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我国新疆与青海交界的昆仑山区,有一个神秘的山谷——那棱格勒河中上游的“魔鬼谷”。当地流传着一些骇人听闻的传说。有的说,山谷中居住着食人的魔鬼;有的说,山谷中隐匿着力大无穷的怪兽……  相似文献   

2.
孩子们的幸福是什么?这个简单的问题,触痛了当今教育的神经。当下,本来应该给孩子幸福的父母,有的变"狼",有的变"虎",还有的变成了"怪兽"。"怪兽父母"这个称呼最早起源于日本,用以指称那些经常提出对自己孩子"有利"但罔顾他人的要求、动辄向学校投诉并干涉学校教育的家长。  相似文献   

3.
导盲狼     
《小学生》2008,(1):94-94
一匹叫布拉风的狼,因一场人类引起的山火被迫“背井离乡”,在城市中又遭遇车祸,被好心的医生救治并培养为一只导盲狼。然而,城市中的人们因其狼的身份并不接受它,有人甚至想要杀掉它——目的只是为了那身狼皮。布拉风不得不离开这座城市,在颠沛流离的过程中,它也见识了不少人类的阴险与狡诈,一颗善良的狼心屡受打击。  相似文献   

4.
小灰狼学会了变形术,他迫不及待地想展示一下自己的本领。 可是,变成什么呢? 小灰狼想了想:怪兽最酷了,就变成一只大怪兽吧。  相似文献   

5.
一位老师在教《狼和小羊》的结尾“(狼)说着就往小羊身上扑去”时,为了发散学生的思维,便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设想:“狼就往小羊身上扑去”的结果会怎样?许多学生纷纷发表了意见,有的说:“狼脚下的石头因水流的冲力发生了移动,狼站立不稳掉进水里淹死了.”有的说:‘在危急时刻,来了一位猎人,打死了狼.”还有的说:“当狼扑向小羊时小羊以尖角把狼顶进了河里.”……事后,不少老师也都仿效了这种教法.诚然,这种教法确实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训练了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但我们认为这样利用课文的结尾去随意改变寓意是不妥的.这是因为:  相似文献   

6.
<正>“本台独家新闻!在加拉帕戈斯群岛的沃尔夫岛和达尔文岛,有神秘吸血鸟出没!”电视画面切换到外景主持人身上,他对着镜头侃侃而谈:“我现在所处的位置是沃尔夫岛。这里住着一群吸血鸟,他们把大型海鸟当成新鲜血库!下面有请我们的爆料人。”镜头立刻转向脸上被打了马赛克的蓝脚鲣(jiān)鸟。“吸血鸟会跳到你背上,用锋利的尖嘴一遍遍地啄你,血如雨下的你却不知反抗。最为可恶的是,很多吸血鸟前仆后继地赶来,在你身后耐心排队等待。”  相似文献   

7.
尼斯湖水怪苏格兰的尼斯湖水怪是全球最著名的传说之一。尼斯湖可以藏下帝国大厦,那么是否有怪兽藏在深沟里呢?雪人谜踪在世界上所有的神秘动物中,最让人着迷神往的就是传说中的喜马拉雅雪人。雪人被称为“夜帝”,意思是居住在岩石上的动物。雪人被人们描绘成一种身材高大、半人半猿、、红发披顶、全身长满灰黄色的毛的样子。神秘大脚印早在1924年,加拿大人艾乐伯特称他在温哥华北部森林露营时,曾被6个半人半猴的动物俘虏了6天,后来侥幸逃脱。事后,他发现森林中有6个脚趾的大脚印出没,他认为是怪兽留下的。许多专家经过研究,至今未破译。英…  相似文献   

8.
导盲狼     
《小学生》2008,(Z1):94-94
内容简介:一匹叫布拉风的狼,因一场人类引起的山火被迫"背井离乡",在城市中又遭遇车祸,被好心的医生救治并培养为一只导盲狼。然而,城市中的人们因其狼的身份并不接受它,有人甚至想要杀掉它——目的只是为了那身狼皮。布拉风不得不离开这座城市,在颠沛流离的过程中,它也见识了不少人类的阴险与狡诈,一颗善良  相似文献   

9.
荡倚冲冒。《黔之驴》 课本注: “形容虎对驴轻侮戏弄的样子”,似乎言未尽意。荡,放纵;倚,靠近,冲、冒在这里同义,即触犯。“荡倚冲冒”可译为:(老虎)放纵地靠近驴触犯它。 后狼止而前狼又至。《狼》 “后狼”、“前狼”,课本未加注释,有的资料译为“后边的狼”、“前边的狼”,不妥。“后狼”应是“后得到骨  相似文献   

10.
我军“雪狼”突击队组建于2002年12月。2006年4月27日。北京奥运会安保实战培训启动仪式在北京警察学院隆重举行。此前从未公开露面的武警特勤大队“雪狼突击队”。首次公开亮相.以精彩的实战科目演练给公众留下了深刻印象。“雪狼”的亮相,给这支承担奥运安保重任的武装特警突击队平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  相似文献   

11.
一音之差     
小语第三册第28课《狼和小羊》一文中,有这么一句话:“可怜的小羊喊道:‘啊,亲爱的狼先生,那是不会有的事,去年我还没有生下来哪!’”当分角色朗读评论时,同学们对“啊”的读音发生了争议.有的说“啊”应该读得慢一点、轻一点,才能突出小羊  相似文献   

12.
周冰清 《现代语文》2010,(6):110-111
《祝福》中的祥林嫂之死的原因有多种解读,有的认为是儿子阿毛被狼吃了,悲伤而死;有的认为是大伯子收屋,使她没了安身之处,穷死的;有的认为是鲁四老爷和柳妈等鲁镇人的冷漠合伙杀死的;有的认为是祥林嫂多重的、复杂的性格导致了她的死亡。这些观点都有一定道理,的确,从表面上来讲,吃儿子阿毛的狼、收屋的大伯子、鲁四老爷和柳妈等鲁镇的人对祥林嫂之死都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相似文献   

13.
在文化学、民俗学和语言学研究中,一些世俗文化中的言语常常被忽视。“杀破狼”是近年在世俗文化中被大量使用的言语符号,并非新造的词语,而是紫微斗数的专属术语,是传统的神秘文化、宗教文化的产物。“杀破狼”在古代和现代的生活世界中都有着烈的文化象征意义,体现了民族文化心灵生命体的构成流变。  相似文献   

14.
尼瑙克山探险作者:(美国)纳塔莉·巴比特译者:魏莉出版:新蕾出版社神秘的"怪兽之吼"竟是这次探险的起因。这个故事发生在尼瑙克山山脚下的脚背  相似文献   

15.
(一) 九年义务教育四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第二册第十六课《狼》一文中,有两处标点,笔者认为欠妥: 第一处:原文是“途中两狼,缀行甚远。”这是一个单句,“两狼”是主语,“缀行”是谓语,“甚远”是缓行的结果,为补语。“途中”是谓语动词“级行”的地点,是状语;而绝不是主语“两狼”的定语。“途中”做状语,渲染了气氛,使气氛更加紧张。因此,此句应点为“途中,两狼级行甚远”。  相似文献   

16.
最早发现危险的那只狼 ,通常不是逃走 ,不是躲回狼群 ,而是将敌人引向相反的方向 ,让同类得以脱险。鹿及其他一些动物也是这样。动物的这种“奉献”精神用传统的进化理论是很难理解的。美国动物行为学家汉弥尔顿认为 ,动物的“奉献”精神说明了这样一个事实 ,就是动物中存在“血缘淘汰”进化现象。汉弥尔顿观察到 ,北美草原狼在亲子和其他幼狼共同遇到危险时 ,往往是先救援其他幼狼。这种看似“舍己救人”的行为其实从遗传角度上看是有道理的 ,因为亲子身上的遗传基因有相当部分和自己是重复的 ,而先救助其它小狼对保持狼群整体遗传基因绝对…  相似文献   

17.
统筹兼顾 非洲草原上有种吸血蝙蝠,它身体极小,常叮在马腿上吸血,不管野马怎样狂奔、暴跳,就是拿这个“小家伙”没办法,不少野马被活活地折腾而死。动物学家发现,吸血蝙蝠所吸的血量极少,远不足使野马毙命,野马的死因是它自己的暴怒和狂奔所致。现实生活中,有的人因芝麻小事而大动肝火,暴跳如雷,以致因别人的过失而伤害自己,自食苦果,谓之“野马结局”。  相似文献   

18.
俞萍波同学问:我们在学习《别了,司徒雷登》这篇文章时,有的同学认为“美国侵略政策彻底失败的象征”指的是美国发表的白皮书,有的同学却认为指的是司徒雷登走了。究竟哪一种说法正确呢? 这个问题提得很有意义。因为全文的第1自然段粗看上去是讲美国国务院选择在“司徒雷登将到未到的日子”发表白皮书很适宜,所以也就很容易误认为“美国侵  相似文献   

19.
耿天津 《考试周刊》2012,(76):184-184
美国视听教育家戴尔提出了“经验之塔”的理论,认为经验有的是以直接方式、有的是以间接方式的得来的。本文主要分析了“经验之塔”的理论要点,通过对“经验之塔”教育理论的批判性阅读揭示其局限性。  相似文献   

20.
1933年3月4日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宣誓就任美国第32届总统,入主白宫。为了对付严重的经济政治危机和法西斯战争的威胁,执政初期,罗斯福在美国内政外交方面进行了一系列重大改革,史称“罗斯福新政”。新政对美国乃至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了美国历史上和世界现代史上一个重大的历史事件。多年来研究罗斯福新政的著作汗牛充栋,毁誉褒贬,众说纷纭,在美国和西方史学界,有的颂扬新政是一次“和平革命”,“在哲学上是民主的,在手段上却是革命的”,是可以和独立战争及南北战争并列的美国“第三次革命”。它“开始了一个影响美国生活每一个方面的深刻的和彻底民主改革的时代”,有的则认为“新政从根本上讲,仍然是保守的,是二十年代的延续”。有的认为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