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县市报处在商品经济的前哨。那么,县市报经济报道的发展趋势和规律是什么,如何搞活经济报道,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过去,我们随州报的经济报道,读者为什么不愿看?主要还是一些经济新闻的信息含量少,缺乏可读性;群众喜闻乐见的栏目少,缺乏服务性;写作手法呆板,缺乏趣味性。我们针对这些问题,采取了以下对策.扩大经济新闻的信息量,增强可读性。  相似文献   

2.
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经济报道的发展趋势和规律是什么,地方小报如何搞活经济报道,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我们《随州报》就这个问题作了一点探索。过去,读者为什么不愿看我们的经济报道?主要还是一些经济新闻的信息含量少,缺乏可读性;群众喜闻乐见的栏目少,缺乏服务性;写作手法呆析,缺乏趣味性。我们针对这些问题,采取了以下改进措  相似文献   

3.
人们普遍认为,县市会议报道缺乏可读性,内容千篇一律,不是什么领导讲话,就是什么经验总结交流,再就是贯彻上级会议精神,缺乏新意。其实不然,县市会议报道尽管单一。但与其它新闻一样,既有一般新闻的共性,也有新闻的个性,有着自身的特点和规律。正确认识其特点和规律,对我们改进县市会议报道很有帮助。  相似文献   

4.
李琳 《新闻实践》2007,(12):56-56
地市级党报的县市新闻占有较大比重。在县市新闻中,工作性报道又尤为突出,但工作性报道往往缺乏可读性,新闻也是大同小异,不是成就报道,就是经验之谈,宣传效果差,推动工作乏力。  相似文献   

5.
县市报最贴近群众、接近生活,但并不等于报纸就真正面向群众。一个时期以来,在这个问题上,县市报一直没有很好解决。会议报道过多。从不少的县市报来看,逢会必报的情况时有发生,没有把县委、县政府的会议与部门的会议相区别;没有把重要的会议与一般性的会议相区别。一版的头条和报眼经常被会议新闻占领,一版上经常有好几条会议消息。近几年,县市报都提出改进会议报道,但收效不很明显。报道围着领导转。在会议报道中,领导的讲话和  相似文献   

6.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报业竞争的加剧,时事报道成为媒体竞争的焦点,也成为县市报与其他媒体争夺最基层读者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近几年的实践与探素,我们认为搞好县市报的时事报道,精心策划是关键。 在当今社会,地球也被称为一个村落。生活在村落中的人们,不仅仅希望了解身边的事情,还希望了解国情、了解世界。随着改革的深入,开放的扩大,时事报道在县市报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并越来越明显地发挥出它在舆论导向、信息传播、眼务群众等方面的作用。县市报的时事报道,由于自身条件的限制,直接采访获取新闻的机会很…  相似文献   

7.
耐人思考的依据提出县市报在面向群众报道上值得思考,并非“乱放炮”,意在于促进县市报的新闻改革。笔者由于主编《县报信息》的关系,常与一些县市报的老总们交换看法,也经常拜读兄弟县市报。总的说来,在面向群众宣传报道方面,许多县市报是重视的。但是,也确有部分县市报对此有所忽视。笔者在翻阅华中、华东、华北三家办得较早的周二刊县市报发稿情况时,作了粗略统计。今年五月,这三家报纸一二版共发稿273篇,其中县里各种会议报道34  相似文献   

8.
从总体上讲,现在的经济新闻存在着呆板、肤浅等问题,具体地说,有“四多四少”:唱四季歌的报道多,研究经济规律的报道少;就事论事的报道多,有深度有见解的报道少;公式化的报道多,新鲜活泼的报道少;从领导和丁作角度报道多,从群众和生活角度报道少。出现这种状况,原因之一是我们长期以来只强调经济报道的指导性,而忽视了经济报道的可读性。这样,使本来就不容易写好写活的经济新闻,愈来愈陷入呆板、沉闷的境地;而且人们见怪不怪,习以为常,似乎经济报道的任务和功能就是“传达上级有关经济工作指示”和“图解经济政策”、“通报生产进度”。如何从内容和形式上改革经济新闻,把指导性与  相似文献   

9.
一张报纸要吸引读者、一定要有自己独到的东西. 县市报更是如此.在各路大报压境,五花八门的小报满天飞的情势下,县市报要占有一席之地,就必须着力追求个性特色,以增强报纸的可读性和吸引力.然而,从目前的现状来看,县市报报道普遍存在着一般化的问题,缺乏个性、缺少特色的报道充斥版面.县市报报道一般化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外部环境看,传统的“正统”观念,还是社会上不少人衡量县市报的一把尺子.另一方面,有些领导同志把报纸作为文件的载体,采用违背新闻规律的手段干预新闻报道.从报社内部来分析,造成报道一般化的原因主要有:第一,思维方式简单化、公式化.在家想点子、出门找例子;领导讲话强调什么,就到下面去找什么、“概念十例子”,依样画葫芦.这种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是报道一般化的重要原因之一.第二,报道角度单一,不顾新闻价值而单从工作角度着眼的报道比比皆是.第三,采编队伍素质不高.第四,采编人员作风不深人.那么,县市报报道要克服一般化,凸现自己的个性特色,该从哪里人手呢?第一,围绕社会热点,精心策划组织战役性报道,形成强有力的舆论冲击波.县市报小,但小报也可造大势.在一段时间里,围绕某一社会问题,集中版面,集中力量,全方位、多侧面地开展战役性报道,可使报纸宣传有声有  相似文献   

10.
当前,普通百姓对经济生活的关注程度越来越高,晚报要想拥有更多的读者,就必须增加经济新闻报道的比重和分量。然而,做经济报道对晚报来说,又是一个弱项。这是因为经济新闻的"数字化"、"术语化"现象,导致经济报道枯燥无味,可读性不强;而晚报对可读性的要求又是相当高的,这就构成了晚报经济新闻宣传的难点。从现状来看,我们的经济新闻在内容上存在着“几多几少”的现象:报道面上的东西多,点上的内容少;报道领导部门的措施多,与群众密切相关的分析报道少;抽象系统枯燥的报道多,  相似文献   

11.
时事报道,通常是指国际新闻和国内重大新闻、时政新闻,理所当然地是新闻传播的一个重要内容。处于我国最基层的县市报,要不要时事报道,怎样处理时事报道,这是摆在县市报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时事报道不是可有可无一段时间里,曾经有人认为,县市报是小报,版面少、地...  相似文献   

12.
《新闻通讯》2008,(5):44-45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是当前和今后长时期的政治任务,也是一项系统工程。县市区域报作为最贴近基层、在当地发行密度最高的报纸,向普通人民群众宣传十七大精神,让十七大精神入户入脑具有独特的优势和不可替代性。对县市区域报来说,能否真正将十七大精神宣传得入户入脑,深入人心,关键在于新闻从业人员既要准确领会十七大精神,又要善于研究受众心理,按照“三贴近”要求,不断创新,做到把党的主张与人民群众的愿望有机结合,把遵守新闻规律与谋划主题宣传有机结合,在政治性、权威性、理论性、鲜活性、生动性、服务性、贴近性、可读性上寻找最佳结合点。《东台日报》精心组织、创新策划,尝试“五个结合”,取得实效。  相似文献   

13.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是当前和今后长时期的政治任务,也是一项系统工程。县市区域报作为最贴近基层、在当地发行密度最高的报纸,向普通人民群众宣传十七大精神,让十七大精神入户入脑具有独特的优势和不可替代性。对县市区域报来说,能否真正将十七大精神宣传得入户入脑,深入人心,关键在于新闻从业人员既要准确领会十七大精神,又要善于研究受众心理,按照“三贴近”要求,不断创新,做到把党的主张与人民群众的愿望有机结合,把遵守新闻规律与谋划主题宣传有机结合,在政治性、权威性、理论性、鲜活性、生动性、服务性、贴近性、可读性上寻找最佳结合点。《东台日报》精心组织、创新策划,尝试“五个结合”,取得实效。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县市报如雨后春笋般地得到迅速发展。县市报目前已成为我国新闻事业中不可缺少的新生力量,是县市新闻宣传的一支劲旅。面对正在建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县市报如何改革,使之更有效地发挥作用,无疑成为一个新的课题。 一、县市报的优势和劣势 我国的县市报由县市一级党委主办,是县市党委的机关报,是四级党报中最基层的一级党报。和中央、省、地级党报相比,县市报的优势是明显的,它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县市报处于基层,在党报中是自费订阅比例最大的党报,可以把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最直接地宣传到普通群众中去;二、县市报办在基层,对读者最熟悉,对读者最了解,可以及时了解到、听到真实的情况和声音,更有效地开展新闻宣传;三、县市报地方特色更为明显,群众爱看;四、县市报报小订价低,群众承受能力较强。县市报的劣势也较为突出:一是周期长(主要为周报),新闻宣传时效差;二是编采人员素质低,报纸质量不高;三是经费来源少,很难走出经济好时办报、经济差时停报的怪圈。 二、县市报面对的“读者市场” 要研究县市报的改革,就必须研究县市报的“读者市场”。中央级和省级党报多为公费订阅,地市级党报  相似文献   

15.
县市报最贴近群众、接近生活,但并不等于报纸就真正面向群众。一个时期以来,在这个问题上,县市报一直没有很好解决。会议报道过多。从不少的县市报来看,逢会必报的情况时有发生,没有把县委、县政府的会议与部门的会议相区别;没有把重要的会议与一般性的会议相区别。一版的头条和报眼经常被会议新闻占领,一版上经常有好几条会议消息。近几年,县市报都提出改进会议报道,但收效不很明显。报道围着领导转。在会议报道中,领导的讲话和活动占较大篇幅。一些一般性的长篇讲话,甚至也原封不动的见报,一占就是一两个版。有些领导下基层  相似文献   

16.
我认为,县市报要做到“三贴近”,解决的仍然是可读性问题。而这种可读性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有其历史阶段性的特点: 首先是市场经济的区域开阔性与县市报区域的狭窄性的矛盾。也就是市场经济是没有区域界限的经济,而县市报它的区域只局限于本县市。 其次是读者多与少的矛盾。中央和省级的机关报、行业报,都比县市报发行量大得多,但具体在一个县市区域里,县市报的订户又比其它大报数量大得多。这就  相似文献   

17.
经济报道如何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这是新闻界在新闻改革中正在探索实践的重要课题之一,也是全国农业报道研讨班的热门话题。学员们认为,现在的经济报道面还太窄,往往是经济工作、经济领导或经济政策的报道,往往是政策加例子,或用例子解释政策,这样的报道很难使群众把它看成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东西。要改变这种状况,必须拓展报道思路和报道面。为此,需要改进和加强的主要方面有: 一、信息经济新闻。社会主义商品经济要求我们,在市场经济日益发展的情况下,新闻媒介应该提供大量的简单明了的商品信息。这种信息经济新闻要注重可信性、可用性。在国外,人们把这类新闻称为“可供你使用的新闻”。目前,在我们的报面上这类新闻不但量少,而且提供的信息还存在可操作性差的问题,需要我们从理论和实践上继续探索新路子。地方报纸尤其需要加强这方面的新闻报道。二、社会经济新闻。这是从社会新闻和经济新闻交叉结合的角度采写的新闻。它透过社会现象看经济,透过经济现象看社会,抓二者的结合部。《人民日报》曾就一位女厂长被厂里一位工人杀害的刑事案件,透视经济改革的深层问题。《科技日报》曾就一位科技人员承包企业的奖金问题,透视社会各种人对经济改革的心态。这类新闻的采写和编辑,给我们提出了思维方式向更高层次发展的要求,要善于举一反三。透过现象看本质。如此,才能出新,才能有新的立意和新的角度。  相似文献   

18.
在全媒体传播格局中,县市报作为最基层的纸媒,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本文认为,县市报要增强影响力和在传媒市场上的竞争力,扩大民生新闻的刊发量、加强对民生新闻的报道力度、优化民生新闻的版面形态、拓展民生新闻的传播渠道,应该是一条成功的突围路径,只有贴近性强,在报道民生新闻时充分发挥人无我有的独家优势,县市报才能不断提升读者的接受度。  相似文献   

19.
追求个性特色克服一般化徐友俊一张报纸要吸引读者,一定要有自己独到的东西。县市报更是如此。在报业竞争中,要占有一席之地,就必须着力追求个性特色,以增强县市报的可读性和吸引力。然而,从现状来看,县市报报道普遍存在着一般化的问题,缺乏个性、缺少特色的报道充...  相似文献   

20.
综合新闻版 大多数的地市县报,都把报纸的第二版定为综合新闻版,主要刊登本地经济建设和文化教育卫生体育等方面的新闻。同时也刊登一些会议、工作经验、领导人活动一类的报道。这些固然都是当地基层干部和群众需要知道也应当知道的,但是从内容上看,比较枯燥,从写法上看,比较陈旧,可读性不是很强。因此要把综合新闻版办新办活,就不要采编那些一般的事实,和人们已经知道的信息,以及主题重复的报道。一定要千方百计采编那些人们欲知而未知的事实和信息。增加点富有文彩的特写和通讯。 谈到综合新闻版,有一个情况提请大家注意,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