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冯渊 《高中生之友》2011,(Z2):59-65
除了要承受战乱、饥饿、繁重的家务、感情的折磨,萧红还要承受妇科病、怀孕的负担、产后的虚弱。这一点,被人们忽略了。在大家眼中,萧红只是一位女作家,很少有人想到她也是一个有血有肉的女性。在一个男性中心的社会里,萧红的悲剧是宿命的。而对根深蒂固的男性霸权,她只能是一个"软弱者"、一个"失败者"。事实上.萧红打破文学陈规的创作,一直受到各方面的批评。这使得萧红常常深陷在不被认同的苦恼中。她的文学理念超越了救亡压倒启蒙的时代,因而也就不能被同时代人所理解。——桑农《世人对萧红的误解》  相似文献   

2.
除了要承受战乱、饥饿、繁重的家务、感情的折磨,萧红还要承受妇科病、怀孕的负担、产后的虚弱。这一点,被人们忽略了。在大家眼中,萧红只是一位女作家,很少有人想到她也是一个有血有肉的女性。在一个男性中心的社会里,萧红的悲剧是宿命的。而对根深蒂固的男性霸权,她只能是一个"软弱者"、一个"失败者"。事实上.萧红打破文学陈规的创作,一直受到各方面的批评。这使得萧红常常深陷在不被认同的苦恼中。她的文学理念超越了救亡压倒启蒙的时代,因而也就不能被同时代人所理解。——桑农《世人对萧红的误解》  相似文献   

3.
许鞍华的《黄金时代》将萧红搬上电影荧幕,萧红及其作品引起了广泛的关注。这位女导演将民国四大才女之一的传奇人物萧红呈现给大家,让人们再一次深刻体会到了在动荡年代与命运抗争的女子的一生。在许鞍华导演的眼中,萧红性格中最明显的特征就是"冲动",这体现在萧红对爱情、文学和她所向往的精神世界的追求中就可以看出。许鞍华用镜头向观众解读她眼中这样一个冲动的萧红能够帮助读者更加深刻理解萧红的文学及其带来的人生哲学。  相似文献   

4.
中国三十年代享有盛名的女作家萧红,离开我们已经57个年头了。即使从1932年算起,萧红的文学之旅总共也不过短短的十年,但她数量不多的小说和散文却至今熠熠生辉,并使许多人在多年之后仍为她的英年早逝而叹惋。翻开她的散文小品,就如同翻开三十年代东北社会的风俗画,并对于置身其中的萧红  相似文献   

5.
论萧红小说的悲剧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迄今为止,在萧红小说的研究中,人们不约而同地把“散文化”作为萧红小说的基本美学特征。诚然,在中国现代作家中,萧红在小说“散文化”方面的探索是十分引人注目的。但仔细地品味她的小说就会发现,“散文化”特征并非其小说最本质的审美属性,因为单是这一点,不足以使萧红区别于废名、沈从文等具有散文化创作倾向的作家,真正使萧红区别于上述作家的,是渗透在她作品中的悲剧力量。失去了这种力量,萧红小说的魅力就会减少许多。从悲剧这一美学范畴入手,我们才可以更好地理解萧红,理解她的作品。重新认识其小说创作的思想价值和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6.
2011年,她的亲人不会忘记,龙江的后人不会忘记,全中国所有热爱文学的人不会忘记,萧红,诞辰100周年了,一定要纪念她。而我,除了常常想起萧红故居,更常常想起萧红的不朽作品《生死场》、  相似文献   

7.
萧红是一个独具风格的女性作家,她习惯把自己的人生体验融入创作之中,这种书写自己独特生命体验的作品容易让人在精神深处有所感动。回望历史,萧红研究经历了从单一表层的思想主题研究到多视角深入的心理文化研究,萧红作品的价值不断被挖掘,但作品蕴含的丰富性与作者本身的复杂性给人留下很大的阐释空间。笔者试图将萧红的文学想象与她的人生经历相结合,在生活中寻找她的创作源泉,在小说中探寻她的生命影迹,从而探析爱这座大厦在萧红的生活实践与文学想象中的坍塌和重建。  相似文献   

8.
萧红是中国现代杰出的女作家,在她短短不到十年的文学创作生涯中,能得到鲁迅、茅盾等文学大家的关注,并为后世留下了<生死场>、<呼兰河传>等一批优秀的作品,其价值不容小视.萧红的一生充满了坎坷,童年的生活和长期的漂泊使她对故园逾加思念,影响了她的整个创作,形成了萧红独特的"故园情结".  相似文献   

9.
萧红"天赋型"的小说创作,一方面源于她个人的艺术天赋和审美趣味,另一方面也离不开她对异域作品的学习和借鉴。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汉译苏俄文学,特别是托尔斯泰、屠格涅夫、契诃夫等大家小说的精神视野、创作手法、叙事结构对萧红小说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0.
朱幸纯 《培训与研究》2010,27(3):16-18,33
《呼兰河传》作为萧红的一部具有自传性质的文学作品,常常被人当作为她做传记的重要资料,同时诸多研究者也采用萧红的传记对她的这部作品进行研究,特别是关于她的童年的相关研究。但实际上传记与文学之间存在较大区别,不应将萧红的传记与她的文学作品完全等同起来。  相似文献   

11.
萧红是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在呼兰水的灌溉下孕育出的文学女神,在她的笔下充满着对故乡的热爱和对生态理想社会的寄寓。管窥萧红的作品,在东北独特的自然风光描绘中能看到对人类中心主义思想的批判;在人与自然环境的书写里,凝缩着其对和谐共生生态观的呼吁;在对童年生活的后花园的回忆下,录刻着生态理想社会的缩影。总之,在生态哲学视角下研究萧红的创作,对准确理解萧红创作的心理机制、重新发现文本的新意义、弥补新文学创作中人与自然关系研究空白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2.
《呼兰河传》作为萧红的一部具有自传性质的文学作品,常常被人当作为她做传记的重要资料,同时诸多研究者也采用萧红的传记对她的这部作品进行研究,特别是关于她的童年的相关研究。但实际上传记与文学之间存在较大区别,不应将萧红的传记与她的文学作品完全等同起来。  相似文献   

13.
萧红对文学的理解超越了其时代的文学规范, 在文学创作的目的、题材以及小说的文体形态等方面均具有独特的见解。  相似文献   

14.
<正>萧红小传萧红(1911—1942),原名张乃莹,笔名萧红、悄吟等。萧红乃一代才女,非凡的文学才华让人惊叹,与庐隐、石评梅和张爱玲一起被誉为"民国四大才女"。她生逢战乱,一生饱经颠沛流离之苦,却以柔弱多病的身躯面对整个世俗,在民族的灾难中,经历了反叛、觉醒和抗争,一次次与命运搏击。  相似文献   

15.
萧红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颇有影响的作家。她的小说有独特的文学价值,在民族关怀上不逊色于男性,在对女性的关怀上又有其独特的意义,她的小说以空间来结构,这些都体现了萧红小说的现代化意义。  相似文献   

16.
杜佳 《华章》2008,(18)
在20世纪中国女性文学中,萧红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她是中国广大妇女的代言人,她最深切地关注于表现中国普通下层妇女的生存状况的女作家.萧红坎坷曲折的经历和由此而来的感觉生活的方式,使萧红对于女性悲剧命运的表现独树一帜,她的小说充满了强烈的女性意识.  相似文献   

17.
萧红是中国二十世纪文学史上一位个性鲜明的东北女作家。悲苦的人生与动荡不安的时代格局成就了萧红的创作,敏锐的生命感受和艺术能力的把握使她写出了东北故乡生活的沉滞、闭塞,以及民族的麻木。但是萧红又进一步挖掘人的生命活力,对生命的呼唤和渴求。本文主要以萧红小说中对故乡描写的文本分析,解读萧红笔下的东北故乡的原始生命力量和生命意识。  相似文献   

18.
<正>电影《黄金时代》公映前后,让现代文学史上的萧红,迅速地成为当代人心中感叹,笔下热议的萧红,人们似乎更关心萧红曲折悲苦的情感经历,不少人似乎看到了她软弱的内心,悲剧的命运,似乎没有发现她坚韧,思索,视文学为生命的一面。张莉的《留下疑问的〈黄金时代〉》让我们看见一个让同辈后辈深切尊重的作家,一个生逢乱世命运坎坷的青年女性,当这两个形象合而为一时,才是完整的萧红,也才是今天为何那么多人纪念她和  相似文献   

19.
虽然文坛上没出现过“萧红热”,但在萧红逝世后的半个世纪里,她一直活着,而且永远活着。在今日文坛以及文学爱好者眼中,她仍是亲切,明丽、可爱可敬的知名女作家。  相似文献   

20.
被誉为“30年代的文学洛神”的萧红写过一部怀念故园的作品《呼兰河传》。与其它怀念故土的作品不同,萧红表达的不是对故乡生活的向往和留恋。萧红通过对家乡呼兰城全景式的描写,表现了她个体的生命体验、对故乡文化缺失的生存状态的关注以及对民族命运的理性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