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与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文学史课程相比,对外汉语专业的文学史课程具有一定的独特性,面临着一些特殊的问题,所以相应地也需要采取一些特别的教育举措。针对该专业学生重语言、轻文学的现状,首先就要向学生明确文学史课程的意义。其次,由于该专业没有单独开设文学理论课,因此应该适当补充一些基本的文学理论知识。另外,对文学史课程内部结构也需要进行一些调整:细讲作家作品,略谈思潮及文学史脉络;细讲作品内容及相关历史文化知识,略谈艺术手法。在此基础上,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跨文化视野,介绍一些比较文学的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2.
中国古代文学的圣殿是由男性作家和女性作家共同构建的,女性作家的作品具有男性作品所不可替代的价值,但是在现行文学史中却难觅女性作家的芳踪。这既是儒家男尊女卑的的陋习在文学史上的直接反映,也是男性主导历史、对女性愚化的结果。要想全面构建中国文学史,就必须客观地展现女性作者在文学史上的应有地位。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当代文学史》的教学中,对当代文艺思想论争的教学,要抓重点剖析;对历史的文学现象以及作家作品要注重再认识再评价;要与时俱进,更新教学内容,参与现实的文学研究与评论,促进中国当代文学史教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一部成熟的文学史会发现被历史和时代文化语境所遮蔽和淹没的作家、作品和重要的文学现象,发掘出更多有文学历史价值的史料。而文学史的编撰是以文学史观念为逻辑前提,不同的文学史观就会有不同样态的文学史出现。因此要真正展示中国文学发展演变的真实面貌、揭示中国文学发展的内在规律,新时期文学史的编撰就应当在一种宏阔的大文学史观的指导下尽量还原当时文学的历史原始形态,才能构建出现代而客观的文学史。  相似文献   

5.
文学史是作者、作品、读者的三位一体,批评家与文学史家只是占少数比例的、专业的读者群,作者本身同样需要阅读作品,忽视其中的任何一个环节都不能算是健全的文学史。但是在对中国当代文学(一般是指称1949年以来的大陆文学)的批评与研究中,因袭了传统的文学史观念,一直偏重对思潮演变的审视和对作家作品的解读,即将文学史理解成了作家作品的罗列史,忽略了文学的功能史与作用史,忽略了文学是作家、作品和读者三者共同创造的产物,忽略了读者(包括批评家、学者、翻译家、编辑、文艺记者、文艺官员等专业读者)在文学史上的功绩。通过考察传媒文化对当代文学的深层影响,从传播接受的角度重建中国当代文学史,探寻文学的传播接受对文学的外部环境的重塑以及对文学的内部规律的渗透。  相似文献   

6.
戚良德  林冬梅 《现代教育》2005,(5):30-32,34
为细致全面地掌握相关内容,中国古代文学史和作品选向来是分别讲授的。然而,一方面,文学史是“心灵的历史”,文学史的学习离不开对具体作品的把握:如刘勰所说,文学创作乃“各师成心,其异如面”,作家各具特色的艺术风格,只有通过对作品的仔细品味,才体会得出来。另一方面,中国古代作家又是从同一条河流中走出来的,有着共同的历史文化渊源,他们执著于相同的价值,有着一脉相承的人文情怀,这些则需要体察和把握文学史的共同规律了。所以,从作品出发学习文学史,以历史规律指导作品的欣赏和研读,这是一种双向互动的学习过程。  相似文献   

7.
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在每卷后均附有《文学史年表》,以时间为线索,为作家、作品及文学现象等系年,对于使用者大有裨益。但是《文学史年表》中也存在一些疏漏之处,需要在使用过程中加以辨别。  相似文献   

8.
文学史本体缘于文学本体论的概念,大致指的是文学史上出现的作家、作品、文学思潮等内容.1949年以来,由于特殊的政治文化环境,使得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过多地涉及到了政治和文化因素,从而遮蔽了原本应当占主要地位的文学史自身的内容.虽然上世纪1980年代就已有进入文学史内层的争论,但这一问题至今仍未得到很好解决,其原因是多方面的.进入新世纪,严家炎主编的《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为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回归文学本体作了一个表率.文学史研究本体性的回归,既有文学自身边缘化的原因,也有文学研究者自身的努力,外来的文学思潮也起到了不小作用.  相似文献   

9.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文学作品的过程,是发现和建构作品意义的过程。作品的文学价值,是由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得以实现的。文学作品的阅读鉴赏,往往带有更多的主观性和个人色彩。应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去感受体验,重视对作品形象和情感的整体感知与把握,注意作品内涵的多义性和模糊性,鼓励学生积极地、富有创意地建构文本意义。”可见,《语文课程标准》把尊重学生在文学作品阅读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关注学生阅读心理的独特性,培养学生的批判质疑能力和创新能力,作为了新课程文学作品教学的基本理念。下面,笔者就这一教学理念,结合自己的课堂实践,谈一些个人的初浅认识。  相似文献   

10.
宗益 《中国考试》2005,(2):40-52
一、认识文学史课程的特点1.文学史内容广泛而丰富,这是特点之一。中国现代文学史包括了各种文学运动、文学思潮的发展演变,众多文学社团流派的兴衰更替,各种文学思想的论争,许多重大的文学事件,数量很大的重要的和比较重要的作家和作品,等等。以作品而言,文学史不仅要涉及到重要而优秀的作品,还要涉及到那些思想和艺术都算不上优秀但在文学史上具有意义的作品。  相似文献   

11.
中国现代文学史教学的“乡土化”即:加大地域乡土作家的份量,以其亲近性激发学生的兴趣;突出地域性因素,以其差异性深化对作家作品的理解;从地域文化角度剖析作家作品,拓宽研读文学的视野。而“立体化”即是强调“博物馆意识”、“大文学史意识”,由单向思维转向多向思维,由单一讲述变为讲述与图像、音像、实物、实地考察相结合的多样形式。  相似文献   

12.
在文学史教学中运用社会心理学方法,是由社会心理的特点和文学史的本质决定的.这一方法要求:在讲授文学史流变时,把对文学史的分析和对社会心理演变的分析相结合;讲授某一时期文学现象和特点的时候,把对文学现象的分析与对这一时期社会心理的分析相结合;对作家创作进行分析的时候,把对其作品的分析与对他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个体心理的分析相结合。运用这种方法,无论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素以文论著称于古仿的《文心雕龙》,即论外史内,论中含史,完备地具有文学史的丰富内容,显著地具有文学史的诸多特征。同时,在文体论、文学变迁论和作家、作品论这鼎足而三的建构中蕴含着一部上古至晋宋时期的文学发展史。《文心雕龙》充分示和描述了文学的历史,全面评价和诠释了历史的文学。史论合一而无专史,这是我国古代文学艺术的特色,是其所长而非其所蔽。  相似文献   

14.
《中国现代文学史》是中文系主干课程之一,开设这门课程的目的在于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的中国文学发展过程,包括各种重要的文艺思潮、文学流派,认识中国现代文学运行的基本规律,阅读和掌握具有代表性的作家作品,了解重要作家的生平和创作历程、重要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分析能力和鉴赏水平。在多年的教学与研究过程中,我觉得有几点是需要指出的:一、仅在现有的文学史框架内进行教学是远远不够的中国现代文学史与中国现代社会的结合程度远非其他文学课程所能比拟,这也是新中国政权重视它并且将之作…  相似文献   

15.
目前大学中文系古代文学在课程设置上本末倒置,在教学中以文学史而不是以文学作品为中心,偏重于文学史线索的梳理,相对忽视了对文学作品的讲习;偏重于对文学史常识的教学,相对忽视了对作品的精微体悟;偏重于治学方法的传授,相对忽视了学生基本功的训练,这样,无法让学生掌握中国文学乃至中国文化的精髓。本文从历史渊源追溯古代文学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原因,从古代文学特殊性入手探求其纠偏的途径——不能再把古代文学作品作为“文学史参考资料”,而应让“中国文学史”成为中国古代文学的“辅助教材”。  相似文献   

16.
王莉 《内蒙古教育》2013,(12):52-52
古诗作为我国历史文化遗产,是中国文学史乃至世界文学史上的一朵奇葩,以其特有的历史地位、深厚的文化内涵、独特的艺术魅力深深吸引着古今中外的读者,让每一个读过的人为之折服。作为一线的语文教师,在古诗的解读、教学和引领上应该煞费一番苦心,为学生理解、学习古诗架起一座桥梁。就古诗词的兴趣的激发和诗句境界的理解以及在学习过程中提升学生自身素养,笔者通过教学实践,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尝试:  相似文献   

17.
目前大学中文系古代文学在课程设置上本末倒置,在教学中以文学史而不是以文学作品为中心,偏重于文学史线索的梳理,相对忽视了对文学作品的讲习;偏重于对文学史常识的教学,相对忽视了对作品的精微体悟;偏重于治学方法的传授,相对忽视了学生基本功的训练,这样,无法让学生掌握中国文学乃至中国文化的精髓.本文从历史渊源追溯古代文学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原因,从古代文学特殊性入手探求其纠偏的途径——不能再把古代文学作品作为“文学史参考资料”,而应让“中国文学史”成为中国古代文学的“辅助教材”.  相似文献   

18.
网络时代,灌输文学史知识已经不能适应当前《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教学需求。要改善《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教学,可以将文学史当做一幅"地图",教师充当"导游",带领学生领略丰富多彩的文学"风景",获得对作家、作品鲜活而独特的感性体验。同时教师不能局限于文学史"地图",而是要做一个"讲故事的人",充当作家作品与学生的"中介",用自己的"人生"去激活学生的"人生",实现《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既"为艺术"又"为人生"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概要”,顾名思义,是介绍中国现当代文学这一学科的入门课,也是属于“研究之研究”的课。这门课在北大中文系已讲过几轮,凡是现当代文学专业的研究生,一进来都要求他们听这门课,还有不少其他相关专业的研究生和本科高年级学生,希望了解这个学科的历史与现状的,也都选这门课。在本科阶段,同学们已经学过“现代文学史”和“当代文学”,都是刚上大学不久开的课,主要讲述作家作品和重大的文学史现象,引导掌握基本的文学史知识,并初步学习评析文学创作与文学史现象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宜宾学院学报》2017,(1):84-90
路遥的《平凡的世界》自问世以来,在受到读者欢迎与好评的同时,却未受到文学史的重视。就当代文学史写作而言,文学史家的史学观念、文学思潮以及文学史写作中的主观性都会影响到作家作品在文学史中的叙述;就作家及小说而言,作家自身的写作策略和文学观念、作品自身的局限性也影响其在文学史中所处的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