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备课是教学工作的基础工作,对优化课堂教学过程和提高课堂效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全面实施,传统的备课方式已很难适应教育教学的需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新理念的落实,要通过课堂教学实践来完成,备课作为课堂教学的第一环节。必须适应新课改要求。在新的教学理念下加以改进。  相似文献   

2.
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行和新课标的实施,新观念、新思想冲击语文教学的天地,许多旧有的做法被荡除,不少教学流派纷纷亮出自己的旗帜。其间新旧观念之间有碰撞,有交锋。谁是谁非,一时令人狐疑。备课是教学之始,备课的观念及具体操作方法是教学的前提。现不惮浅陋,略陈浅见。  相似文献   

3.
王翠芝 《考试周刊》2011,(87):16-17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蓬勃发展,文章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目标及特点和职业教育的特殊性,提出职业教育应转变传统教育模式,促进素质教育发展。  相似文献   

4.
朱萍  袁洁 《广西教育》2006,(7A):9-9
一、设计教学预案时,既要考虑如何开发课程资源,更要研究怎样立足文本,充分而巧妙地利用课程资源。随着资讯的发展,学生一般能够从不同渠道方便快捷地搜集到教学所需要的与课文相关的资料,但是在利用资料时却往往不尽如人意,甚至会出现“开发容易利用难”的情况。因此,在日常备课、设计预案时,我们更应着重研究如何对课程资源进行充分而有效的利用:要立足文本,根据教学的需要,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5.
为实现“以学定教”的课堂教学行为.体现既发展共性又突显个性的有机统一,经调查、研究、实验,我校在一定范围内对教师备课做了全新的改革。成立学校、年级组教研组三级教研网络.建立“集体备课、资源共享、突出个性、反思提高”的备课模式.使课堂教学个性纷呈百花齐放,焕发出生命活力。  相似文献   

6.
对话教学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背景下出现的一种新的教学形态,目前学术界还没有一个公认的定义。为方便起见,本文对之作一个尝试性的界定.我们认为,对话教学是相对于传统“独自式”教学而言的.是以“沟通性”的“对话”为其本质的教学。对话,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更具有解释学、社会学和文化学意义。在语言学领域,对话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以语言为中介所进行的交流和会谈;  相似文献   

7.
多维备课——有效教学的前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的是为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有效教学是实现素质教育的主要途径之一。作为有效教学的前提的备课又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本文将探讨如何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进行有效教学的备课。  相似文献   

8.
“以学生发展为本”,已经喊了多年,但是许多课堂还是“涛声依旧”。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是我们的老师长期受传统教学的影响,已经习惯了原来的一套备课方式,即从备教材出发来安排课堂教学结构。在实施新课程的今天,要使新课程的理念真正落实到每日的课堂上来,我认为,首先要从备课开始进行全面的转换。那么,面对新课程。我们该怎样备课呢?[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一、备地理课程标准地理课程标准对教师全面了解中学地理教学的基本要求,明确每一堂课的教学目标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驾驭备课的真正目标就是如何达到地理课程标准中所规定的基本素质要求。学习课程标准要把握模块各条"标准"要  相似文献   

10.
朱萍  袁浩 《江苏教育》2006,(1B):25-26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语课堂教学呈现出了可喜的发展趋势。与此同时,小学语课堂教学、教学研究与管理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不同程度地制约着语教学质量的提高,也正困惑着致力于推进语课程改革的同志们。怎样看待和解决这些问题与困惑,已日益凸显其紧迫与重要。江苏省首批名校长、特级教师袁浩认为:有问题、有困惑不是坏事,课改进程中出现一些问题和困惑是必然的;问题和困惑呼唤着深入反思和不断探索,孕育着新的突破和超越;要解决这些问题和困惑,一是要坚定课改的信心,二是要有探索解决的思路和具体办法:立足课改、研究现状、关注热点、讲求实效。我们将向大家介绍他和部分小学语教师从教学、教研、教管和教学评价等不同角度提出的一些意见.以期引起更多同志的关注.更热情地投入课改.更有效地提高小学语教学的质量与效益。[编按]  相似文献   

11.
《语文课程标准》对阅读教学的建议中存在着概念含混的地方,导致指向不明,教学中容易造成混乱。应把握阅读“对话”与阅读教学“对话”的不同,阅读“对话”与教学“对话”的不同。真正在阅读教学中落实阅读教学“对话”的理论和实质。  相似文献   

12.
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滚滚大潮中,教案是否也要来一次革命,使之与时俱进一,与课改同行,这是当前教师们谈论特别多的话题。结合我校情况,我们认为目前实行的教学常规管理,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尤其突出的是教案管理的改革亟待进行。教师在备课中存在着一些值得反思的地方,如:一味追求形式,忽视备课的内质;照搬教参,千篇一律,缺乏创意;为了应付检  相似文献   

13.
新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既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挑战.又对教师备课提出了新要求。教师如何备好数学课,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14.
<正>特级教师斯霞曾说过:"为了上好一节课,需要用一生的时间来准备."这充分说明好课是认真准备出来的,十多年的教学经历让自己深刻感受到:"精心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备课越充分,课堂教学效果越好,备课是教师取得教学工作主动权的重要一环,也是提高自身专业水平的重要途径."集体备课是相同专业教师互相讨论和研究某一教学专题的产物,融入了集体教师的智慧.它将教师的个人才智转化为集体优势,从而提升教学质量,促进学校和教师个人发展.集体备课是我校目前正在进行教育教学改革的八大抓手之一.  相似文献   

15.
加强民办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改革是“三教”改革的现实要求。当前,我国民办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为教师思政理念有待提升,课程思政难以落实;教材内容更新缓慢,职业特色不够鲜明;教学方法单一,思政元素挖掘不够深入。对此,基于“三教”改革背景,应从以下路径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进行改革:深化教师课程思政的理念,强化“三师型”教师的培育;实施精品教材建设工程,凸显教材的职业特色;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深入挖掘课程当中的思政元素。  相似文献   

16.
熊莲  吴绍琪 《青年教师》2005,(11):40-41
课程改革的推进引发了一场转变教育观念的“启蒙运动”,而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也成为题中应有之义。新课程强凋教学过程是师生交,主、互相学习、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教师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转向“平等中的首席”,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引导和参与。这一理想状态所呈现的美好前景实际上内蕴着更多的机遇和更为严峻的挑战,即以“旧我”直面“新我”,  相似文献   

17.
职业化法律硕士的培养目标不同于科学型法学硕士,其应该在"国际化"社会大背景下,克服原来存在的轻视职业化伦理、职业化训练和"国际化"的缺陷,转变教育的理念,根据市场对人才的需求进行相应的课程改革,打造一支"双师型"的师资队伍,做到教学内容的"国际性",从而达到培养高质量职业化法律硕士的目标,实现我国人才强国的战略。  相似文献   

18.
1999年6月,改革开放以来的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召开,我国的高等教育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高等教育大众化迈进。2005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504万人,是1998年的4.7倍,毛入学率为21%,高等学校在学生人数达2300万人,规模居世界第一。这一组数据一方面显示了近年我国高等教育的长足发展;另一方面,我们也不难从中看到高等教育自身面临的压力。这个压力一方面体现在高校教学设施和教师资源的缺乏,另一方面,更为持续和影响深远的是大学的精神实体:校园化的压力。事实上,这个问题的解决要比盖几个新校区、多培养几个老师等等因素的解决困难的多,因为针对这个问题,除了体制、政策这些操作性层面的改革之外,还涉及到观念和价值观这些思想层面的改变。所以,我们要提出:课程改革,以及更进一步的,从化改革的角度去应对教育大众化的浪潮,建设新的、符合现实要求的校园化成为了必须。[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许功华 《湖北教育》2006,(11):20-21
一、新课程背景下的备课与传统备课的联系与区别 备课,顾名思义就是为上课作准备。教师在课前研读教材,讨论研究教法,准备教学器材、教学后进行反思等都属于备课的范畴。 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念,反观传统备课,我们不难发现传统备课既有其合理性,也存在其弊端,其合理性表现在:目标明确,问题主导,教程清晰,结构完整,节奏紧凑;其弊端表现在:重知识轻能力,重智商轻情商,重结果轻过程,重一致轻个性。新课程背景下的备课强调:关注发展,尊重个性;落实课标,整合三维;教学统一,转变方式;凸显过程,重视预设与生成;体现教材,使用并超越教材。  相似文献   

20.
备课是每位教师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是传播知识的起始准备阶段,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决定性阶段,是上好每一节课的前提条件。备课越充分,课堂教学就越高效有序,越能完成预设的教学目标,越能处理好课堂动态生成的课程资源。备课水平的高低,从某种程度上也表明了教师业务水平的高低。根据本人平时的备课经验,认为备课一定要有对话意识。这里所说的“对话”,不只是言语的应答,按照雅斯贝尔斯的说法,“对话是真理的敞亮和思想本身的实现”。[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