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电阻测量为背景的实验试题,具有“立意合理,情景新颖,倡导探究,关注科技,联系实际”等特点,已成为每年高考的热点和重点.设计电路时,根据实验目的、原理、器材的不同可灵活选用不同的测量方法和测量电路.下面从测量方法的角度进行分类解读,供同学们参考.  相似文献   

2.
液体密度的测量是初中物理的一个较重要的知识点,现举例说明几种测量液体密度的方法. 一、减液法 【例1】用一烧杯装某种液体,测得其总质量为m,从烧杯中倒出一部分液体后,余下的液体和烧杯的总质量为m′,用量筒测得倒出液体的体积为V,求这种液体的密度.  相似文献   

3.
姚小琴 《新高考》2007,(3):13-18
假设法是一种重要的探索方法,它把思维的触角尽量向各个方向延伸,大胆地做出多种可能的猜想和假设.但“假设”并不是毫无根据的“瞎猜”,而是有科学的方式和方法.其具体方法是:根据题意从某一假设着手,然后根据物体运动规律得出相应的结论,再跟原来的条件或物理过程对照比较,从  相似文献   

4.
中学物理中常见的电子元件有电阻、电容、电感、二极管,由于这些电子元件有不同的特性也就有着不同的用途。考查学生对电子元件特性掌握情况的试题越来越受命题专家的重视,因此高考复习必须加强电子元件相关试题的讲练。下面对中学物理中关于电子元件的试题进行归类解析,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6.
7.
电磁感应是电磁学的核心内容,也是历年高考的热点.高考中对这部分内容的考查多为与力、电磁场、电路、能量等知识相结合的综合题.磁感应强度变化的问题是电磁感应中常见的类型,下面列举几例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8.
9.
肖国龙 《物理教师》2004,25(5):14-15,18
正弦交变电流虽然在教材中所占的比重不大,但由于它与磁场密切关联,特别是交变电流的产生,涉及众多知识要点,巳成为高考命题的一个切入点.现将高中阶段交变电流的产生方法加以归类汇总,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0.
11.
吴俊  邱爱东 《物理教学探讨》2004,22(1):19-20,14
自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后,利用发电机发电给生产、生活带来了划时代的变革。同时随着社会进步的需要,人们对发电种类的开发、利用也日趋多样化,设计生产出各种发电机。这些发电机都有一个共同特点:都是物理学知识与现代科技思想的完美结合。教师在  相似文献   

12.
13.
开放性物理问题是相对于传统封闭式问题而言的。所谓开放性试题,是能为学生提供广阔思维空间,可从多角度、多侧面、多层次、多渠道展开思维的一类问题。在近几年高考物理试题中出现了不少立意深刻、情境新颖的开放性试题,体现了高考试题注重能力和素质的考查、紧扣时代的脉搏的特点。这类题往往是在题设条件的信息、物理现象的理解、物理过程的分析、物理模型的建立、物理思维方法的选择、物理结论的深思等方面,留给学生开展积极的发散性思维的空间,考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能力。本文通过对几例开放性试题的分析和从中得到的启发,给予解题方法上的指导,供读者复习时参考。  相似文献   

14.
中考物理选择题考查的类型很多.现结合2008年中考题作个简单归类,让同学们从中悟出解答此类题的技巧.  相似文献   

15.
孙德国 《物理教师》2000,21(2):39-40
本文通过一些初中教学的实例,介绍一种解决物理实际问题的有效方法──“等效变通法”,这种方法的思想是:对物理公式中各个量进行交通替换、把新题型变通成基本题型等,从而使问题得到简捷解决.使用“等效变通法”能够拓展学生的思路、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1公式变通法 物理公式反映了多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而公式及其变形式告诉我们:在一定条件下公式中的各个物理量是可以相互替换的.这正是物理实际问题多样性的基础,也是我们解决物理实际问题的依据.以下通过两个例于来说明其变通的一般方法.1.1关于密度公式 由(1)式…  相似文献   

16.
纵览近几年高考,关于电磁感应中的双金属棒问题层出不穷,这类问题为何能成为高考热点?笔者认为有以下两方面原因。  相似文献   

17.
朱焱  孙雯 《物理教学》2020,(5):59-63
处理传送带问题,一般思路是抓住关联物体和传送带速度的对比关系,对物体进行正确的受力分析,正确求出加速度,然后求解。关键是要搞清楚物体所受摩擦力的有无、性质和大小问题。  相似文献   

18.
19.
姚小琴 《新高考》2005,(10):4-5
有关相遇与追及的试题能有效地考查学生的思维能力、分析能力与综合能力,是高考的难点与热点。  相似文献   

20.
温度计是我们刚刚学习物理时遇到的一个重要的测量工具,关于它的考题也很多,下面我们进行一个系统的归类,以便我们能够以不变应万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