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世界教育信息》2006,(7):43-43
中国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秘书长张秀琴日前介绍了我国公派留学的最新情况。在回答关于本地区最具吸引力的留学目的国时,张秀琴说,我们提出了一个工作目标,就是使中国尽早成为本地区最具吸引力的留学目的国。中国吸引留学生的因素有如下几个方面:第一,中国政治稳定,经济发展很好,就业前景也很好,所以吸引了很多人。第二,中国高等教育的质量也逐渐得到国外大学或国外来华青年的认可。第三,中国整个留学环境变得越来越友好,包括在留学生居住、就学、医疗保险等方面都变得越来越人性化,越来越国际化。!中国将成为最具吸引力的留学目的国…  相似文献   

2.
石教旺 《文教资料》2013,(23):94-95
文章采取个案研究,以问卷的形式调查了来华留学生的留学目的及其收获.调查发现,留学生的留学目的主要为学习汉语和了解中国文化,并为今后的职业生涯做准备;他们对所在学校的教育环境总体看法一般;同时,他们对留学环境的评价与其学习收获的评价存在正相关.为了促进留学教育走上良性发展的道路,留学生接收学校应该加强留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环境的改善,帮助他们学有所成,愉快地度过在华的留学生活.  相似文献   

3.
郑汉根 《海外求学》2004,(20):60-61
持续了几年的盲目留学德国热潮之后,如今到德国来留学的“小留学生”少多了。首先,原来比较混乱的留学中介机构得到整顿;其次,学生和家长对到德国留学的态度更加理性;最主要的是德国于2001年特别对中国留学生设立的“留德审核部”,对规范中国学生赴德留学起到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4.
刘一兵  徐吉 《神州学人》2003,(12):19-23
由徐州师范大学发起主办的首届“留学生与中国的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10月31日至11月3日在古城江苏徐州召开。来自北京、天津、江苏、辽宁、河北、山西、陕西等全国各地的有关专家学者40余人出席了会议。与会专家学者围绕会议主题展开讨论,对中国留学运动的发生、留学生与中国的社会转型和文化转型、留学生与中国社会发展的互动影响、留学生与中外文化交流和当代中国的留学教育等方面的问题,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观点和看法;充分肯定了孙中山、周恩来、邓小平以及钱学森等为代表的留学生群体对中国的社会进步所作出的贡献,高度评价了邓小平25…  相似文献   

5.
新中国成立47年来,我国接受来华留学生工作,经历了从开创到初具规模的极不平凡的发展历程,取得了显著成就,探索出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已经比较系统化的来华留学教育模式,一方面为许多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培养了一大批科技、教育、外交和管理方面的人才,另一方面也成功地服务于国家利益,为我国同世界各国发展外交和经贸关系,开展文化教育交流做出了积极的不可低估的贡献。尤其是我国改革开放取得丰硕成果的近几年,与“出国留学热”相应的“来华留学热”也日益火热,来华留学生人数成倍增长,具有招收留学生资格的院校  相似文献   

6.
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中英庚款留学生,从1933年到1947年共有9届193人,主要是派往英国留学,留学生涯进其一生中的一个重要阶段。庚款留英生一般都选择到了适合自己的大学。其中,理工科庚款留英生人才济济,留学生涯对他们的影响,可以从三方面来分析,文科留英生也卓有成效,留学生活使他们进一步了解了西方,同时他们也在进行着中西文化的对比。中英庚款留学生学有专长,留学成绩斐然,奠定了归国后对中国社会产生影响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国际留学生选择来我国留学,来华留学生教育已日益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运用量化和国际比较的方法,回顾和分析了改革开放以来来华留学教育的政策变迁和实践发展。我国留学教育相对于发达国家存在总体规模较小、学历层次偏低、专业结构不均衡、管理和培养质量与我国学生差异较大等方面的问题,据此提出改进和提高来华留学教育质量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岑晓潼 《高教论坛》2020,(2):87-91,115
广西地区发展留学教育有其特殊性,以了解东盟在桂留学生的关键性留学动因以及留学影响因素为目的,对广西G大学147名东盟留学生的调查结果显示:奖学金、社会环境、校园环境设施、自然环境以及社会网络是其来桂留学的关键性动因;其留学影响因素可概括为四因子,分别是高校、环境、成本及机会。通过分析认为,应完善奖学金激励制度,注重高校留学教育内生维度的发展,有针对性地开展地区联动招生宣传。  相似文献   

9.
近代中国的留学运动与社会近代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代中国的留学运动是近代中西文化反差的产物,其本质是中国人向西方先进文化学习的单向文化交流。置身于社会转型期的中国留学生对民主与自由的渴求非常强烈,他们普遍地把祖国的强盛作为己任,始终站在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前列,并对中国传统政治的弊端作了深刻的批判。留学生对中国社会近代化进程的广泛参与具有多层次、多方位的特性,具体表现在从物质技术到政治制度、思想文化的逐步深入。近代中国的留学运动中也表现出一些非理性因素,这在一定程度上与中国社会近代化进程的曲折性互为关联。  相似文献   

10.
怀揣留学梦想的准留学生,无不希望自己最终能够学有所成,毕业后顺利进入高薪职场。而在通往留学成功的道路上,他们也许知道需要克服的困难很多,但可能不知道有这样一个曾让众多中国留学生饱受折磨的事实:留学能否学有所成,更多依靠的是笔头功夫。  相似文献   

11.
姜家丽 《比较教育研究》2016,38(10):105-112
中韩留学生教育发展迅速,中韩两国留学生互相成为两国最大的留学生群体.了解中国和韩国的留学生教育现状及相关教育政策,分析中韩留学热的原因,对于把握未来中韩两国留学生教育事业发展趋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中韩两国政府通过实施一系列留学政策对留学生进行依法管理,中韩大学对留学生的学习管理、生活管理及学生活动支援等方面也进行了制度完善.今后,相关部门可扩大财政支援投入,完善中韩两国之间的留学生管理系统,提高留学生教育质量,进一步促进两国留学生教育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职业技术》2006,(7):61-61
现在,留学现象已经比较普遍,中职生也可以留学。在有些国家,中国留学生总数中甚至80%都是中职毕业生。那么,各国对中国中职毕业生去留学有哪些规定呢?美国即使是中国普通高中毕业生亦很难获得留美签证,所以,在一般情况下,美国的普通大学不会考虑接受中国的中职毕业生。美国普通大学一般都有留学生录取率,他们每年都控制在这个录取率内。中国中职毕业生要留学美国普通大学不占任何优势。不过,有一个特例,就是美国社区学院(相当于中国2年制的大专学院)一般接收中国的中职毕业生。加拿大加拿大可以接收中国中职毕业生。中职毕业生可以先通过就…  相似文献   

13.
幼童赴美留学和船政学生赴欧留学构成了中国早期留学运动的历史,从甚识时务、积极倡导、努力促成留学,到勇排众非、量力周旋、极力保护留学,再到唯才是举、知人善任、广泛重用留学生,李鸿章自始至终关注着两次留学运动,诚可为早期留学运动的倡导、促成、保护和留学生的重用。  相似文献   

14.
李娜 《留学生》2009,(6):40-41
留学中介服务机构是中国留学生赴外留学的重要媒介.他们帮助留学生了解留学目的国的留学政策.院校信息,帮助留学生办理签证等等。在众多的留学中介服务机构中.启德教育集团是较为出色的一家,而且它有着不同于别人的优势.为此.《留学生》记者采访了启德教育集团总裁李朱。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赴韩中国留学生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线上线下问卷调查方式,整理分析中国留学生选择赴韩国留学动机及选择高校时考虑的主要因素。以期帮助有意赴韩学习者客观把握自身优势,更好地适应在韩国的学习生活,同时为中韩高校了解中国留学生的情况也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6.
留学生与中国院士的计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从晚清至今,中国留学生约百万之数。从1948年中国第一批院士(中央研究院院士)产生至今。中国共有院士1600多名。中国院士是中国科学家群体的杰出代表。留学生与中国院士的计量分析说明:一,一百多年来的中国留学运动,随着政治局势的变迁,留学国别和留学规模起伏不定;二,留学生是现代中国科技事业的开拓者和促进者;三,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留学生对中国发展的作用多反映在科技领域;四,随着改革开放以来留学的普及,中国的留学教育将最终成为不具有任何特殊性的常规教育,归国留学生并将在政治和意识形态领域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从而影响中国社会的未来走向。  相似文献   

17.
目前在日本的外国留学生总数已达到12万人。在日的外国留学生以中国学生为多,约有8万人,占留学生总数的70%。另外,在日本语学校就读的就学生总数约有5万人,其中中国就学生近4万人。也就是说,在日本的中国留学和就学生的人数超过了10万人,中国成了日本最大的留学生生源地。  相似文献   

18.
归国留美学生与留日学生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中的骨干,由于留学国度不同,他们政治见解上也有较大差异:留美留日学生都提倡民主,反对专制,但在中国振兴道路的选择上,留美学生重视实业救国,留日学生重视社会革命;在政治思想上,留美学生信奉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留日学生信仰社会主义;在对留学国的态度上,留美学生多对美采取亲和态度,留日学生则有强烈的反日情绪。这种差异,与清政府的留学政策,留学国对学生的政策以及留学生留学际遇差异有着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19.
接收外国留学生来华学习是新中国留学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加深中国和外部世界的相互了解和沟通,具有重要的意义。建国初期,新中国政府实行的"一边倒"外交战略,使得中国的对外交往局限于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相对于中国和苏联之间的教育交流活动而言,中国和东欧国家教育文化交流动议更早,双边教育文化交流制度和配套措施的制定也在1950年底前相继完成,这些都为东欧留学生来华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由于中外文化差异和对留学的理解不尽一致,这些外国留学生在最初的学习过程中表现出了强烈的不适应,主要体现在来华时间不统一导致教学缺乏计划性,留学生学习过程中急功近利、好高骛远,对中国政府安排的政治思想课程抵触情绪较大,中外双方对留学经历缺乏共识等,经过中外双方的沟通这些问题最终得以解决。通过对外国留学生的多渠道、多角度的施教,特别是通过导师一对一指导,助教一对一辅导,同学一对一帮助等方式,留学生在最短的时间攻克了语言难关,得以进入高等院校选学课程。与此同时,接受外国留学生来华留学,也为对外汉语教学提出了新的任务和要求,对新中国对外汉语教学的建立和发展,起到了基础性和开创性作用。  相似文献   

20.
加快发展来华留学研究生教育是进一步提升留学中国魅力,优化来华留学生教育结构和抢占国际人才红利的战略之需。与美国相比,当前我国的外来留学研究生教育规模仍存在较大差距;在留学生的学科领域分布方面,美国以自然科学为主,我国则集中于人文学科,并存在结构失衡问题。总体上,中美两国对亚洲生源的依赖性都比较显著,而我国对亚洲国家高层次留学生的吸引力相对不足;在留学生经费资助上,美国则更为灵活多样。针对来华留学生教育发展所存在的相对不足,着眼未来,我们应进一步扩大高等教育对外开放水平,推进高校师资和课程的国际化;同时实施多样化的奖学金政策,赋予高校更多资助自主权,并建构更具吸引力的实践学习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