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罗增儒先生曾撰写过一篇文章“‘以错纠错’的案例分析”(见文[1]).分析的是一个用“错误方式”纠正了一个“错误”的案例.偶翻前几年的杂志,笔者却发现了一个“以错纠对”的案例.即岳建良老师的文章“由一个新发现的错误谈起”(见文[2]).文[2]指出文[3]中例1所求证的结论有误.  相似文献   

2.
摘要 教师批改作业的目的在于检查教学效果,了解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的情况,帮助学生纠正错误.学生对错误的认识和纠正错误,一般要有一个认识和纠正的过程:错在哪里——为什么错——以前有类似的错误吗——今后如何避免这类错误.传统的批改方法则将这些过程由教师代替了,压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至于学生是否弄懂错误之处,教师并不十分清楚.  相似文献   

3.
陈勇 《学周刊C版》2011,(11):52-52
传统教学中.对错误解答了题目的学生.老师常用的处理办法为:惩罚。对老师而言.惩罚就是一种手段.希望通过这种手段的运用.消除以后错误出现的几率。老师不希望学生频繁出错.学生也害怕出错后各种各样的惩罚。在这样的恐惧或者消极应对的教学和学习心理下.教师对错误问题解决手段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将答案直接给出.强加于学生.对整个学习过程而言.这会降低学生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削弱学生面对错误的勇气。  相似文献   

4.
本文给出了两个复矩阵乘积的特征值的取值范围.从而推广了文[1]的一个主要结果.此外,指出了文[2]中的一个错误,给出了一个不等式.  相似文献   

5.
张峰 《考试周刊》2012,(4):67-68
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累积的过程.也是一个错误不断显生、修正和完善的过程。错误既是学习的必然产物,又是教学的巨大资源。因此,学生在课堂上的错误是正常的,教师对学生的错误进行防范与回避本身就是教学中的“错误”。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的错误资源,引导他们从不同角度修正错误,  相似文献   

6.
1.订正作业和测试中的错误,是数学学科的一个突出现象.针对错解,老师讲解很详细,效果却不一定好.遇到类似情况,错误又会重复出现,大有“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之势.究其原因,学生表面上懂了,实质上没有真正理解数学知识的本质含义,没有把书面知识内化为自己的知识.  相似文献   

7.
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学生解题出现错误是不可避免的,因此对出现错误的原因进行系统的分析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可以通过错误来发现学生的不足从而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从另外一个角来看,度错误也能揭示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现在笔者就中学生数学解题错误作一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8.
教与学的过程不仅仅是师生之间知识传递和利用课程资源的过程。它还是一个生成课程资源.利用课程资源.提升课程资源的生态过程。在日常教育教学中.难免会出现这样和那样的错误。在我们的现实教学中.好多教师对错误特别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以及自己上课过程中所出现的错误有一种避之惟恐不及的感觉.  相似文献   

9.
哲学家黑格尔说过“错误本身乃是达到真理的一个必然的环节”,学生的数学学习和错误是一个相伴的过程,“错误”也是数学课堂永恒的话题!把学生的易错点当成一种教学资源,能透过现象看本质,及时发现学生所犯错误的教育价值,通过剖析错误,找准教学起点,评赏错误,挖掘其潜在价值.根据教学经验和钻研教材预设错误,优化课堂教学.并能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补救,  相似文献   

10.
怎样成为一个快乐的老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要成为一个快乐的老师,就要学会宽容 有宽容精神的人是一种“人不知而不愠”的修养。学生是一群正在成长的孩子.而孩子需要在尝试错误中学习.犯错是学生成长的权利.如果你不能容忍学生的错误.也就等于剥夺了孩子成长的权利。所以对孩子们来说.一个宽容的老师.就显得尤其重要。如果你宽容.那么你眼中的孩子们会很可爱.和可爱的孩子们一起生活.  相似文献   

11.
我国自进入清代中叶以后人地比率逐渐下降至“率计一岁一人之食,约得四亩”的维生型小农经济临界点,标志着传统小农制的破产和趋于衰亡。新中国成立后的大半个世纪,由于长期实行农村集体土地所有制一直隐含着“集体成员权平等”和“土地产权虚置”的制度性缺陷,结果使明清以后出现的“地权分散化”和“耕地细碎化”趋势更加凸现。最终导致几亿农民在高强度劳动投入和过密型种植模式下出现了土地报酬递减和边际收益下降的现象。因此,我国下一步如何实现小农制与现代农业的有效衔接已成为理论界和政府部门亟待深入研究的一个重大实践课题。  相似文献   

12.
论文分为五部分,主要着眼于神话主义和原型批评的一些基本概念。前四部分分别介绍了“新神话主义”、“纯真神话”、“神话与神幻故事及英雄史诗”和“原型批评”,最后一部分“结语”阐释了神话学的意义及缺陷。  相似文献   

13.
对PBL教学法用于思想政治理论课进行理论分析,并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为例开展PBL教学法的课程实践。对具体的教学实例做了课程设计,进行了教学效果评估,深入分析了其在教学中应用的必要性和可能性,阐述了PBL教学法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运用等问题。实践证明,利用PBL教学法进行教学,学生对课程教学内容印象更加深刻。认识更加准确,学习主动性也明显增强。  相似文献   

14.
口语中的“v/A+死了”和“v/A+得要死”被称作感受程度补语。在借鉴前人的基础上,提出:“V/A+死了”中“死了”表程度是由结果补语虚化而来,“V/A+得要死”中“得要死”表程度是由状态补语转化而成。先对这两种格式进行具体的描写,进而阐释它们两者的来源、特点,以及语义、语用方面的细微差别。  相似文献   

15.
学术界关于国民党基层组织的研究方兴未艾,从基层党政关系入手进行探究,认为国民党基层建设方面存在以下缺陷:党政权力链条在纵向、横向上存在断裂、城市和农村党政组织建设比例失调,正是这样的缺陷造成了国民党基层权力的"真空化"。而造成如此缺陷的原因则是:(1)国民党意识形态的缺陷;(2)组织制度的缺陷;(3)清党运动造成的权力断层。通过以上分析,我们看到国民党基层统治的困乏,其结果是形成了"上层国民党、下层共产党"的政治局面,这一局面产生的影响有:政治统治的合法性基础流失、政治统治的效力式微和政党竞争处于劣势。进而对中国近代的政治格局的演变产生了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16.
根据高职学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对工程制图教学进行改革,将三维几何建模技术引入工程制图课堂教学、制图测绘与CAD实训融合教学,并对教改的实验班级与常规教学的普通班级进行问卷调查、考试成绩分析,在问卷调查、成绩分析的基础上总结工程制图教改经验。  相似文献   

17.
中国当代学术研究现状的一个突出的特征是博德里亚所说的“内爆”,即纯形式内部的“增殖”、膨胀,是统计数字上的“大跃进”,可以说几乎是当年大跃进运动的又一次历史性的学术版重演。原因大致有三个:一可谓是“穷国学术政治”。是急于发展的赶超意识所致。二是历史上不断出现的全民动员模式、大跃进模式的老调重弹,遗韵回响,或曰旧病复发所致。三是受西方社会的“官僚体系”、工具理性、技术意识形态、数理计算模式的影响所致。其结果诱发学术犯罪、学术腐败,引导学术吸毒、学术卖淫,逼学术之良为学术之娼。我们已经到了应该大声疾呼:救救学术的时候了!因为已事关学术的存亡与发展大计。  相似文献   

18.
在新诗发展的规律性研究中,文化与文体构成了两个重要话题,前者涉及文学的"外部规律",后者涉及文学的"内部规律";前者属于"他律",后者属于"自律"。以前者为主导就面对强调社会功能时代体验的文学史;以后者为主导就面对着重诗歌本体艺术传承的文学史。回顾新诗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近百年来前者亦即文化因素要比后者亦即文体因素更有影响力,而且总是前者制约了后者的演化道路。正是由于文化观念制约了文体观念的自然演化,才会构成20世纪中国新诗发展的历史困境。  相似文献   

19.
采用统计与规则结合的方法对现代汉语兼语结构的机器探测方法展开研究,提出了用于自动探测兼语的"兼语候选项特征"与"支持度"的概念,同时设计出了相应的算法,并在此基础上,用Visual C++编译出了相应的"现代汉语兼语结构机器探测软件"。通过对200万字的《人民日报》1998年1月语料进行机器探测试验和测试,发现:对于现代汉语兼语结构的探测,兼语候选项特征与支持度的计算起到了相互补充的作用。实验结果显示,探测达到80%左右的调和平均值,基本达到实用水平。  相似文献   

20.
苏轼评价孟浩然的诗“韵高而才短”,历来认为是对孟浩然诗歌创作不足的批评。其实,苏轼的这一评价,是在高度肯定前提下而指出其不足。因为“韵高”是苏轼论诗的一个很高艺术境界。关于孟氏“才短”,向来解说纷纭,但多与苏轼的本意不符。本文通过分析认为,苏轼所谓“才”,主要指作家内在道德素养和诗歌创作表现有机结合的综合能力,是一个以“学养”为核心的诗学批评概念,持此以衡量孟浩然的生活与诗作,是有所欠缺的。因此,苏轼对盂浩然的评价,是深刻而客观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