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新闻工作者的政治敏感是指新闻工作者的政治鉴别力和政治敏锐性,也就是对宏观形势和宏观政策的理解和把握。政治敏感是新闻工作者发现新闻线索的洞察力、判断新闻价值和把握舆论导向能力的综合体现。  相似文献   

2.
初为记者,往往都有这样的感受:无论采访或写作,多少都带有一些盲目性。或者面对一大堆新闻事实材料,只觉其新鲜,却不知写什么,怎么写;或者认为事实材料都一般,没什么可写;或者等人家“送”题目等等。所有这些,其实就是一个缺乏新闻敏感的问题。那么,如何培养和增强自己的新闻敏感呢?  相似文献   

3.
新闻圈里往往有这样两类记者:一类是有着用不完的线索、写不完的新闻,善于从常人司空见惯的事情中发现好新闻的“富记者”;另一类是经常为找不到线索、题材而发愁,甚至“身在宝山不识宝”,还抱怨自己所跑的区域和口子不出新闻的“穷记者”。他们之间的“贫富差别”其实就在于“新闻敏感”的强弱。笔者根据自己的工作实践,简单谈谈如何培养新闻敏感。  相似文献   

4.
《记者摇篮》2008,(12):8-9
普遍地说,新闻记者往往更注重新闻敏感的培养而忽略政治敏感的塑造。正如美国著名记者沃尔特·李普曼所说:"往往一条新闻的价值不在于它文字上有多么优美,写作上有多么高明,而在于谁首先发现它、报道它。自己发现新闻、抓新闻,对事物价值大小有正  相似文献   

5.
新闻敏感是记者对新闻价值的发现、鉴别和判断的能力。它是记者的一种基本素养,是记者政治水平和业务水平的集中表现。有了较强的新闻敏感,记者才能在纷繁复杂、浩如烟海的事实中,通过观察与分析,及时地发现和捕捉具有新闻价值的事实。根据笔者多年从事新闻工作的经验,记者的新闻敏感要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修炼。一、善于捕捉“线索”新闻敏感,说到底就是如何捕捉新闻线索。线索是一种信号,是一种征兆,线索能够触发记者的新闻敏感。那么怎样获得新闻线索呢?线索来自人们的社会实践,无处不有,所谓“处处留心皆新闻”。1998年4月15日,《陕西农…  相似文献   

6.
7.
对于一个电视记者来说,必须具备对新闻事实有准确的判断能力,也就是说,要有敏捷的新闻嗅觉——新闻敏感。[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新闻学通常只研究记者的新闻敏感,而对问题敏感似乎并不关心。然而就其重要程度而言,记者的问题敏感应当成为新闻学的一个专业问题,问题敏感四字应该成为新闻学的一个专业术语。所谓问题敏感,就是记者从新闻事件中感知问题、捕捉问题,并通过自己的思索和采访,最终将被解开的问题写进新闻作品,使其更具深度的能力。我们不妨举几个实际例子加以说明:例一:港台人士的名字究竟能不能命名希望小学?2003年年初《中华读书报》某期曾刊载一篇介绍台湾著名作家林清玄的报道《寻找林清玄的心灵地图》,其中写到一个细节:“林清玄用自己的版税所得在黄河…  相似文献   

9.
10.
《新闻敏感性也是现代新闻记者必须具备的能力之一。新形势下,新闻记者只有不断提升对新闻的敏感性才能在众多信息中提取出有价值的信息,最终整合成新闻报道。  相似文献   

11.
新闻敏感是新闻记者必须具备的素质,只有这样,记者才能有锐利而敏捷的观察力,能及时发现新闻、写好新闻,让自身的竞争力不断提高,从而在媒体行业中发展得更好。本文浅谈了新闻敏感培养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新形势下电视新闻记者需要有强大的新闻敏感性,这样才能成为一名合格、优秀的记者。在电视新闻报道中,记者需要通过有技巧地报道新闻,通过有感染力和有说服力的事实,结合镜头感染观众,使观众犹如身临其境,这不仅是体现新闻价值的必然要求,也是展现记者综合素质的途径。因此,电视新闻记者需要从平时的积累中不断掌握知识,博学好问,提高对新闻的判断能力,培养敏锐的新闻嗅觉。  相似文献   

13.
14.
15.
于洁 《青年记者》2007,(16):138-138
政治敏感,是指见微知著,"风起于青萍之末",就能迅速而敏捷地洞察问题的本质,判明利害,把握问题的发展趋势。政治鉴别力是指政治上分辨是非的能力,主要表现在大是大非面前能  相似文献   

16.
17.
新闻敏感是记者发现新闻线索、拍摄出好新闻的先决条件,也是衡量一个记者工作能力的重要尺度。我们常说,记者要有高度的新闻敏感,就是指他要善于在日常生活中,敏感而熟练地发现问题,随时观察到具有新闻价值的事物,拍摄出深受群众喜欢的好新闻。那么,怎样培养和增强新闻敏感呢?笔者认为,要想增强新闻敏感,必须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8.
新世纪科学与文明的天空里,信息的雷声日渐强劲。新闻作为一种独特的信息载体,其广阔性,复杂性越发明显。这一凸显的特性,要求新闻记者向多样性,多元化特征发展。从读者的角度来说,随着民众普遍生活质量的改善,知识层次的提高,兴趣爱好的拓展,读者的欣赏水准明显提升,那些视野平直,思路狭窄,意蕴浅显的文章,已远远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  相似文献   

19.
西方新闻界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纽约时报著名记者迪姆土·泰勒初涉新闻行当时,去采访一个著名女演员的首场演出,到剧场后发现演出已经取消,他就回来睡觉了。半夜,他突然被电话铃声惊醒了,编辑告诉他:其它各报都在头条位置登出了这个女演员自杀的消息。编辑气呼呼地说:“像这样的女演员首场演出被取消,本身就是新闻,背后还可能有重大新闻。记住:以后你的‘鼻子’不要再感冒堵塞了。” 这个事例说明,新闻敏感对于记者来说是多么重要。美国新闻学者约斯特说,一个不善于辨别色彩的人,不能成为一个画家;一个没有新闻敏感的人,不…  相似文献   

20.
工作生活在基层的新闻从业人员,虽然有活动范围小、条件局限等诸多不便,但只要发挥身处基层的优势,积极提高新闻敏感性,照样能从鲜活平凡的小事中,发现大题材,采写出“好新闻”.泥土散发的芳香气息,火热劳作的动人场面,这些来自第一线的新闻素材,靠敏锐的新闻眼和嗅觉去捕捉,就会有意想不到收获,采写出有价值的新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