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曹操坐飞机     
《甘肃教育》2008,(19):33-33
一日,曹操、诸葛亮、刘备、孙权坐飞机,出了事故,飞机上只有三个伞包。诸葛亮摇摇羽扇,对大家说:“让亮来出题;答不出的就自己跳下去;可否?”大家一致同意。于是诸葛亮羽扇一摇,问刘备:“天上有几个太阳?”刘备回道:  相似文献   

2.
曹操坐飞机     
话说有一次曹操与诸葛亮、刘备、孙权四人同乘飞机,突然遇到紧急情况,需要跳伞逃生。这时候才发现机上只剩下三个降落伞包。大家一阵紧张,这时只见诸葛亮摇摇羽毛扇清清嗓子,说:“这样吧,山人出几道题,能答上来的,就跳伞,答不上来的只好自己跳下去了。”其他人没办法只好同意。  相似文献   

3.
曹操的遭遇     
《课外阅读》2007,(9):52-52
话说有一次诸葛亮、刘备、孙权、曹操四人同乘飞机,突然遇到紧急情况,需要跳伞逃生。这时候才发现机上只剩下三个降落伞包。大家一阵紧张,这时只见诸葛亮摇摇羽毛扇清清嗓子说:“这样吧,山人出几道题,能答上来的,就跳伞,答不上来的只好自己跳下去了。”其他人没办法只好同意。  相似文献   

4.
话说有一次诸葛亮、刘备、孙权、营操四人同乘飞机,突然遇到紧急情况,需要跳伞逃生。这时候,才发现机上只剩下三个降落伞包。大家一阵紧张,这时只见诸葛亮摇摇羽毛扇、清清嗓子,说道:“这样吧,我来出几道题,能答上来的,就跳伞,答不上来的就只好自己跳下去了。”其他人没办法,只好同意。  相似文献   

5.
曹操被涮记     
小鱼儿 《初中生》2005,(9):45-46
话说有一天,诸葛亮、刘备、孙权、曹操四人同乘飞机,突然遇到紧急情况,需要跳伞逃生.这时候他们才发现,机上只剩下三个降落伞包!大家一阵紧张,只见诸葛亮摇摇羽毛扇清清嗓子说:"这样吧,山人出几道题,能答上来的,就跳伞;答不上来的,只好就这么跳下去算了!"其他人没办法,只好同意.  相似文献   

6.
道德的力量     
朋友的儿子斌斌,七岁便能看《三国演义》原版小说了.一日,朋友问儿子:"斌斌,《三国演义》中谁的武功最高?"儿子答:"赵子龙!"又问:"赵子龙听谁的?"答:"诸葛亮!"再问:"诸葛亮又听谁的?"答:"刘备!"……  相似文献   

7.
三顾茅庐     
宋明明 《小朋友》2004,(2):2004
官渡大战后,刘备逃到荆州,投奔刘表。但刘备总想干一番大事业,就想找一个智谋出众的人做助手。他打听到隆中地方有个叫诸葛亮、号卧龙的人,是个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的了不起人物。刘备叫谋士徐庶去把诸葛亮找来。徐庶说:“像诸葛亮这样的人,只有将军您亲自去请,才能把他请来。”刘备听了,觉得有理,马上带着关羽、张飞一起去请诸葛亮。三人来到诸葛亮的家,刘备轻轻敲门,一个童子开门出来。刘备说:“我们专门来拜访诸葛先生。”童子说:“先生出去了,什么时候回来不知道,三五天,十几天都有可能。”刘备很失望。回家途中,刘备看见一个…  相似文献   

8.
刘备与诸葛亮之间的关系,并不十分和谐,本文想从以下三方面来阐明这个问题:即刘备对“隆中决策”的态度、刘备入蜀后的用人政策及诸葛亮对此的反应。我们知道,刘备与诸葛亮君臣之间相契得是否天衣无缝,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刘备是否能够认真采纳贯彻“隆中决策”。在《隆中对》里,诸葛亮为刘备所制定的战略决策是:  相似文献   

9.
在以上教学片段中,陈大伟老师让学生再读课文,提出不明白的问题来。当一学生提出“为什么刘备不让童子叫醒诸葛亮呢?假如诸葛亮一直在那里睡的话刘备会不会失去耐心,就走了呢”这一问题时,教师以“诸葛亮睡着了吗”进行了替代。笔者认为,教师的这一问是不该问的。  相似文献   

10.
诸葛亮,孔明,早已成为中华民族智慧的象征。俗话说:“三个臭皮匠凑成一个诸葛亮。”在三国时期,魏国、吴国势力都大于蜀国,而蜀却能与魏、吴二国抗衡,功劳不在刘备,却在孔明。今日,研究传统文化,怎能不研究孔明呢? 刘备屯兵新野,徐庶(字元直)见刘备,建议刘备请诸葛亮出山,共谋天下大计,这就是三顾茅庐的故事。从三顾茅庐到“出师未捷身先死”已成为中国家喻户晓  相似文献   

11.
教人教版九年级《隆中对》分析诸葛亮“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我试着让学生理解诸葛亮是一个胸怀大志,决非庸人之流的人物。这时一学生突然举手质疑“:老师,如果诸葛亮胸怀大志,那么他为什么不去辅佐曹操,那样不就更能成就一番大业吗?为什么还要等刘备三顾茅庐后才辅佐刘备呢?”她的问题一抛出,立即得到许多学生的响应。也有学生不同意她的说法“:诸葛亮若是去投靠曹操,未必得到曹操的重任,而刘备三顾茅庐后像兄弟一样对待他。”回答马上又遭到了其他学生的反驳“:诸葛亮这样等待,与姜太公一样,是消极的,若是没有刘备,他的才能不就被埋没…  相似文献   

12.
话说诸葛亮在刘备那儿当了军师后,闲着无聊,便出去溜达溜达。当他走到一片小树林的时候,突然看见了一个手操时空穿越器的现代人。他不知道那人是谁,就摇着鹅毛扇问:“尔乃何许人也?为何打扮得如此古怪?”那人赶紧回答:“我是未来人,来这里玩玩。”他瞧了下诸葛亮的鹅毛扇,笑道:  相似文献   

13.
“隆中对”这个故事家喻户晓,众所皆知。当年,刘备拜访诸葛亮,诸葛亮都把他拒之门外,刘备又来了多次,诸葛亮才答应出山。故事体现出刘备求贤若渴的态度和诸葛亮“择主而事”的智慧。为什么诸葛亮要让刘备多次请他呢?他是想考验刘备看他是否有诚心,是否是真正识得人才的伯乐,是否是自己值得效忠的明君。  相似文献   

14.
建安十三年,曹操拥兵南征刘表,未至,表病殁,荆州大权落于刘琮之手;诸葛亮在有把握的情况下,提议刘备“攻琮”,夺取荆州政权,但遭到拒绝;荆州最后失守,咎由自取。  相似文献   

15.
《曹操煮酒论英雄》一文中,两个主人公曹操和刘备,一般认为曹操是个傲气十足的奸雄,而刘备是个韬光养晦,谨慎沉着英雄。而我认为俩人孰为英雄尚需斟酌。课文写刘备“就下处后园种菜”,关、张二人问他“为何不留心天下大事而学小人之事?”刘备却避而不答。我们往往认为这是他韬光养晦很深。然关、张乃刘之兄弟,当年桃园结义,歃血为盟,何等亲近?刘备对此二人都不信任,此可谓英雄?其二,曹操青梅煮酒请刘备入府,刚至府内,曹操只问一句“在家做得好大事?”就把刘备吓得面如土色、失魂落魄;论英雄时,刘备推三阻四,乱论英雄;当曹操单刀直入、说破英…  相似文献   

16.
曹操和刘备青梅煮酒论英雄,二人小酌了几杯。 席间,曹操一句“今天下英雄唯君与操耳”,吓得韬 光养酶的刘备把筷子掉落在地上。 曹操问何以掉落筷子,刘备答曰刚才天上打了 个响雷吓了一跳。刘备说完,躬身拾筷时忽然放了  相似文献   

17.
《三顾茅庐》这篇课文着重写了刘备第三次前往隆中拜访诸葛亮的经过,表现了刘备尊重人才、求贤若渴、诚心诚意的思想品格,同时体现了诸葛亮的雄才大略。细节描写是本文的重要特色。作者着力刻画了刘备的动作、语言、神态等,写出了刘备访求贤才的虔诚。另外,环境描写和对比、比喻等修辞手法的恰当使用也是本文的一个亮点。因此,教学《三顾茅庐》要紧紧抓住“读”、“品”、“背”、“扩”四个字。  相似文献   

18.
“三顾茅庐”的故事是人们所熟悉的,但是,“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的诸葛亮,是怎样为刘备所识?这举荐人才的第一功,应该归于“回马荐诸葛”的徐庶。故后人有诗赞曰:“片言却似春雷震,能使南阳起卧龙。”诸葛素有大志,在卧龙冈结草为庐,耕读待时,“每自比管仲、乐毅”,常怀用世之心,可惜“时人未之许也”。当时,徐庶被曹操伪造的家书骗去许昌。临行,刘备一送再送,徐庶已去远,刘备仍凝泪而望。忽然,徐庶拍马而回,只为了一件事———向刘备推荐诸葛亮。他说:“若得此人,无异周得吕望,汉得张良也。”刘备将信将疑,问徐庶:“此人比先生…  相似文献   

19.
自比管仲、乐毅的诸葛亮,是三国时期一位杰出的历史人物。公元207年,势单力弱的刘备“三顾草庐”,诸葛亮就为他提出了预见三分鼎立而后统一全国的《隆中对》。以后十余年间,诸葛亮以其才智,协助刘备联吴抗曹,跨有荆益,建立蜀汉,并认真治理。从222年刘备夷陵战败,白帝讬孤,刘禅继位起,直到234年,诸葛亮“鞠躬尽瘁”,病死五丈原,“政事无巨细,咸决于亮”。对于诸葛亮的治蜀业绩,《三国志》作者陈寿评论说:  相似文献   

20.
我曾听过两位老师执教《草船借箭》,在总结课文时,均设计了一个问题。 第一位老师问:“《草船借箭》这篇课文说明诸葛亮是个怎样的人?周瑜是个怎样的人?”课堂里仅有几位学生举手,所答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