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为了筛选对禾谷镰刀菌(Fusarium graminearum)具有拮抗能力的放线菌,从小麦根际土壤中分离获得1株具有较好拮抗能力的菌株21-3.根据培养特征、生理生化反应及16S rDNA序列分析的手段对其进行鉴定,并且对该菌株的抑菌活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菌株21-3为灰略红链霉菌(Streptomyces gri...  相似文献   

2.
为了筛选对环境友好的生防细菌防治三七疫霉病,通过高温处理、稀释涂布法分别从三七健康及患病植株根际土壤分离了21和16株可培养细菌,并以对峙培养法分别筛选到6和7株拮抗菌株,上述13株拮抗菌株经生理生化特征鉴定为芽孢杆菌属。结果表明,健康植株根际土壤有较丰富的可培养细菌,而患病植株根际土壤可培养细菌中的拮抗菌株较丰富,表明健康植株与患病植株根际土壤的拮抗细菌丰度发生了变化。解淀粉芽孢杆菌B1的抑菌带宽达8.5mm,具有一定的潜在生防价值。  相似文献   

3.
从土壤中分离到一株高生物量酵母菌株,经形态特征及12项生理生化特性的检测。以N.J.W.Kreger-van Rij和J.A.Barnett等的酵母分类系统为依据进行了分类鉴定,初步鉴定为丝孢酵母属(Trichosporon)个种。  相似文献   

4.
进行了春雷霉素防治水稻稻瘟病试验,试验结果表明,2%春雷霉素WP对水稻稻穗瘟有较好的防效,防效达91.0%-94.2%,试验剂量下对水稻安全无害,可以大面积推广应用,生产上推荐用量为112.45—181.25g/hm^2。  相似文献   

5.
从微山湖淤泥中分离筛选到一株具有广谱拮抗作用的放线菌菌株12.通过对其形态学特征、生理生化特征、细胞壁成分及16S rDNA的PCR扩增分析,发现放线菌12应该为娄彻氏链霉菌Streptomyces rocher的变种.  相似文献   

6.
为了分离和鉴定牛蛙(Rana catesbeiana)养殖环境的致病微生物,并筛选相关的抗菌药物,采用稀释涂布法从牛蛙养殖场的废水中分离获得1株优势菌株W6,并通过革兰氏染色和菌落形态观察、生理生化特性分析、16SrRNA基因序列分析等进行菌株鉴定,随后对该菌进行药敏性分析以及致病性试验.结果显示:该菌株为革兰氏阴性短杆菌,培养特性、生理生化反应与弗氏柠檬酸杆菌基本一致;16SrRNA基因同源性及系统进行分析显示,W6菌株与弗氏柠檬酸杆菌参考菌株同源性大于99%,且为同一进化分支.同时,药敏实验结果表明,该菌株对大多数抗生素具有较强耐药性,仅对呋喃唑酮(痢特灵)、头孢他定高度敏感.中草药水提取物抑菌实验表明,乌梅、五味子、艾叶、黄芩等中草药水提取物对该菌株具有较好的体外抑菌活性.致病性分析表明,该菌对牛蛙具有一定的致病性.  相似文献   

7.
采用稀释涂布法和平板划线法从酸奶中分离出嗜热链球菌,对其茵落和细胞的形态特征进行观察,并进行糖发酵、生长、耐盐、明胶液化、过氧化氢酶等生理生化鉴定试验.确定其为嗜热链球菌后,以凝固试验和产酸试验相结合研究其性能,从而挑选出性能优良的菌株.共分离出6株菌株,经观察、鉴定,确定其全部为嗜热链球菌,其中优良菌株1株,合格菌株3株,不合格菌株2株.  相似文献   

8.
稻瘟病是一种对水稻为害极大的传染性病害,农民称之为水稻“癌症”。历年来,在我州均有不同程度发生。近年来,由于耕作制的改革。施肥水平提高,水稻品种抗病性减弱,气候条件等的综合作用,在某些年份和地区形成病害流行。如1993年全州发生穗瘟44955.8万平方米,损失稻谷3.9万吨,1994年发病穗瘟76605万平方米,损失稻谷10万吨。近三年来,在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积极配合下。加大了对稻瘟病的防治力度。使该病的发生发展基本上得到控制,保证了粮食稳产高产。但仍有局部地区发生较重。因此,稻瘟病的防治工作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搞好的。必须长期坚持执行“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才能确保水稻的丰收。那么,怎样做好水稻稻瘟病的防治工作呢?结合本人下乡蹲点经验体会,谈些认识。  相似文献   

9.
黄瓜枯萎病是一种严重危害黄瓜的土传性真菌病害,且防治困难.为了筛选出对黄瓜枯萎病菌防治效果较好的生物制剂,从新乡市牧野菜区蔬菜种植区黄瓜根际土壤筛选、分离经温室内消毒土壤处理选育出一株杆菌B1,通过对该菌的形态特征的观察和一系列的生理生化鉴定实验,鉴定属于芽孢杆菌.经室内平板对峙实验发现其对黄瓜枯萎病致病菌有很强的拮抗作用,抑制强度与其发酵滤液浓度呈显著正相关.苗期盆栽实验表明该生防菌株对黄瓜枯萎病菌的防效达70.10%,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鉴定菌株25-1~T是否是金黄杆菌属的一个新种。创新点:首次从空气中分离到金黄杆菌属的新种。方法:革兰氏染色镜检;磷钨酸染色然后透射电镜观察菌株25-1~T形态结构;全自动生理生化鉴定系统(Phoenix?-100)与传统生理生化反应管相结合;H890气象色谱仪进行脂肪酸组分分析;薄板双相层析进行极性脂组分分析;反相高压液相色谱分析法进行呼吸琨组分分析;熔解温度法检测G+C摩尔含量;16SrRNA序列测定及系统发生分析。结论:根据传统特征分类研究结果(形态特征、培养特性和生理生化特征)、化学分类研究结果(脂肪酸组分、极性脂组分和呼吸琨组分)和遗传特征分类研究结果(G+C摩尔含量、DNA同源性测定和16SrRNA序列测定及系统发生分析)得出菌株25-1~T为金黄杆菌属的一个新种。  相似文献   

11.
生物源农药的概念及其发展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生物源农药亦称“生物农药”或称为“生物源天然产物农药”,是指利用生物资源开发的农药。随着环境保护呼声的日益高涨,高毒农药的大量使用对农业生产及生态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已引起世界范围的广泛关注。开发和使用生物源农药是时代的需要。国家应出台一系列有利于生物源农药基础性、应用性研究及产品研制、推广、销售等优惠政策,鼓励有远见的科学家、企业家进入生物源农药产业以加快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生物源农药新品种的研发。研发生物农药需要分工协作、联合发展,不宜一哄而上。生物源农药的技术研发应从7个方面入手,重点突破。  相似文献   

12.
选择新型高效无害化的生物制剂为主 ,通过复配的杀虫剂对白菜蚜虫进行药效试验 ,结果表明 ,生物制剂完全能替代常用的氨基甲酸酯类农药和有机磷农药 ,且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3.
我国是一个蔬菜生产大国,蔬菜的污染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生产基地生态环境受到污染,如土壤、水质、大气遭受"三废"或重金属等污染;二是蔬菜生产过程中化学农药、化肥的大量施用、残留与转化等,本文在收集资料的基础上对蔬菜污染现状进行了调查,着重分析了残留农药对蔬菜的污染,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即:农业防治措施、生物防治措施、科学合理的施用农药,制定相关管理的措施。  相似文献   

14.
农药残留是影响茶叶质量安全的重要问题,在当前茶叶大规模生产中,农药的使用仍不可避免。在茶叶农药残留自然降解的基础上,采用生物、化学和物理的农残降解方法来降低茶叶农残,对于茶叶质量安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研究,概述了茶叶农药残留降解过程及方式的研究情况,并展望了茶叶农残降解技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生物源农药及其研发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物源农药亦称“生物农药”,是指利用生物资源开发的农药。随着社会日益对环境保护的重视,开发和使用生物源农药成为时代发展的需要。本文提出,生物源农药研发必须从四个关键方向实行重点突破:高通量筛选与评价,利用现代生物技术,高效分离与分析,合成与改性。  相似文献   

16.
本文讨论了生物农药和化学农药的定义;化学农药存在的问题;生物农药的特点以及生物农药取代化学农药面临的问题;并展望了生物农药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7.
高校实验室危险化学品具有品种繁多、储存分散、采购及使用频繁等特点,如何确保危险化学品账物相符一直是实验室安全管理的重点和难点。运用互联网+技术,在试剂管理平台的基础上将二维码技术与危险化学品库存管理相结合,实现了危险化学品的规范化、精细化、全生命周期安全管理。二维码上的标识能指导师生轻松辨识危险化学品属性。通过扫码登录试剂管理平台的手机界面端,师生能实时、便捷地维护危险化学品库存数据。二维码技术的使用,既方便了师生维护危险化学品库存,改善了试剂管理平台使用体验,也为危险化学品规范分类、存储及使用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8.
Mycorrhiza     
The symbiotic association between plant and fungi (mycorrhizal association) is an amazing phenomenon observed in nature. The mycorrhizal association is one of nature’s boons for sustainable agriculture. In today’s changing environment, indiscriminate use of pesticides and chemicals pose a great threat to the existence of mycorrhizal species. There is a need to spread awareness in order to save mycorrhizal fungi from extinction.  相似文献   

19.
农业转基因技术的发展概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因工程为生物品种改造开辟了新途径,把某些高产、抗逆或优良性状基因导入原来不具备这些性状的生物体内,可以达到改良品种的目的,在农业方面,利用基因工程已取得了重大进展。  相似文献   

20.
Abstract

The modernisation of potato production in the Ecuadorian highlands is related to an intensive use of pesticides. In this context, by means of ethnographic methodologies and discourse analysis tools, this study was aimed to determine the influence of household arrangements, local institutions and social differentiation in the management of potato production and pesticide use. Potato production involves all household members and generates occupational risks, but also household-level accidents. This study has determined that children and teenagers form the group most vulnerable to intoxication with pesticides. Four social dimensions that integrate pesticides in the local social dynamics were determined: health-beliefs, gender identity, social identity, and economical progress reliance by means of potato production. Intense potato production and comoditisation of nature is contributing to a progressive social stratification, which is causing a group of peasant households to emerge as the poorest group and vulnerable to occupational risks by chronic pesticide exposur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