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赛珍珠以其独特的文化身份,“双焦透视”中西文化,以切肤体验和智慧感悟中西文化的真义、差异和冲突,以毕生的跨文化创作和社会活动寻求跨文化理解、融通之道,从而形成了其极具历史前瞻性的中西文化和合思想,倡导中西文化的“和而不同,美美与共”。赛珍珠中西文化和合思想的形成有着极为深刻的历史、文化、社会和宗教渊源,探讨其所蕴涵的丰富内涵无疑对于我们在全球化语境下建构一种全球和合共生的文化价值体系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包乐君 《考试周刊》2011,(56):34-35
作为中西方文化交流的先行者,赛珍珠用她的作品缩短了地球的距离,为促进中西方了解、和睦共处作出了杰出贡献。赛珍珠所从事的中西方文化交流活动,促进了中美之间的相互了解,架起了中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  相似文献   

3.
赛珍珠因其《大地》三部曲而获得1938年的诺贝尔文学奖,这部作品使西方国家人民对淳朴的中国人民有了更多的重视与理解,让西方世界懂得了如何赋予自己一种中国精神,怎样在人口众多的中国人民中看到个体。但是,在给自己带来奖励与荣誉的同时,赛珍珠也在一定程度上招来了西方文人对她作品及个人的非议。因此,本文将对赛珍珠作品中的中西文化交融进行研究分析,以期给相关研究者以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4.
赛珍珠是美国人,却在中国生活了近四十年。她热爱中国,发表过不少以中国为背景的文学作品。本文试从四个方面解读她的中国情结:(1)双重教育下的“偏爱”;(2)身心的“合二为一”;(3)“我的世界”;(4)“两个世界的桥梁”。  相似文献   

5.
赛珍珠因身处中美文化边缘,因思想独特与时代格格不入而遭遇不公正评价。今天重新审视赛珍珠的思想,可以发现她的特别贡献。赛珍珠最早探究"中西文化共融"的文化观,她的双焦透视的视角对中西文化提出了颇具远见的进步观点。她不仅在文学作品中宣扬其平等博爱的理念,更是在广泛的社会活动中实践。她以异化方式翻译《水浒》为中国文化走向世界做出贡献,是一位杰出的文化建设者。  相似文献   

6.
咸慧慧 《考试周刊》2009,(29):30-31
本文试以赛珍珠的第一部小说《东风·西风》为例来把握她中西文化融合的观念。  相似文献   

7.
美国作家赛珍珠在中国度过了30多年的时间,其双语背景、双焦透视、跨文化的独特经历给她带来意想不到的优势,那就是,她能摆脱任何一种文化传统的束缚,以相对超然的心态,运用两套参照系去观察社会,将东西方文化互补融合的理想贯串到创作中。《同胞》中主人公的边际文化人身份、经历与情感体验和赛珍珠本人最为接近。在这篇小说中赛珍珠采用主体性写作策略和言说方式,从中国人的视角去阐释美国和中国。她是中国之美的发现者和捍卫者。同时,她对中国社会现实与民族性格又进行了直言不讳的批评,既不重复那些歪曲中国本来面目的套话,也不刻意制造美化中国的神话。在当今多元文化时代,赛珍珠其人其作给了我们丰富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赛珍珠的父母在她三个月时漂洋过海来中国传教。然而,他们的海外传教事业终因异质文化的对抗和碰撞而未能成功。赛珍珠从他们事业和生活的双重不幸中认识到了异质文化进行平等对话和交流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她继承了父亲对事业的热诚投入和艰苦开拓的精神,并从母亲身上学会了坚强面对困境争苦难的勇气和决心,抛弃了狭隘的宗教信仰,形成了自己的中西文化观,成了一座沟通东西方文明的人桥。  相似文献   

9.
张荣梅  周琨 《宜春学院学报》2011,33(10):106-107,110
赛珍珠在80年前采取彰显文化差异的异化策略翻译了中国古典名著《水浒传》,其原因和意义值得深思,然而现有相关研究却不多见。赛杂合的文化身份是解释其翻译策略选择行为的关键内因。赛著译的异化语言乃是源于其以汉语为基础的思维模式,中国文学文化和传统教育对赛选择异化策略有潜移默化的影响。除此以外,赛对水浒的浓厚兴趣和与中国学者合作的翻译方式也增加了译作的异化程度。以上诸因素促成了赛译水浒在文学形式、文本形式和文化形式三方面的异化风格。  相似文献   

10.
赛珍珠虽然生为美国人,但是在她1934年回国定居之前,她对美国的认识是十分有限的,而她对中美两国、两种文化之间的隔阂却是很早就体认到了.另外,赛珍珠具有美国式的民主意识.这三点都不同程度地影响了她的创作.  相似文献   

11.
文章首先勾勒了贴近现实生活、世俗化描写、欲望化描写以及对历史的解构和对文学名著、红色经典的改编、名人传记影视剧热拍等中国近几年文艺创作的格局,接着指出造成这种格局的原因在于时代社会的变化和由此带来的人们价值观念的变化,以及市场的需求,少数作家艺术家道德的滑坡等,最后说明要改变这种格局除了其他方面的努力之外还要靠文学艺术自身的努力。  相似文献   

12.
一般在论及文艺与道德间的交互作用,即“文以载道”(这里的“道”,仅以它所包含的多种观念因素中的伦理学意义而言),“道以文传”,以及道德对文艺社会价值的影响,文艺影响社会道德风尚的问题时,人们普遍乐于接受在常态心理和理性因素制约统驭下的文艺与道德间的相互联系、影响和作用,而往往忽视了文艺作为多种价值和多重意识、情感复合的美感载体所蕴含的审美特质的多样性,以及这种审美情感形式中所饱含的大量的变态心理和非理性因素(如潜意识、无意识等)。这正是为什么我们在论及这二者的交互作用时,往往显得简单局促,在讲通…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对胡风和伍蠡甫对赛珍珠<大地>批评的辨析,试图说明赛珍珠在<大地>中没有采用传教士的宗教立场,而是一种求真的态度.  相似文献   

14.
赛珍珠的跨国经历和她所接受双重文化教育成就了她独特的文化视角,使得她始终能够站在多元文化主义的立场,追求异质文化之间的和谐相处以及异质文化双方价值观上的共同点,从而形成了自己的“文化和合主义”的中西文化观。在这样一个文化交流和多元文化主义占主导地位的文化语境下,我们研究这位“沟通中西文化的人桥”的美国女作家不仅具有学术上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也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赛珍珠在进行小说创作时,除自觉接受中国文化影响外也在自觉汲取西方文化的营养,她对狄更斯小说创作的借鉴就是典型的例证。通过对赛珍珠的《大地》、《龙子》、《同胞》与狄更斯的《双城记》、《圣诞欢歌》、《艰难时世》等小说的比较分析可以发现,赛珍珠在社会题材的选择、人道主义主题的确立、人物形象的刻画以及情节结构的设置安排等方面都对狄更斯有所借鉴并有所发展。  相似文献   

16.
赛珍珠作为一位文论意识极强的美国女作家,其文艺观的第一个特点是“自然说”。其“自然说”的第一个含义就是创作方法上应公正客观地表现真实的人性与生活,再现生活的本来面目。其自然说的第二个含义就是文学作品的创作过程及其风格、形式等,都要“自然”形成,而非刻意为之。其文艺观的第二个核心是文学要有人民性。赛珍珠认为,创作的目的应该是为了人民,为了更多的读者  相似文献   

17.
赛珍珠是美国人,却一生在中国生活了将近四十年。中国的传统文化在她身上打下了深深的烙印,这主要表现在她对中国人的土地情结、家族制度、伦理道德观念及小说写作等方面的推崇。  相似文献   

18.
众所周知,人们对美国的海外传教事业毁誉参半。赛珍珠的一生与美国传教事业的关系错综复杂,她为了挣脱孩提时期宗教信仰的束缚进行了艰难的斗争。赛珍珠的经历代表了很多人对传教活动的醒悟,人们开始质疑“向非基督教文化传播基督教是否有道德可言”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9.
科学家从梦中受到启示,诗人从梦中吟得佳句,艺术家从梦中得到灵感。古今中外曾有不少奇闻逸事,说明梦是创造性思维的灵感之源。梦的灵感与文学创作的关系至为密切,是一个充满了神秘而有趣的现象。本文试图从生理、心理的角度分析梦的灵感与文艺创作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赛珍珠是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她的文学成就与她在中国的生活经历是分不开的,而中国的一些民间艺术对她的文学创作也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本文从扬州评话谈起,借助文艺心理学理论,探讨扬州评话这一口传艺术对赛珍珠文学创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