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天宝三载(744年),李白在洛阳与杜甫第一次相遇,两人同游梁宋(今河南开封、商丘一带)并遇到了高适,三人畅游甚欢。第二年,李白与杜甫在东鲁(今山东)第二次会面,知交之情更加深厚:同年秋,两人分手,杜甫西去长安(今陕西西安),李白南游江东(今江苏南京一带)。此后,两人再未见面,但都十分思念对方,留下多首表达思念之情的作品。下面选取李白与杜甫互赠的诗作各一首,加以赏析。  相似文献   

2.
百战沙场碎铁衣,城南已合数重围。突营射杀呼延将,独领残兵千骑归。李白(701—762)字太白,原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出生于中亚西域的碎叶城(在今吉尔吉斯斯坦境内),约5岁时,其家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他自幼读书就广为涉猎,开元十二年(724)秋,李白"仗剑去国,辞亲远游"。天宝元年秋,唐玄宗下诏征李白入京,  相似文献   

3.
李白《行路难》中“多歧路,今安在”一句,课本注释:“(世上)道路艰难,我今置身何处,意思是找不到应该走的路。”其它选本的注文大致相同.这种注释值得怀疑:说“多歧路”表示道路艰难,莫非李白在担心自己误入歧途?  相似文献   

4.
秋浦歌     
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 [作者简介]李白(701—762).字太白,出生在西域的碎叶城(今吉尔吉斯坦境内),5岁时跟随父亲迁居蜀中绵州昌隆县(今四川省江油县)。李白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的诗雄奇豪迈,感情炽烈,想象丰富,形象鲜明,  相似文献   

5.
李白与汪伦     
唐玄宗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晚年漂泊在安徽的李白准备从秋浦(今池州)前往泾县。当时泾县豪士汪伦听说李白要来,急忙写了一封邀请信,信上说:“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  相似文献   

6.
小朋友,今天上课老师先给你们讲个小故事。我把故事中的主人公的名字告诉你们。(出示卡片)他叫李白,你们有谁知道,李白是哪个朝代的怎么样的人物?(生:他是唐朝诗人。)对!李白是我国唐朝的一位诗人,他现在要是还活着的话,要1280多岁了。今天王  相似文献   

7.
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这杜甫《饮中八仙歌》中对诗仙李白的描述,狂放不羁,不阿权贵。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先祖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人,早年迁徙到西域,李白出生在中亚碎叶(今前苏联托克马克)。他5岁时随父迁到四川,26岁时仗剑去国,辞亲远游湘、鄂、鲁等地。此间,他学仙访道,饮酒赋诗;结交文友。他的狂放性格和天  相似文献   

8.
唐玄宗天宝十四年秋天,55岁的大诗人李白游览泾川(今安徽省泾县)桃花潭,受到隐士汪伦的盛情款待。临走那天,好客的主人和村民们一直送到河边。晴空凝碧,秋花似锦,绿水荡漾,李白乘坐的小船徐徐起航,忽听汪伦和村民在岸上踏步唱歌送行。主人的深情厚意,古朴的送客形式,使李白十分  相似文献   

9.
小学语文课本选用了唐代诗人李白的《早发白帝城》一诗。《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小学语文教学参考书》介绍,公元759年,李白被流放夜郎(今贵州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诗歌史上,曾出现过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人们赞之为“以英玮绝世之姿,凌跨百代”、影响深远的伟大作家(苏轼《书黄子息诗集后》)。李白,字太白,公元七○一年生于西域碎叶城(今苏联吉尔吉斯共和国托克马克城,当时为唐朝  相似文献   

11.
浙江山水秀丽,人文荟萃,对历代的人们具有极大的吸引力。唐代大诗人李白,一生曾数次漫游浙江(古称越)。这究竟在何年何季?他大致到过什么地方?留下了哪些诗作?对此类问题,前人或误从旧说,有不少疏漏和错误,或虽有提及却语焉不详。本文试图探索李白在浙江的行踪,希望有助于李白生平及其创作的研究。过去、许多研究李白的学者专家,如王琦、詹锳、郭沫若、安旗等人,均认为李白青年时离家远游的行程止于广陵(今江苏扬州市)。显然,这既不符合事实,也有悖于  相似文献   

12.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黄鹤楼》这是一首千古绝唱、令人荡气回肠的诗。唐朝大诗人李白十分赞赏,后人广泛传诵。李白与崔颢是挚友,他在晚年与崔颢相识后,对崔颢的才华非常赏识,也非常敬重他。李白于天宝十二年(公元753年)在江夏(今武汉)牛渚矶与崔颢认识后,两人关系十分融洽,遂成莫逆之交。崔颢在这年秋天写下脍炙人口的《黄鹤楼》。崔颢是唐朝著名诗人,汴洲人氏,生长于京城长安(今西安),少年时就胆识过人、才华出众,写…  相似文献   

13.
郝良善 《快乐阅读》2011,(24):122-123
比李白小十一岁的杜甫在公元744年初夏与李白在洛阳相识,二人一见如故,相见恨晚。之后,李白、杜甫结伴而行,渡过黄河,赴王屋山拜访道士华盖君。可惜的是华盖君已死,二人未能如愿,折回梁园(今开封市城区东南一带),与流寓到梁园的大诗人高适一起,在梁园豪饮高歌,畋猎作诗,怀古论今,继师旷之后在古吹台又一次续写了一段佳话。至今开封市禹王台公园还记录着他们的事迹。这一年秋后,三人同游宋中(今河南商丘),李白、杜甫北上  相似文献   

14.
公元770年的冬季,一代诗圣杜甫长眠于漂泊的小舟之上,从此结束了四处流徙、居无定所的生活。杜甫(公元712~770)字子美,祖籍襄阳(今湖北襄樊),出生于巩县(今属河南)。他与浪漫诗仙李白并称"李杜",是我国现实主义诗人的伟大代表,也是古典诗歌各种体式的集大成者。当然,  相似文献   

15.
拙文《李白出生四川江油补正》在1982年发表于《四川大学学报丛刊》第15辑之后,引起了学术界同仁的热烈争议,十余年来,李白生于蜀中说得到了愈来愈多的学者的支持,1993年出版的新编中学教材《中国历史》也改变了李白生于中亚碎叶的说法,肯定了李白为彰明(今江油)人。然而对李白出生地的争议并未停止,近几年主张“非蜀中说”的先生们对“蜀中说”提出了种种质疑,现对这些质疑作出答复,以就教于诸君。  相似文献   

16.
名诗鉴赏     
一、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问题:越中览古○李白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苏台览古○李白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1.请从两个方面谈谈这两首诗共同的特点。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这  相似文献   

17.
李白《蜀道难》描写由秦入蜀之蜀道,已为公论.然古由秦入蜀非仅一道,李白所述者何?古今注释家多阙.翻检古藉,古由秦入蜀,多由今西安始发,先至汉中以为中转,而后抵成都.《读史方舆纪要》:“汉中入关(指关中地区)之道有三,而入蜀之道有二.所谓入关之道三者:一曰褒斜道,二曰倘骆道,三曰子午道.所谓入蜀之道二者:一曰金牛道,二曰米仓道.”又“汉高祖烧绝栈道(指褒斜栈道),因别开西路,从故道(今凤县东北)出,以袭陈仓(今宝鸡).”此道古谓之陈仓道.据此,由秦入蜀,以汉中为中转之蜀道当划为南北两段:自西安至汉中为北段,其路有四,即陈仓道、褒斜道、倘骆道、子午道.此四者,虽开通有先后,兴废有变迁,然于唐代皆为通途.自汉中至成都为南段,其路有二,即金牛道(古称石牛道)、米仓道.此二者,自秦汉开通以来,通畅古今,唯米仓道路迂且遥,用之者少.  相似文献   

18.
伟大诗人李白一生都在追求美.他追求社会美,想使天下太平,人民安居乐业,为实现这个美好的理想而奋斗不息.同时也追求自然美,追求人与自然泯一的崇高境界.为此遍游全国名山大川,“或遇胜境,终年不移,长江远山,一泉一石,无往而不自得也.”(范传正:《李公新墓碑》).越地(今浙江一带)风光优美,山明水秀,人杰地灵,是李白多次游览的地方,留下了大量歌颂越中山水和杰出人物的诗篇,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至今对我们进行“两个文明”建设仍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9.
天宝十四年(755),李白从秋浦(今安徽贵池)前往泾县游桃花潭,汪伦酿美酒相款待。临走时,汪伦送行,李白甚是感激,至放歌台作《赠汪伦》一首留别,诗曰:“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诗中汪伦为何人?宋本《李太白文集》注曰:“白游泾县桃花潭,村汪伦酝美酒以待白。”后人多沿其说,包括地方志。上海辞书出版社  相似文献   

20.
正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隋朝末年,其先人流寓碎叶(今吉尔吉斯斯坦北部托克马克附近)。幼时,他随父迁居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青莲乡,25岁起"辞亲远游",仗剑出蜀。742年(唐天宝初),供奉翰林,因遭权贵谗毁,仅一年余他便离开长安。晚年,他投奔其族叔当涂令李阳冰,后卒于当涂,葬龙山。817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