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指出,要加强传统文化教育,“坚持继承和弘扬优秀民族文化传统,吸收和借鉴世界各国优秀文化成果。”“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和传统经典、技艺的传承。在有条件的小学开设书法、绘画、传统工艺等课程,在中学语文课程中适当增加传统经典范文、诗词的比重,中小学各学科课程都要结合学科特点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高等学校要创造条件,面向全体大学生开设中国语文课。”这一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促进中华民族复兴的重大举措,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同与支持。  相似文献   

2.
中华五千年文明留下了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易经》《论语》《孟子》等经典名著可视为重要代表。《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指出,中小学各学科课程都要结合学科特点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在社会教育中,广泛开展吟诵古典诗词、传习传统技艺等优秀传统文化普及活动。开展中华文化经典诵读对社会、对学校、对个人都具有重要意义。 站在中华民族振兴的高度讲.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是传承优秀文化和弘扬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对于学校来说,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是建设书香校园的重要措施,有利于学校增强文化底蕴,形成和谐进取的工作局面和学校独特的竞争力。对于学生来说,让他们自幼就开始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在诵读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接受优秀传统教育,可以为他们一生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引导学生诵读经典,与好书相伴,我们教育工作者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本期我们重点就这一话题展开讨论,并介绍一些地区和学校的典型经验和做法。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代大学生对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不足,传统伦理道德观念淡薄,对于传统文化的践行也不足,这些问题呼唤我们关注并加强对大学生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对大学生进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在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宝贵而丰富的教育资源和内容,能够帮助大学生健康成长和成才。我们需要从教育内容、教育实践、教育环境、教育制度和机制建设等方面来入手,寻找工作的着力点,提升大学生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实际效果。  相似文献   

4.
张勇 《现代教学》2014,(12):10-11
在世界文化中,中华文化是唯一能够延续几千年而没有中断的文化,从远古时期的夏商周至秦汉统一,从魏晋隋唐至宋元明清,中华文化在漫长的发展历史中,表现出了顽强的生命力,一直延续发展、绵延不绝。在历史长河中,我们的祖先不仅创造了灿烂的文化,谱写了人类文明史上绚丽的华章,同时还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和传统美德。进入快速发展的今天,我国社会情况发生了复杂而深刻的变化,使得道德主体面临空前的困惑与迷惘。因此,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中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5.
在全球化时代,国家认同面临着空前的危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促进中小学生国家认同建构的重要途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主要通过思想精华的传承、传统美德的彰显和文化符号的强化来促进学生的国家认同.在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促进中小学生国家认同的基本取向方面,要转换与发展优秀传统文化,兼顾族群认同与国家认同,注重国际理解视野下的国家认同....  相似文献   

6.
以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增强青少年文化自信,既是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需要,又是夯实“四个自信”之根基的需要。在此过程中,应该树立“以文化人”的教育理念,确定正确的教育资源观和教育过程观;建立“大文化”的课程体系,多元构建教育载体,合理设置课程结构;实施“以旧唤新”的育人思路,增强传统文化的知识活性,提升传统文化的浸润力度;夯实“言传身教”的育人根基,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建构多元一体的教学共同体。  相似文献   

7.
历史课程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核心课程。根据历史学科的特点,教师在教学中应侧重指导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起源及发展演变,分析传统文化发展变化的原因,做到言而有据,论从史出,按照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历史认知规律因材施教。在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时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其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为涵养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服务,使学生更加全面深刻地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领悟民族独特智慧,更加理性地看待外部世界,坚定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8.
9.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地位在新时代越发重要。叶圣陶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思想的研究作出了突出贡献。叶圣陶将培育民族意识和民族精神、实现中国人和中国的现代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目的。中国古代经典名篇名著、传统技艺、文物古迹及其背后蕴藏的精神意蕴、道德修养、思想观念、民族智慧、审美志趣,构成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主要内容。批判性继承、传统与现代的融合、理论与实践相促进是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基本原则。叶圣陶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思想涵盖了家庭、学校和社会三种教育类型,关注到了不同类型教育内部的层次架构。叶圣陶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学科布局、课程标准制定、文言的教法等确立了基本范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要以时代为观照,加强优秀传统文化与现实社会的融合;以创新为指引,注重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人才的培养;以生活教育为核心,坚持让优秀传统文化为民所用。  相似文献   

10.
高校在新时期开展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应重视加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这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需要;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解除困境的需要;是开展素质教育的需要。加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道德观、人际观、人生价值观和义利观教育。应通过课程教学设置、校园文化建设、社会实践和校园媒体宣传四个路径来加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相似文献   

11.
董葳 《小学语文》2014,(3):31-31,56
[教学理念] 《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指出,中小学各学科课程都要结合学科特点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语文课程标准对课外阅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出了量化要求。  相似文献   

12.
《辽宁教育》2015,(2):5-9
将传统文化融入课程体系■杨宝山大量调研表明,近年来,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虽有成效,但并不乐观。反映在课程方面,课程结构整体性不足,缺乏整体规划,导致课程门类孤立,课程彼此不能呼应。反映在教材方面,教材内容科学性不够,缺少科学统整,致使教材内容琐碎,学科之间不够衔接。反映在教学方面,教学设计系统性不强,缺少系统设计,致使教学内涵欠缺,等等。这些问题如何解决?教育部近日颁发的《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提出,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系统  相似文献   

13.
对理工科大学生加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有非常大的帮助,党的十七大也提出,“加强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教育”。然而作为高校学生工作者,在日常工作中发现,现代大学生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了解地很少。为了推进理工科大学生的素质教育,使理工科大学生不仅有“才”,更要有“德”,本文分析了对理工科大学生加强优秀传统文化的现实意义,并提出了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4.
全国教育大会明确提出,我国需要将信息技术与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融为一体,充分凸显思政工作的活力以及生命力,利用新媒体新技术突破时空限制,将更多的新鲜血液和时代色彩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中,提升整体的教育层次和水平。在这样的现实背景下,云思政备受瞩目,云思政与思政微课存在异曲同工之妙,以网络思政教育为主导。教师需要主动打破教学常规,想方设法地开发现代化的思政课课程资源,着眼于“三全育人”的实践要求,全面拓展教育渠道和教育阵地,实现与时俱进和对症下药。本文以“三全育人”理念为切入点,深入分析新时代背景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实施对策,以期将这一教育推向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15.
少一些盲目性多几分理性——对国学教育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全华 《广东教育》2007,(10):55-57
随着《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的贯彻、落实,已蔚为风气的以弘扬传统文化为主旨的国学教育将更为人们所重视。但我们在重视对学生进行国学教育时,应少一些盲目性、多几分理性,即国学教育的目标方位应是制衡个体主体性的过度发展;在选择国学教育内容时,既要有比附以求同的文化心理(即将传统文化作现代性比附的文化心理),更要有比较以求异的文化心理(即以科学、民主、法制的时代精神观照传统文化的文化心理);在处理国学与时代精神的关系时,应对国学的伦理、道义价值作现代性诠释;为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国学教育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应重在作强度继承。  相似文献   

16.
中学语文教材不仅贮积了丰富的语文知识,更蕴含着深厚的传统文化内涵,字里行间处处流淌着中国文化浓浓的鲜活的印记。如何挖掘教材内在的文化因子,引导学生理解和体会中国传统文化的灿烂和美好,也是我们作为语文教师的责任所在。本文以高中语文必修5中的《边城》这篇课文为例,浅析在教学中如何渗透传统文化教育。  相似文献   

17.
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是现代教育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青少年道德建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强大助力。  相似文献   

18.
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礼仪之邦,有着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然而,在全球化的今天,幼儿受到外来的影响,对中国传统文化变得冷漠起来:他们爱吃的是“肯德基”、“麦当劳”;手里的玩具大多是芭比娃娃、机器猫、奥特曼、蜡笔小新;总是谈论着一些日韩卡通人物……。  相似文献   

19.
传统古诗词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瑰宝,是数千年中华文明不断凝结的艺术珍珠。它最能反映时代精神,最能表达人民心声,最能代表历史风貌。传统古诗词文化根植于中华民族的生命深处,蕴含不可估量的文化价值。中学阶段开设《古诗词文化》思政校本课程,能够增强中学生的精神力量、丰富中学生的精神世界、促进中学生文化素养全面提升。  相似文献   

20.
<正>教育部2014年颁布的《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当今世界,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各级各类学校的语文教学,必须加强传统文化教育,积极探索适应时代发展的教学方法。那么高中语文课程怎样利用现行教材有效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