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008年全国文综卷Ⅰ第37题考查了中国唐代科举制与英国文官选拔制度之比较。事实上,英国近代文官制度的确立深受中国古代科举制的影响,是中西方政治文明交流融合的历史见证。本文从中西方文化交流的角度略谈中国古代科举制的西传及对欧洲尤其是英国文官制度确立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科举制在古代中国社会结构中占居中心地位,它与古代中国社会结构发生着深层次的互动。科举社会学是以"科举制与社会的互动关系"为研究对象的学科或研究领域,它着重探讨科举制的社会建构过程、科举制内部的社会系统、科举制的社会功能及其实现机制,其研究价值在于其对科举学学科的价值和对现代考试改革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科举制对中国古代文化教育、官僚政治 和社会历史进程都产生过重大而深远的影 响,在1905年9月2日走到了生命的尽头。 随着科举制百年祭成为一个愈来愈近的话 题,学术界日益重视反思科举制的功过和废 科举的影响。100年来,众多中外学者从不 同学科角度对科举进行研究,并逐渐形成了 "科举学"这一国际性的专门学问。为纪念废 除科举这一重大历史事件100周年,总结科 举制的千秋功罪,从众多学科的角度探讨科 举制的废止与科举学的发展,为深刻认识中  相似文献   

4.
探讨西方文官考试制度同中国古代科举制之间的关系,是当前学术界研究的一大热点。但多数学者的研究仅涉及科举制对西方文官制的影响这一层面,而对科举制具体的西传历程加以考证者甚少。因此,探讨科举制的西传历程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历史上存在了1300年之久,对中国乃至世界都产生过重要影响的科举制有利也有弊.正因为此,科举制被世人褒贬不一、议论纷纷.我国现行的高考制度近几年来也成为世人评价议论的焦点.从一定意义上说,现行高考制度与古代科举制存在着某种联系,但两者又有本质的区别.高考制度若想规避像科举制那样被废除的命运,重要的一点就是必须吸收借鉴古代科举制产生、发展和灭亡的经验教训,不断进行改革.  相似文献   

6.
科举制在整个古代中国的教育史上占据举足轻重的位置,新中国成立后,为了选拔人才,高考制度应运而生,并且一直沿用至今,众多学者在研究科举制和高考制度后发现二者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本文以科举制和高考制研究中国选士制度的变迁,通过研究科举制的利弊,把科举制与当今的高考制度进行分析比较,旨在为当今的高考改革制度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7.
胡薇 《考试周刊》2011,(27):1-2
我国现行公务员制度与隋唐科举制有着紧密关联,西方国家公务员制度也借鉴了古代科举制。作为一种考试与选官制度,隋唐科举制在报考资格的广泛性、考试内容的多样性、面试环节的有序性等方面均可以为我国现行公务员制度提供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科举制的产生和发展与儒家思想密切相关。儒家德化尚贤的思想奠定了汉代察举及科举制的理论基础。儒家教育与入仕相结合的思想为科举制的形成确立了一种基本模式。科举考试主要是一种文学考试,与中国古代悠久的尚文传统有关。以儒家思想与文学考试为观念、形式的科举制,对中国文人及文学产生了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9.
科举制评析     
科举制是我国古代以考试的形式选拔官员的制度,科举制兴于隋,盛于唐宋,废于清末。它对中国社会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西方现行文官制度的形成提供了重要的借鉴和参考,文章对科举制的弊端和镜鉴价值进行了分析和评价。  相似文献   

10.
科举制被称为中国古代的“第五大发明”,其影响波及政治、教育、文学、社会、文化等诸多方面,并对东亚乃至世界文明进程产生过重要影响。在科举废止一百周年这样一个值得纪念的重要时刻,总结科举制度的千秋功罪,从多学科的角度探讨科举制度的废止与科举学的发展,深刻认识中国社会的特性和传统文化的命运,为现实考试制度提供历史借鉴,是海内外科举研究学者的共同使命。为了实现这一宗旨,2005年9月2-4日,在中国科举制废止百年之际。由厦门大学高等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和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联合主办,  相似文献   

11.
明清以来,由于科举制度逐渐僵化腐朽而一直遭到抨击,指斥,至清末新政时终于被废止了,然而,科举废除后却给晚清社会和清政府的统治带来了严重后果。有鉴于此,朝野内外不断有人提议恢复科举,连一度坚决主张废除科举的梁启超也公然发表这种看法,为何会出现这种局面呢?本认为科举制度其实不仅仅是一种官考试制度,实际它又是一种社会整合机制,对中国古代社会的上下沟通、互动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而它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一旦新的替代体制尚未确立,就贸然弃用它,势必产生一连串问题,如今科举制度早已退出历史舞台,但以考试选才这种方式仍为世界各国所沿用。  相似文献   

12.
八股文是明清两代最重要的科举考试文体,但它并不等同于科举制度。科举制度的弊端不能成为否定八股文体合理性的理由。八股文的模式规范与认知的思维规律互为表里,它的结构安排极典型地体现出了论说文的思维模式。借鉴八股文模式的写作训练,不仅有利于逻辑思维能力的提高,而且也为议论文写作的初学者提供了简捷的入门途径。  相似文献   

13.
自科举制度创立以来,对科举制度的评价褒贬不一,此局面从科举制度实施的科举时代一直延续到科举制度废止后的后科举时代。从社会归因偏差理论视角,存在于科举评价中的刻板效应、错觉关联、晕轮效应是导致将科举制度"妖魔化"的深层原因。分析三个效应在科举评价中的表现及影响,从文化自觉、加强科举研究及增强科举信息传播角度切入是矫正科举评价中归因偏差的根本举措。  相似文献   

14.
北宋时期的太学制与科举制在发展演进中衔接碰撞、互动影响。着眼于太学内部考察,太学制度的演变源于科举改革的背景,太学科举化趋势明显,科举制对太学解额及免解制度、教学与考试内容、管理制度制订实施具有强大导向作用。随着兴学改革中太学影响日盛及对科举制的悖反,朝臣围绕太学制度与科举制度的优劣之议、太学取士与科举取士的存废之议、释褐状元与科举状元的名望之议集体论辩,推动北宋教育改革发展。徽宗朝由诏罢科举取士到诏罢天下三舍取士,历经17年特殊时期,从政治经济形势、教育改革现状等考论其缘由,对深入论析太学制与科举制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科举西传说是科举学研究中难度最大的问题。本文在综述科举西传说的由来的基础上,介绍科举制对英、法、美等西方国家的影响,并论述科举西传说得以确立的根据。1570年至1870年间,主要用英文出版的涉及中国科举的文献远不止七十余种,在此之外目前至少还可以找到近五十种相关文献,总数当在一百二十种以上。在已证明西方考试制度是将科举考试的公平竞争原则借鉴过去的情况下,找到当时明确指出英美等国文官考试制度曾借鉴中国科举制的宝贵资料后,科举西传说可以确立。  相似文献   

16.
科举作为中国历史上影响最大的一种人才选拔制度早已在百年前退出历史舞台,但考试选才这种方式依然存在,科举学因此具有强烈的现实性。科举“追求至公”具有超越时代的先进性与普适性;科举促进社会流动对改善当今社会结构具有积极示范意义;科举立法缜密确保考试权威公正亟待当今考试法治借鉴。科举学研究的现实意义不仅体现在对当今教育考试制度建设的启发借鉴上,还可延展到教育乃至政治领域的许多方面,从科举的公平性、社会流动、考试立法等角度谈古论今,仅是科举学研究的现实意义之“冰山一角”。  相似文献   

17.
近代新学堂的产生和发展,既加剧了与科举制度之间的矛盾,使废科举更显得迫切,又为科举制度创造了替代物,并最终取代了科举制度。  相似文献   

18.
科举制不仅促进了东亚科举文化圈的形成与发展,而且对西方文官考试制度的建立产生了重要影响。科举制的深远影响、科举研究的跨学科研究范式以及科举研究的现实意义与世界价值,均促使科举学走向国际。当前,科举学的国际化主要表现在研究学者与研究资料、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以及国际学术研讨会的举办等方面。未来,科举学国际化将逐渐从国内国际化迈向国际国际化.科举学将成为一门真正的、国际性的显学。  相似文献   

19.
明清小说作者凭借他们的科举经历和对科举社会的了解,为我们提供了一批重要的科举资料。这些资料补充了科举文献中不详细或未曾载录的内容,同时也反映了科举制度中的一些差异。其中关于科举制度的规定与实际操作之间都存在诸多差异,查阅明清小说发现,对于科举阅卷和科场的实际情况就与史料记载有着较大出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