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王楠  徐枞巍  李军 《科学学研究》2008,26(2):395-400
 给出了企业规模对于技术创新的影响方式以及不同规模企业在技术创新上的优、劣势。以北京市265家高新技术企业数据为样本进行实证分析,得出了N型曲线和M型曲线,从而验证了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创新的适度规模并且得出中等规模企业最不利于技术创新。文章最后对中等规模企业技术创新不利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若干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2.
企业规模对技术创新的影响是否存在,这是很多学者研究的问题,许多学者研究该问题,得出的结论各不相同。笔者认为企业技术创新存在着规模经济性,试图研究技术创新中的规模经济问题,并从理论上证明技术创新中存在着规模经济性。  相似文献   

3.
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条件分析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来中小企业迅猛发展,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小企业的发展关系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胜,关键取决于自身的创新能力和对企业内外环境认识程度.分析其技术创新的优劣势,找出合适的创新策略,增加技术创新的把握性。  相似文献   

4.
中小型科技企业技术创新制约因素及创新策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我国中小型科技企业发展迅速,但其技术创新能力发展步伐远远跟不上其规模的发展。阐述了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现状,分析了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特点和技术创新主要制约因素,提出了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策略,希望为进一步提高我国中小型科技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5.
利用江西省节能环保企业的调查数据构建面板数据模型,研究节能环保企业规模和产权性质与技术创新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企业规模与技术创新存在显著的非线性关系,企业规模与技术创新投入之间呈倒U型关系,与技术创新产出之间呈正U型关系;民营企业技术创新投入水平较高,而外资企业产出水平较高;民营企业规模对技术创新投入和产出具有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外资企业规模对技术创新投入和产出的影响具有显著的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我国不同规模软件企业技术创新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为知识密集型服务业重要组成部分的软件产业是其它服务业创新的重要基础,研究软件企业技术创新特点,提高软件企业技术创新绩效,是服务业结构调整和传统产业改造的重要基础。使用相关分析方法研究不同规模软件企业技术创新绩效,并借助列联表分析技术,研究了各类地区不同规模软件企业技术创新产出的特点。研究结果显示,软件企业应当适应各地区的创新环境,盲目扩大企业规模不利于软件企业的技术创新。  相似文献   

7.
企业规模是影响技术创新的一个重要因素,研究企业规模与技术创新之间的关系,对国家制定正确的产业政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结合信息技术行业应用方差分析对企业规模与技术创新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实证结果表明:在信息技术行业,企业规模对技术创新具有显著性的影响,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水平要大于大规模企业的技术创新水平.因此,应加大对信息技术行业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扶持力度,以促进我国整体技术创新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8.
技术创新中的企业适度规模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骆品亮 《科研管理》1996,17(5):20-25
本文探讨了企业的技术创新和企业规模的互动关系,从资金的投入强度和研究开发(R&D)人员的努力程度这两个技术创新成败决定性因素的角度论述了企业适度规模问题,得到技术创新中的适度企业规模范围.  相似文献   

9.
李宇  安玉兴 《科学学研究》2008,26(6):1333-1340
 文在互构的分析框架下从双向互动的角度研究技术创新与企业规模之间的动态关系,建立了多元互构体系下技术创新与企业规模的互动演化空间,动态解说了技术创新与企业规模之间的协同演化过程,并在互构逻辑下应用基于VAR模型的广义脉冲函数法和方差分解法对我国工业企业的技术创新与企业规模关系进行实证研究,实证结果表明企业规模是影响技术创新的重要因素,技术创新也同样影响企业规模,但是存在着滞后现象;企业规模对技术创新的解释度较大,而技术创新对企业规模的解释度则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10.
基于规模和集群之上的企业技术创新行为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主要研究了企业规模以及集群对于企业技术创新水平的影响。首先分析了企业规模和集群各自对企业技术创新水平的作用,在此基础上,研究了两者对企业技术创新水平的共同影响,提出了一个“企业技术创新水平的无差异曲线模型”,并进行了简要的实证分析和检验。文章的结论主要为:存在一个阀值,以此为转折点,企业规模和技术创新水平的关系呈倒“U”型;集群度对于技术创新水平有正向影响,但是边际贡献递减;集群度越高,集群内企业规模阀值就越大;规模和集群度两者共同对企业技术创新水平的影响呈“无差异曲线”形态。  相似文献   

11.
姜波 《情报杂志》2012,31(2):81-86
以2001-2008年中国30个省级区域大中型工业企业面板数据为样本,利用非参数Malmquist指数方法实证测评了30个区域大中型工业企业在2001-2008年间技术创新效率的动态变化,考察了大中型工业企业省际技术创新效率的变化来源与差异。主要结论有:2001-2008年间,中国大中型工业企业技术创新效率出现了一定的下滑,主要原因是技术效率的下降,并且技术效率的恶化是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共同下降的结果;大中型工业企业技术创新效率的增长机制存在一定程度上的不稳定,其技术创新效率变化指数具有明显的波动特征。  相似文献   

12.
企业技术创新模式的选择分析--以青岛市为例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企业技术创新是区域创新过程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其创新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从理论上对企业技术创新的模式进行归纳总结,并依照技术创新主体以及技术创新的内涵不同进行分类。同时以青岛市为案例,客观分析了青岛市企业技术创新的行为环境,针对青岛市企业技术创新的优势与不足,提出了青岛市企业未来技术创新的基本模式。  相似文献   

13.
着重分析了创新风险和技术类型两个影响寡头垄断企业技术创新模式选择的主要因素,并依据这两个因素提出一个综合决策矩阵.该矩阵认为,当进行核心技术创新且风险较小时,倾向于选择自主创新的模式;当进行核心技术创新且风险较大时,倾向于选择研究型合资企业的模式;当进行辅助性技术创新且风险较大时,倾向于选择非股权的合作开发模式;当进行辅助性技术创新且风险较小时,倾向于采取技术创新外包的模式.其中,就研究型合资企业和非股权合作开发模式而言,创新成果给不同企业带来的收益大小可能并不相同,因此这两种创新模式对企业相对优势的影响还需要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4.
基于产业群的技术创新研究综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孙伟  黄鲁成 《科研管理》2002,23(4):30-34
技术创新在现代经济增长中的作用越来越大,技术创新是我国企业在新经济时代面临的现实选择,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作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大企业和中小企业在技术创新中具有不同的作用,拥有不同的优势。现有的技术创新研究基本上是将大企业和中小企业分裂开来,单纯从市场或市场组织方面孤立地研究某一种类型企业在技术创新方面的情况;而在有关的产业群研究中,又都是从区域经济的角度,从小企业群集的角度来分析,而很少考虑从技术创新的角度,从大企业和中小企业的协同竞合角度来分析,本拟就国内相关研究进展综述,从而给基于产业群的技术创新研究提供立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曾德明  王媛  徐露允 《科研管理》2019,40(9):181-189
本文通过我国汽车产业200家企业1996~2010年专利、标准与企业性质的面板数据,采用负二项随机效应回归模型,实证分析了相关和非相关技术多元化与企业技术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并检验了技术标准化能力对二者间关系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相关技术多元化与企业技术创新绩效呈正相关,技术标准化能力显著负向调节二者之间的关系;非相关技术多元化与企业技术创新绩效呈倒U型关系,技术标准化能力显著正向调节非相关技术多元化与企业技术创新绩效之间的正向关系。研究结论丰富了技术多元化与创新绩效关系的研究,为我国企业构建合理的技术多元化战略提供了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6.
中国企业技术创新评估体系模型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陈劲  姜涛  张朋伟 《软科学》2002,16(4):80-83
技术创新已日益成为国内外企业发展的焦点话题,被视为企业获取竞争优势和能够持续发展的关键环节,但如何对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进行评估,或者说如何持续不断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如今已成为制约我国技术创新发展的一道鸿沟。本文的目的就是力图在借鉴别人研究的基础上,为我国企业设计出一套适合国情、易于实践操作的技术创新能力评估体系。  相似文献   

17.
秦江萍  朱磊 《科技与管理》2002,4(2):114-118
中小企业要想永远把握市场竞争的主动权,唯有充分发挥其自身特有优势,不断坚持地技术创新。中小企业虽具有实施技术创新的潜在优势,但由于各方面的原因,中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仍面临着许多障碍。结合中国实际,分析了中小企业实施技术创新战略的必要性、潜在优势和面临的障碍,并提出了政府和企业在推进中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中应采取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世界范围内的经验表明,一个地区的经济规模、经济发展水平、对外开放程度和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呈现互动性,前者为后者积淀基础,后者为前者创造动力。但环太湖地区这种"互动性"却出现了变异,即拥有较高的经济发展水平,却没有表现出相应的技术创新动力。从新制度经济学视角分析环太湖地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不足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