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办刊物是要给人看的.一份刊物办给什么人看,要迎合哪些人的阅读口味,就是刊物的读者定位. 面对市场,一份刊物必须科学、准确地进行读者定位,一点不能含糊,否则便是盲人骑瞎马.  相似文献   

2.
编辑选择和期刊内阻现象的消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编辑的艺术从一定意义上讲就是选择的艺术.宏观上,刊物定位、办刊方针的制定是一种大方向的选择;微观上,把一篇文章以怎样的方式编入刊物,当然也是一种具体的选择.现在流行"细节决定成败",所以一份刊物最后以怎样的面目示人,到读者眼中早已跳过了编辑在最后编辑完成前的种种良苦用心,直接以能否获得有用的信息为目的,以成刊给人的阅读直感为判断归依.所以,就一本刊物而言,如何让其承载的信息最大化地有效地呈现在读者面前,既不辜负作者和编者的付出,又得以最体贴地服务于读者,是一个很实际的问题.而通过编辑选择防止期刊负面内阻现象的产生则是一种比较经济的解决手段,所需要的只是编辑的慧心和慧眼.  相似文献   

3.
王慧君 《记者摇篮》2006,(12):63-64
《共产党员》自创刊近60年,一直是一份在党内具有影响力的综合性刊物,它拥有一大批固定的、感兴趣的、持续地和忠实的读者。从最初的前身《翻身乐》《、新农村》到如今的《共产党员》,它从内到外的风格,赢得了读者的认同。当你把几百期的刊物摆开的时候,它的封面呈现出从历史走到现在的一个个生动的人物画面,虽然设计形式千变万化,但它的宗旨就是以人物为刊物的视觉中心,通过封面的效应,吸引读者的注意力,打动读者并引导读者深入阅读。刊物的封面设计同其它艺术一样,是一项创造性的劳动,是利用各种艺术手段把设计者的构思和艺术表现形式展现…  相似文献   

4.
办好一份期刊,除必要的办刊经费外,还取决于三个方面的和谐统一,即读者、作者、编者.离开了读者,刊物无法生存;没有好的作者,刊物质量得不到保障;失去了编者,刊物也谈不上自身品位和风格.  相似文献   

5.
宫福满 《编辑学报》2015,27(5):506-508
一份受人尊敬的刊物,就具备生存与发展的源头活水,可占尽刊物市场竞争先机;办一份受人尊敬的刊物,是编辑的职业理想.基于办刊实践,笔者认为,受人尊敬的科技期刊具有以下几个特质. 1 视读者为魂 科技期刊虽然是为科学家间的交流而诞生的,但其生存与发展更重要的理由是服务于读者需求,刊物要视服务读者为魂. 要服务于读者,一要明确刊物定位.具有准确定位的刊物有一种独特的气质,这种气质可构成一个丰厚的气场,读者能从中感受到办刊者所追求、倡导的东西,能深切领会刊物背后传达的价值,从而被吸引聚拢于期刊.  相似文献   

6.
勇气、细心和激情--谈谈期刊人的精神素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当前书刊林立、竞争激烈的图书市场,要想让自己的产品成为读者认可的、真正期待阅读的期刊,不是件容易的事.我所在的<咬文嚼字>是本年轻的刊物,创刊十年来,编辑部上下一心,艰辛跋涉,不断探索,正在朝着办一本"读者自己的刊物"的方向努力.  相似文献   

7.
人本思想是沈从文编辑思想的重要体现.长期的编辑实践,使沈从文对读者、作者、编者“三者”在编好一份刊物中的重要作用有了深刻认识.从市场竞争的角度,他提出积极营造读者至上但并不一味迎合读者阅读爱好的编辑观;从人本关怀的角度,他提出关心作者、着力建立稳定的作者群的编辑思想;从职业操守的高度,他提出编者谨守职业尊严、努力提高自身素质的编辑思想.  相似文献   

8.
一份成功的馆刊,就是这个图书馆的名片.太仓市图书馆既在社会各界的支持下精心编印馆刊--<尔雅>,又把这份刊物作为纽带,把更多的学者和读者与图书馆连结在一起,同时,这份刊物也是开展阅读推广的重要载体,并且与图书馆本身的发展也不无关系.  相似文献   

9.
办好一份刊物,离不开作者读者的关心和支持,而高质量的刊物取决于高水平的稿件.图书馆学刊物是图书馆员进行学术研究的园地,是连接编辑部与作者读者心灵的桥梁.大家知道,搞好任何一个行业必须要有一个良好的行风;搞好任何一所图书馆必须要有一个良好的馆风;同样搞好图书馆学刊物必须要有一个良好的编风.  相似文献   

10.
聂震宁 《出版参考》2016,(11):61-63
第三章 敢斗争 1.此志不可屈 《生活》周刊最初是一份青年职业教育指导性刊物,韬奋接办后,使其内容得到迅速的拓展,除职业教育内容外,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求学、求职、婚姻、恋爱、交友、购物、文化艺术等无所不包,韬奋和编撰人员无不认真撰稿,诚恳回应读者的需求,其内容、精神与刊名“生活”真正做到名副其实,深得一般市民读者特别是青年读者的喜爱.不过,平心而论,这个时期的《生活》,还只是一份以市民趣味为主要风格的文化修养类刊物.可以说,韬奋接办《生活》周刊后,是以一种比较积极、融洽、和谐的状态开始起步,形成了很好的人气.但这只是韬奋接办刊物后的起步阶段.刊物尽管对“小人物”充满同情心,鼓励人们不要满足于现实,要奋斗自救,但总体上还是一份脍炙人口的文化修养类刊物.  相似文献   

11.
理论是旗帜,是明灯。好的业务刊物犹如阳光,会使读者豁然开朗;犹如挚友,会让受众觉得须臾不能离开。《视听界》正是这样一份深植江苏大地而独秀于全国刊物之林的专业期刊。我作为一名普通读者和作者,自《视听界》创刊始,就与她结下了不解之缘。  相似文献   

12.
编后杂谈     
应该挤出刊物的一角和读者朋友聊一聊,这是编完本期后编者的一个急切的想法。从今年第一期起,我们开辟“编后杂谈”这一小小的栏目,从编辑的角度把本期的优长与不足,编刊中的困惑与思考,要求与期望,把心里的话与读者作一次交谈。编者编刊,作者投稿,读者阅读,这似乎天经地义,其实并不尽然。如果作者不愿意把好的稿子交给你,你就无法编出精品;在众多的档案期刊里,读者视你可有可无,甚至对你采取沉默的态度,你就遇到了最大的危机;编辑呢?如果仍习惯于把一期刊物当作“自然来稿的集合体”,不悉心研究鲜活的档案工作实践,不殚…  相似文献   

13.
经常注意倾听读者的意见,认真研究读者,并据此改进编辑工作,这对于办好一个期刊是十分必要的。《文史知识》是一种介绍中国历史知识、中国古典文学知识的知识性、普及性刊物。它以高中以上的文化水平的读者为对象。今年5月,我们对刊物的读者作了一次调查,从3,000份读者意见表中选出了1,000份进行综合分析,使我们受到了很大的启发,增加了办好刊物的信心。  相似文献   

14.
《新闻前哨》2012,(11):5-5
如果你认为报纸只能有平面的阅读文字和图片,那你就错啦!近日《成都商报》推出的"拍拍动"APP应用,首次将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简称AR)技术植入传统媒体,使之成为一张会"动"的报纸,不仅让读者能以立体、交互的方式阅读报纸,而且使读者在报纸上听  相似文献   

15.
读者面窄、发行量小、理论性专,这是众多理论刊物所面临的困惑.由解放军西安政治学院主办、面向全国公开发行的政工类月刊--<政工导刊>,大胆探索、适应市场,走出了一条"规模化满足"的办刊之路,使得这份理论学术气息颇浓的杂志,具有较广的适应面,成为一份不仅政工干部爱读,非政工干部也爱读;领导干部爱读,基层读者也爱读;部队读者爱读,地方读者也爱读的政工类综合刊物.  相似文献   

16.
读图时代对平面媒体的要求越来越苛刻.就一份报纸来说,封面设计至关重要,需要用独具特色的元素来树立报纸的封面品牌.这些元素一般包括精彩的照片和精炼的文字导读,合理进行搭配,就会产生一种"封面效应",从而吸引读者的注意力,激发读者的阅读欲,让其产生主动购买行动并深入阅读.  相似文献   

17.
同一份报纸,100位读者就会有100种印象.好的印象汇合,会逐步形成对报纸的满意度,忠诚度;反之,形成不良印象,则会导致读者流失.对读者阅读报纸后的印象进行调查、分析和提炼,有助于了解报纸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我们尝试着进行了一次"读者实验室"读者阅读印象率调查.  相似文献   

18.
孟苗 《新闻采编》2002,(5):40-41
一张好的报纸,一本好的刊物,不仅要有好的 文章,精美的文字,还需要有好的装饰设计来美化版面以吸引读者。 一、美的表现不能排除外表的修饰 在讲究包装的商业化时代,读者的愿望是要得到一份美观的报刊,报刊的出版首先是以阅读这一实用性为出发点的,版面设计的基本功能和性质决定了报刊的文化性和艺术性。报刊外表的修饰应建立在恰当有效地表现文章内容的基础上,不能为了表现而表现,更不能想怎么样表现就怎么样表现,设计人员应该透过表面来看实质,通过形式启迪内涵,传达信息,诱导读者,使读者产生阅读的愿望。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基于Web服务的读者信息管理系统.系统具有读者个人信息维护、数据分析管理、服务项目管理等功能;服务项目包括科研定题服务、信息推送服务服务、信息检索服务、职业信息服务和意见反馈服务五个方面.该系统以读者为中心,为每位读者建立一份阅读相关数据,便于读者信息的分析与管理,使开展个性化、专业化的读者服务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20.
<新世纪图书馆>创刊30周年了,30年来,对于一个专业刊物来说,并没有像政治、经济那样,在火红的改革开放年代那样风云激荡、有声有色.但是,当你翻开今天的刊物栏目和创刊初期的刊物栏目对比一下,你会感到图书馆事业发生了多大的变化啊!当你阅读"数据库开发与研究"、"网络天地"等栏目里的文章时,你好像触摸到鼠标漫游在数字世界和网络天地里,感受到现代化给图书馆事业带来的春天;当你在本刊2010年第4期阅读到<图书馆学情报学期刊"栏目主持人"现象透析>一文时,你怎能相信图书馆界会出现这样的新鲜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