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性最美     
正6月12日晴很多人在问:"本性到底是什么?"本性到底是与生俱来的品质,还是后天培育的人格?是上天赐予的品性,还是环境造人的本质?所谓"本性",望文生义,即本来的性格。不是有句话这么说吗,"人之初,性本善。"便是对本性最好的阐释。本性的鲜花最艳,本性的柑橘最甜,本性的语言最真,本性的问候最暖,自然,本性的人应该最美。可当今社会,又有多少人拥有自己的本性呢?利益和人情,早已蒙蔽了他们的双眼,勾心斗角早已见怪不怪,他们的本性,早在这个浮躁的尘世中消失殆尽,苟延残喘……  相似文献   

2.
坚守良知     
古人云:人性本善。在他们的理念中,所谓君子是能够长久地保持本性的人,所谓小人则是轻易地丢失了本性的人。在物欲横流的当今社会,人类的本性与良知或许正在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战:利益向其挑战,智慧向其挑战,理性向其挑战……人类懂得了太多的大道理,如何创新,如何走向成功,如何创造财富,各式各样有关处世、创业的名言警句都充溢于心,以至在一切  相似文献   

3.
一、人性为本的内涵人性为本是人本思想的一个延伸。人本思想强调的是人的发展,而人性为本强调的是做人思想工作的立足点和切入点。人性按我的理解应有两方面:一是人的本性,二是人的个性。所谓人的本性也就是人的自然属性,它是人们从事一切活动的原动力,具有普遍性。所谓人的个性是指人在一定的成长环境及教育方式下形成的比较固定的特征,是区别于其他个体的标志及原因。所谓以人性为本的原则也就是指在日常学生思想工作中,分析了解学生行为表现中的本性因素并给予尊重,把它作为思想教育的切入点,以求得教育者和被教育者的相互理解…  相似文献   

4.
《考试周刊》2019,(73):29-30
所谓"快乐教学法",是采取各种形式为学生创设欢乐的课堂学习氛围,游戏可作为快乐教学法实施途径,趣味语言也可达到快乐教学目的。在快乐氛围下,学生将变得乐学。快乐教学理念,是面向全体学生的。"追求快乐,逃避痛苦"是人的本性,让学生以一种积极乐观的心态对待学习有着重要意义,可更好地提高学习效果。本文将详细阐述快乐教学理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引入。  相似文献   

5.
善良     
命题原创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60分)在中国的传统观念中,人的本性应是善良的,所谓"人之初,性本善"。所以,中国传统文化历来追求一个"善"字:待人处世,强调心存善良、向善  相似文献   

6.
<正>"玩"在当代正遭遇着种种时代困境:一是"玩"被污名化,似乎玩就意味着不务正业;二是"玩"被异化,人们被各种低质量的所谓游戏控制而欲罢不能。玩商的提出,无疑是对"玩"的时代遭遇的一种积极回应。实际上,作为个体如何度过闲暇生活的能力,玩商的提出不仅是对时代发展的一种被动应战,更是对人类玩之本性的积极肯定。当代人的异化,在很大程度就是源于对作为人之本性内在需要的"玩"的遗忘、抛弃甚至否定。正视这一需要,是人回归本真、获得充盈生命动力的重要前提。学会玩,是当代社会每个人  相似文献   

7.
教育从"产业化"到"公益性"的理论和政震的转变,实质上是对教育本性的重新理解和厘定.教育产业化是一种经济取向的所谓教育改革,它是对教育伦理本性的背离,而教育公益性是对教育本性的回归,充分把握教育的伦理特性,对于我们在理论上树立观察教育问题的伦理视角,在实践上坚持教育的伦理操守,都有积极的启发和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8.
我国的道德教育存在着许多不符合人的本性的现象。人的先天本性是自然现象,道德教育符合人的本性,就是符合自然规律。人的本性指人本来的、与生俱来的属性。从客观、中立、描述的角度看,人的本性主要是利己的,这符合进化论和分子遗传学理论。但利己有损人利己、利人利己和不损人不利人而利己等。普通道德所追求的就是利己利人。而且,"己"、"我"的界限不是绝对的,而是模糊的、交叉的。所以,从个人边界角度看,道德教育就是要扩大自我的边界,实现"大我"。符合人的本性的道德规范是人们平等协商、约定的。因此,应引导学生在建构道德中学习道德。  相似文献   

9.
在李贽的文艺思想中,“童心”说是基础和核心。他所谓的“童心”其实就是人的自然本性,童心说的理论基础乃是人的自然本性论。在李贽的文艺思想中,其美学内涵主要表现在尚真实、反虚假,重情性、轻礼义,倡变化、反复古,贵天成、贱人为等几个方面。而这些表现又都是人之童心即自然本性的表现。因此李贽文艺思想的基本美学内涵,可以归结为一句话,就是对人的自然本性的肯定。  相似文献   

10.
曾水兵 《中国德育》2013,(16):63-63
据报道,广东东莞漳澎村刘家姐弟三人相继考入北大清华。而制造这一"传奇"的父亲只有初中文化水平,他的教育方式也毫无深奥之理,更谈不上有什么创新之点"在孩子的教育方面没有特别的方法,顺其自然。"这话的确值得我们深思。教育是基于人的自然本性去帮助人自然成长的过程。教育应该最大限度地依托人的自然本性,顺应人的自然天性。这是因为,越是自然的东西,就越是符合人  相似文献   

11.
文学是人学.文学是要反映社会生活,但是反映人之本性则更为重要,虽然人之本性也是社会生活的一部分.考察古今中外文学史,凡是能广为流传、百代不衰的作品,均是生动、形象地反映了人的本性——人之某一种感情的作品.文学也可以反映阶级性、抗敌精神等等,但是阶级性等等也只是马克思所说的“每个时代历史地发生了变化的人的本性”.阶级性与“人的一般本性”只是个别与一般的关系,而个别只是这样或那样地体现着一般,阶级性只是人性的一部分,它们并不互相排斥,非此即彼.因此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说:“首先要研究人的一般本性,然后要研究每个时代历史地发生了变化的人的本性.”请注意,马克思是把研究“人的一般本性”放在“首先”位置上的.  相似文献   

12.
高校校园文化的主体是人,校园文化理念的价值诉求应责无旁贷地表现为人本性,但全盘计划的思维框架、"为知识"的知识生产方式以及管理的目的理性,将人以及人所具有的文化活动箱格化、工具化和非主体化.因此,重构人文化的制度框架,回归人文化的原初意义,找寻人文化的合理内涵,是实现高校人本性校园文化理念持续彰显与发展的历史必然.  相似文献   

13.
所谓生态型德育,就是在顺应人的自然本性和德育的生态本性基础上,渗入生态和谐的德育课程理念,建构生态性德育文化和融合型的德育管理体系。生态型德育在教育过程中注重凸显体验,感动生命,激发潜能,开启生态智慧,  相似文献   

14.
正关于"美"黑格尔这样说道:"美的形象是丰富多彩的,而美也是到处显现的,人类本性中就有普遍的爱美的要求。"正是这种爱美的要求或追求,使人流连在古典诗词"美的旋律""美的意境""美的情感"当中。而要承载诗词的美,必须要有与之相匹配的美的容器。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所谓美的容器是指美的教学形式。教学形式的美与教学内容的美相互融合,才能最大程度地呈现"美"。另外,托·阿奎那认为"美"中一个要素是适当的比例或和谐的搭配,只有教学中"美的形式"与"美的内容"相统一,  相似文献   

15.
关于"人性"的讨论.是中国古代思想史上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先秦儒家对"人"的本性的深入探讨,其中尤其以孟子"性善论"最具有代表性,至今还在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思想.  相似文献   

16.
一、教育的人本性 人是世界的根本,人是整个世界的核心.在"以人为本"范畴中,包含着人的一切"属人"特性.  相似文献   

17.
王刚  朱兵香 《考试周刊》2008,(14):211-212
"道法自然"是老子思想的核心.老子由婴孩素朴自然的本性出发,要求人们克服私心和欲望,回归于"自然",回归于人的本性,以此来克服社会文明对人的异化和控制.老子的"道法自然"思想对我们当代教育的启示是:树立和谐的教育价值观;教育应该遵循"自然"的规律:道德教育要立足于人的本性.  相似文献   

18.
试论教育家的“类本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育家的"类本性"是教育家的整体规定性,既是人的"类本性"之特殊,又是教育家群体性与个体性之一般.教育家"类本性"为社会分工所决定,是历代教育家在教育实践和社会交往中自我创生成果的积淀与遗传,具体体现为教育家的整个身心与教育融为一体、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教人与做人合一等基本品性.探索教育家"类本性"有助于形成一种"超我"的同化力,促进教育工作者的"类化",延续与扩大教育家队伍.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人的本性、人的生成和发展这一更为广阔更为根本的历史视野对人的全面发展进行全新的哲学透视。认为人是一种以实践为本性的存在 ,只有在不断地发展和创造中才能真正生成为人 ,全面发展是人的本性的必然要求。人是社会的主角 ,人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主题。我们应该确立起以人为核心的综合社会发展理论  相似文献   

20.
提到名利,人们总是荣于"淡泊名利",耻于"追名逐利".其实,追逐名利乃人之本性.古人云:"食色性也."名利是人食色性的引申和升华.鲁迅在谈到人的本性时说:"人的本性一要吃饱,二要温饱,三要发展."因此,人们追逐名利乃正当要求.人连名利都不需要了,不追求了,那么他心就死了.因此,不追求名利的人是难以想象的.世上没有不为名利的超人,只有善待名利的智者.只有追逐名利,人们才会给自己确定追求的目标,才会不断涌现工作的激情和催人前进的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