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为了解决好普通高校中家庭贫困大学生的问题.中同教育部会同财政部、银监会、中国人民银行,采取一系列措施,大力落实对家庭贫困大学生的资助和扶持政策,努力保证家庭贫困的大学生都能顺利完成学业。  相似文献   

2.
助学贷款已成为我国高校最重要的学生资助方式之一。本文对我国助学贷款制度的形成、现状及改进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教育的不断深入改革,贫困家庭学生面临着考上大学却因为承受不起昂贵的教育价格而读不起大学。国家实施助学贷款政策从制度上解决了贫困学生上学问题,采用福利经济学方法进行分析,得出助学贷款政策既增加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及其家庭的当前福利,又使社会福利水平得以提高。但是从银行的角度上讲却面临着贷款者的信用风险,因此可通过建立信用体系、实现信用信息共享、压缩银行管理成本等措施以期降低银行经营风险。  相似文献   

4.
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学费、招生制度的改革,1999年国家助学贷款应运而生并获得明显成效。经过不断的改革与发展,特别是2004年6月《关于进一步完善国家助学贷款工作的若干意见》的实施,使国家助学贷款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5.
2008年,我国各类高等教育总规模达到2907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23.3%;E1]全国公办和民办全日制普通高校学生资助总金额约为293.7亿元,其中,全国审批国家助学贷款合同金额65.92亿元,审批贷款人数67.39万人,发放贷款金额65.96亿元,占2008年资助总金额的22.46%,发放贷款人数125.9万人,覆盖率6.2%;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发放金额8.6亿元,仅占高校学生资助总金额的2.9%,发放人数17.42万人。  相似文献   

6.
文章分析了国家助学贷款新政策出台的背景和五大变化;讨论了新出台的国家助学贷款政策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为实现国家助学贷款的可持续发展所需政策调整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7.
本刊讯备受我省在校大学生关注的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即将开始接受申请,首次在我省实施的生源地贷款只面向我省户口且是全日制高校的在校学生,最高每学年不超过6000元。  相似文献   

8.
杨晶 《文教资料》2007,(1):25-26
中国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是国家建设的中坚力量。因此,对于贫困大学生,国家给予了很多的优惠政策,助学贷款就是一项。但是,颁布至今却出现了令人尴尬的局面,到底怎样使助学贷款政策更好地实施并发挥它的作用,关于两种贷款模式的比较分析,是本文着重讨论的内容。  相似文献   

9.
国家助学贷款风险成因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我国刚开始推德家助学贷款制度,这项制度在今后的运用中必然会面临学生偿还抱欠等信用风险问题,本从经济学角度把引致偿还拖欠风险因素归结为三个方面;一是毕业后收入状况不确定性;二是信息不完全性;三是制度供给不足性。  相似文献   

10.
国家助学贷款是我国为保证贫困学生能读完大学而制定的一项重要政策,但由于一系列复杂原因,国家助学贷款创立之日起就举步维艰,并不得不在2004年对原有政策进行修改,出台新的助学贷款政策.然而,新的助学贷款政策并没有真正解决原有政策中存在的很多问题,与我国的社会现状和国外的一些成功做法相比,仍存在不完善之处.  相似文献   

11.
12.
制约国家助学贷款发展的一个突出矛盾,是贷款的宏观政策目标与有关各方的目标和利益矛盾,解决这一矛盾的途径是拓宽国家助学贷款的受益群体范围,并采取差异化的信贷政策。  相似文献   

13.
在美国和日本等发达国家,很早就实行了国家助学贷款制度,且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我国虽然也建立了助学贷款制度,但由于管理细则、征信系统建立滞后,且方法不够科学等方面的影响。助学贷款资助贫困大学生的作用还远未发挥出来,特别是管理法规、机制的不完善,导致了助学贷款管理中还存在不少问题。因此,借鉴发达国家助学贷款制度及管理的先进经验,对发展我国教育事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国家助学贷款:好政策遭遇执行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徐琛 《教育与职业》2006,(13):30-32
2006年5月,因拖欠银行助学贷款,毕业于北京建筑工程学院的4名大学生被北京银行诉至法庭,要求偿还助学贷款。北京市西城区法院就此案作出一审宣判,4名学生中,除一人得知消息主动与银行联系调解外,其余5人均被判决偿还贷款本金和利息。判决后,北京银行代理人表示,由于5人均已毕业,能否找到并执行相关款项还是未知数。——《新京报》2006年3月22日[编者按]  相似文献   

15.
陈灿芬 《教书育人》2007,(11):41-42
始于1999年的国家助学贷款是国家建立的对普通高校贫困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一部分,它的实施让全国成千上万的贫困学子倍感温暖,体现了国家对贫困学子的关爱。然而仅过了几年,国家这一“爱心贷款”遭遇尴尬。据统计,2006年全国助学贷款违约高达28.4%,由于部分贫困大学生不能归还逾期的国家助学贷款,长期居高的违约率是银行无法承受的,先后有多家银行暂停办理国家助学贷款业务。目前,全国大部分高校无法落实国家助学贷款承办银行。与此形成强烈反差的是高校贫困大学生的忧虑,[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我国的助学贷款制度在2000年正式全面实施。助学贷款是高校资助制度中的最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解决贫困大学生问题的最主要手段。本文尝试从社会政策的角度,首先分析助学贷款在学生资助体系中的地位,然后通过回顾助学贷款制度的演变和改进过程来分析其成效及存在问题,尤其通过剖析其机制设计的种种利弊,提出一些改革建议。从社会政策的角度看助学贷款的机制设计,公平性是最值得关心的问题。机制设计上的公平性在这里包含了几个层面:首先,对应贷对象的认定是否公平,是否出现不该拿贷款的学生拿了贷款,而该拿贷款的学生却拿不到贷款的情况;其次,还款机制对贫困生是否公平,还贷额占他们收入的比例有多高,是否给他们的生活造成过重负担;最后,整个机制的设计对大学入学机会的公平性是否有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7.
以政府贴息为特色的国家贷款,使数十万的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体现了党和政府对青年大学生的信任、关心和爱护,为国家培养优秀人才提供了良好的经济保障,有利于我国科教兴国战略目标的实现。然而,作为一项解决贫困生就学难,推动教育事业发展的新政策,国家助学贷款在发放过程中进展并不理想,遇到许多困难,实际效果与政策预期相差甚远。本文就此问题展开分析,并提出突破国家助学贷款发展瓶颈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为了使更多的家境贫寒的优秀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由政府主导、财政贴息,银行、教育行政部门以及各高校联合制作的国家助学贷款已经逐渐成为贫困大学生圆大学梦的途径,国家助学贷款不但能帮贫困大学生完成学业,还对其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起到了激励作用。本文从国家助学贷款、国家助学贷款对贫困大学生的激励作用、新时期如何完善国家助学贷款体系以使其强化激励作用等三个方面对国家助学贷款对贫困大学生的激励作用问题进行了探究,希望我国的国家助学贷款政策能够更加机制化、体系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近10多年来我国的助学贷款研究呈现两个特点:2007年至今是国家助学贷款研究的活跃期;近十多年研究的最大热点是国家助学贷款政策分析、国际助学贷款的比较研究和大学生诚信。为此,提出一些对国家助学贷款现状的思考。  相似文献   

20.
大学生助学贷款之经济伦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家助学贷款作为对高校学生完成学业的一项重要的举措,实施以来一直受到社会的好评.但是,在这项制度的实施过程中,出现了大学生未能及时还贷等问题,使国家在这方面的工作难以正常进行.对此,有必要对国家助学贷款的发放和回收的现状进行分析,以经济伦理学的角度寻求解决"回收难"这一问题,从而探索应对方法,以此进一步完善国家助学贷款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