识可以得到尊重.在初中德育中采用生活德育的思路,实际上是将德育进行课程化处理.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在生活中实现德育,在德育中体验生活".  相似文献   

13.
正新课标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不应只限于接受、记忆、模仿和练习,高中数学课程还应倡导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学习数学的方式。"这实际上为课堂教学指明了方向。纵观当前的数学课堂教学,学生的参与意识不强、教与学脱节的问题依然存在,主要原因应该与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有关,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是我们广大数学教师必须面对和探讨的问题。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心得,谈一些粗浅认识,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4.
说明     
<正>《新课程·上旬》总第286期"目录"中"对中职学生德育认识之我见……郭莉/94"应为"中职学生德育认识之我见……郭莉/94"。特此说明。  相似文献   

15.
首先来谈谈我对德育的认识. 德育是帮助学生获得一生幸福的重要途径.以往我们谈论德育,强调的是各种社会规范对人的制约,而"幸福"多指向自由、愉快的心理感受,与"制约"之间似乎是一对矛盾.然而我为什么把"幸福"寄托于德育呢?  相似文献   

16.
一、中学德育面临的主要问题 1.德育认识存在误区 社会、家长、学校、教师等与德育直接相关的因素对德育的认识存在许多误区:如有的学校存在"重智育,轻德育"、"重成才,轻做人"的功利思想;如社会上认为"德育万能",德育效果能一蹴而就的片面认识.  相似文献   

17.
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道德认知,形成符合社会价值的道德行为是学校德育的重要任务.我们在进行德育课程开发的时候,探索以"主体性德育"作为贯穿德育课程开发与实施始终的理念,形成了一些对德育主体性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
正《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把"倡导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作为数学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不应只限于接受、记忆、模仿和练习,高中数学课程还应倡导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学习数学的方式";强调"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包括思维的参与和行为的参与.既要有教师的讲授和指导,也要有学生的自主探索与合作交  相似文献   

19.
<正>《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不应只限于接受、记忆、模仿和练习,高中数学课程还应倡导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学习数学的方式.这些方式有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在教师引导下的"再  相似文献   

20.
德育事业的发展是德育理想与德育现实的统一,是认识德育对象与改造德育对象的统一,是一个"内在超越"的过程。能否把握德育发展的逻辑是取得德育实效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