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没有素材就无法写出质量上乘的文章,也无法更深刻地表现文章的主题。可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叶圣陶说过:“小学生今天作一篇文,就是综合地表现他以前知识、思想、语言等方面的积累。”作文教学实践也证明:学生缺乏材料积累,是学生怕作文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一篇好的文章,内容要新颖;要充满童真童趣;要运用恰当的写作技巧;多次修改文章;积累习作素材;确立“写作基于阅读”的思想。作文教学要体现快乐作文、放胆作文、生活作文、个性化作文等教学理念,才能使学生的习作精彩纷呈。  相似文献   

3.
熊永红 《语文天地》2013,(12):52-53
很多学生怕作文,写出的习作言之无物、空洞乏味,追根究底还是缺乏写作素材。叶圣陶先生指出:“要文章写得像个样儿,不该在拿起笔来的时候才问该怎么样,应该在拿起笔来之前多做些准备工夫。”丰富的素材积累是写好作文的重要条件,我们可从以下几方面引导学生积累生活素材。  相似文献   

4.
黄元昌 《中学文科》2009,(13):62-62
人们常常感慨“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我们也常常为学生作文的“无米之炊”而焦心,为积累作文素材问题进行过认真的思考和探索。笔者认为:要解决“无米之炊”就要——  相似文献   

5.
写作是学生自身生活积累语言的产物。要想写出一篇好的作文,写作素材的积累是至关重要的。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在阅读中积累写作素材;善于用眼睛挖掘写作素材;要持之以恒地勤记勤写;带领学生走出课堂来到生活中寻找“新鲜”的写作素材。  相似文献   

6.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而且也是教学中的难点。长期以来,教师教作文难,学生写作文也难,作文到底从什么地方入手?怎样把作文变厌学为乐学?我认为,注重平时的积累才是写作的基石。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地昼夜不息。"泉源就是积累,就是素材。这就是说,没有材料,即使能工巧匠,也无法造出精美器物。所以学生作文要有雄厚的材料,我们可以从许多方面入手,积累素材,以丰富作文内容。  相似文献   

7.
刘雪清 《江西教育》2010,(10):40-40
叶圣陶先生在《文章例话》的序中说:“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歇。”叶老的话形象地说明了生活与作文的关系,要抓好作文训练这个“流”,就必须同时抓好生活这个“源”。生活是写作素材的唯一源泉,教师要有敏锐的眼光和创新的思维,挖掘出生活中蕴藏的作文训l练因素,帮助学生积累鲜活生动的习作素材,轻松快乐地作文。  相似文献   

8.
张鹏辉 《成才之路》2010,(12):38-39
当前,缺少新鲜的素材,缺乏创新能力,这是大量学生作文中反映出的共同问题。没有素材就无法写出质量上乘的文章,也无法更深刻地表现文章的主题,因此作为学生必须积累一些写作的创新性素材,这就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那么如何在目前的情况下积累素材,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  相似文献   

9.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如果把作文比作“炊”的话,那么写作的素材就可以称得上是“米”了,这句话意在告诉我们作文素材积累的重要性。但我们一些同学虽然也积累了一些“米”,但因不善“厨艺”,没能将“生米煮成熟饭”.更不用说酿造出什么“米酒”这样高难度的技术活了。  相似文献   

10.
龙铁成 《吉林教育》2000,(10):27-27
作文源于生活。要想写出一篇好文章,必须有事可说,有东西可写。所谓的“事”和“东西”就是写作素材。有了它,你的思想就自然从笔端流露出来。那么,怎样积累写作素材呢?  相似文献   

11.
李丽芹 《辅导员》2009,(10):18-18
新课标明确指出:中学生要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多方面地积累写作素材。俗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而作文的“粮草”和“米”指什么呢?当然指写作素材。笔者在多年的作文教学中指导学生从以下两种途径积累写作素材,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在此愿与同行交流共勉。  相似文献   

12.
要写好作文必须有鲜活的作文素材,素材要靠平时的积累。离开了积累谈作文,作文就成了无本之末,无源之水。高中作文素材积累要有高中的特色,学生要依托高中的学习资源进行作文素材积累。  相似文献   

13.
古人有“文章最忌随人后”,文章要写得别出心裁,就得突破原有的思维定势,言人之未言。新的教学大纲也规定学生写作要“有创新”,那么如何引导学生作文创新呢?一、认真观察,积累素材作文最让人头疼的是解决材料问题,常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生活单一,社会生活面狭窄,又因学习时间的限制,不可能做到“读书破万卷”。因而作文时常感到“囊中羞涩”,没有素材,无话可谈。这时,我们不妨改变一下思维,灵活借助教材,就可“下笔如有神”。如2001年江苏一考生将高考作文“诚信”与《阿Q正传》联系在一起,构思新颖。2002年山东一考生写的《刺秦…  相似文献   

14.
李杨 《天津教育》2023,(13):53-54
<正>南宋戴复古曾提出:“须教自我胸中出,切忌随人脚后行。”这就是指在选择材料时要尽量打破旧的思维定式,寻求新颖之处。如果说审题立意是解决“写什么”的问题,那么素材的积累与使用则是解决用什么来展开的问题,要力求做到立意见解新颖独到,文章构思精巧,素材丰富且有个性色彩。一、高中语文教学作文素材的积累途径(一)现有的高中语文教材是学生进行课堂学习的重要依据我们在课堂学习的同时,  相似文献   

15.
新高考背景下,作文教学要从“知识本位”转向“素养本位”,使学生自主搜集、整合素材,根据不同的立意和文体,合理地选择不同的素材,由此创作出素材丰富、立意深刻的作文。从读写相融、观察生活两个视角,探索高中作文素材积累的策略,引领学生在课内外阅读中积累语言、历史典故等材料,并深入观察和积累自然生活和社会生活,为写作储备丰富的材料。  相似文献   

16.
“作文是检验学生语文素质的最雄辩的证明.”提高中学生的作文能力是中学语文教学之根本.本文主要从指导学生从观察中积累素材、从阅读中积累素材、从生活中积累素材、从强记中积累素材、从练笔中积累素材等五方面来阐述如何“立足素材积累,提高中学生作文能力”.  相似文献   

17.
社会生活丰富多彩,学生写出的作文内容应该是丰富充实、充满活力的,然而现实中农村中学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写出的作文思路狭窄,题材陈旧,内容枯燥,语言贫乏。原因主要在于学生生活积累贫乏,缺少写作素材。要改变这种情况,就必须要增加学生生活体验,积累作文素材,拓展写作思路。叶圣陶先生说:“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昼夜不息。”因此,要提高学生作文水平,教师平时就应引导学生注重积累,养成积累的习惯,掌握积累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多数研究文章谈论作文教学都是谈写作方法,学生写作文也重方法。其实好文章的产生在很大程度上首先取决于作者对生活的积累、认识,取决于“一吐为快”的那份创作激情。尤其是许多初中学生在作文中遭到的最大困难就是无话可说、无事可写,在儿童时幼稚的记忆中无法提取有价值的作文素材。搜肠刮肚写出的一点文章与课本中的文章一比,自感有很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19.
写作文,学生常常感到头痛的是无话可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其实我们缺少的不是素材,而是一颗勤于思考的大脑,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想让作文之“渠”永远“清如许”,就需要积累大量的素材作为“源头活水”。那作文素材从哪里来?应如何积累运用?  相似文献   

20.
小学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有些学生一写到作文就“头痛”,作文成了学生难以攻破的“堡垒”。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深刻体会到:学生作文难的是素材的搜集,总觉得无话可说,无事可写。如果这个问题能够解决,学生写起作文来就不会犯难。那么,如何引导学生积累写作素材呢?一、在生活中积累素材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要想使学生有东西可写,就要创造条件让他们到广阔的大自然中去阅读大自然,吮吸大自然的乳汁,在大自然的七彩阳光中寻找写作素材。每年不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