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徐玉宇 《学语文》2013,(2):48-49
"文章之妙,无过曲折,诚得千曲万曲,百折千折万折之文,我纵心寻其起尽,以自容身其间,斯真天下之至乐也。"这是清代文学批评家金圣叹的话。清代诗人、散文家袁枚也说:"文须错综见薏,曲折生姿。""曲折"可以使文章婉曲曼妙,可以使文章跌宕生姿,  相似文献   

2.
曲折,是章的一种写法。有的不直接描写对象,不直露地表达感情,而是从其他的事物写起,由彼到此,借助它物的描述来表达自己的意图;有的在写作中避免平直、板滞,力求情节跌宕起伏,让读在期待的喜悦、惊奇的沉思中寻味、领会。金圣叹说:“章之妙,无过曲折,诚得千曲万曲,百  相似文献   

3.
鲁迅先生盛赞《金瓶梅》笔法“凡所形容,或条畅,或曲折,或刻露而尽相,或幽伏而含讥,或一时并写两面,使之相形,变幻之情,随在显现,同时说部,无以上之”。郑振铎在《插图本中国文学史》中也说,《金瓶梅》无论内容或描写方法,都是一部“名不愧实的最合于现代意义的小说。”自它问世后,对其笔法抉微探幽者代不乏人。明人谢肇浙肯定其作者为“炉锤之妙手”。清人张竹坡因“其文洋洋一百回,而千针万线,同出一丝;又千曲万折,不露一线”,而赞为“妙文”(《竹坡闲话》);又因《金瓶梅》作者“文字穿插之妙”,致赞其“极尽天工之巧”(张竹坡《金瓶梅读法》五);  相似文献   

4.
李秉鉴 《语文知识》2002,(1):47-47,46
清人刘熙载在论及绝句的曲折婉转表现方法时说道:“绝句取径贵深曲,盖意不可尽,以不尽尽之。正面不写写反面,本面不写写对面、旁面,须如睹影知竿乃妙。”(《艺概》)其实这几种“贵深曲”的方法并非只限于绝句,而是通  相似文献   

5.
贵曲“曲”是文艺创作的特征之一,一切有成就的文学艺术家在创作中都力避平直、板滞,而着力在曲折翻腾上下工夫。古代诗人、文论家有着许多这方面的论述:“文章贵曲折斡旋”、“文似看山不喜平”、“文须错综见意,曲折生姿”、“为人贵直,而作诗文贵曲”、“贵曲者,文也。”(袁枚《随园诗话》),“文章要有曲折,不可作直头布袋”。(王遗山),“长篇须曲折三致意,乃可成章。”(黄山谷),“波澜开阖,如在江湖中,一波未平,一波已作。”(姜夔《白石道人诗说》);司空图在《诗品》的《委曲》一则中  相似文献   

6.
(21)层次曲折变化法陈衍在《石遗室诗话》中说:“宋诗人工于七言绝句而能不袭用唐人旧调者,以放翁、诚斋、后村为最:大抵浅意深一层说,直意曲一层说,正意反一层、侧一层说。”陈衍又说:“宋诗中如杨诚斋非仅力透纸背也。言时折其衣襟,既向里折,又反面向表折。他人诗只一折,不过一曲折而已,诚斋则至少两曲折。他人一折向左,再折向左,三折总而向右矣。”(见《陈石遗先生谈艺录》)。下面拟从三个方面,简略分析一下杨诗富于变化层次曲折的情况:(甲)浅意深一层说法例一:白菊霜后黄花顿不中,独余白菊斗霜浓。与霜更斗晴天日,斗得霜融菊不融。此诗颂扬白菊的战斗精神。前一联写经过严霜之后,黄菊多已萎顿,独有白菊犹然盛开。后一联写诗人的祝愿:祝愿白菊与霜奋战,斗得严霜融化了,而白菊依旧傲然挺立。  相似文献   

7.
对于这个问题,长期以来存在一种误会。由于历史课本、教学参考书、不少史学著作都把石达开带走的人数夸大了,有的说是20万人,有的说是10余万人,有的不说具体数字,只说是大队人马。于是给我们造成一种印象,认为石达开带走的确实是一支大军。其实他所带走的只是人数很少的随身卫队。为什么会产生这种误会?首先是《李秀成自述》说了假话。《自述》中说:“那时朝中无将,国内无人,翼王将天朝之兵尽行带去。”又在“天朝十误”中说:“误因翼王与主不和,君臣疑忌,翼起猜心,将合朝好文武将兵带去,此误至大。”  相似文献   

8.
小语课本从一年级起就编选了古诗,旨在让学生初步认识古诗在我传统文化中是一朵绮丽的奇葩,足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爱好,从而培养其想象能力。我们在钻研教材中,进一步了解到古诗是一种讲究的语言艺术。唐代司空图在《诗品·含蓄》中说:“不著一字,尽得风流。”所谓“不著一字”:并非什么都不说,而是简练传神地勾勒几笔,点到即止,既富有暗示性,意在言外,使人反复吟咏想象而得之。有的不作铺陈直叙,而通过淡墨勾勒或以曲折  相似文献   

9.
清代袁枚在《随园诗话》中说过“文似看山不喜平”、“为人贵直,而作诗文者贵曲”等话,这“不平”和“曲”,就是文章张弛有度、行文收放自如、结构精巧别致的重要特征之一。好文章行文要有曲折,有起伏,有变化,有波澜。诗歌亦如此,歌以言志,诗歌是用来表达思想感情的,它是作者情感的载体,有时诗人为了追求一种诸如异峰突起、峰回路转、柳暗花明、曲径通幽、跌宕起伏、张弛扬抑的表达效果,  相似文献   

10.
我是语文教学这场讨论的旁观者,各方面的文章都看了一些。有些文章我明显不赞成。譬如“破”的一方,有的说语文教学“误尽苍生”,而“立”的一方,有的说这次讨论是什么“自由化”,是否定什么反对什么,等等。这些我都不赞成。我只说两点意见:1.请用学术说话,就学术来讨论学术。我们得来今天这样的稍微宽松的文化氛围和学术氛围十分不容易,千万不要毁掉它。鲁迅说“辱骂和恐吓不是战斗”。可惜的是,在这场讨论中,“辱骂”和“恐吓”都出现了。说“误尽苍生”是“导才’,说“自由化”无疑是“现吓。2请正面交锋、直接说理。现在有…  相似文献   

11.
唐诗、宋词、元曲是我国诗歌发展史中三大高峰.曲居三座高峰之末,却在诗歌发展史中有着特殊地位,首先它完全摆脱了封建思维的惯性;更强调诗人的本源回归;“曲”是一种诗体式,但也可以说它是以曲折表达的艺术手法写成的一个诗品种;从形式艺术方面来说,曲较之诗词,音乐性的要求更多.  相似文献   

12.
我国自汉代流行“折柳相赠”习俗,《三辅黄图·桥》云:“霸桥在长安东,跨水作桥,汉(代)人送客至此桥,折柳赠别。” 折柳送别,在古诗词中屡见不鲜。 白居易《青门柳》:“为近都门多送别,长条折尽减春风。”送别多了,柳条也要折尽了。邵谒《苦别离》:“朝看相送人,暮看相送人,若遣折扬柳,此地无树根。”岂止是柳条折尽了,再折下去,连树根也快折完(枯死)了。鱼玄机《折杨柳》:“朝朝送别泣花钿,折尽春风杨柳烟。”杨柳折尽不要说了,送别人的眼泪也要  相似文献   

13.
林纾在《春觉斋论文》中说:“为文不知:用旋转之笔,则文势不曲。”清代文人袁枚也说:“凡做人责直,而作文贵曲”“文似看山不喜平”。他们都是在说写文章尤其是写记叙文最好要做到结构曲折多变,跌宕起伏。  相似文献   

14.
历代不少诗人把乐曲融入诗歌,借以抒发各种情感。常见的乐曲有:1.《折杨柳》,也称《怨杨柳》《杨柳》,笛曲名,抒写离别之苦或思乡之情。古代离别的时候,往往从路边折杨柳相送,借以表达恋恋不舍的心情。如李白《春夜洛城闻笛》:“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春宵人静时,诗人听到了笛曲“折柳”,想到春天已至而自己却漂泊在外,不禁勾起思乡之情。2.《关山月》,也称《关山》,笛曲名,多写边塞士兵久戍不归和家人互伤离别之情。如王昌龄《从军行》:“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诗中呜呜咽咽的笛声,如导火索般引发了征人积郁在心中…  相似文献   

15.
一走进《红楼梦》中的大观园,人们看到的是“一带翠嶂挡在面前”。贾政解释说:“非此一山,一进来园中所有之景尽入目中,更有何趣?”宝玉也题词道:“曲径通幽。”正是这“曲径通幽”,让人感到一阵曲折幽深别有洞天的欣喜。脂砚斋说:“山无起伏,便是顽山;水无潆洄,便是死水。”这就启示我们:文章的结构布局同园林的布局一样,不可太直太露。清代的袁枚在《随园诗话》中也说过“文似看山不喜平”、“为人贵直,而作诗文者贵曲”。换言之,文章只有写得波澜起伏,曲折有致,才会扣人心弦,引人入胜。  相似文献   

16.
小学教材中所选的诗全是名家名篇。有的寓意深刻,有的富有哲理性,有的寄情山水……这里且不谈艺术表现手法的高妙,我只想讲一点:不要字字抠得太死,要讲得活脱,要诱导儿童领会诗中意味。有人就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中“孤帆远影碧空尽”问我:“碧空是无边无际的…怎么会尽?”有人说:“碧空无边,不尽:人的眼力有限,会尽。”恕我直言,这两位同志都不懂“诗家语”。这一句“碧空”应提前,作为背景。上有澄澄碧空,下有浩浩江水,水上飘一叶(孤)木舟,扬帆东去。背景如此开  相似文献   

17.
古代作者,行文贵曲折有姿。袁枚说:“凡作人贵直,而作诗文贵曲。”并引诗为证说:“‘有磨皆好事,无曲不文星’,洵知言也。”(《随园诗话》)梁章巨在《退庵随笔》中也说:“朱子尝言:‘文须错综见意,曲折生姿’。……袁简斋亦言:天上有文曲星,无文直星。虽是戏言,亦是有致。”特别是古典小说家,更注意以曲折的故事情节来引人入胜。茅盾同志在论《水浒》的结构时,曾经谈到其情节结构的特点:“第一,故事的发展,前后勾联,一步紧一步,但又疏密相间,摇曳多姿。第二,善于运用变化错综的手法,避免平铺直叙。”并以林冲的故事为例,指出“故事一开始就指出了那个决定林冲命运的问  相似文献   

18.
追求波澜     
“文似看山不喜平”是说的文章要追求波澜。要达到文章有波澜,一是内容本身就曲折多致,一是在表达上用艺术手法取得波澜。即使内容本身曲折了,也得讲究表达方法,才能使文章取得一波三折的效果,所以表达方法很重要。这里略说几种: (一)悬念法。怎样使用悬念法,举一篇文章。  相似文献   

19.
俗话说:“文似看山不喜平”。在文章的情节设计或结构安排上,最忌平铺直叙,像流水帐似的。清代袁枚在《随园诗话》里说过,“凡作人贵直,而作诗文贵曲。”把情节写得曲折、跌宕才能激起读者强烈的阅读兴趣。  相似文献   

20.
文似看山不喜平,写记叙文要在情节曲折上下点工夫。古人将文章才子叫“文曲星”下凡。有人说此名的妙处就在“曲”字上,因为好的文章大多都曲折生动,此字道出了写文章的真谛。记叙文要写好,一定要在情节安排上动点脑筋,要学会在叙述中“拐弯儿”,这样就会避免记流水账式的平铺直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