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宗戎 《视听界》2004,(5):42-43,41
目前,在中国电视片创作领域中,“平民化”是出现频率最高的词之一。对中国的纪录片来说,更是如此。“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几乎成了整个中国电视纪录片的创作口号。“平民化”的内涵“平民化”是一种基于平民视角,具有观众意识,创作出让观众喜闻乐见的作品的创作态度。具体地说,从节目素材的选取上,要从老百姓生活视角、审美趣味出发。纪录生活、贴近生活、贴近百姓,反映老百姓关注的题材;在节目制作流程中,要追随生活,参与生活。创作者既是参与者,又是记录者:从美学形态上说,“平民化”追求自然和本色,努力做到情感和观念的表达亲密无间;这些都是显而易见的。  相似文献   

2.
纪录片限制性叙事视角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电视纪录片近四十年的发展历史,其创作观念与形态的演进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逐渐呈现出一种多元化的态势。单单从中国电视纪录片叙事视角的转变,不难看出其中折射出的社会文化思潮变化的脉络。叙事视角的选择是纪录片叙事面临的首要问题,随着20世纪90年代以来纪录片叙事视角多元化格局形成,作为对全知视角的一种反拨,限制性叙事视角方兴未艾。  相似文献   

3.
进入90年代以来,电视纪录片取得了长足的发展,这不仅表现在取材上,更主要表现在其拍摄方法和制作风格上,以一种准纪实、准纪录,还生活本来面目的风格,得到了观众的认同并成为电视纪录片的主流。电视纪录片从过去麻木的、缺少人情味的状态走到了今天平常老百姓日常生活当中,把老百姓身边时常遇到但又熟视无睹的事,通过电视艺术加工还原给老百姓。这种平民化的手法,无疑拉近了观众和屏幕的距离,这正是这类纪录片的成功和受欢迎的关键所在。对电视而言,走进老百姓,首先是摄像机的走进,因此,摄影记者在整个纪录片创作过程中,理所…  相似文献   

4.
戴国光 《青年记者》2010,(18):80-80
中国电视纪录片自20世纪90年代蓬勃发展以来,培养了一大批中国的电视纪录片观众和制作人,涌现出一大批社会反响强烈的优秀之作。众多电视工作者热情地投入到了电视纪录片的创作中,它一方面推动了此类创作的发展,同时,由于许多人缺乏理论上、实践上的必要准备,  相似文献   

5.
中国纪录片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青青 《声屏世界》2009,(12):34-35
中国纪录片起步于1958年,在5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它形成了自己的发展脉络和完整的风格群体。从制作初期以政治为导向的新闻记录,到80年代对民族文化的反思,再到90年代,把视角对准老百姓,开始了平民化的记录。随着时代的发展,纪录片全面回归社会,走向社会,开始关注社会并步入市场化,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①可以说,中国电视纪录片成为记录社会变迁、审视中国现实生活的窗口,彰显出其独特的意义与价值。  相似文献   

6.
武新宏 《当代传播》2008,(3):106-108
中国的电视纪录片创作,在20世纪末到21世纪之初,呈现出纪实风格、内容题材、叙事手法的多元化形态,审美价值也表现出平民化、娱乐化、个性化的趋势。本文对纪录片创作风格所做的梳理及审美价值的思考,是为了使纪录片创作更加趋于理性和符合艺术创作的规律。  相似文献   

7.
电视纪录片创作风格与审美价值的衍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的电视纪录片创作,在20世纪末到21世纪之初,呈现出纪实风格、内容题材、叙事手法的多元化形态,审美价值也表现出平民化、娱乐化、个性化的趋势.本文对纪录片创作风格所做的梳理及审美价值的思考,是为了使纪录片创作更加趋于理性和符合艺术创作的规律.  相似文献   

8.
一 中国电视纪录片自20世纪90年代蓬勃发展以来,培养了一大批中国的电视纪录片观众和制作人,涌现出一大批社会反响强烈的优秀之作.众多电视工作者热情地投入到了电视纪录片的创作中,它一方面推动了此类创作的发展,同时,由于许多人缺乏理论上、实践上的必要准备,在纪录片表现艺术上出现了种种误区,影响以至制约着该类创作的提高与繁荣.如何提高纪录片的美学特征和艺术表现,值得纪录片工作者深思.  相似文献   

9.
任廷会 《今传媒》2012,(4):90-91
当前中国纪录片在技术技巧方面的发展日趋成熟,而在纪录片人文领域的追求与塑造上,似乎力量有些欠缺。文章就当下中国电视纪录片平民化日益模糊化甚至缺位的现状,试图从提升我国电视纪录片创作中的平民化视角的必要性和前景展望等角度,对大众传播中受众特征的定位以及要求方面展开深入论述。希望对这些问题的探讨与思考,能够对纪录片事业的发展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0.
舒惠媛 《今传媒》2005,(12):31-32
我国的电视纪录片在20世纪50年代同电视事业同步诞生;60年代在自然、政治的双重灾难中与国民经济同时停滞;80年代才逐渐进入创作者自主创作时期;90年代出现了纪录片的发展与繁荣。这主要表现在:一是纪录片有了自己的专栏,地位也显赫了。如1993年上海电视台创办的《纪录片编辑室  相似文献   

11.
在现阶段的电视纪实作品中,电视纪录片可以称得上是比较突出的一种记录形式,在拍摄时会通过纪实的视角和手法来对某一特定的事物进行探索和记录,相较于众多的电视艺术表现形式,电视纪录片更为真实,这也是电视纪录片的一大特点。随着观众对于美学认识的提高,纪录片也受到越来越多观众的关注。因此,电视纪录片未来的发展方向也比较明确,需要更加亲民,不论从创作形式还是剪辑手法都需要更加平民化,本文将有针对性的探讨如何实现电视纪录片的平民化创作。  相似文献   

12.
常丹丹  陈阵 《新闻爱好者》2011,(16):158-159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的纪录片呈现出了个性化、大众化、平民化的发展趋势。与此相应,纪录片的创作主体也表现出了分散化、多样性的特点。高校大学生中的纪录片创作团队就是一股新生的不可忽视的力量。但由于受到诸多主客观因素的制约,大学生的纪录片作品中仍普遍存在着影响作品可视性的问题。本文将对此展开具体阐述,希望能够对高校大学生的纪录片创作有些许帮助。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的纪录片呈现出了个性化、大众化、平民化的发展趋势。与此相应,纪录片的创作主体也表现出了分散化、多样性的特点。高校大学生中的纪录片创作团队就是一股新生的不可忽视的力量。但由于受到诸多主客观因素的制约,大学生的纪录片作品中仍普遍存在着影响作品可视性的问题。本文将对此展开具体阐述,希望能够对高校大学生的纪录片创作有些许帮助。  相似文献   

14.
人们一定对当年“实话实说”的一炮而红记忆犹新。那是20世纪的90年代初,谈话节目开始在中国电视的屏幕上大行其道,它们共同的特点是注重观众的参与性,话题的平民化和视角的平等化。从那时起,一个问题就摆  相似文献   

15.
孔昭巍 《视听界》2012,(1):78-80
上世纪90年代,江苏电视台成立了纪录片工作室,开设了人物纪录片栏目,拍了许多优秀的纪录片。在电视纪录片及人物专题片制作领域,江苏电视台是国内最早提出将电视纪录片“平民化、栏目化”运作的省级台。1996年推出的《21点纪实》栏目,以平民的视角、纪实的风格浓缩社会百态和人生精华,先后制作播出了“老外在南京”系列、  相似文献   

16.
在我国.电视纪录片发端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望长城》为标志),兴盛于整个90年代中期,在90年代中后期达到巅峰后开始走下坡路,逐渐陷入低迷困境。时至今日,电视纪录片虽然不乏佳作出现,但在创作上依然呈现出了发展迟缓的状态,出现了一个发展的瓶颈。那么,电视纪录片要生存、要发展,究竟要偏靠哪一个特性,是精英文化的艺术风范还是大众文化的电视品格?两者之间一定存在矛盾吗?  相似文献   

17.
弭璐 《中国传媒科技》2013,(14):150-152
中国电视纪录片在经历了20世纪90年代的辉煌之后,逐渐走向下坡路,纪录片栏目相继被撤销。但是随着中国电视纪录片产业的发展,《舌尖上的中国》《超级工程》《China瓷》等一大批优秀的电视纪录大片相继涌现,打开了海内外市场。这标志着中国电视纪录片已然进入了大片时代。  相似文献   

18.
张红军 《新闻知识》2002,(12):31-33
在中国纪录片发展的整体格局中,二十世纪90年代是一种具有非凡意义的标志性存在。在此期间,中国纪录片所发生的变化和取得的成就,比之90年代之前近70年的中国纪录片发展(中国纪录电影萌芽产生于本世纪20年代),可谓有过之而无不及。90年代初期到中期,一方面,纪实主义风格在中国纪录片创作中异军突起,掀起声势浩大的纪实浪潮:另一方面,规模空前的电视纪录片栏目化运动席卷全国,形成纪录片收视高峰。然而,90年代中后期,随着人们对纪实节目兴趣的降低和中国电视台市场运作的深入,中国纪录片陷入暂时的困境。在整个90年代中,中国纪录片不论从文化形态、传播效果,还是从价值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电视纪录片创作空前繁荣,仅在中央电视台每年播出都在干部(集)左右.近两年来,北京、上海等10余个省市、自治区的电视台先后推出了固定的纪录片栏目,标志着中国纪录片创作和传播开始走向成熟.那么,当我们回望纪录片的历史发展轨迹,是否能找到一条指引它发展和存在的内在的本质的规律和理念呢?……  相似文献   

20.
武新宏 《青年记者》2007,(16):103-103
纪录片是指故事片以外的、取材于现实生活的、非虚构的影片,中国纪录片的创作,经历了一个曲折反复的过程之后,在20世纪90年代回归纪实理念,并在风格上呈现多样化的态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