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 21世纪怎样养活中国16亿人口◆ “二维结构”的传统农业决定我们只能是“土里抠食”◆ 创建微生物工业型的白色农业,已是当今科技和社会发展的必然目前我国仍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基础薄弱,人口众多,生态环境恶化,自然资源短缺,人均占有量很低,特别是可耕地少,淡水匮乏,这些不利因素制约着农业的发展。因此,21世纪怎样养活16亿人口?这是我们面临的一个严峻挑战。1995年美国“世界观察研究所”布朗所长提出“谁将养活中国?”这样一个触目惊心的问题,一时成为国际媒体的宣传热点,甚至影响了国际粮食市场的交易价格。跳出传统农…  相似文献   

2.
谢长江 《师道》2002,(2):4-7
莱斯特·布朗在其著作《谁来养活中国》一书中,以一种wakeup call(醒世呼唤)的精神提出了一个十分现实的问题,当中国的人口达到16亿的时候,谁来养活中国人。布朗在书中的论证很充分,但他忽视了一个环节,即对科技进步可以提高粮食产量的作用估计偏低;同时他也忽略了一个人,这个人已经为中国粮食增产做出了巨大贡献,并且还将肩负起用知识改变16亿中国人吃饭问题的神圣使命,他就是中国工程院院士、“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相似文献   

3.
中国的农业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的耕地仅占世界耕地的7%,却养活了占世界总人口22%的人,尤其从1978年以后,中国的农村出现了真正的跃进形势。不过,中国农业的发展水平仍然较低,而人口又在以每年1600万以上的规模增长着。因此,中国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成为中国农业现代化的重要课题之一。中国土地资源从总量上说虽然数量不小,但中国人口众多,按人平均,土地资源极为有限。按1987年可耕地、牧地和林地面积以及人口(109300万)计算,人均耕地0.09公顷,合1.35亩,人均  相似文献   

4.
资料荟萃     
《地理教育》2004,(6):75-75
中国十大瀑布,如何躲避泥石流,明年是铁路建设高峰年,种好10亿亩田 养活16亿人  相似文献   

5.
中国人靠自已2月8日,在“奥斯陆可连续发展与消费圆桌会议”上,面对世界观察研究所所长布朗的《谁来养活中国》的耸人听闻的报告中“21世纪没有人能养活中国”的断言,中国国家环境保护局局长解振华郑重回答:“中国人能够养活自己!”中国人能够说这句话是有历史依...  相似文献   

6.
《科学课》1998,(11)
根据中国科学院国情分析研究小组估测,我国人口承载量最高应控制在16亿左右,绝不能超过17亿。目前的中国农业在全球7%的耕地上养活了世界22%的人口。中国的播种面积只有美国的70%,但必须供养比美国多三四倍的人口。  相似文献   

7.
近些年,"中国威胁论"被西方媒体和国际问题研究者大肆"宣传"的同时,"威胁中国论"作为所谓的新角度,又被他们不断的做文章。继"谁养活中国人"话题之后,"谁养活中国老人"又成了一个新话题。本文就我国老龄化问题的形成原因,解决途径等方面做些探讨。  相似文献   

8.
农村教育很重要,农村建设的发展要求进一步改革农村教育农村教育很重要,因为它和农业对我们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性有密切的关系。农业不仅关系到11亿多人的吃饭穿衣问题,而且制约着整个国民经济建设的规模和速度,影响社会的稳定。农业歉收以后,11亿多人的吃饭穿衣就要受到影响,国家建设的规模和速度就要放慢。在我们这样一个大国,无农不稳,没有农村的富裕,就没有整个国家的富裕。所以我们党和国家一直把农业作为发展国民经济的基础。我国的农业资源相对不足,现在是以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着占世界22%的人口,应该讲这是一个巨大的成就。但是,现在每年我国大体上出生2354万  相似文献   

9.
近些年,“中国威胁论”被西方媒体和国际问题研究者大肆“宣传”的同时,“威胁中国论”作为所谓的新角度,又被他们不断的做文章。继“谁养活中国人”话题之后,“谁养活中国老人”又成了一个新话题。本文就我国老龄化问题的形成原因,解决途径等方面做些探讨。  相似文献   

10.
中国农民终身教育的历史使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2002年的数字,中国12.67亿人口中,有9.03亿人居住在农村,占总人口72.1%.农村劳动力总数为5.22亿,在农业领域内就业的劳动力2.74亿.中国有2 800个县,39 000个乡(镇),2.46亿农户.这些数字说明,中国的农村教育和农民教育,就规模、水平和普及程度而言,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农业、农民、农村的"三农"问题,现已成为在中国使用频率最高的词汇之一.其根本原因是日益扩大的城乡差距,引起了高层领导人和社会的普遍不安和关注.其次,1999年以来粮食的连年减产,也使人们懂得了"21世纪谁来养活中国人"的问题其实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中国以农户为基础的农业经营规模过小(每户耕地0.52公顷),除了生产水产品和某些园艺产品的农户之外,比较经济效益普遍低下.这就决定了农民对投资教育包括学习农业技术培训的兴趣和投资能力极其有限;而国家由于财力不足,没有更多的钱投资农村普教和农业专业教育.目前,法定的九年义务教育在农村尚且难以落实,要发展终身教育,困难是可想而知.  相似文献   

11.
民以食为天,中国7%的耕地养活22%人口,粮食安全令全球瞩目.97年爆发的世界范围内粮食危机,布朗命题引起学术界和政治界的关注乃至震惊.如今应站在一个更高的立足点上,客观评价我国农业企业,为科学解决粮食安全问题梳理经验.课题通过spss,excel软件对市场问卷调查及分析,同时将调节粮食生产的有效手段进行调研和分析.通过分析我们最后将研究当中国真正出现粮食危机之后该如何解决,如何利用资源来进行我国农业企业的国际化战略.  相似文献   

12.
中国农业现代化要靠我们自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慧 《神州学人》2005,(10):28-31
十年前,美国学者布朗出版了《谁来养活中国》,当时曾经引发了很多人对中国农业的极大关注。有人说,布朗的书在散布中国威胁论,但在杨邦杰看来,布朗的问题很简单,当然是我们中国人自己养活中国,“米袋子”一定要“挂在自己家里”。30多年的农业科研经历,使一直致力于农业研究的杨邦杰对中国的农业问题有着自己的思考和判断。2004年12月,杨邦杰当选为致公党中央副主席。这为他提供了一片新的广阔天地,他开始为国家农业现代化、西部草原恢复与生态环境建设、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等重大问题建言献策。2005年,“中部崛起”成为“两会”最热门的词汇之一。在这个热闹的场景中,杨邦杰发出了冷静而理性的呼声:“在中部崛起的过程中,工业化和城镇化固然很重要,但中部的农业绝对不能萎缩。沿海的发展已经是以牺牲农业为代价,如果中部的土地再被工业发展挤占的话,中国就没有生产粮食的地方了。杭嘉湖平原、珠三角以前都是中国主要的水稻产区,现在已经消失,上千年才能形成的水稻田被占之后是难以恢复的。中部的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水稻产量占全国的36%,因此中部的崛起绝对不能放弃农业,要坚决保住这块粮食基地。”杨邦杰说:“发展是参政党参政议政的第一要务,是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的根本任务。作为致公党中央负责参政议政的副主席,我将为之而全力投入、努力工作。”  相似文献   

13.
去年9月份,美国世界观察研究所布朗等人发表了一篇题为《2030年面临的问题:谁来养活中国》的报告,认为随着中国耕地逐年减少,从1990年到2030年间中国谷物产量将下降1/5,而人口和对粮食的需求却不断增长,因此中国可能出现谷物严重匮乏的前景并足以影响全世界,断言“没有人能养活中国”。情况是否如此?请读——  相似文献   

14.
据报道,全世界50亿人口中,经常挨饿的人大约有10亿。许多国家不能生产足够的粮食供养其人民。这个问题不仅在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而且在像日本、英国这样的发达国家也同样存在。那么中国的情况是怎样的呢?美国世界观察研究所所长布朗博士在《谁来养活中国?》中提出了一种权威性看法:一个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这样一个农业大国,农业现代化进程必然面临着重重困难,如我国人均土地资源相对较少;农业人口存量巨大;城市化水平低且城市存在着大量失业、下岗人员;农业产业结构不尽合理等诸多问题.中国农业要想走出困境,摆脱目前的不利局面,惟有将传统农业转变为现代化农业,这才是中国农业持续发展的根本出路.从传统农业与现代农业的区别、中国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困难、成因等方面进行探索和分析出发,论述中国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变的必要性和任务的艰巨性,促使更多的人对中国农业现代化道路进行大胆探索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招生考试通讯》2007,(7):75-75
初识庐山 农学这几年有升温的趋势,环境生态类专业正是其中的热门,它主要包括园林、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农业资源与环境三个专业。城市建设、园林、林业部门和花卉企业从事风景区、森林公园、城镇各类园林绿地的规划、设计、施工等需要专门的人才,这类人才就是园林专业所培养的对象。沙漠化与水土的流失向人类的生存提出了挑战,需要有效地利用现有的土地资源来养活更多的人口,这种情形使得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农业资源与环境这两个专业也逐渐受到重视。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这样一个农业大国,农业现代化进程必然面临着重重困难,如我国人均土地资源相对较少;农业人口存量巨大;城市化水平低且城市存在着大量失业、下岗人员;农业产业结构不尽合理等诸多问题。中国农业要想走出困境,摆脱目前的不利局面,惟有将传统农业转变为现代化农业,这才是中国农业持续发展的根本出路。从传统农业与现代农业的区别、中国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困难、成因等方面进行探索和分析出发,论述中国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变的必要性和任务的艰巨性,促使更多的人对中国农业现代化道路进行大胆探索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粮食生产在中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各级政府都给予了极大的重视,因为要以仅占世界7%的耕地来养活占世界22%的人口,任务是异常艰巨的,所以中国政府自改革开放以来对农业一直很重视。但我们也必须看到,中国的农业依然是弱质产业,政府应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对粮食生产给予必要的价格支持,否则农业的弱质性必将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产生负面影响。政府在抓农业时如果没有价格支持,宏观调控也难以达到目的。因此,农业生产中的主要矛盾之一是价格支持,以价格带动农业的全盘发展。在目前我国的市场经济条件下,粮食生产有两个突出的…  相似文献   

19.
谈谈加强农业问题材料1:我国1993年粮产9130亿斤。1994年我国发大水,粮产8902亿斤,比上年减产228亿斤。此时,美国世界观察所所长布朗写文《21世纪谁来养活中国》,被西方称为投向中国的“重磅炸弹”。他认为;2030年中国人口将增长到16亿...  相似文献   

20.
谁在养活美国? 两年前,美国学者莱斯特.布朗提出了"谁来养活中国"的疑问,引起西方世界一片莫名的惊慌.两年来,中国政府实行"可持续发展"基本国策的大量事实,给予这一观点以有力的回答.如今,在经过两年来的沉默之后,中国科学院自然资源综合考察委员会国土资源综合研究中心主任陈百明等一批中青年学者在对比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新的疑问:谁在养活美国?他们向人们提出了一系列发人深思的问题:何为美国模式?美国模式对世界资源和环境构成何种影响?是否应该推崇美国的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