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1953年从上海医学院毕业后,一直从事生理学教学和研究。近30年来主要从神经化学角度研究针灸镇痛和治疗疾病的科学原理,取得了一些成果。  相似文献   

2.
我于1 96 3年参加工作,至今已整整工作了4 1年了。在这4 1年里,根据工作性质的转换,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1 96 3年8月至1 983年4月,在中国科学院科学史所从事科技史研究,主要是化学史研究;为了解决两地分居,我忍痛割爱离开了北京,1 983年5月调至山西大学自然辩证法研究室,从此,我的工作性质发生了重大转换,由单一从事科技史研究,转换为既从事科技史与科技哲学研究,又从事科技史与科技哲学教学工作,不但从事本科教学,还要从事硕士生、博士生教学工作;1 983年5月调至山大后,张家治教授要我抓一下由内部刊物《自然辩证法学习与探讨》变为公开刊…  相似文献   

3.
邹应全,男,博士,北京师范大学化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感光学会理事,中国感光学会非银盐专业委员会、印刷技术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感光学会辐射固化协会理事,《信息记录材料》杂志编委。邹应全教授是国际有影响的从事感光材料和光聚合基础与应用研究的专家、国内非银盐感光材料研究领域最重要的专家之一,他从事化学科研教学工作27年,曾主持或参与国家863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多项课题研究,多年来与企业合作进行技术开发和产品创新,在多个领域取得创造性成果。  相似文献   

4.
我于1953年大学毕业参加工作后的近30年的时间,一直为我国原子能工业的创建和发展而奋斗,最近10年我从事的是基础研究工作。以下提到的成果,都是与我的同事们共同劳动的结晶。  相似文献   

5.
李连达院士出身医学世家、先学西医、后学中医,先做临床,后做基础。幼年受家风熏陶立志学医,考取北京大学医学院,毕业后又学中医,从事儿科医疗、科研、教学54年。先从事中医临床工作18年。又从事中医基础研究36年,其后开创中药细胞药理学研究、负责制定中药药效学研究标准和带领研究小组进行中药注射剂的安全性研究。  相似文献   

6.
我于1955年毕业于厦门大学化学系物理化学专业。1956年到莫斯科前苏联科学院冶金研究所金属合金热化学和晶体化学专业读研究生,1960年获苏联科学院技术科学副博士学位。30多年来一直在晶体结构化学、材料科学和固体物理三个学科的交叉领域从事基础和应用基础方面的研究。主要工作有以下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7.
我1952年于上海交通大学化学系毕业后,赴东北人民大学(吉林大学前身)化学系任助教。任教以来一直在吉林大学从事化学教学与研究工作,先后讲授过无机化学、普通化学、分析化学、稀有元素化学、络合物化学、无机合成化学、固体化学、分子筛化学等十余门大学生与研究生课程,培养了一批硕士生,博士生与博士后研究工作者。几十年来从事“分子筛化学”与“无机合成”方面的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8.
王延臻,1968年生,山东高密人,教授,硕士生导师。现工作于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化学工程学院从事教学和科研,主要研究方向为石油炼制、石油化工新技术、石油产品添加剂、精细化工和新能源。同时承担石油化学、石油产品添加剂、润滑油化学与工学和精细化工工艺学等课程的教学工作。  相似文献   

9.
何薇,女,1982年1月毕业于大连理工大学,在国资委直属沈阳化工研究院从事有机合成工作15年,先后参加并完成了国家"六五"、"七五"、"八五"三个科技攻关项目及其他多项染料中间体、医药中间体及纺织印染助剂等项目.1997年,何薇开始从事沈阳化工研究院专利管理工作.化学专业领域的科研工作实践,为她做好该单位的专利工作和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陈中豪教授从事制浆造纸工程、环境工程方面的教学、科研与技术开发工作50年,成绩卓著,在纸浆清洁漂白技术、超高得率化学机械制浆技术、造纸化学助剂、制浆造纸废水处理技术等方面的研究都取得了突出的成绩。  相似文献   

11.
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内容安排不合理,缺少实践性课程,因此针对学生毕业后从事的工作进行相应的课程体系调整,实施"以项目教学为主体的模块化课程体系"。阐述具体的实施过程,学校从四方面保障课程体系顺利完成,通过教学实践,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成效及教学成果。  相似文献   

12.
正专家简介:郭敬为,1973年生,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硕士生导师,"脉冲激光新波长研究组"组长。英国皇家化学学会和物理学会会员。1996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物理系获本科学位。1996年到1999年在大连化学物理所703组从事氧碘化学激光工作。2002年在英国诺丁汉大学化学系  相似文献   

13.
王云普,西北师范大学教授,高分子化学与物理博士生导师。他是一位在“功能高分子“、“生物高分子”和“生态环境高分子”方面造诣颇深的学者,从事高校有机化学及高分子化学教学、科研和研究生培养工作,50年来做出了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14.
我于1955-1978年在新疆工作了23年,从事植物生态学教学与科研方面的工作。1979-1985年在美进修与博士论文研究的7年间,对群落生态学的分析与环境解释方面获得具有开创性的成果。1986年归国后,除继续深入植被生态地理的研究外,在植被数量生状学与信息生态学以及全球变化的“气候-植被关系”研究等方面都有显著进展。  相似文献   

15.
刘悦翠,女,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林学院教授,学士,硕士生导师。1949年1月生,湖南辰溪县人。1974年9月参加工作,从事中等教育。1978年2月考入原中南林学院现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林业专业,1982年毕业,后分配到西北林学院从事教学与科研工作,1999年9月后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林学院从事教学与科研工作。  相似文献   

16.
1961 年我从苏联留学回国后一直从事邮电方面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在科研工作方面,我起初从事数字逻辑理论及数据通信中纠错编码的研究,在参加我国“东方红”卫星上天用的数据通信设备的研究上取得成果。  相似文献   

17.
我国目前基础研究成果奖励的现状及问题 我国自确立了市场经济为主导的经济发展方针以后,大部分科技人员从事应用研究的积极性得到加强。为保证基础研究工作的发展,国家又提出“稳住一头,放开一片”的科技发展战略,特别在基础研究经费的支持上得到了加强,然而如何搞好基础研究成果的奖励问题却没有涉及。科技奖励从本质上讲是一种精神与物质并存的奖励方式,如果基础研究成果奖励工作做得不好,势必将影响到基础研究工作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将会有一批从事基础研究工作的科技人员转向从事效益明显且迅速的应用研究。我国基础研究成果奖励工作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在科技成果奖励中,基础研究的省部级奖励只有科技进步奖。而当前科技进步奖励中,又只注重对应用成果的评奖,理论成果奖励的数量正在逐渐被减少。而且在科技进步奖评审中,各学科的基础研究成果均集中在一个评审组中,这样对于基础研究成果的奖励,一方面奖励的数量受到限制,同时,也可能由于专家知识面的限制,使理论成果的评价受到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8.
环境保护问题已越来越为世界各个国家所重视,环保意识已成为当代人类文化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此,作为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特别是从事化学教学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在教学工作中寓环保教育于化学教育中。  相似文献   

19.
张莉 《科教文汇》2009,(6):180-180
环境保护问题已越来越为世界各个国家所重视,环保意识已成为当代人类文化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此,作为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特别是从事化学教学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在教学工作中寓环保教育于化学教育中。  相似文献   

20.
唐有祺是我国著名的物理化学家。六十年来一直从事物理化学和结构化学的科研和教学工作。曾任北京大学物理化学研究所所长、国家教育委员会科学技术委员会主任、国际晶体学联合会副主席、中国化学会理事长、动态和静态结构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成员以及化学译报主编。现任中国化学会物理化学学科委员会主任和物理化学学报主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