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有一次,马克·吐温来到英国一个小城镇,便径直向一间旅馆走去。服务员请他在旅客登记本上签名。他翻开登记本一看,发现在他之前曾经有一位有名望的旅客在这里住过。这位旅客的签名是这样的。“冯·布特福德公爵及其众  相似文献   

2.
马克·吐温妙语连珠章士法在纽约的一次宴会结束时,马克·吐温连珠炮般地回答人们向他提出的问题。他说:“写作当中,一个人自己说自己的事,通常比别人来说关于他的事更有力,更有戏剧性。”有人打断他的话,问“假如有一个人死了,由这个人自己来说他死了更有力吗?”...  相似文献   

3.
马克·吐温(Mark Twain,1835—1910)是美国著名的幽默作家,他的《汤姆·索亚历险记》(1876)和《王子与贫儿》(1880)等以少年为主人公的作品至今仍然脍炙人口,深受各国读者的喜爱。马克·吐温是他的笔名,他的真名叫塞缪尔·朗荷恩·克菜门斯。吐温于1835年11月30日出生在美国密苏里州的佛罗里达镇,4岁时,全家迁到密苏里州南部的汉尼巴尔居住,在那里他度过了少年时代。汉尼巴尔位于密西西比河岸边,因地处南部交通要道而热闹繁盛。1867年,吐温32岁时,他以旧金山的加利福尼亚时报记者的身分与去欧洲和巴勒斯坦的旅游团同行,乘的是“桂格城”号轮船,历时半年。他从所到的各个地方,向报社发回许多非常有趣的报道。这次旅行是他人生的一个大转机,因为在这次旅行中,他结识了后来成为他妻子的美貌姑娘奥莉薇娅·兰登的弟弟查尔斯·兰登。  相似文献   

4.
正在新近出版的全本《马克·吐温自传》(Autobiography of Mark Twain,Volume 1—3,2010—2015)中,互文是一个明显特征,引用、参考、暗示、模仿、重写等多种互文性手法,都被吐温运用得出神入化。其中一个重要的互文作品,是他早逝的大女儿苏西(Susy Clemens,1872—1896)13岁时为他所作的传记,即"苏西的传记"(Susy's Biography)。在《马克·吐温自传》的前两卷中,吐温在27天的口述自  相似文献   

5.
马克·吐温最后的演说单纯译丢克斯葆莉姐妹私立学校毕业典礼马里兰州巴尔的摩市1909年6月9日1907年马克·吐温到英国访问,途经明尼阿波利斯(美国城市),在那儿他碰到了弗朗西丝·纽纳利,马克·吐温昵称她弗朗西丝卡。马克·吐温有许多叫做水族馆俱乐部或神...  相似文献   

6.
<正>在新版全本《马克·吐温自传》中,与盗贼有关的词汇频繁出现,如"盗贼""小偷""偷窃""防盗铃"等。它们集中出现的几个片段或幽默风趣,或无可奈何,或怒火中烧,尽显马克·吐温单纯善良、浪漫风趣、幽默乐观的个性特征。然而总是遇人不淑也给吐温及家人带来诸多困扰,使他忍无可忍;同时也从一个侧面展示了"镀金时代"盗贼猖獗、道德沦丧的社会状况。福尔摩斯式智慧  相似文献   

7.
根据他堂兄的提议,马克·吐温一次去参观图索夫人名人蜡像陈列馆。他在一件精巧的作品前一声不吭地站了半天,忽然旁边有什么东西戳了他一下,把他从沉思中唤醒。他转过身,发现自己正面对着一个惊得目瞪口呆的英国主妇,她手中的阳伞仍在指着他。“呀,老天爷,这是活的呀!”她惊呼一声,赶忙逃了出去。  相似文献   

8.
(一)1906年4月,高尔基抵达美国的第二天早晨一开始,又涌来了几十名来访者。“高尔基先生正准备参加今天将举行的宴会……”布列宁向大家宣布说。“他今天无论如何不能会见你们了。他要和马克·吐温交谈……”马克·吐温的名字对最热心、最坚决的来访者都产生了魔力般的作用。这大概是布列宁连想都没有想到过的。但是,在那个时候的纽约,甚至在当时的整个美国,这确实象他如果宣布高尔基将与复活了的乔治·华盛顿本人共进早餐一样轰动!纽约是个车声隆隆、人声嘈杂、交通繁忙、生意经十足的城市,就是在这样一个城市里,马克·吐温的笔和语言还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在很多美国人的心目中,70岁高龄的马克·吐温在掌握人类的智慧和心灵上甚至胜过一些国家首脑。难怪人们曾多次向他本人提议争取当美国总统  相似文献   

9.
世界上有这样一个国家,外国人对它的兴趣永不会消失,不管是王子或贫民、学者或文盲、智者或傻子、富人或穷人、囚徒或自由人,概无例外。总之,这是一个人人都想看一看的地方。那么,这个地方到底在哪里?一百年前,马克·吐温在他的长篇小说《赤道圈游记》中给出了心目中的答案:印度!他笃定地说:看过一回之后,即便是匆匆一瞥,也不愿去和世界其它各地的风光做交换!《赤道圈游记》是马克·吐温在1895年环球旅行后写成的,于1897年出版,记述了他在澳大利亚、新西兰、印度和非洲等地的见闻。在这本以游记为题材的书中,以对印度的描写最为具体和生动。作家以第一人称的视角、独特的眼光对印度的人文景观、风土人情作出了细致入微的描写,使人如身临其境、叹为观止,更让读者久久沉浸在印度所独有的厚重历史氛围中。  相似文献   

10.
美国与欧洲有着天然的联系,对欧洲的浓厚兴趣驱使一代又一代的美国人前往欧洲,马克·吐温就是其中的一位,他曾多次在欧洲旅行,甚至生命中六分之一的时间都选择在欧洲度过。同时,作为那个时代成功的游记作家,马克·吐温尽最大努力把旅行中所看到的一切付诸笔端,因而,他笔下的欧洲显得别有韵味。  相似文献   

11.
马克·吐温与幽默吉高妙方一天,马克·吐温听见别人在谈论梦游症,在谈话的人当中,就有一位梦游症患者。“我有办法对付这种病,”马克·吐温说。“你快帮帮忙吧,给我治一下!”那人恳求道。“必须买一盆图钉,睡觉之前撒在你床边的地毯上。”书与割草机有一次,马克·...  相似文献   

12.
(二) 出版家盖依洛尔·维尔莎依尔在家里举行了一个欢迎晚会,到会的人比较少一些。维尔莎依尔是最早邀请高尔基——说得确切一点,是硬拉高尔基去作客的人之一。他的住处很宽敞,在93号街上占两层楼的地方,有点象莫斯科的萨瓦·莫洛佐夫的私邸,带几个大厅,几个小客厅,  相似文献   

13.
塞缪尔·克莱门斯由于从事领航员的工作,未能实现他想成为一名传教士的意愿。他在写给哥哥的信中表示,他正在把注意力转移到“通俗文学上来”。克莱门斯说,除非他在三个月内成为一名幽默作家,否则,他就要用“手枪或毒药自杀”。  相似文献   

14.
正在2015年10月才出齐的全本《马克·吐温自传》(Autobiography of Mark Twain,Volume 1~3,2010—2015,三卷本)中,美国著名现实主义大师马克·吐温将引用、参考、暗示、模仿、重写等多种互文性手法运用得出神入化,大量引用书信、日记、传记等文学作品,与其口述自传形成多元对话,极大地扩展了自传的叙事空间与内涵。其中一个重要互文作品,是他早逝的大女儿苏西(1872—1896)13岁时为他所作  相似文献   

15.
魏红 《世界文化》2014,(9):52-53
拼写萨缪尔·兰亨·克莱门上学的时候,非常擅长拼写。每周五班里举行拼写比赛,他总是获胜。可在一次比赛中,他有意拼错了一个词,让他喜欢的那个小女孩赢得了比赛。长大成为作家后,萨缪尔兰亨克莱门用了个笔名,叫“马克吐温”。  相似文献   

16.
一位档案管理员披露过阿尔贝特·爱因斯坦与他第一个妻子米莱娃的通信。他知道很多有关这位天才的生活情况和爱情经历。现在普林斯顿大学的研究人员又发现了爱因斯坦的更为令人惊讶的轶事。不过这次发现的是一些人口述的有关这位物理学家鲜为人知的历史,象美国公共事业振兴署的一个计划一样,它始于30年代。退休理发师米勒·赫希特:噢,我们时常跟他开玩笑,我们经常这样做。他知道汤姆·爱迪生也在我们这个区住过,就在门  相似文献   

17.
人们幻想着能发现一本自己喜爱的作家从前写的新书,其中还有自己心爱的,但以崭新的面貌重现的人物。这种想法往往只不过是一种幻想而已。  相似文献   

18.
梦露鲜为人知的画册出版佳长会译玛丽莲·梦露的一些快照在一座后院里埋藏了20余年,不久前被修复完好编辑成册,以每本600美元的售价出版发行。林肯·明特出版公司的出版商说,为使这些照片恢复原样,曾是梦露知己的肖像摄影师安德烈斯·德迪内斯花费了300万美元...  相似文献   

19.
马克吐温卖狗邵逸早年,马克·吐温与他的朋友斯温顿一起为报社撰稿,每周俩人可挣24美元,这个收入虽然不多,但能解决温饱。然而斯温顿有喝酒的嗜好,因此他们每到周末便囊空如洗。这天,又到了一文不名的周末,斯温顿向马克建议到外面找点儿钱花,三美元就行。但...  相似文献   

20.
1948年的一个夏夜,国民党特务突 然包围了京城名药店——乐家老铺。中 共地下党员张友鹏在管家老陈的掩护下, 将党的地下金库转移出乐宅;他们来到 新的接头地点时,却发现那里也已暴露。 情急之下,老陈将金库藏入乐家的西郊 鹿苑。由此,乐老板和夫人之间产生了矛 盾;金库的藏匿地点也被其未过门的女 婿告密……。这就是中国评剧院再度上 演的大型现代评剧《乐家老铺》。该剧今 夏在中国评剧院和中国戏曲学校公演以 来,深受欢迎。 评剧《乐家老铺》以百年老字号同仁 堂为题材,但与观众银幕荧屏上已经熟 知的《同仁堂传说》、《风雨同仁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