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把王维的人生追求、生活道路、家庭熏陶、独特的个性、思想信仰等诸多因素和当时社会的大背景结合起来,探究王维选择亦官亦隐生活方式的原因及给他的山水田园诗创作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王维晚期生活深受禅宗“空”、“寂”思想的影响,他将诗语与禅悟融为一体,将禅心与诗境合二为一,其诗呈现出“空灵”、“寂灭”的色彩。他从禅宗的“明心见性”的观念出发,只关照自性之修习,视现实生活为幻象,其态度是消极的、淡漠的,这多少影响了王维晚期诗的思想价值,但如白璧微暇,仍不能掩其光芒。  相似文献   

3.
王维是中国盛唐山水田园诗派中成就最高的诗人。王维的诗歌随其思想的变化而显现不同的风貌。前期思想较为积极,具有比较强烈的积极用世的精神。其诗歌显示出豪壮、雄阔的风格,气势充沛,内容广泛。但随着人生际遇的变化,王维在由壮年向老年过渡时期,其思想从积极用世向消极遁世转化,追慕隐逸恬静,皈依佛教。“退朝之后,焚香独坐,以禅诵为事,晚年长斋,不衣文采”。(《旧唐书》)自感“无才不敢累明时,思向东溪守故篱”(《早秋山中作》),过着亦官亦隐的生活。这时的诗歌创作转向山石林泉。大量诗歌描写自己幽栖生活及山水田园景物。以自然景物…  相似文献   

4.
王维晚期生活深受禅宗“空”、“寂”思想的影响 ,他将诗悟与禅悟融为一体 ,将禅心与诗境合二为一 ,其诗呈现出“空灵”、“寂灭”的色彩。他从禅宗的“明心见性”的观念出发 ,只关照自性之修习 ,视现实生活为幻象 ,其态度是消极的、淡漠的 ,这多少影响了王维晚期诗的思想价值 ,但如白璧微瑕 ,仍不能掩其光芒。  相似文献   

5.
王维在政治仕途及人生道路上的挫折,彻底改变了他的人生观,加之受佛道思想的影响,他最终选择了亦官亦隐的处世方式,并创作了大量具有隐逸情怀的田园山水诗。人生遭际是王维隐逸世界观产生的根源,亦是其隐逸诗独特的审美格调形成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正>王维(701-761),字摩诘,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他多才多艺,诗画书乐无不精通,是盛唐时代杰出的诗人。王维的生活、思想与创作,可以四十岁为界,分前后两期。前期生活主要是积极仕进,支持张九龄的开明政冶,思想比较奋发向上,其诗歌也是积极乐观的。后来张九龄罢相,朝政日非,"安史之乱"后社会急剧变化,王维的生活也由前期的积极出仕变为后期的亦官亦隐,消积隐遁。这期间生活的主要内容是隐居  相似文献   

7.
原文: 过香积寺 (王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王维,字摩诘,唐代著名山水田园诗人。他少年得 志,很早即进入官场。早年颇有远大抱负,中年后因官场 倾轧,灰心失意,经安禄山之乱后,思想更加消沉,欲求 归隐而不可得,便过起亦官亦隐的生活。"退朝之后,焚 香烛坐,以诵禅为事。"(《旧唐书·王维传》得宋之问蓝田  相似文献   

8.
盛唐田园山水诗人王维曾先后在终南别业及蓝田辋川隐居,到了晚年,他的消极隐退思想更加浓厚。那么他的这一思想是否早已有之,如若不然,那么它是如何产生、发展的?本文拟就此问题略抒管见。  相似文献   

9.
王维与孟浩然是盛唐两位杰出的山水田园诗人,二人最终都走上了隐逸之路。特定的历史环境和儒道佛思想深深地影响着他们的这种选择,然而他们的隐逸却又截然不同,王维是亦官亦隐,孟浩然是终身隐逸。这与诗人的个性及素养有着一定的联系,王维性情温和,孟浩然则性格倔强;王维多才多艺,孟浩然则较单一,因此有更多的人欣赏王维。  相似文献   

10.
在盛唐诗人中,王维可以说是一个矛盾的综合体。政治上的失望,加之诗人本身的信仰,最终使他走了一条亦官亦隐的中间道路。王维的生活经历以及心路历程,反映在他的诗歌中,便是贵族的气象、盛唐的神韵以及不易察觉的闲适或寂寞。  相似文献   

11.
王维的山水田园诗与禅有着不解之缘。他的特殊经历使他逐渐接近并笃信禅宗,禅宗不仅影响了他的生活,还深刻影响了他的思想及思维方式。但我们还应认识到,禅宗对他的影响并非无处不在,他的山水田园诗创作是在禅道融通的背景下完成的。  相似文献   

12.
<正>王维山水田园诗多半作于人生后期。由于社会政治黑暗,诗人生活经历的坎坷和他思想的局限等因素,诗中往往渗透着佛家虚无冷寂的情调,寄情山水以逃避现实,主要倾向是消极的。他的一些表现大自然的幽静恬适之美,一些意境开阔、气魄雄伟以及反映田家生活情趣的作品则属于肯定范围的。这类诗的艺术特色,我们应该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13.
唐代诗人对于陶渊明的接受怀着一种褒贬共存的复杂感情。作为田园诗承继者的王维,一方面否定陶渊明避世的生存方式,走上了亦官亦隐的"朝隐"之路;另一方面在诗歌上,他却师宗陶渊明,喜欢化用陶渊明的诗句,并用其佛禅思想接受、融化陶渊明清腴、平淡、自然、闲适的田园诗艺术,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风格。这种褒贬共存式的复杂情感,使王维对陶渊明的接受呈现出鲜明的个性风格。  相似文献   

14.
该文对王维亦官亦隐心态从形成过程、原因、表现三方面作一探析,诗人早期充满儒家积极入全世思想。中年以后却选择了渐渐消沉,原因在于时代、家庭、精神三方面因素。其诗文中所反映出来的浓郁的禅意,正是他化解或逃避内心矛盾的表现。  相似文献   

15.
论者探讨王维山水诗境时,多从禅宗入手,但唐时三教并存。王维山水诗境除受禅宗影响外。庄子思想亦是其直接源头之一。王维山水诗境的形成与庄禅的交互影响最为相关。  相似文献   

16.
关于王维的隐居问题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隐居在王维的生活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对于王维的隐居实况,历来众说纷纭。其实,王维一生共隐居四次:首隐在开元四年的终南山,嵩山之隐为其第二次,第三次系丁母忧而再隐终南山,晚年则辞职归隐于终南,即其一生一隐嵩山、三隐终南。传统的淇上之隐与开元末之弃官归隐二说,均属子虚乌有,且王维一生也从不曾“亦官亦隐”过。  相似文献   

17.
通过着眼于唐代制度中的刑法、职官、休假、考课等制度,对存在于王维生平中因“黄狮子案”之被定性,王维因唐玄宗大赦天下是否可享受“转勋”的晋级待遇,以及唐代的休假制是否可使王维“亦官亦隐”等问题,均进行了翔实具体之考察,不仅纠正了存在于王维生平研究中的有关错误,而且也使王维的生平事迹得以更为清晰之展现。  相似文献   

18.
王维为盛唐最负盛名的山水诗人。其田园诗亦多佳制,从中可窥见其思想。王维得陶渊明诗之清腴,用明丽的色彩勾画出理想化的田园生活,流露出深深的眷恋之情。然而王维的此类作品较之陶诗终略少一份投入。求其原因当与王维的经历和生活的时代风气有关。本文拟从其田园诗作入手分析其对田园的态度及其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王维(701-761)字摩诘,太原祁人。多才多艺,能诗会画,妙通音律,二十一岁举进士做大乐丞,因谏伶人舞黄狮子事,贬为济州司库参军,后来回到长安,得到张九龄的提拔,任右拾遗,累迁监察御吏,吏部郎中等高职。由于张九龄罢相,他大概在四十岁左右就开始了亦官亦隐的生活。他的思想以四十岁为界,前期具有一定的政治热情,积极干预社会,对政治生活中的不合理现象予以批判,后期思想转向佛门,远离政治,“一生几许伤心事,不向空门何处销?”诗歌艺术上多用白描手法,细致入微地描写大自然的美,节奏协调,充满着诗情画意,有独特的艺术成就。与孟浩然同为唐代山…  相似文献   

20.
本文是作者重读王维并反思以往对王维的看法后的几点心得。一是认识到要从发展变化看王维的个性——他之向“佛”,有个渐变过程;二是认识到王维思想的复杂性,他并非纯佛,倒是一名合格儒生;三是认识到对王维诗风与禅味应全面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