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新课程改革之前,大多数历史老师的复习方法具有以下特点: 重视知识的识记与背诵:新课程改革之前的中考历史试卷,题型一般分为选择、填空、识图、问答题四大类。无论哪种题型,均着重考查学生对知识的再认再现能力。如1999年娄底市中考历史试卷,全部是直白式的呈现,直接考查学生的识记水平。因此,初中历史教师相应地在复习中往往采取“扫街”的办法,按照历史教材,逐一列出知识点,要求学生反复背诵,并通过抄写、默写等办法加以强化和落实.历史复习课几乎完全按照讲解-记忆-检查-反馈的模式周而复始地进行。  相似文献   

2.
记忆是一个过程,它由识记、保持、再认和再现三个基本环节组成。再认和再现能力是识记和保持的结果,是建立在识记、保持能力的基础上的。文科知识,尤其是历史学科的知识在相当程度上表现出要求记忆的特点。那么根据历史学科的特点,应该掌握哪些方法呢?1.进行积极思维的理解记忆对历史知识记忆主要属抽象记忆。这种记忆是以语词、概念、观念、思想、理论为内容的。抽象记忆具有高度的逻辑性和理解性,因此必须借助于积极的思维活动一只有理解了事物的本质及其内在联系(逻辑关系),才能深刻地接受和长久地保持它。记忆力强的人  相似文献   

3.
问答题是高考历史的传统题型,它能较全面地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思维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这类题型的命题技巧高,并且着重于较高层次能力的考查.现结合这几年的高考问答题,谈谈在复习中如何提高解答历史问答题的能力.1.注意准确、扎实地掌握历史知识,为提高答题能力打好基础.1995年历史《考试说明》关于能力要求的第一层次是“再认、再现历史知识”,即识记能力.识记历史知识是培养和体现历史思维能力的基础,从《考试说明》列举的四道问答题的能力要求看,都和识记能力有  相似文献   

4.
白幼蒂 《中国考试》2004,(10):48-48
历史最大的特点就是过去性.一切存储着有关过去信息的资料和实物都是学习、认识历史的依据。随着信息理论的传播,自20世纪80年代起。历史图片日益成为一种重要的信息资源。受图史新模式的启发,1993年以来.高考历史中也出现了图像资料选择题。试题考查学生根据设问,从图像资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再认再现重要的历史事实、历史概念、历史结论。或历史阶段特征、基本线索和发展过程。总之,考查的重点局限于再认再现能力。  相似文献   

5.
1.夯实基础,重视知识,将识记——理解——运用贯穿于整个复习过程。对知识的识记,是基础的基础,没有对知识的识记,能力即成“空中楼阁”,要提高能力便是“缘木求鱼”,这是历史学科的特点决定的。近两年的高考试题“回归教材”,广大师生有同感。在复习中要识记重要的史实、概念和结论,能够再认、再现历史的阶段特征、基本线索和发展进程。记忆不是目的,运用才是学习历史的目的,而在记忆和运用之间架起桥梁的就是理解,理解可以帮助更好的记忆,也只有理解了才能进行知识迁移运用,理解是学习历史必不可少的一种能力和素质(我们俗称“悟性”的高低应该  相似文献   

6.
客观性试题分单项选择题和不定项选择题 ,这两种题型按照能力要求 ,可以分为识记类、理解类和运用类三种。今年高考政治全国卷第Ⅰ卷 ,客观性试题共计 33小题 ,其中单项选择题 2 4小题 ,不定项选择题 9小题 ,都可以分别归入识记、理解和运用这三大类。一、识记类。包括再认、再现型和外延型两种 ,主要考查较低层次的能力。1 .再认、再现型。这种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记忆能力。解题的思路和方法是 ,在准确审题的基础上 ,根据题干的指向性 ,调动头脑中的知识存储 ,从备选答案中再认出符合题意的题肢。试卷的第 1、2、4、5、6、7、2…  相似文献   

7.
谈到测量,我们应主要地理解测量的目标以及这些测量目标之间的关系。测量的目标即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能力要求,新修订的考试说明对能力要求的表述是这样的: 一、再认、再现历史知识 1.再认、再现重要的历史事实、历史概念和历史结论。 2.再认、再现历史的阶段特征、基本线索和发展过  相似文献   

8.
再认、再现历史概念、基本线索、阶段特征和发展过程,是学习历史的重要能力要求之一,在世界近现代史复习过程中。有效地抓住史实之间的内在联系,理清基本线索,理解阶段特征,对于构成有层次的知识网络体系。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9.
在小学英语教学过程中,能力的培养同样不容忽视。本文试图从词汇教学的角度谈谈培养学生的记忆能力问题。 记忆是一种包括识记、再认和再现诸过程的  相似文献   

10.
历史阶段特征是指历史发展中的某个阶段明显区别于其它历史阶段的本质特点和象征。高考《考试说明》把“再认、再现历史的阶段特征”作为基本能力之一来要求学生,因此近年来的高考试题十分重视对历史阶段及其特征的考查。由此可见历史阶段特征教学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特殊地位和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记忆主要包括识记、保持、再认和回忆(再现)。识记和保持是再认与回忆的前提,而再认、回忆又是识记和保持的结果和验证。掌握记忆的规律,寻找出较科学的、有效的记忆方法,对记忆英语单词和进行英语学习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文综高考以能力考察为重点,侧重考察的是学生对知识的识记(对知识的再认和再现)、理解(分析、比较、判断)和运用(迁移所学的知识分析和说明社会问题)的能力,高考对学生能力的考查是分层次的,由低到高,循序渐进,对知识的识记是基础,在识记的基础上加深理解,在理解的前提下加以运用,[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人脑对过去感知过的事物,学过的知识,都会或多或少地留有印象,形成经验,并且以后能再现这些经验,加以利用,这就是记忆。记忆的过程可分为识记、保持、再现、回忆四个阶段。识记就是记住事物的过程,它是记忆的开端;保持就是将识记的事物较长时间地保留在头脑中的过程,它是对识记的进一步巩固;再认和回忆则是提取知识经验的过程。识记和保持是再认和回忆的前提;而再认和回忆则是识记和保持的表现,这就是记忆的规律。利用记忆规律提高教学效果,也就是要提高识记效果;增强保持,减少遗忘,以便迅速而准确地再认与回忆。  相似文献   

14.
江苏卷考历史学科的主干知识,不偏不怪,难度适中。试卷设计平实无华,有强烈的时代气息和地方特色。再认再现能力、材料处理能力、历史阐释能力、字表达能力,都充分体现在本考卷中。  相似文献   

15.
近年历史高考测试的能力要求,仍然延承了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考试大纲》中所列的四项十条历史学科能力要求。虽然,每年都有新的阐述发挥,但也不过只是“传”与“经”的关系而已。其中包括再认、再现历史知识及其阶段特征、基本线索和发展过程的能力;阅读理解历史材料,对历史材料进行处理,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以及结合所学知识对有关问题进行说明、论证的能力;归纳、比较、概括历史知识及把历史事件、人物、观点放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进行分析和评价,揭示其本质,阐述历史发展的规律的能力;字表述能力。  相似文献   

16.
2005年江苏卷考历史学科的主干知识,不偏不怪,难度适中。试卷设计平实无华,有强烈的时代气息和地方特色。再认再现能力、材料处理能力、历史阐释能力、文字表达能力,都充分体现在本考卷中。  相似文献   

17.
一、探索自主学习课本知识的方法 通过自主学习掌握课本知识的能力,是学生学习能力的首要表现,也是其他学习能力的基础保障。学习和掌握知识的方法和技巧,决定学习效率的高低。这方面能力的开发训练主要通过以下途径:①探索识记具体知识点、概念的便捷途径。知识获取的迅捷性、记忆的持久性和再认再现的准确性,是学习效率的首要体现。另一方面,更多的是需要学生能举一反三,化抽象记忆为形象记忆,针对不同的识记对象,探索最佳的识记技巧,并相互交流和促进。  相似文献   

18.
历史思维能力是人们用以再认和再现历史事实、解释和理解历史现象、把握历史发展过程、分析和评价历史客体的一种能力,即其是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为指导,用科学的方法揭示历史的本来面目,认识历史的基本过程,分析历史事件,评价历史人物,总结历史经验,探索历史发展规律的一种能力。它是历史教学培养学生的最主要的能力之一。但在历史教学中常常出现教师“重知识传授,  相似文献   

19.
试论历史教学培养学生记忆能力的方法李斌人们在实践活动中,是通过识记、保持、再认和重现这种统一的记忆过程来反映过去所经历过的事物,以此来获取知识。对于识记性较强的历史学科,培养学生的记忆能力就较突出。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遵循记忆规律,就初中学生历史...  相似文献   

20.
高考历史《考试说明》强调能力的要求,第一条就是再认、再现历史知识的能力。教材乃教学之本,是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的最主要材料和依据,是实现学习目标的依托。而高考能否取胜,取决于基础知识是否掌握牢固,能力是否有效提高以及对教材的掌握程度。那么,如何牢固地掌握教材呢?一般要注意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