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元·马端临《文献通考》卷二九《选举》二记录了武德元年“上书拜官一人”,二、三、四年均“不贡举”,五年有“进士四人”。看来他认为唐代科举始于武德五年。明·徐应秋《玉芝堂谈荟》卷二则记武德元年有状元孙伏伽,这就是说唐代科举始于武德元年。清·徐松《登科记考》卷一所载几乎全依《文献通考》,并将孙伏伽移为武德五年状元,在其名下注曰:“惟唐贡举始于武德五年”,还说《玉芝堂谈荟》“言元年者误”。但是,其卷二二大中十年引郑颢为进《诸家科目记》所上的《表》却有“《诸家科目记》撰成十三卷,自武德元年至于圣朝……”等…  相似文献   

2.
中国历代状元有多少?状元是中国科举制度的产物,科举起始于隋朝。状元又称状头,是数以万计举子的代表。唐载初元年(公元689年)首创殿试,把殿试第一名称为状头或状元,以后逐渐得以习用。中国科举史上第一状元是唐武德五年(公元622年)的孙伏伽,最后一个状元...  相似文献   

3.
唐代科举开始试赋的时间,未必迟至中宗神龙元年以后。律赋的产生并非“以赋造士,创为律赋”的结果;而其限韵的时间也非始于开元二年。唐科举试赋对唐赋的创作有负面的影响,也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唐代科举是中国科举制成型期,在此期间把一些重要的原则和具体的条例明确地规定下来,使科举成为一种选拔文官的制度。在整个科举史上可以说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唐代科举,就科目来说种类繁多,及第者和落第者的情状万千,及唐代作为科举制的发展时期具有它的不完善性。  相似文献   

5.
一、时期区分 唐代学通常被分为四个时期,初唐、盛唐、中唐、晚唐。中国学的历史,大致是根据王朝的划分来把握的,但一个王朝再分几个时期,在唐代以外不太实行。仅这一点也表明这个时代学的丰富、多样,只用“唐代学”难以容纳。四个时期如何划分,不同的说法多少有些出入。小川环树《唐诗概说》是这样划分的:从唐开国的武德元年(618)到景龙三年(709)是初唐,  相似文献   

6.
科举始于隋文帝开皇七年(587年),完备于唐代贞观、开元年间,在宋代经过重大改革逐渐成为国家考试制度的规范,经明、清一直延续到西方文化入侵的近代。唐代的科举分为常例的"贡举"和皇帝临时直接召开的"制举",我们一般所说的  相似文献   

7.
科举是中国古代极为重要的一种选举制度。隋大业元年,科举制度创立,经过唐代的发展和改革,科举已渐具规模。至宋元时期,科举在考试规制方面已十分完备,并为后世所效仿。明清时期,科举盛极而衰,于光绪三十一年被废止。科举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人们对它的认识由开始的盲目否定转向了现在的理性看待。  相似文献   

8.
在唐代繁荣的蜀道交通体系中,褒斜道的交通最为发达,“为汉中通往关中第一孔道”。本文试图从唐代社会盛衰的背景和唐朝经济运行的轨迹出发,探讨唐代褒斜道动态变化,请专家同好指教。唐代褒斜道的交通可分为三个时期。唐高祖武德元年(618年)——唐玄宗天宝十四载(755年),属前期。唐玄宗天宝十四载——唐宣宗大中十三年(859年),是中  相似文献   

9.
八股文     
《现代语文》2006,(6):105-105
中国明清两代科举考试采用的一种专门体,又称时、制义或制艺,八股滥觞于北宋。王安石变法,认为唐代以诗赋取士、浮华不切实用,于是并多科为进士一科,一律改试经义,体并无规格。元代科举考试,基本沿袭宋代、明代洪武元年(1368),诏开科举,对制度、体都有了明确要求,不过写法初无定规。  相似文献   

10.
宋代沿袭了唐代的科举上请制度,但在正式的推行过程中,经历了行废的演变过程。景祐元年(1034年)朝廷下诏罢科举上请,此后,并没有完全废除科举上请,而是通过一系列的措施进一步规范了科场上请制度,包括对上请者所处位置、上请内容的规定等。宋代科举上请制度的推行,虽利弊互存,但总体上来讲,体现了宋朝政府灵活的科举管理方式,有利于科举制度的完善。  相似文献   

11.
人才的成长需要一定的环境,研究历史上的环境对于当时人才成长的影响,对于今天有着积极的借鉴意义。本文以入新旧《唐书》列传且科举及第者为样本,研究唐代科举及第者(人才)的区域分布情况。研究发现,唐代科举人才在区域分布上存在着较为严重的不均衡的现象,政治、经济对这种不均衡起了相当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中国科举制度肇基于隋,确立于唐,完备于宋,废于清末。在中国二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中,持续了近一千三百年。北宋科举从宋太祖开始,就针对唐代科举的弊端进行了一系列整顿、改革,逐步建立起一整套严密的科举立法。分述如下:一、禁止“公荐”,监督权贵子弟所谓“公荐”,即是唐代合法的“通榜”制度,朝廷权贵公开向主考官推荐举子。这不仅导致科举不公,而且促成考生、考官与举荐人三者之间结成不利于皇权的朋党关系。北宋朝廷力求革除权责操纵科举、营私舞弊的通病,以加强皇权。朝德元年(963)七月,太祖下诏禁止朝廷臣僚“公荐”举…  相似文献   

13.
唐代凉州(武威郡诸县城址的调查与考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旧唐书》卷40《地理志》载,高祖武德二年(619年)平定河西,遂置凉州总管府。七年(624年)改为都督府;天宝元年(742年)改凉州为武威郡,乾元元年(758年)复改为凉州。唐代凉州(武威郡)所辖诸县的城址,史料记载多疏而不详, 《中国历史地图集》亦不免偏误。笔者实地调查,并将文献与考古资料结合起来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4.
卓洪艳 《现代语文》2007,(11):13-14
唐代文言小说留下大量的科举士子累举不第的记载,分析小说中落第士子的文化心态,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唐代科举士子和唐代小说。论文试从羁旅行役、生活困顿之艰辛;羞愧失意、怀才不遇之愤慨两方面阐述其所折射出来的落第士子的心态。  相似文献   

15.
唐代的道产生于贞观元年,是唐太宗根据当时社会的实际需要改革武德弊政的创举。唐代的“道”的产生与当时行政区划、监察机能和使职设置的需要有关。从贞观三年(629年)起,唐太宗常派御史台官员巡察地方,八年又发使巡省天下,“六条”制度开始实施并逐步完善。贞观诸道使职的社会作用主要是(一)肃整吏治,清明政治;(二)保护和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三)加强中央集权。当然也产生了一定的副作用,如造成冤错、影响生产、影响地方长吏正常职能等。  相似文献   

16.
唐代的道产生于贞观元年,是唐太宗根据当时社会的实际需要改革武德弊政的创举。唐代的“道”的产生与当时行政区别、监察机能和使职设置的需要有关。从贞观三年(629年)起,唐太宗常派御史台官员巡察地方,八年又发使巡省天下,“六条”制度开始实施并逐步完善。贞观诸道使职的社会作用主要是:(一)肃整吏治,清明政治;(二)保护和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三)加强中央集权。当然也产生了一定的副作用,如造成冤错、影响生产、影响地方长吏正常职能等。  相似文献   

17.
尽管北宋科举比唐代有了巨大的改进和发展,但封建社会的全部环境和条件,注定了宋代科举制度不可能摆脱其严重的消极性。宋代科举无论如何开放、公平,归根结蒂仍然是为有钱人家所包揽的。吕蒙正、范仲淹、欧阳修等寒士而跻身权贵者,毕竟在科举及第者中是极少数,而且他们也并非贫苦农民出身。科举所需的经济开支,的确不是一般农家所能负担的。如三苏父子本是四川眉山县的殷实人家,  相似文献   

18.
谈“状元”     
“状元”一词与科举制密切相联。科举始于隋,然隋无“状元”之称。“状元”唐代始有,唐代科举考试的最高等级为礼部试,又称省(尚书省)试。省试分为常科和制科两大类,常科种类较多,进士科乃常科之  相似文献   

19.
卓洪艳 《南平师专学报》2007,26(3):51-54,50
唐代文言小说留下大量的科举士子累举不第的记载,分析小说中落第士子的文化心态,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唐代科举士子和唐代小说。论文试从羁旅行役、生活困顿之苦楚;羞愧失意、怀才不遇之抒泄;儒家进取、道佛归隐意识之转换等方面阐述其所折射出来的落第士子的文化心态。  相似文献   

20.
敦煌本《高适诗集》考述张锡厚唐代著名边塞诗人高适(701—765年),字达夫,渤海(今河北景县南)人。生于武后长安元年(701年),①卒于唐代宗永泰元年(765年)。《旧唐书》卷111本传谓:“适少落,不事生业,家贫,客于梁、宋,以求丐取给。天宝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