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雷雨》是曹禺先生的戏剧成名之作,也是中国现代戏剧史上的一篇力作。它以其深沉的主题,成功的人物形象塑造,谨严的结构吸引着无数喜爱它的人们,使人每接触一次总会有一份新的收获。尤其对牵动着戏剧发展的重要人物——周朴园的性格把握,常是初读周朴园者和评论者津津乐道的话题。应当承认,曹禺先生从多个角度,以鲜活生动的情节集中凸现了周朴园的惟利是图,反动残暴、冷酷自私,内心空虚、独断专横,不近人情的性格特征,同时,作者也从不同侧面描述了年轻时的周朴园曾经像许多知识分子一样,对先进思想和个人理想有着执著的追求以及他与侍萍的相爱等性格的另外一个方面。周朴园是一个复杂的多侧面的典型。  相似文献   

2.
钱禹清 《考试周刊》2009,(6):172-174
不朽的《雷雨》留下了永恒的问题:如何认识周朴园?周朴园到底是怎样一个人?中学语文课本上也设置了这些问题引领学生去剖析作品和人物:周朴园对侍萍的感情是真是假?问题的答案似乎是不确定的,又似乎是显而易见的。其实,这一切问题的背后都有一个共同的结——周朴园的性格。  相似文献   

3.
《雷雨》的经典之处在于它提供了多种解读角度。本文从文本研读出发,还原情景氛围,对周朴园与鲁侍萍、周蘩漪、鲁大海三组人物关系中提炼的性格聚焦点作了新的解释。  相似文献   

4.
郭怀玉 《中文自学指导》2010,(6):109-113,26
曹禺生前对《雷雨》中周朴园的原型有过多个解释,但避谈其创作时参照最多的原型——周馥家族的周馥、周学熙和周学辉等人。黄佐临、田本相等认为,曹禺塑造周朴园这个人物形象实际主要是以周氏三人为蓝本的,只不过由于某种原因曹禺不愿意承认。本文通过对周氏三人的实际生活和工作进行考证发现,综合他们三人的某些真实的经历和性格特征,与剧作中的周朴园基本吻合,有的甚至惊人地相似;曹禺所公开提供的任何一个原型均与之无法相比。  相似文献   

5.
细微见真情     
前几天在翻阅2004年第11期《中国青年》时看到:一位外籍教师去参观一所大学图书馆,阅览室里座无虚席,同学们都在安安静静地看书。往里走了几步,他突然站住不走了。陪伴的中国老师奇怪地问他怎么了,做出继续邀请他往里走走看看的手势。而那位外籍教师却仍然站在原地不动。他指了指自己的脚,摆了摆手,又朝周围正在埋头学习的同学看了看,这位老师还没明白过来,只见外籍教师突然蹲下身去,迅速把自己脚上穿着的皮鞋脱掉了提在手里,光着脚往里走。原来,他是担心自己皮鞋走在木地板上发出的声音干扰了同学们的学习。  相似文献   

6.
曹禺在《雷雨》中通过揭示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成功地塑造了周朴园这一艺术典型。  相似文献   

7.
周朴因对侍萍的情感,历来被无数论家指认为虚伪、自私。本文重新审视文本后认为,周朴园对侍萍的心态是矛盾而复杂的:伤害与悔恨交接,恐惧与思念相杂,冷漠与真诚同在,经历了伤害→怀念→忏悔的嬗变,显化出周朴因人性的沦丧与回归,揭示了周朴园作为“人”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8.
尹莉丽 《考试周刊》2013,(90):12-12
《雷雨》是著名戏剧家曹禺的处女作,剧中通过展现周、鲁两家之间复杂的矛盾冲突和阶级矛盾,成功地塑造了具有悲剧色彩的周朴园的形象。  相似文献   

9.
《雷雨》描写的是以周朴园为核心的发生在带有封建色彩的资产阶级家庭里的悲剧。全面看待周朴园 ,剖析其性格特征 ,可以说 ,他是一个“正邪两赋”式的典型代表。从周朴园这一人物形象的刻画上可以看出 ,根据生活本身的逻辑来揭示人物性格的丰富性和复杂性 ,才能真正领会人物性格的多面性。  相似文献   

10.
《雷雨》是一部杰出的现实主义悲剧。剧本描写了一个封建资产阶级大家庭的矛盾,周朴园是这个大家庭的统治者。他的性格是双重的,集中体现在对鲁侍萍的感情上。周朴园对侍萍的怀念是真实的还是虚假的呢?历来认为周朴园是个伪君子,说他对侍萍的感情完全是假的,虚伪的。这种看法有  相似文献   

11.
周朴园是曹禺的著名话剧《雷雨》的主人公之一,他出身于封建家庭又到德国留过学,是由封建地主转化而成的资本家,他的性格特征具有“封建地主”和“资本家”的两面性。  相似文献   

12.
臧立芬 《现代语文》2006,(9):114-114
在学作品中,对比的手法经常被运用。善与恶、美与丑、悲与喜、爱与恨、盛与衰、荣与辱……一经对比,便泾渭分明,妍媸毕露,使作品的感情抒写更为强烈,人物个性更加鲜明,主旨更加突出,从而产生更大的艺术感染力和震撼力。  相似文献   

13.
论周朴园形象的深层寓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朴园是以恶者的形象出现在《雷雨》的戏剧舞台上的,可是每一次伴随着对周朴园人性恶的批判,我们便可以看到曹禺对周朴园灵魂深处内疚,忏悔,孤独,空虚的重笔描写。笔者认为,这一情节在剧中的频繁出现是作者的精心安排,它在暗示读者:周朴园不只是个吃人者,同时也是个被吃者;今天,他用“秩序”来毁比他年轻的人,殊不知昨天他曾是“秩序”的更早的特殊品。至此,剧作家把人们憎恨的情绪由周朴园这一道德个体上升到了对整个滞涩的封建文化的批判.  相似文献   

14.
《雷雨》中的语言极其含蓄,却蕴含丰富,能生动地表现人物特点。“哦”这些看似无足轻重的虚词,却往往大有乾坤。周朴园和鲁侍萍的对话里反复出现一个虚词“哦”字,展现了人物的多面复杂性,透露出了人物的心理及性格。赏析《雷雨》中的“哦”字,就是揭露周朴园矛盾的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15.
《雷雨》教学内容已经大体完成,还有十几分钟就要下课了,我准备开始课堂小结。这时有位学生接着我的话题,发问道:“老师,您说‘悲剧就是将人生最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那么周朴园这个文学形象是否具有悲剧性色彩呢?”我看到学生对《雷雨》的阅读冲动却还没淡去,有抑制不住渴望表达的热情,心想:何不趁热打铁,再点把火,让他们的思维火花充分燃烧起来?  相似文献   

16.
《雷雨》是中国现代话剧的经典作品,选入高中语文教材无疑将会提高中学生的文学欣赏能力。《雷雨》第二幕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被节选入高中语文第四册,当时无论在练习的设计上,还是在教学参考书的编写上都是在强调周家“父子、母子、兄弟之间的会见成了一场惊心动魄的阶级斗争场面”,认为周朴园“残忍、自私、冷酷、虚伪”,“人格卑下,没有任何仁义和道德可言”。解读周朴园对鲁侍萍究竟有没有感情,仅从语文教材所节选的部分来分析,可能会出现片面性,因为节选部分所显示的仅仅是周朴园感情流程的某一时段,还需要结合全剧看周朴园感情流动的全过程。不仅如此,我们还应联系作者的创作思想,准确地把握人物的思想感情。  相似文献   

17.
但凡文学人物能在文学史上经久不衰,必定有其过人之处。作为典型,他们往往是真实性和艺术性的综合体,能以独特的性格特征使自己鲜活地出现在读者  相似文献   

18.
《雷雨》以它雷霆乍惊之气势,一经问世,便轰动了整个文坛,竖起了一道后人难以逾越的标杆。它经久不衰的魅力,除了在于紧凑集中的故事情节,紧张激烈的矛盾冲突,巧妙严谨的戏剧结构,浓郁凝重的悲剧气氛这些因素之外,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塑造了丰富蕴藉、血肉丰满、复杂真实的各色人物。  相似文献   

19.
廉刚 《现代语文》2009,(7):102-103
针对《雷雨》中的周朴园对鲁侍萍究竟有没有感情这一情感问题,本文从作者的创作思想、周朴园所生活的社会环境、立足于“人”的观念看待周朴园对侍萍的感情三个方面进行剖析。从分析中可以看出周朴园对鲁侍萍是有感情的,但这种感情的表现却是曲折的,周朴园对鲁侍萍的感情有着许多真实的成份。在周朴园的身上,既有凶神恶煞的一面,也有软弱、温情脉脉的一面。  相似文献   

20.
在《雷雨》中,周朴园和蘩漪的婚姻门当户对,但为何冲突不断?从双方的个性差异和心理需求上可以找到更为直接的原因。周朴园是一个封建专制家长,"顺从"是他对于下人和妻子的首要需求;蘩漪是一个有着强烈的自我意识、个性解放意识的"新女性",对所爱之人精神上、心灵上有着更为明确的"自觉"。这种相异与错位,是造成他们冲突的最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