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恋  志力 《辽宁教育》2009,(7):78-78
一、教材简析 <穷人>描写了生活艰难的渔夫和妻子桑娜在邻居西蒙死后.毅然收养她的孤儿的故事.反映了沙俄时代穷人的悲惨生活和纯朴善良的同情心以及乐于助人的高尚品德.课文情节跌宕起伏,结构巧妙新颖,全文多处以"孩子"为描写对象,让这个辅助人物出现在故事的各个情节中,与主要人物默契配合,对表现文章中心、深化文章主题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初识意象] 师:电视里有这样一部雪糕广告:一个人满头热汗,突然发现一只雪糕,抓过来咬了一日,立刻浑身挂霜,脑袋结冰,一张嘴,直冒凉气。这个广告只有十秒钟,没说一句话,却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你们能理解这个广告的意思吗?  相似文献   

3.
导语:国粹引路,一举一动显个性 师:京剧是我国传统艺术中的国粹.生旦净末丑,人物特点鲜明,而且每个人物的动作都有严格的规矩。比如扇扇子这个动作,不同的人物就有不同的扇法。(拿起一把扇子,表演动作)有的人物扇脸,有的人物扇肚子,还有的人物扇屁股。(学生笑)这三种扇法,突出的是三种人物的特点。由于大家不太熟悉京剧,所以,我把这三种人物写在黑板上,请大家对号入座,猜一猜用扇子扇脸、扇肚子、扇屁股的分别是哪三种人。(板书:武将、书生、小丑)  相似文献   

4.
徐秀春 《辽宁教育》2011,(1):114-115
《竹石》一诗描写的是长在破岩中的傲竹及坚定不移的顽石这两个代表着铮铮骨气不轻易屈服的意象,实则为表现诗人之傲骨,意蕴丰富,耐人寻味。本教学设计依据诗的特点,安排了四个主要环节。  相似文献   

5.
片断一:借助画面背诵,高效"内化" <月光曲>中描写穷兄妹俩听着贝多芬的钢琴曲被陶醉的一段描写堪称经典.这一段主要描绘了兄妹俩随着贝多芬弹奏的乐曲的曲调变化,产生了美妙的联想,由刚开始波光粼粼的平静海面联想到朋光下波涛汹涌的大海,情感随着大海的变化而起伏.  相似文献   

6.
马士钧 《辽宁教育》2009,(12):55-57
导语:认识谜语 师:今天,我们来说一说大家都很熟悉的内容——谜语。许多同学都知道谜语.我相信大家也经常猜谜语。我要问问大家,你们是怎么猜谜语的?  相似文献   

7.
认识天堂.那是个充满自由的地方 师:(板书:天堂)请同学们说一说,"天堂"是什么意思? 生:人死了之后去的地方. 师:说得没错,但是,"天堂"还有另外的含义. 生:美好的地方!  相似文献   

8.
一、看古文字,揭题导入 1.师:第一次见面,送大家一件礼物:(课件出示) 2.师:这是四个字,不过都是同一个字.知道是什么字吗? 生:雨.  相似文献   

9.
郭运动 《辽宁教育》2010,(7):112-112
一、联系古语,揭题导入 1.教师朗读古文佳话,揭题导入。(人生苦短,知音难求;云烟万里,佳话千载。纯真友谊的基础是理解,中华文化在这方面最形象最深刻的阐释,莫过于春秋时期楚国俞伯牙和钟子期的故事。)  相似文献   

10.
李阳 《辽宁教育》2010,(6):53-55
中小学课本里,有许多名篇佳作,它们不仅给学生以营养,也常常让老师们心有所悟。在提倡阅读个性化的今天,如果没有教师个性化阅读的率先垂范,学生阅读的个性化也许很难有效实现。古人读书,常把自己的零星随感写在书边的空白处。这里,我们大着胆子套用钱钟书先生的《写在人生边上》,开辟了"写在课本边上"这样一个栏目,期待汇集老师们备课时对名家名篇的感悟,期待大家能和作者一起用心耕耘这块特别的园地。  相似文献   

11.
在我看来,有效与文本对话,意味着在与文本对话过程中,对话者的语言感受力增强了,简言之即语感增强了。  相似文献   

12.
李萍 《辽宁教育》2010,(7):90-92
[设计意图] 教学时旨在摈弃繁琐的分析,重品读感悟、想象体验、美读积累。以文章开头那幅静谧灵异的画面切入教学,在引导学生看图说话、想象猜测中初识“闰土”;而后让学生初读全文,感受文章“白话文”初期的语言特点,理清文章脉络;其次是重点品读“看瓜刺猹”对话部分,在读书批注、品味语言、  相似文献   

13.
于漪老师说过,"文章要钻研",语文教学更要钻研,并且应踏踏实实地钻研.我对<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的教学或许可以说明这一点.我采取逐段引导朗读的方法,而不是像过去那样抛出一个问题让学生自己读、自己找.  相似文献   

14.
《数星星的孩子》一文中,开篇第一句就向我们描绘了一幅奇丽的星空景象:晚上.满天的星星像无数珍珠撒在碧玉盘里。“碧”是夜空的颜色,蓝得那么纯净.蓝得那么光滑,蓝得那么润泽。“盘”是夜空的形状.无边无际碧蓝的夜空大而圆,圃而无边。盘子里盛的是无数星星,那是多么神奇的景象啊!星星如“珍珠”,星星圆润而温软,星星晶莹而透亮,星星随意地“撒”在盘里。  相似文献   

15.
一、画龙点睛我能行 1.要表示出一个确定的位置,需要用有顺序的( )个数组或数对,一般先表示( ),再表示( )。  相似文献   

16.
魏琴 《辽宁教育》2007,(7):90-92
课文讲述了一个感人的故事。十多年前,老人在湖畔偶遇一群西伯利亚贝加尔湖飞到昆明越冬的红嘴鸥。从此,老人与海鸥结下了不解之缘。每逢冬季来临.海鸥便成群结队地来到翠湖之畔,老人也像赶赴约会似的,每天到翠湖之畔去喂海鸥,风雨无阻。他视海鸥为儿女,给它们起名字,喂饼干,照顾伤病的海鸥。久而久之,海鸥与老人结下了深厚的情谊。然而有一天.老人去世了。  相似文献   

17.
付芳 《辽宁教育》2010,(1):104-104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认识“醒、澡”等7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正确、流利地朗凑课文:背诵课文,能通过朗读感悟春天的美。  相似文献   

18.
《穷人》是列夫·托尔斯泰创作的短篇小说。作者以朴实无华的笔调、匠心独具的语言表现艺术赞颂了最纯洁的人性美,读来使人不仅为穷人高尚的品质所感动,也为作者语言文字的功力所折服。教学本课,应引导学生潜研文本,获得情感的熏陶,汲取语言表达的精髓。一、巧拎双线。把握文章脉络本文围绕桑娜和渔夫收养孤儿的情节展开,对桑娜的心理描写穿插其中,构成了行文的两条主线。初读课文,可以借助“故事情节”整体感知,  相似文献   

19.
[教学实景] 师:高尔基曾经说过这样一句名言:“世界上最快而又最慢,最长而又最短,最平凡而又最珍贵,最容易被人忽视而又最令人后悔的。”大家猜猜,高尔基说的是什么?  相似文献   

20.
[案例] 这是《桂林山水》的第二节讲读课。教师开讲:上节课我们读读讲讲,气氛十分热烈。这节课的主要任务是诵读课文。大家已经知道这篇课文感情强烈,气势磅礴,但如果我们懂得它感情强烈、气势磅礴的语言文字使用方面的原因,我们诵读课文就不仅仅只会是“凭着感觉走”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