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蒲松龄在《聊斋志异》中塑造了一个爱笑爱花的形象——婴宁,人们对婴宁的形象众说纷纭。本文从笑的特征为切入点,阐述婴宁笑的深刻内涵。  相似文献   

2.
婴宁的悲剧     
蒲松龄小说《婴宁》主人公远居深山的狐仙婴宁,卓而不群、天真烂漫、美丽清纯,但是当她从世外移入人间,经过了世俗的磨砺,再也没有了这种奇异的色彩,这种转变体现了理想、梦想与现实碰撞的悲剧性。  相似文献   

3.
《婴宁》是蒲松龄所创作的经典,关于它的解读历来纷纭。该文将全篇分前后两个部分:第一阶段是十六岁之前,世外桃源的生活环境,养成婴宁主要性格特征是“笑”,此时婴宁天真烂漫,保有自然的一颗童心,是人类童年的象征;第二个阶段是婴宁为追寻爱情来到世俗世界,被文明世界所同化,由爱笑到不复再笑的过程,从而失去了“自然人性”,失却了“童心”,是人类由童年走向成年的象征。作者正是通过对婴宁前一阶段的倾心赞美而弹奏了一首人类童年的挽歌。  相似文献   

4.
小说《聊斋志异.婴宁》的主人公是远居深山的狐仙婴宁,她是蒲松龄着力刻画的一个人物形象,作者赋予其美的名字、外貌、环境、性格。而且当她从世外移入人间,便转而成为一位勤劳、知礼、孝敬、无笑无戚,完全符合道德标准的少妇,这种转变体现了理想与现实的碰撞。  相似文献   

5.
《婴宁》中婴宁之名颇有深意,寄寓了蒲松龄深厚的蕴藉。婴宁性格的转化,也深蕴着作者儒道结合的思想观。本文从以上两点入手,对《婴宁》一文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6.
《聊斋志异.婴宁》篇,用一波三折的笔法,写出了婴宁同王子服浪漫的爱情奇遇,尤其刻画了婚前的婴宁天真烂漫,丝毫未受世俗礼教浸染的童心性格;婚后,这种性格在封建家庭和世俗社会中受到了戕害,她因之被迫回归封建妇德本位。这不仅是婴宁个体的悲剧,而且是封建社会广大妇女的缩影;不仅是封建社会的悲哀,更是时代的悲哀。蒲松龄借婴宁意象批判了封建礼教的残忍,肯定了自由真诚之人性的美好,表达了对扭曲人性之世俗社会的忧愤。  相似文献   

7.
《婴宁》是蒲松龄《聊斋志异》中的名篇。主人公婴宁由无时不笑到"虽逗亦不复笑"继而反笑为哭的巨大性格转变,是作者有意而为之,既是儒家入世思想的反映,又是道家"撄而后成"的人生哲理的通俗演绎,体现了作者儒道互补的人生态度。  相似文献   

8.
倚重新批评理论的细读法解读《婴宁》,专致在文本的有机体中挖掘幽微隐密的信息.小说中存在两个吴生;秦母筹划了王子服与婴宁的相遇,王子服在经历婴宁所设重重考验后终成正果;婴宁的双重性格中,纯真为本为体,慧黠为表为用;成熟致其不笑,内含的任性致其笑之"不复";"全人"含意乃指处世之成熟;"婴宁"的命名隐喻了女主人公从未改变之性格的不同显化方式以及她的渐趋成熟.  相似文献   

9.
立足于研读《婴宁》文本,分析婴宁的人物形象由"笑"到"不笑"再到"哭"的变化过程,折射出其思想性格丰富多层性,考辨婴宁的命名并非传统的法家式的"婴逆鳞"说和道家式的"撄宁"说,而是出自《晋书.王衍传》之俗语"宁馨儿"三个字,并且综合比附《婴宁》文中出现的所有人物的命名来源都与"宁馨儿"有密切关联,婴宁与王衍在不同的时空观照里其形貌到精神内核都有一脉相承的元素。而所有的人物命名其深刻根源都源于蒲松龄的儒家批判现实主义的情怀以及借花妖狐媚来寄寓褒贬世态生活的立场。  相似文献   

10.
立足于研读《婴宁》文本,分析婴宁的人物形象由“笑”到“不笑”再到“哭”的变化过程,折射出其思想性格丰富多层性,考辨婴宁的命名并非传统的法家式的“婴逆鳞”说和道家式的“撄宁”说,而是出自《晋书·王衍传》之俗语“宁馨儿”三个字,并且综合比附《婴宁》文中出现的所有人物的命名来源都与“宁馨儿”有密切关联,婴宁与王衍在不同的时空观照里其形貌到精神内核都有一脉相承的元素。而所有的人物命名其深刻根源都源于蒲松龄的儒家批判现实主义的情怀以及借花妖狐媚来寄寓褒贬世态生活的立场。  相似文献   

11.
英子与婴宁     
通过对比汪曾祺久负盛名的短篇小说《受戒》与蒲松龄《聊斋志异》的经典名篇《婴宁》,发现《受戒》中的英子宛如婴宁。她们均成长于理想的世外桃源,一样的年龄,一样的爱花爱笑,天真烂漫,在意中人面前都采取了积极主动的态度。作者在二人身上也都寄托了共同的人生理想。两个艺术形象的不同之处在于:婴宁是一个悲剧,体现了作者对封建礼教的批判,英子是一个喜剧,体现了作者对人性本真的乐观态度。  相似文献   

12.
《英语沙龙》2007,(5):8-9
歌手简介:近两年崛起于加勒比海地区巴巴多斯的R&B歌手蕾哈娜身世平凡,经历寻常,因此她第一张专辑的大红大紫并没有让很多人看好她的星途,但她凭借第二张专辑《像我一样的女孩》道出了自己和其他同龄人的心声,大步无畏地再次走上了排行榜。在今年2月的第49届格莱美颁奖盛典上,蕾哈娜作为颁奖嘉宾出席。[编者按]  相似文献   

13.
汪曾祺<受戒>中的英子,宛如<聊斋志异·婴宁>中的婴宁.英子与婴宁都成长于理想的世外桃源,一样的青春年华,一样的天真烂漫,面对意中人都采取了积极主动的态度.汪曾祺和蒲松龄,在两个人物身上寄托了共同的人生理想.两个艺术形象的不同之处在于:婴宁是悲剧人物,反映了封建礼教对美好人性的扼杀,而英子是喜剧形象,体现了作者对人性本真的乐观态度.  相似文献   

14.
黛玉和婴宁是我国古代小说巾两个不朽的女性形象,二人一哭一笑给读者留下了鲜明的印象,在哭笑的背后二人却有着相同的本质。黛玉和婴宁一生不同的经历以及不同的结局却反映出她们一样的人生悲剧,这种人生悲剧不仅仅是黛玉和婴宁的,而是整个人类的悲剧,自然的原生态的真性情在世俗社会面前是那么脆弱那么不堪一击。  相似文献   

15.
《婴宁》是蒲松龄的代表作《聊斋志异》中的一则文言小说。在这则短篇文言小说中,作者应用了大量的重复和象征的写作手法,从而使小说散发出一种特有的传奇色彩的神秘艺术魅力,产生了深远的社会效果。通过分析《婴宁》中的人物性格的描写.从一侧面初步显示,对文学作品进行文体分析可以达到欣赏的目的,并希望藉此对教学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6.
中篇小说<谁家有女初长成>所以能在当初引起读者普遍关注并在几年后的今天依然给人们带来巨大震撼,是因为它创造的普通人遭受欺凌与损害的悲剧形象深刻地引起人们内心中因同类遭遇降临己身的恐惧.同时,它将一部悲剧的悲剧性逐层深入展现的方式更是将人们的这种痛感逐渐推向高潮,而更使读者在痛感过后进行了深深的思索.  相似文献   

17.
元杂剧《桃花女》在元杂剧研究方面并非是一篇颇有代表性的优秀作品,其内容、语言及其风格方面与其他元杂剧相比并没有更多创新。但是,作为一篇反映当时风俗的民俗文化作品而言,却具有其他作品所无法取代的研究价值,它填补了正史的一些空白之处,特别是在元代的婚俗方面,提供了十分珍贵的历史资料。从这一角度入手,不仅能发掘其丰富的民俗文化蕴含,还能为元杂剧研究提供更加丰富多元化研究的视角。  相似文献   

18.
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塑造了众多花妖狐魅的形象,其中最为人们熟悉和喜爱的当属婴宁。婴宁爱花成癣癖,敢说敢笑,天真烂漫,亦憨亦黠,具有真性情。非人的花妖狐魅可以不受人间伦理道德的约束从而摆脱了妇道闺范的约束,也写出了道德理性之外的男女爱情,这是对封建理性压迫下的女性形象的颠覆,具十分重要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19.
从"真我之美"、"孤愤之深"、"无奈之变"三方面分析了婴宁"非同寻常的笑声";从"以父之名"、"儒道之争"、"善恶之辨"三个层次上揭示了婴宁形象"深埋心底的人性";从"名士之神"、"慕爱之果"、"诗意之趣"三个角度展示了婴宁这一形象"令人难忘的神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