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女儿喜欢看书。这个习惯是从小养成的。大约从3岁开始,我每周带孩子去一次新华书店。到了书店,我不给孩子买书,而是让她自己挑。她就在书堆里看,看中了什么书,就抱在柜台上,我来给她结账。因为我觉得应该让孩子自己决定看什么书,看不懂也没什么关系。去书店次数多了,书店工作人员都认识她了。她一来,书店阿姨就  相似文献   

2.
陈瑜 《今日教育》2014,(7):44-45
《一个小学校长的日记》,是我一年前在当当网上闲逛时偶然发现的。因为有阅读的习惯,时不时淘书就成为了一门必不可少的功课。我淘书的渠道,大抵有这样几个。一是循着自己喜欢的作者,去搜他的著作,或是他所读过的书籍来,以一饱眼福;二是报刊的书评书荐,比如《中国教育报》的读书周刊,比如《书摘》《读书》等杂志上的书刊讯息;三是逛书店,有时并未淘到心仪的书,那逛的就是一种感觉、一种心境;四是网上搜索,比如浏览当当网等网站,在网上流连,也逛得心旷神怡,常常不知疲倦。  相似文献   

3.
爱书的人对书店恐怕都特别有感情,我尤其是。不但小时候在书店看书,长大了在书店淘书,后来还在书店坐过柜台,继而自己也做过开书店的痴梦。最近听说两个朋友合作开书店,不由勾起我的前尘旧恨来。  相似文献   

4.
淘书杂记     
我常到旧书摊、小书店去淘书。大书店也去,但经济实力所限,很多书只能在书店里翻翻,又怕管理员嫌恶,不能多看细读,故而浮光掠影,一窥而过。这情形不似旧时皇帝选美,倒像路遇淑女闺秀,偷窥一眼,既饱眼福,又不过分逾礼。  相似文献   

5.
<正>十年前还在读书时,晚饭后总会顺路或绕路去逛一逛学校附近的旧书店,渐渐养成买书囤书的习惯,从此一发不可收拾。现而今,我也已经很久没有去过实体书店,一般都是在网上购书,那些穿行在书架间,用眼光扫过一排排的书,忽然遇见自己喜欢或需要的书的惊喜,那些淘书的乐趣,虽是源于内心的真正愉悦,却也离现在的生活愈来愈远了。  相似文献   

6.
唐子惠 《教育》2011,(3):39-39
逛书店时有惊喜。每周逛书淘书,有些书已经了然于胸,而有些书则让人熟视无睹,不免有些生厌、提不起精神,还好有一些充入书架的新种类赫然映入眼帘,于是大喜过望,淘书之乐无非如此。前两天,《教育》旬刊记者在北京的西单图书大厦,不经意间淘到了一套自己颇为喜欢的国文书——“上海图书馆馆藏拂尘·老课本”,在此不妨略作介绍。  相似文献   

7.
唐子惠 《教育》2011,(7):39
逛书店时有惊喜。每周逛书淘书,有些书已经了然于胸,而有些书则让人熟视无睹,不免有些生厌、提不起精神,还好有一些充入书架的新种类赫然映入眼帘,于是大喜过望,淘书之乐无非如此。前两天,《教育》旬刊记者在北京的西单图书大厦,不经意间淘到了一套自己颇为喜欢的国文书——"上海图书馆馆藏拂尘?老课本",在此不妨略作介绍。  相似文献   

8.
有谁会不喜欢听故事呢?她是一个对书与书店有着奇特爱恋情结的女人:凡是与书或书店相关的人、事、地、物她都倍感兴趣;与书或书店相关的传奇故事她都极想听闻。英文有句话:"I have a soft spot for bookshops!(书店是我心中最柔软的地方!)"这句话大概最能表达她对书店的特殊感觉。每个人的心中都有那么一个"柔软点",面对某些特定的东西时会产生难以解释、无法抗拒的情结与爱恋。掳掠她这个柔软点的,是与书店相关的一切……  相似文献   

9.
淘书记     
上大学之前,我没买过书。当然,跟考试有关的教辅书除外。原因也简单,就是没钱。上大学了,是师范类院校,每个月给学生五十几块钱助学金,吃饭有富裕,省下来的钱,买书。我买书的方式是淘,在电影里看过那些淘金者,拿着筛子站在河滩上,一遍又一遍地淘那些金沙,我买书时也是那样,掂量着口袋里的钱,在书店里一排排仔仔细细地淘:看上一本,一翻定价,超支了,放下,再去书架上淘下一本。那时候,街市上大小书店很多,你随便在哪一条街道走过,差不多都会遇到一家书店或一个书摊。我一般看的时候多,买的时候少。能被我淘走的书一般要满足三个条件之一:一,价格实惠。二,图书馆里借不到。三,这本书被我带走以后,我一定不会只看一遍就扔下。  相似文献   

10.
淘书有窍门     
作为正在读书的学生,我很喜欢有空时去书店、书摊淘些自己爱看书。淘过的人,对淘书中的乐趣自有心得:若是觅得自己爱好的好书,那兴奋的心情是不能用语言来形容的。  相似文献   

11.
书里能有些什么呢?这是我三四岁时坐在外祖母的书店小凳子上困惑不解的问题。我的外祖母坐在收款台边,我母亲则在柜台后边迎接顾客。在母亲身后有好几排书架,高到了房顶。店里有一架大梯子,梯子顶是弯的,钩在一根铁条上,这样梯子就可以从右滑到左,连最顶上的书都能够得着。可别以为在书店里我会憋闷得慌!不,每来一个顾客,我都会猜他是想要书架低处的书呢,还是高处的书。我母亲既聪明又麻利,她知道店里每一本书的位置。赶上顾客要高处的书,她会爬到梯子上,从最顶上把那些蓝皮、红皮或紫皮的书给顾客取下来。我觉得妈妈真能干,也越来越想知道…  相似文献   

12.
说真的,我不是一个喜欢看书的人,我是那种喜欢玩的人。我第一次看到张牧笛的文章就是在《中学生天地》上,看一次觉得还行,后来就一直都喜欢看她的作品。但我不喜欢去书店,所以也一直没买过她  相似文献   

13.
《现代企业教育》2013,(9):34-36
<正>事实上,随着互联网渠道的兴起,传统书店的衰落是必然趋势。我国书价长期偏低,无法应对实体书店房租;盗版风行,加之图书进入超市、百货店趋势明显,实体书店腹背受敌。此外,网上书店全品种上架、低退货率、周转快等先天优势,也是实体书店做不到的,而且很多网上书店还不断推出创新业务,如与出版社协同推出定制书、独家书等,从图书长尾市场中创造了大量用户需求,市场增速远超传统书店,也进一步挤压了实体书店的生存空间。  相似文献   

14.
如烟花寂寞     
喜欢亦舒的文字。媒体习惯把她写的东西叫言情小说。但是事实并非如此,我感觉她是很有思想的人。海天出版社出了她30部小说,我差不多都买了下来,可还是觉得不够,因为她还写过许多散文和评论。但是现在的书店很难找到自己喜欢的书。亦舒的小说,夹杂在一大堆媚俗无聊的文字中,显得寂寞。如烟花寂寞。这是她的一个书名。我在想她是否也喜欢烟花。那种绚烂之后的沉寂,不知道有多少人能够领会。仅仅因为如此,我喜欢她写的文字。  相似文献   

15.
书圣     
李老师嗜书如命。孩提时李老帅就经常把父母给的零花钱省下买书,他的书柜里至今都保存着30年前买的小人书。大学毕业回中学教书,李老师更是疯狂地购书。县城很小,仅一家书店,他经常隔三差五地往书店里钻,哪怕是踏一下书店的门坎心里都觉得充实很多。口子一长,他跟书店所有营业员都搞熟了。那些年不时兴开放书架,但书店的书却永远向李老师一人敞开,只要李老师一进书店,  相似文献   

16.
世界第一家网上书店亚马逊书店的成功,带来了传统售书方式及其渠道的革命。一个很偶然的机会,听人介绍说,在网上书店购书是如何便利,一本有关“中国结”编织技法的书就有几十种供你挑选;而且网上购书还打折,打过折再送货上门,尽管货到后所交书款跟上书店购书没打折的价格差不多,但既省了时间又省了车费和脚力,简直比超市还超市。  相似文献   

17.
心海     
<正>昨天放学后去书店逛了一圈。路过陈列青春小说的书架,看到书封面上的俊男美女,觉得很刺眼。我突然想:什么时候,能有平凡一点的故事和不那么悲伤的小说呢?就在这时,我看到了梨子。梨子告诉我,她看过的小说,大多是都市里的浪漫故事,又大多是以悲剧结局。"现在,很多人喜欢那种悲情小说,像你这种乐天派,也就只有少数几  相似文献   

18.
谢莲 《父母必读》2011,(2):10-10
给宝宝淘童书对藏来说一直是个难题,每次带宝宝去书店,店里面都人山人海的,书的种类也数不胜数,就算是同一类的书也会有许多版本。看得我眼花缔乱,根本无从挑起。  相似文献   

19.
再读三毛     
三毛的书对我来说是不陌生的,很早就曾读过她的《哭泣的骆驼》《撒哈拉之恋》等集子,只觉得她是一个奇异的女子,选择了一种奇异的生活方式,为我们展现了一个充满传奇的世界。虽然她的书对我很有吸引力,但总觉得她离我们很远很远。后来知道她来到了大陆,又很快回到了台湾,最后惊闻她自杀。三毛去世后,曾引起很大一阵子的三毛热,然而我想,三毛终究是寂寞的,因为我们不懂三毛。很多年过去了,有一天,我在书店里随手拿起了一本《三毛经典作品》,随便地翻了翻,那些熟悉的文字忽然于我有了一种全新的感受,于是便买回家,以便好好地再读三毛。因为知…  相似文献   

20.
旧物牵情     
人到中年,难免怀旧、恋旧,总觉得旧物都是岁月的见证,都是有感情的东西,不管是大是小,总源于一个情字。因此,很多旧物,我都不舍得丢弃。我的书橱里,有不少旧书。这些书,有别人送的,有我在街边小摊上淘来的,也有近几年在孔夫子旧书网上邮购的。别管如何得来的,我都一样敝帚自珍。前几日,儿子在书橱里找出来一本福楼拜的《情感教育》,问我这书是如何得来的,怎么里面还有曲阜师范学校图书室的印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